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

家長日誌:今天接孩子,老師說隻有兩個學生所有作業都沒有完成,其中就有我女兒。老師說,昨天考試的時候仔細觀察孩子,發現她寫字的確慢,拿筆姿勢不正確,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雖然作好了孩子可能會反複出現問題的準備,但問題真的來臨時,我的內心還是有些生氣的,對我來講,控製情緒的確是件尤為困難的事情。

孩子很敏感,雖然我盡量控製,但情緒還是被她看出來了,“你有些生氣了,”孩子說,“爸爸回來一定不能說我被留下寫作業的事情。”我答應了。

做口算的時候,孩子說太難了,要求先聽英語,很快又說先做幾道口算再聽英語,又問我:“一邊聽一邊做行嗎?”反反複複糾結先做什麽之後,孩子在我查網址的時候,趕緊做起了口算題。聽完英語後,孩子把剩下的口算做完了,我表揚她會利用時間。

因為下周要期中考試,我建議孩子今天做張“黃岡小狀元”,孩子很幹脆地說不行。後來我再讓孩子做練習的時候,孩子並沒有不做。做到第二題,孩子就開始很不耐煩地喊:“這是什麽意思啊?我不明白……”這時候,她爸爸打電話回來。她又說:“別告訴爸爸,我一定認真寫。”做完一道題,我讓她看著我,告訴她:“這樣才叫動腦筋想問題。”孩子卻馬上反擊,說我亂發脾氣,接著又用各種抱怨和指責發泄不滿,顯得很強勢。其實我也知道整個失控的狀態是由我的處理不恰當引起的,而最根本的誘因是我不能從內心接受她有一點兒不好。

而後孩子追到我另外的房間。我對她大吼了幾句,告訴她我真的很生氣。雖然我已經很生氣了,但我還是忍著不快抱了抱她。那時候,孩子雖然依然很大聲地說我,但明顯感到她想接近我。孩子很快平靜下來了,也跟我道歉說她不對。

此前的一段時間,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快了不少,也很少被留在學校寫作業。雖然媽媽作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孩子的狀態會有反複,但真正麵對的時候,心裏難免惱火。孩子很敏感,知道媽媽生氣了,並希望媽媽不要告訴爸爸。

媽媽的情緒傳染給了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顯得很煩躁。媽媽誇獎孩子會利用時間的時候氣氛有所緩和。接下來,媽媽又提議做張“黃岡小狀元”,孩子很幹脆地說“不行”。剛剛緩和下來的氣氛,又趨向於緊張。

我問媽媽:“因為下周要考試,加上今天挨留,你是不是特希望她回來好好做,多練習一些內容?”媽媽說“是”。我繼續問:“你的願望是很好的,但這個時候提是最佳時機嗎?”媽媽說“不是”。

此時此刻孩子被負麵情緒所包圍,隨之也產生了一個任務——撫慰孩子的情緒。媽媽心中還有另外一個目標——多做練習。這兩件事情孰先孰後呢?從理智上講,我們都知道應該先撫慰孩子的情緒,做的時候我們卻習慣性地盯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從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結果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最終媽媽心中的目標也很難實現,造成“雙輸”的局麵。所以,不妨先把“多做練習”這個目標放一放,讓孩子完成當天的作業即可,重點留心孩子的情緒起伏。

對於“黃岡小狀元”的練習,孩子雖然口頭上抗拒,但還是做了。我問媽媽:“你怎樣看待孩子這個行為呢?這算不算一個實質性的妥協呢?”媽媽說:“當時沒意識到,現在想想應該是。”我繼續問:“如果你當時意識到這是一個妥協,會怎樣做呢?”媽媽說:“我會表揚她,還會關心她一下,並且會認錯,告訴她媽媽剛才也不對。”

這是衝突中的第一個契機,雖然孩子心裏也很不愉快,但並未打算對抗到底,她做了媽媽要求的題目,這算是孩子首先伸出了橄欖枝,隻是她用了一種非常隱蔽的方式。如果媽媽用積極的態度回應她,當時的氛圍便可緩和下來。

孩子爸爸打回電話的時候,孩子再次提醒媽媽不要告訴爸爸,她會認真寫作業。我問媽媽:“這算不算第二個契機呢?”媽媽立刻說:“嗬嗬,算啊!”我問:“這個契機怎樣運用才能將效果最大化呢?”媽媽說:“告訴孩子,認真做作業,爸爸會表揚你的。”我又問道:“她讓你不告訴爸爸,其實是讓你幫她隱瞞。偶爾一次可以理解,如果養成一直隱瞞的習慣就不好了。答應她的要求時你能否順勢提一個要求,既緩和了氣氛,又避免一直隱瞞的可能?”這聽起來比較難,其實也不難,我說了一個思路:“好,你認真寫,這次我保證守口如瓶,絕對不告訴爸爸。不過,媽媽也得提個希望——你以後在學校盡量抓緊時間。不然媽媽也不能每次都幫你隱瞞。再說了,如果爸爸去接你怎麽辦呢?”媽媽感歎:“教育孩子,真是一門學問!”

兩次轉機都錯過了,媽媽又說了句不該說的話,孩子終於爆發了。“這樣才叫作動腦筋想問題”,這句話如果放在平常的語境中,就是單純的表揚。而在衝突的情境中則隱含著批評的意味,言外之意是說孩子之前根本沒有動腦筋想問題。我問媽媽:“你本意是誇她嗎?”媽媽說:“誇獎和批評的意思都有。”媽媽這樣說,孩子可不這樣聽,孩子把這句話理解成了純粹的批評。

這件事情,媽媽因為孩子挨留而生氣,但當時並沒有問清原委,事後得知,是因為老師讓孩子重寫了一項作業,導致後麵的作業都延遲了。引發衝突以後,雖然有兩個很好的轉機,但都被媽媽錯過了,最終導致雙方情緒爆發。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願意主動陷入衝突當中,在衝突的過程中,孩子並不完全是被動的,也不會為所欲為、胡攪蠻纏。相反,他們會尋找化解衝突的辦法,或者適當妥協。關鍵是,我們要識別出孩子的努力——往往是細微的或者不易察覺的努力。每個衝突事件,往往都隱含著幾個不起眼的轉機,如果我們能及時捕捉到這些微弱的信號,跳出當下的情緒理智而積極地回應孩子,很多衝突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避開不可收拾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