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

有一天傍晚,接到好朋友的電話,說她老公出差了,問我要不要去她家住,我立刻同意,還開玩笑說這是“鳩占鵲巢”。

到她家的時候,已經晚上9點了,看到她和孩子的數學輔導老師正在聊什麽。一問才知道,老師給她兒子輔導數學,中途孩子說眼睛疼,消極怠工,最後索性躲回自己的房間,說什麽也不學了,數學課隻好中斷。

老師走了以後,我們再次聊起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學校開了家長會。開會之前媽媽發現沒帶手機,也沒有老師的電話,就對孩子說:“應該給數學輔導老師打個電話,告訴他今天我們開家長會,回去會很晚,這次課不上了。”結果母子兩個人都沒有給老師打電話。家長會結束後,這位媽媽才想起這件事情,趕緊向孩子爸爸要了老師的電話,電話打過去才知道,老師已經在她家樓下等半天了。

他們隻好匆匆趕回去。在路上,孩子就說不想上課,然後又提出周五晚上例行玩電腦的時間要補給他。媽媽回了一句:“你就玩電腦積極!”

雖然很不情願,但孩子回到家立刻就開始上數學課,連晚飯都沒吃。上了一半,他說眼睛疼,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不理老師,怎麽勸說都沒用,最後自己回了房間。

好朋友很鬱悶,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一遇到批評就會起急,但這件事情又不得不說。我想,孩子並不反對說這件事情,關鍵是怎樣說。

我幫她分析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數學老師打電話的事情媽媽已經想到了,但是沒有打電話,也沒有要求孩子打電話,因此責任大部分在媽媽身上。家長會之前媽媽說不上數學課了,估計孩子心裏已經很放鬆。家長會結束以後匆匆趕回家上課,孩子肯定會失望,難免不情願。即使不願意,孩子還是上了課,而且連飯都沒吃,從態度上說是很積極的。孩子中途說累了,估計是事實。當然,沒有好好向老師解釋而不理老師,這肯定不妥,何況老師還等了他那麽久。玩電腦的時間既然每周都有,那麽孩子的要求並不過分,不妨答應孩子。說孩子“就玩電腦積極”是在暗示孩子學習不積極,有責備的意思,沒必要說。

從表麵上看,孩子中斷上課直接回房間是一個明顯的“過錯”。作為父母,特別容易盯著這一點批評孩子,給孩子講一番愛學習、懂禮貌的大道理。根據那位媽媽以前的經驗,這樣說教孩子一定會遭到抗拒,這也是孩子脾氣急躁的原因。從前因後果來看,媽媽也有責任。何況孩子也有積極的表現,不能因為中斷上課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抹殺了孩子的積極行為。

於是我們梳理出一個思路來,媽媽首先承擔自己的責任,並認可孩子的積極行為,對孩子做得不妥的地方,點到為止地指出來,同時提出改進建議。

我建議媽媽第二天這樣對孩子說:

“兒子,昨天沒有及時通知老師,是媽媽沒做好。

“你雖然不願意,但是回來立刻就開始上課,連飯都沒吃,說明你很懂事,媽媽心裏也很過意不去。

“上課中間你不想上了,趴在桌上不理老師,後來又回房間不出來,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看老師大老遠過來還等了你那麽久,浪費了老師那麽多時間。你中斷學習,老師心裏該多難過呀!不過媽媽發現你後來就很平靜了,估計你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玩電腦時間,既然每周都有,我想了一下,還是補給你吧,40分鍾。

“不過媽媽也希望下次上課的時候,你給老師道個歉。”

周六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對孩子說了這番話。孩子的表現和往常有很大的不同,他沒有抗拒,而是很平和。說到回房間的事情,他主動說,其實回房間後他也覺得不對,應該主動和老師商量是否可以這次少上點兒,下次多上點兒。

說到老師等了那麽久,媽媽的話太多了,有嘮叨的嫌疑,我趕緊幫她說出後麵一點。最後媽媽把話說完後孩子同意向老師道歉。

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其實他很通情達理。當我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時,孩子也變得很坦率而有擔當,很直接地承認自己的不妥。孩子能坦然承認自己的不妥,我相當意外,也相當感動,並且我發現孩子的反思甚至比我們更進一步。顯然,如果我們不是一味地責備孩子,孩子便會自動修正自己的錯誤。

我這個好朋友說話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帶出責備的意思。比如,一天晚上她推開孩子的門說:“你怎麽還不睡覺?”

之後,我悄悄地提醒她換個語氣:“兒子,睡覺啦!”

她馬上意識到了,說自己總是這樣,孩子很敏感。她一責備孩子就對抗,然後,就容易引發“戰爭”。

如果家裏有多個孩子,我們非常強調做父母的要守住公平。其實與守住孩子們之間的公平相比,守住親子之間的公平更有挑戰性。

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守住孩子之間的公平,這很像裁判的角色。而親子之間,父母則既是裁判,又是球員。這時候,父母容易動用天然的特權壓製孩子。為了避免這種傾向,需要做父母的時刻反思,充分自律,否則就成了“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家長往往忽略自己的錯誤,卻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覺得不公平自然會不斷抗爭。這種情況也恰好是孩子最反感的。

這件小事之所以讓我如此感動,是因為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孩子並非不講道理、死不認錯。他是用自己的急躁和抗拒,來反對父母的不公平,而不是反抗這件事情本身。我們總是以為孩子不講道理,其實,如果我們對孩子講道理,他也願意和我們講道理。對雙方而言,這都是最輕鬆的方式。

遇到突發事件,全麵而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孩子非常重要。親子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往往是因為父母利用特權,無限縮小自己的錯誤,無限放大孩子的錯誤。如果能跳脫自己的立場,不為了證明自己總是正確的,這些事情反倒很好解決。今後孩子麵對突發事件時,也會積極彌補。並且孩子看待任何一件事情,也會比較客觀,不會偏執。

遇到突發事件,首先找積極因素,這非常關鍵。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一上來就連珠炮一樣批評孩子,後果可想而知。如果先肯定孩子幾句,氣氛便立刻不同了。

就算指出孩子的錯誤,也沒必要疾言厲色,不需要帶出責備和憤怒。溫暖的話語是親子關係中永遠的潤滑劑。

我堅信,每個親子間的衝突都有完美、雙贏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