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遊記》 佛道神仙的七情六欲 (3)
唐僧偏心八戒,悟空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悟空自我感覺太良好了,對唐僧的智商一直存疑,有機會就數落唐僧的短處,弄得唐僧一點當師父的麵子都沒有。這樣的徒弟,哪個師父會喜歡?每每在唐僧犯了錯誤,受到悟空數落、沙僧不肯出聲的時候,備感孤獨的唐僧總能在八戒那裏得到支持和安慰。
八戒有時也饒舌,但卻不把矛頭指向唐僧,不會在言語中對唐僧不敬。即使向唐僧發牢騷,甚至打趣唐僧,也多是在唐僧心情好的時候。唐僧聽了,也不過一笑了之。
多數時候,八戒總是順著唐僧的話說,刻意維護唐僧的尊嚴,不與唐僧唱反調,給足唐僧麵子。唐僧說八戒相貌醜陋,八戒不但不生氣,還借機給師父“擦鞋”:“不瞞師父說,老豬自從跟了你,這些時俊了許多哩。若象往常在高老莊走時,把嘴朝前一掬,把耳兩頭一擺,常嚇殺二三十人哩。”一旁的悟空很不識趣,一點都不想讓唐僧有好心情:“呆子不要亂說,把那醜也收拾起些。”
最讓唐僧感到舒服的是,八戒在自己麵前總矮一頭,還有些無關痛癢的小缺點,能讓自己時常數落、教訓一下,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八戒雖然本事不如悟空大,但對唐僧的愛護卻無微不至,這是悟空無法相比的。八百裏通天河,一夜之間冰封河麵。唐僧急著過河,卻又怕冰層不夠厚,承擔不了人馬的重量。悟空無計可施,還是八戒有頭腦:“師兄不知,等我舉釘鈀築他一下。假若築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築不動,便是冰厚,如何不行?”兩噸多重的釘耙盡力一築,築了九個白跡,八戒笑道:“去得!去得!連底都錮住了。”雖然冰層夠厚,但八戒仍怕馬蹄在冰上打滑摔了唐僧,上路前先用稻草將馬蹄裹住,又讓唐僧把九環錫杖橫在馬上,這樣,即使唐僧落入冰窟也不會沉下去。如此細心體貼,唐僧哪能不感動?
感情是日常培養的結果,是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與人快樂,自己快樂。唐僧寵愛八戒,是八戒自身努力的結果。
八戒脾氣好,沒有架子,同這種人相處很舒服。天蓬元帥闖的禍比卷簾大將嚴重得多,同猴子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可受罰卻不重,就是因為人緣好。太白金星是玉帝跟前的紅人,麵子大得很,“齊天大聖”這樣的極品官銜,他三言兩語就能許給人,如果和八戒沒有交情,他怎會出頭為其說情?調戲嫦娥、“一嘴拱倒鬥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的大罪,竟然隻被輕描淡寫地打了一頓,免職了事。如果不是因為錯投了豬胎,八戒多半會在俗世風流快活,怎會為唐僧這個和尚做苦力!
悟空總是叫八戒“呆子”,事實上,八戒是讀過書的,比悟空更有文化。雖然八戒看上去呆頭呆腦,智商其實很高。悟空變成妖魔鬼怪,別人都能騙過,唯獨騙不了八戒:“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悟空聽了此言,跑到廚房去鍋底上摸了一把,然後把屁股擦成黑色。八戒看見又笑道:“那個猴子去那裏混了這一會,弄做個黑屁股來了。”
其實,悟空應該對八戒心懷感激才對。
唐僧師徒經過六百裏鑽頭號山時,悟空被紅孩兒又是煙熏又是火燎,再加之被冷水一激,當時就“休克”了。沙僧的意思是當時就要把悟空活埋,如果不是八戒給他做“人工呼吸”,恐怕悟空這口氣就上不來了。事後,心高氣傲的悟空對八戒卻毫無感激之情,連“謝”字也沒有說一聲。
悟空總是拿八戒的好胃口和他對異性的殷勤取樂,搞得八戒很沒麵子。其實,八戒大可不必為此感到不好意思,口腹之欲和男女情事,本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一個正常人,有誰喜歡餓肚子的感覺?逢人請吃,多數人喜歡裝模作樣,即使早已空腹三天做好了準備,進食時也要假裝斯文、細嚼慢咽。八戒好就好在不脫本色,俗得徹底,但有吃的,即使在夢中也逃不過他的耳朵。它天生一副好腸胃,“磨磚砌的喉嚨,著實又光又溜!”不用說棗,囫圇吞瓜都沒問題。常人進食以斤、兩為單位,八戒卻是以“石”來計量的。不過,他吃得多活幹得也多,高太公龐大的家業就是八戒辛勤勞動的成果。取經路上,荊棘嶺和八百裏七絕山稀柿溝這種人獸絕跡的地方,完全是靠八戒出苦力才得以順利通過的,遇到這種髒活、累活,悟空總是躲得遠遠的。
一個壯年男性,見了漂亮女人如果心如止水,多半生理有問題。八戒是個敢想敢愛的好漢,即使因此被剝奪了“仙籍”趕下凡間,仍不脫男兒本色。為此不知挨了多少罵,吃了多少虧,八戒仍是癡心不改。唐僧在天竺國被公主招親的繡球擲中,八戒聽說後跌腳捶胸,懊悔自己錯過了桃花運。沙僧在一旁挖苦他說:“不羞!不羞!好個嘴巴骨子!三錢銀子買了老驢,自誇騎得!要是一繡球打著你,就連夜燒退送紙也還道遲了,敢惹你這晦氣進門!”八戒對沙僧的說法卻不以為然:“你這黑子不知趣!醜自醜,還有些風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堅強,各有一得可取。”
