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

春節回家過年,我隻有11天的假期,白天還經常外出。在家的時間,主要用來和10個月大的小侄女玩。她是我們家的新成員,上一次見到她,是5個月之前。

我剛回家的時候她居然對我皺眉頭。當然,她早把我這個5個月不見蹤影的親姑姑忘到了九霄雲外。我並不急著去抱她,而是用眼神和她交流,對她微笑,過了一會兒我們就重新熟悉了,她很快就允許我抱。

10個月的小侄女已經學會了不少“本領”,比如打電話、“逗逗飛”(幫助嬰兒練習手指和眼睛靈活度的一種遊戲)、躲貓貓、鼓掌等。有一天她“逗逗飛”的時候,我用我的食指去點她的食指,然後在地上轉了一圈,並回頭做了個鬼臉。她目不轉睛地看著,顯得非常好奇,然後主動伸出可愛的小食指,與我“逗逗飛”,我仍然點她的食指、原地轉圈、做鬼臉。她非常喜歡這個新玩法,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和我“逗逗飛”,我不停地原地轉圈,並不斷變換做鬼臉的方式,她特別高興,我也很高興,差點把自己轉暈了。

沒想到,第二天她一覺醒來,首先把食指伸過來,發起了“逗逗飛”的遊戲。我有點詫異,既然她如此喜歡這個遊戲,我就繼續轉圈做鬼臉,她很專注地看著我。我非常喜歡這種互動,雖然她不會說話,但我們用眼神、表情和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很順暢。我們也玩別的遊戲,比如扔橘子、躲貓貓。我喜歡藏到門後和她躲貓貓,邊敲門邊唱“小兔乖乖”,她特別興奮,掙紮著想讓家人抱著她去門後找我,我一出來她就咯咯直笑。

春節家裏人多,大家一起逗她。過了幾天我問家裏人,有沒有發現孩子的變化——眼神的定焦能力增強了,總是亮亮的,喜歡誰就不斷追蹤那個人,並且表情也更豐富,笑得更燦爛了。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非常專注地看電視,弟弟悄悄對我說:“你回頭看。”我回頭一看,小侄女用非常熱切的眼神看著我,滿臉笑容,兩個小胳膊不斷地撲打著,像小燕子一樣。真難為她了,想逗我玩,又不會說,隻能這樣表達。見我回頭,她咯咯地笑出聲來,我也被她的可愛樣子逗得直笑。對小孩兒的這種可愛表現,我向來沒有免疫力,我們倆對著臉傻笑,感覺好極了。我忽然意識到這可以變成一個遊戲。於是我又假裝轉過頭看電視,等幾秒鍾忽然回頭,小侄女又是咯咯直笑,這樣玩了五六個回合,她很開心。最終她不滿足於這樣遠距離的遊戲,朝我爬過來讓我抱著她。

每天早晨,我都盼著小侄女快點醒來好逗她玩,誰讓她有個調皮的姑姑呢!她一醒來我就過去看她,我不說什麽,隻是朝她擠眉弄眼。她發現我後,立刻來一個燦爛的微笑,這是我們之間的交流方式。陪她玩得多了,她對我的重視程度也在增加。有一天她自己玩橘子,她見我過來,就撿一個橘子遞給我。家裏人也湊熱鬧,伸手過去,她偏不給。大家覺得好玩就輪番上陣,結果她特別執著,有時候放到別人手上了,抬頭看看臉,發現給錯了,又拿回來遞給我,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就這樣,她執著地把七八個橘子都送給了我。

有一天,弟妹看我和小侄女、小外甥女玩得不亦樂乎,就問我:“你和她們玩這麽久了,煩不煩呀?如果讓我這樣和孩子鬧騰,一會兒就沒耐心了。”我的答案是“不煩,很好玩”。很顯然,從小到大和小孩子玩耍的機會,都是我“自找的”,沒人要求我必須這樣,我選擇這樣做純粹是因為喜歡。

我非常珍惜小孩子對我的好。在我看來,小孩子非常慷慨,他們對一個人好,總是會拿出百分之百的誠意來,這一點沒有幾個成年人能做到。正因為如此,這種高純度的友誼才顯得彌足珍貴。為了不辜負這份誠意,我們耐心陪他們玩一玩算得了什麽呢?

我們常常強調對孩子的情感滋養,其實,所謂滋養,就體現在每一個互動環節中。遊戲隻是一種媒介,我們通過遊戲傳遞善意、溫情、關注、疼愛,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也回饋愛。我們並不隻是單純地付出,同時也得到回報,被孩子所滋養。

跟小侄女玩耍,我也有了另外一層領悟:假設我們在一個孩子幾個月大小的時候,就非常重視與他的相處,不因為他是小不點就輕視他,不糊弄他,就算他們要求很多也認真對待,傾聽他的心願,把他當作成人一樣尊重。孩子從父母和親人那裏得到了愛與尊重,收獲了關注與理解,孩子的內心深處就會建立一個牢固的觀念:我值得被愛,父母和親人是真的為我好!那麽,等他長大一點兒,教育工作就變得很容易,因為他總是從善意的角度理解我們的行為,他會欣然接納我們的建議。相反,如果與孩子的互動工作從他們小的時候就沒有做好,那麽,孩子的內心深處就會建立另外的觀念:大人都很可惡,一點兒都不關心我們,總是嘲笑我們,和我們對著幹。當孩子把我們放在了敵對的位置,很簡單的溝通也會成為衝突的起點。因為孩子根本不信任我們,他們會從負麵理解我們的用意。這時候,說多少遍“我是為你好”都沒有意義。

我堅信,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個不斷建設的過程。如果我們希望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就不能偷懶、不能任性,要重視每一次親子互動。教育所有的秘密,都藏在這些平淡無奇的互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