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引火燒身

可能引火燒身

不要輕易的批評別人,因為我們還沒有智慧知道他人的內心潛伏著怎樣的憂傷?他脆弱的心靈正在承受著怎樣煎熬?也許他表現出滿不在乎,或者是桀驁不馴——那隻是他沒有勇氣,也沒有智慧能夠看到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包容他們,我們豈非和他們一樣,整日顛倒的在評價和批評這個世界,在打擊別人、提高自己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快樂!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需要這樣的快樂,隻需要與本‘性’合一的快樂!

從本‘性’上說,我們原本與眾生同源通體,我們批評他人,豈非在譴責自己?我們譴責自己,又怎能和自己合一?

不要輕易的揭‘露’別人的弱點,因為我們還沒有智慧知道他的弱點是怎樣形成的,也不一定有智慧去幫助他們改變弱點。

輕易的揭‘露’別人的缺點,而不去治療,就好像在玩‘弄’對方的情緒那樣。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應該是這樣的心態,有這樣心態的人是不圓滿的顛倒妄想的凡夫。

當然,也許他對你的治療絲毫不能接受,因為眾生都有自己的頭腦,他不能在他的頭腦裏理解你想要幫助他的方式。這時,你要去原諒他。

太喜歡揭‘露’別人,可能是因為“自我”在內心深處感受不到別人經曆的苦。這正如井底之蛙的故事,站在井外的青蛙強行的對井底的青蛙指出外麵的世界,是沒有智慧的方式。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能夠用“包容心”去成就別人,其實是在成就自己。一個從“現象”中得知自己怎麽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想想我們經曆的心路曆程的苦,才能知道眾生的苦。想想我們改造自己的困難,才能知道眾生無法改造自己習氣的困難。想想我們是怎樣從困難中進步的,才能知道眾生怎樣從困難中進步。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當知“語之用與害”。

用心經曆眾生的痛苦,正如經曆自己的痛苦那樣。隻有經曆最多的人,才知道在每個情緒的狀態裏,給予對方什麽,對方能夠成長。

有些人太過於傲慢,太相信自己理解的事物,這樣的人確實不該鼓勵他。但如果你認為用批評和揭‘露’的手段可以使得對方進步,那除非你們是“師徒”關係,或者你可能要做好犧牲兩者關係的準備。因為這種‘激’烈的溝通方式往往會換來對方的反擊,讓你“正確的批評和揭‘露’”的效果大打折扣。

願我們能從鼓勵的語言中,找出幫助世人進步的捷徑。願我們能開拓自己的心‘胸’,接納別人的缺點,正如別人也在接納我們。

說到因果,大家沒有注意這個道理,事實上,世間上隻有因果不會欺騙我們。世間上有人見行善的人受苦,行惡者則富有,以為沒有因果,其實我們看不到因緣果報通三世。做善事沒有得到好報,是因為前世因緣還債,好像你銀行的存款,不會因為你做惡而不給你,隻是以後你用完了就沒有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不是說你信仰了佛菩薩,佛菩薩就會說明你發財。很多事情如:健康、事業、信仰道德都有因果,身體要運動,才有健康,因此健康也有健康的因果,不能錯‘亂’因果。有一個年輕人到王爺廟裡拜拜,希望神明給他發財,騎了一個250cc摩托車趕回去上班,可是駕太快了,結果車毀人亡,父親放不下,認為兒子是去拜王爺才出車禍,如果沒有拜拜就不會死亡了。於是想到廟裡打毀神像,廟祝出來說老先生你不可以怪王爺,王爺也想去救他,隻是你兒子駕得太快了,王爺騎的白馬趕不上摩托車所以才出車禍。所以快有快的因果,你違背了因果的定律,有災難不能怪人,如現在社會殺生,竊盜,損人利己,欺善怕惡,你說能沒有因果嗎?

我們要消災免難,要正知正見,深信因果,清淨身心,希望國泰民

安,吉祥如意!