眼看就要到靈山參拜佛祖、修成正果了,八戒還是那麽兒女情長。見到了昔日的夢中情人,又想重溫舊夢,忍不住跳在空中,熱情擁抱霓裳仙子:“姐姐,我與你是舊相識,我和你耍子兒去也。”
畫蛇添足的考驗
取經工程之所以能夠千載傳揚,同過程的艱難是分不開的,唐僧師徒跋涉了十萬八千裏路程,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耗時五千零四十八天,扛回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大乘經書,這些統計數據真是很誇張。
不過,仔細考究一下,這些數字背後的“水分”也不少。就拿九九八十一難來說,為了湊夠九九這個圓滿之數,護教迦藍等諸神變著法子編派名目。一一數來,其實不過二十幾難。多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劫難,有相當一部分是重複統計的結果——一個紅孩兒就帶來了四難,老君的青牛、觀音的金毛吼都讓唐僧遭了三難。還有一部分是湊數的——經過車遲國和火焰山時,唐僧一沒被捉,二沒受苦,不過是擔了些驚受了些怕而已。如果擔驚受怕也算受難,那一路上八百難也不止。“貶退心猿”也算一難,實在沒有道理,算也隻能算是悟空的一難。至於金蟬遭貶、出胎幾殺、滿月拋江、尋親報冤這幾難,純屬私人經曆,和取經的“公務”扯不上關係。
要想增加劫難的數量,必須要有足夠的誘惑來吸引各地的牛鬼蛇神。因此,江湖上多了一種謠傳——唐僧的藥用價值極高,遠超“草還丹”,吃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可惜,十幾年過去了,唐僧的藥用價值沒有得到驗證,長生不老的一個沒見到,為他送命的倒是不在少數。
為了給取經工程增加噱頭,佛祖暗中唆使下屬製造了一些虛假案例來使工程結局完滿。但是,他又怕當事人過後泄露機關,使自己背上造假的惡名,最後索性將這些假案例改頭換麵,並美其名曰“考驗”,堂而皇之地收錄在冊。結果,不但菩薩、佛祖、道祖的坐騎和仆從在主人暗中操控下粉墨登場,連一些原本吃天庭皇糧的神仙,也稀裏糊塗被卷了進去,壞了名聲。
觀音作為取經工程的監理,對上司如來的想法可謂是心領神會,在一旁“注水”最起勁,她不但默許自己的坐騎金毛吼搶人家媳婦,還把唐僧肉身的藥效透露給自己的“寵物”金魚,聽任這條金魚去搶唐僧肉吃。即使這樣,她還是唯恐湊不夠數,但又不好將取經工程變成金蟬子和自己的“二人轉”,於是到處遊說,請人代己增設關卡。
雖然動用了各方“人力資源”對唐僧師徒進行圍剿,但這畢竟是請人代勞,資料都是二手的,不知其中有多少“水分”。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觀音請出了黎山老母、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三位重量級人物,聯手設局考驗唐僧師徒。此番磨難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刀光劍影,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法寶橫飛,但也是軟硬兼施,財色並用。
本來,這四位法力高強的菩薩一起出手,對付唐僧師徒斷不會吃虧。可意想不到的是半路上殺出個豬八戒,將四位神仙大大地輕薄了一番。八戒不僅貪吃,還好色,他居然一個人想獨占三位“美女”,惹得“準丈母娘”大怒:“豈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個女兒不成!”八戒自有道理:“你看娘說的話。那個沒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幾個,你女婿也笑納了。我幼年間,也曾學得個熬戰之法,管情一個個伏侍得他歡喜。”八戒不僅對“青春少女”垂涎欲滴,對“半老徐娘”同樣興趣濃厚:“娘啊,既是她們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罷。”
人有七情六欲,拿神仙的標準來考驗肉眼凡胎的唐僧,這實在有些苛刻。萬一唐僧經不起考驗,那笑話可就鬧大了,不知眾菩薩到那時該如何收場。其實,真要想考驗一個人是否有誠心,設局很關鍵,局設得必須要像真的一樣,這才能唬住投機分子,使其暴露真實麵目。可取經途中的考驗卻不是這樣,唐僧一路上都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迦藍等眾多高手隱身保護,這項保護措施,從取經開始就已經實施了,悟空也是知情者。取經途中的考驗絕大多數是暴力恐嚇,這根本嚇不住已經知道有隱身保鏢的唐僧師徒。連當事人都知道一路上不過是有驚無險,這還算得上是什麽考驗?
