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齊嶽山成為攔路虎 (3)

第七次會議於2009年9月在重慶召開。名為“複雜地質條件下鐵路隧道建設技術研討會”。會議層次極高,成為中國鐵道學會第十一屆中國科技年會一個分會場。由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孫永福和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坐鎮開會。宜萬鐵路揭示處理溶腔多達900餘處,其罕見的高風險施工曆程,把常務副指揮長朱鵬飛第一個推上發言席位。朱先生的論文長達3萬字。我從會議中得到一份,反反複複琢磨了半年,結論——很抱歉——還是沒看懂。但是其中一段話,銘刻在我的腦海裏,再也不會忘記,朱總寫道:“複雜岩溶隧道的建設,尚無係統的、完整的、可操作性的風險管理理論和經驗可以借鑒。但是,隨著中國鐵路發展的推進,將會有更多的岩溶隧道在建設中麵臨著高風險,那麽,控製工程災害的發生,減少不可預見地質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正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朱總這段話,應是全體宜萬工程指揮者共同的切膚之痛。幾年來,80多位死難弟兄的麵影,時常晃動在他們眼前。打開朱總的電腦,立見一段監控錄像:工人們前頭拚命逃生,惡水狂濤在後麵緊緊追趕,跑著跑著,“刷”的一下,錄像沒了,監控攝像頭被洪水瞬間吞沒,屏幕上隻剩下沒有生命信息的一層暗影……

朱總說得對。今後幾年,已經列入國家建設規劃的鐵路線,光是隧道裏程就達到了5000公裏以上。而整個中國的地理特征恰恰是:西北西南高而東南低,崇山峻嶺遍中華,江河湖海流日月,打隧道,是不可回避的基本功。而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正在奮勇穿越黑暗深邃的重重洞穴,迎接著光明。

一條短短的鐵路,一連7次高端會議,聚集中國鐵路工程大牌科學家之多,想來也創出一項築路“之最”了。

齊嶽山,這場百年收官之役,我們能夠奪取最後勝利嗎?

山西人受命於危難之中

前頭說到,董裕國率領中鐵十二局將士,克服重重困難,到2008年8月間,攻克齊嶽山隧道進口標段,縱深挺進5公裏,勝利完成任務。而出口標段這廂5公裏,由中鐵十五局總工程師許建賦坐鎮攻堅,卻極不順利。於是,宜萬總指張梅和朱鵬飛下決心調兵布陣,不但不讓董裕國所部得勝回鄉,反而讓老董接過新圖紙,率部增援十五局,繼續向前掘進200米。

對此,中鐵十二局高層明確表態,堅決完成增援任務。沒辦法,董裕國硬著頭皮接過令旗,重新動員全體將士,轉身撲向隧道。老鐵道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堅決服從命令。

是啊,老鐵道兵轉為企業以來,他們一方麵保持了軍隊優良傳統,一方麵更需樹立企業新形象,以利於多多爭取好項目、大項目,為長期生存發展而戰。雖然說一連數年耗在宜萬路上,把各個企業拖得夠嗆,全軍普遍賠本,但是必須苦幹下去。賠了就是賠了,將來北京方麵還可以給咱補齊;倘若賠了本,連一聲吆喝也賺不上,那才叫賠到家呢。

中國國情如此。前些年更是這樣,鐵路建設投資總盤子很小,籃子裏隻有那麽幾苗菜……

弟兄們,幹啊,幹完早回家,杏花汾酒加拉麵啊!

不就是援建200米嗎?真是哀兵必勝,董裕國所部官兵突然爆發出一股子邪勁來——2008年9月接標,誰也想不到,當月就完成了130米!全是優質工程。而出口處十五局那廂,2008年全年隻完成了9米深。

你說這是咋幹的?董裕國、趙西民、席繼紅,這“三駕馬車”究竟有何秘訣?

震驚全線啊。

因此說:張梅和朱鵬飛兩位老總的決策,是正確的。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更是聞所未聞,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沒有先例。

照著先例不去突破,改革開放不會有今日。

照著先例不去突破,宜萬鐵路永遠修不通。

宜萬鐵路開了多少先例?全是世界級的。

中國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史上亦無先例。

這故事說的是:董裕國所部又一次打點行裝,全體將士二度高唱凱歌,這時候,張梅、朱鵬飛這兩位指揮官,再一次站在了董裕國麵前。而且,不是來舉杯送行的。來者不善啊。

上次說:老董你不能走。

這次說:老董你走不成!

為什麽?