真正的考驗需要有足夠的誘惑力。唐朝初年,有個叫信義的和尚在廟裏建了一個叫“無盡藏”的寶庫。貞觀年間,天下太平,老百姓富裕了,來寺院燒香拜佛的人特別多,善男信女排著長隊爭相施舍,甚至有人拉著成車的財物去捐獻,連姓名也不留。時間長了,施舍的錢帛金玉堆積在庫裏多得數都數不清。寺裏有個叫裴玄智的和尚,他幹灑水掃地這樣的粗活一幹就是十多年,從沒有一句抱怨。寺裏眾僧見他老實本分,任勞任怨,不爭名利,一致推舉他去看守那個寶庫。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裴玄智當了倉管之後,經不起金銀財寶的誘惑,居然開始偷偷地往外夾帶金子,寺裏的和尚誰也沒發現這件事。終於有一天,裴玄智找了個外出辦事的機會,玩起了失蹤。眾僧發現他不見了之後,到他的住處搜尋了一番,但是什麽也沒找到,隻看到裴玄智留下的一首詩:“放羊狼頜下,置骨狗前頭。自非阿羅漢,安能免得偷!”
取經途中為考驗唐僧師徒所設的“局”,無非是物質享受和美女,這些對追求不高的八戒很有吸引力,對十世修行的唐僧來說,則顯然遠遠不夠。要想使唐僧就範,不但要有物質上的誘惑,更重要的是給其聲望和地位。唐僧之所以能夠經得住考驗,就是因為沒有遇到能讓他真正動心的東西。
從小說創作來說,需要有這種考驗和磨難的故事情節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並以此來吸引讀者,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可不必多此一舉。因為自信心強、心胸開闊的人是沒有閑情逸致去挑逗試探別人的,隻有缺乏自信的人才會樂此不疲。
正人君子瞧不起故意設局試探人、考驗人的做法,小人則會借機揣摩別人的心意。況且,一旦露餡穿幫,設局考驗的人掉價得很。
三國時,鄧芝代表蜀漢出使東吳,孫權想用漢初酈食其出使齊地被烹殺的故事來考驗鄧芝的膽識,於是在殿前立了一尊大鼎,裏麵盛了幾百斤油,下麵把火燒得旺旺的,然後精選了一千名身高體壯的武士,執刀在手,站在宮門到大殿通道的兩旁。一切準備好之後,他派人去召鄧芝入見。鄧芝一見這陣勢,當即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他在刀陣中從容而行,直至殿前。鼎下火勢正旺,鼎中熱油沸騰,周圍的武士個個摩拳擦掌,裝模作樣要對鄧芝動手。鄧芝神態自若,挖苦孫權說:“上國天使,不拜小邦之主……人皆言東吳多賢,誰想懼一儒生!”
此時,如果鄧芝拿出不要命的莽漢精神往鼎裏跳,孫權隻能放下架子派人攔住他。畢竟,這是事關外交的事情,雙方又沒有私人恩怨,搞出人命來隻會引發外交糾紛。孫權聽了鄧芝的話,自己也覺得沒意思,於是令武士撤鼎退下,然後請鄧芝上殿,並待之以上賓之禮。
隻有當一個人自認為高於對方,並處於優勢地位時,他才會想通過考驗察看對方是否忠誠。假如對方通過了考驗,他就會放下心來,如果通不過考驗,則證明他有閱人之智。可是,被考驗者的感受可就不同了,隻要是正常的人沒有誰願意被人懷疑試探,因為這太傷自尊了。信任本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不是通過單方麵考驗建立起來的。假如被考驗者安於這種不平等關係,彼此到也能相安無事,如果被考驗者不滿意於這種不平等關係,後果就會很嚴重。發覺別人對自己不信任,一般人的正常反應是不和對方繼續玩了,大家一拍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