你說為什麽?隻為了宜萬鐵路全線快通車。

可是我們又把200米幹完了,要喝慶功酒啦!

可是全線通車的慶功酒,大家都喝不上呢!

那俺們能怎樣?老董有些急了。

話說到這裏,隻見朱鵬飛老總站起身,把案上酒瓶子翻過來,瓶子口朝下,轉眼倒出一大茶杯高度老白汾。他舉杯過頭,說一聲:辛苦老董了!

不等老董反應過來,一大茶杯汾酒,咕咚咕咚進了老朱腹中。

老董真急了:你們這是咋回事嘛!

大杯子灌酒,越灌越有。朱鵬飛先幹了大杯,更有資格發話。下邊這番話,把個董裕國重新推上了生死線。

張、朱二人如此灌酒,就是要告訴董裕國:中鐵十二局齊嶽山全體將士,接替中鐵十五局出口標段全部遺留工程,直至貫通!

老董說:十五局弟兄們怎麽辦?

老總說:補給1000萬,全體撤回開封。

董裕國,這條山西萬榮漢子,這位老鐵道兵,百感交集,他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訴說當時那滾滾思潮:一為十五局弟兄們的大撤退同悲,二來生出了“鞭打快牛”的委屈,三者感受了鐵道部對我十二局將士的巨大信賴,四者體嚐到男子漢迎接挑戰最自豪,五者動了共赴“國難”義不容辭的元氣,六者又陡添陣陣恐懼——英名受損、前功盡棄姑且不說,弄不好,百丈深穴妖風起,這裏就是弟兄們的葬身之地啊!

憂思種種,訴說不盡。

老董隻記得,那場酒,在朱老總自灌大杯的激勵之下,他橫下一條心,站直囉,高仰脖子,把同樣一大茶缸老白汾吞了下去。頓時,人人胸中,燃起了烈火。

事情就這麽定了。各位專家讀者,大家千萬別以為,如此重大決策,魯莽盡在酒中。事情當然沒有這般簡單。事實是,科學決策在前頭,烈酒助陣在後頭,不是“酒後駕車”。

山大溝深,壯士遠行,歲月漫漫,萬事勞心,缺了酒喝,情何以堪?

大杯酒傷身,一兩日方能清醒。清醒之後,腦子還可以縝密思考。那麽,中鐵十二局董裕國他們幹得好,到底有沒有秘訣呢?

這秘訣,要說有他就有,要說沒有也沒有。

宜萬總指陣前換將,忍痛撤下十五局,推舉十二局受命於危難之際,是經過極其慎重考慮的,絕非一時心血**。董裕國所部確實與眾不同。

說起來,老董故鄉萬榮縣,是個相當有名的地方。在中國,許多地方之所以出名,或因山水奇特,如桂林;或因古跡發達,如西安;或因偉人高岸,如韶山;或因史實突出,如南京;或因神秘傳奇,如拉薩;或因皇城巍峨,如北京;或因風情絢麗,如雲南;或因交通要害,如武漢;或因地標獨聳,如珠峰;或因發達前衛,如上海;或因礦產豐富,如山西;或因製度不同,如港台——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唯獨一處古河東萬榮縣,卻是由於當地人民善思睿智的頭腦而出名的。換言之,“萬榮人”的異想奇思,往往令常人不可企及,因而出名。常人麵對萬榮人,日日“腦筋急轉彎”,還是不趕趟。古往今來,眾多“萬榮笑話”,早已編纂成多種版本暢銷書而流行於世,成為當地促進改革開放的一個品牌了。我屋裏就有四大冊《萬榮笑話》,在書架上。當代萬榮笑話,在山西新聞網上,居然列有專欄。

試舉一例:某日有京城高官巡視山西,眼見現實嚴峻,多日不苟言笑,明顯心情不暢。省府首長在焦慮中求救於萬榮下屬:高官巡至你處,如何博其一笑?萬榮人答,這有何難?我等不著一詞,即令彼“龍顏”大悅。省府猶疑。不日,沉鬱高官果至萬榮。地方豪紳出迎,引領高官巡看工廠。廠主肅然上前,雙手奉上名片,並不開口。京官見多識廣,今日卻感有異,遂接過名片稍覽,當即笑逐顏開。且小心翼翼將此名片貼肉深藏於西服內袋不提。是日一番巡察,人皆歡暢,此官多次乘興誇讚萬榮。而後高官回京,常以此名片轉示於政局同僚,閱者無不陶然,中南海會議因而格外和諧。萬榮那晚,宴畢收兵,省府首長連連稱奇,讚歎萬榮人完成任務甚佳。待無人時,省府首長暗中索要名片,低語曰:不妨悄悄讓我一閱。看畢,此官同樣會心微笑,細心收藏起來。原來,那名片上寫道:

中央國務院、山西省委萬榮縣、地方國營水泥廠、支部書記兼廠長——王二旦(正股,相當於副科)

有什麽錯誤嗎?沒有。咱們誰不是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的幹部呢?幹部講級別,且用括號注明,規範得很。

此事無傷大雅,讀者不必較真。有時候,山西其他地方產生種種段子,人們也習慣性地添加到萬榮人頭上去了。

山西人愛動腦筋,萬榮人更以認真出名,這一點沒有疑義。

我向董裕國老總講了上述段子,眾笑噴。老董沉吟道:二旦是個懂規矩的好同誌啊,他是哪個鄉鎮的?這樣的好同誌,早該提上來嘛!

幽默,是以智慧為基礎的。

老董這批山西將領在施工中的認真,無疑提升了全隊管理水準。隧道安全施工,頭一條就是製度細密,紀律嚴明。不幹僥幸冒險的事,不幹欲速則不達的事,不幹拍腦門決策的事,不幹準備不充分的事,不幹偷懶的事,不幹越過操作規程的事,其內涵豐富古遠,處處滲透著山西晉商深入骨髓的敬業精神。就連工區的外觀和衛生,同樣一絲不苟。誠然,他們確保完成了自家標段,又出色地援建十五局200米,這些勝利,與前頭幾大隧道工程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教訓密不可分,沒有馬鹿箐、大支坪、野三關、雲霧山等各支隊伍的艱苦探索,也很難有齊嶽山的最後勝利。但是,大家都處在同一平台上,具備了同樣條件,為什麽有的隊伍卻失敗了?

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其背後,一定還有更深的文化因素、曆史因素。

譬如說,專家院士們在工程之初,特別強調引進和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前地質預測預報”設備,要求各大施工團隊迅速掌握和應用這項技術。因為我們在以往的隧道施工中,使用同類國產設備,預測預報不足以對付宜萬鐵路這一世界級難題。老設備隻能測知前方危害地質幾米深,再深就測不到了,測不準了。可是,全軍各個隊伍在看待和運用這項技術時,認識卻是參差不齊的,是有差別的。有的隊伍在觀望中等待撥款;有的在僥幸心理作用下仍然沿用老設備;有的則反複對比考慮價格因素,德國的?日本的?貴的?便宜的?各大企業量米下鍋,難處多多。

這一套精良設備,少說也要好幾百萬乃至上千萬。而麵對同樣問題,駐紮山西的中鐵十二局集團高層,卻毫不含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背後是一種理念支撐。當董裕國向本集團高層詳盡反映了齊嶽山艱難現狀後,高層管理者們一致認為:要買就買最好的,買世界上最先進最可靠的,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晉商史上節儉,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是為優良傳統,但在該花的地方,不花辦不成事的地方,必得一擲千金,決不顫抖。所謂確保安全,以人為本,是處處體現在成本當中的。就這樣,董裕國他們在本局高層支持下,咬緊牙關勒緊腰帶,最早地購買和運用了世界上最好的地質預測設備,花掉近千萬元而不曾歎息。

山西人說,這次用完了,下次還可以用,將來我們就是遇到任何地質難題都不再擔憂,因而可以更大效益地回報於企業,你說合算不合算呢?

幾年施工的勝利,證明他們很合算。不僅沒有死掉一個人,而且完成了重任。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時代,單純強調人的“革命”作用,過分誇大了“精神原子彈”作用,反對“唯武器論”,雖然也有一定功效,但是,忽視科學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從小處說,許多工程因幹不下去而報廢;從大處講,人民公社齊躍進,百姓挨餓受貧窮……

董裕國所部,在擁有先進設備、運用先進技術基礎上,重新製定出一整套新的規章製度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最終克敵製勝。

這個例子,比較容易聽得懂。

文化積累,對於企業現代化的發展,至關重要。

大杯子喝酒,確實是一種職業習性吧。在礦山,在鋼廠,在油田,在海洋,在祖國一切艱難困苦的工地上,小杯小盞不過癮,不舒暢,不能表達俠肝義膽熱心腸。這與縝密的思考、科學的決策、周全的指揮、果敢的行動,是不相矛盾的。

攻克齊嶽山,尚待時日。老董他們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