有些事實顯而易見,人們卻總也認不清,比如說無常。常聽人感歎人生失意,這種挫敗感很多時候正是對無常的體驗。

看看這世界,人們整天忙忙碌碌,無非為逃避無常;苦惱、掙紮那麽多,也無非源自對無常的恐懼。然而這世上沒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變的,所以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必然同時給我們帶來不安全感。

多數的人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比如遭受突如其來的變故,才會意識到無常的存在,所以總誤以為是無常帶來了痛苦。要知道,造成痛苦感受的不是無常,而是自己對無常的恐懼。克服這種恐懼有兩個辦法,一是熟悉無常,二是了解恐懼的原因。

無常的意思是變化。除了變化,生活中還有什麽呢?隻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四季更迭,人事代謝,身體、情緒、思想,無一不在變化之中。

無常像一個麵貌醜陋、內心溫柔的怪人。不熟悉的人,害怕看見他的臉;了解他的人,能與他愉快相處。

無常不好也不壞,開心還是傷心,全看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與無常沒有必然關係。佛陀希望我們明了:一切都會耗盡,一切都是無常,毫無例外。即使是佛陀本人也示現了疾病、衰老和圓寂。

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無常是好的、溫和的,可以接受的,某些無常則無法接受,這說明我們並沒有真正領會諸行無常的深意。說到底,我們還是不夠謙卑,不肯徹底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見去認識無常。

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變化起伏,有得有失,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無常是生命的規律,你會放鬆下來。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因此不存在注定不變的命運。我們甚至要感謝無常,因為它意味著凡事都有改變的可能。因為無常,我們永遠有希望。

倘若沒有無常,黑夜永遠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遠盼不到陽光燦爛,得病的身體永遠不能恢複健康,離別的人永遠不能再相聚,這樣的世界想想都很糟糕,不是嗎?

人的一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然而無論何種際遇,如果能轉為道用,透過它認識生命的本質,就都是一生的財富,得失起伏無不是覺悟的契機。

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這不過是事物的平常狀態。堅強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會繼續。

從物理、生理,還是思想等方麵看,沒有完全的靜態。靜態,是一種緩慢的動態,一種延長的現象。如果學物理學、哲學、或其他科學,就很容易懂這個道理。所以,靜是個很難得的東西。

我以前帶兵、帶學生的時候,有三個很好的處罰辦法。第一個辦法,不是罵人也不是打人。隻要叫他兩手各拿一張報紙,手平伸起來立正,站一個小時。那很痛苦啊,你們可以試試看。第二個辦法,三天不準說一句話。也很痛苦。還有一個辦法更嚴重,把他丟到一個非常空曠的山野,什麽東西都沒有,那更痛苦。

可是,理解了靜的道理以後,這三個痛苦會變成最大的享受。把腦筋靜下來,思想情緒完全靜下來。一切的智能,如果不是在靜態中,是發揮不起來的。老子告訴我們道家的修養方法,有八個字:“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把自己的身體活動的功能寧靜下來,完全恢複到嬰兒的狀態,腦筋是清楚的,是快樂的。

打坐是學靜態最好的一個辦法。譬如一杯水,‘亂’攪動的時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澱下來就能看透了。打坐是口頭稱謂,實際叫坐禪,也叫正思維修,還有行禪、住禪、臥禪等稱謂。打坐不必是照釋迦牟尼佛一樣盤‘腿’打坐,全世界歸納起來打坐的姿勢大概有90多種。諸位沒有注意到這‘門’學問,你現在到印度去看,有人站著伸出一隻手30年不動。有的人這樣一個姿勢站著,幾十年不動。

居士參訪行腳,夜宿一佛友家書房,佛友家條件不錯,書房牆上掛了不少名人字畫,書櫥內也是文山書海,書桌的左邊有好幾盤五顏六‘色’的小石子,有雨‘花’石、瑪瑙石、水晶石等。居士以前就很喜歡‘玉’石,於是細細觀賞,忽然,居士眼前一亮,他發現一顆黃‘色’的小石頭並非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非常‘精’美的黃‘玉’籽料,其‘肉’質細膩,應該價格不菲,居士頓時喜歡上了這塊‘玉’石,此時,居士的內心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清淨,思想在劇烈的鬥爭。

占有這塊‘玉’石,主人應該不會發現……

占有這塊‘玉’石,主人發現後如果報案,此石頭價值不菲,應該可以判盜竊罪,會判三年、五年……

占有這塊‘玉’石,是回家還是繼續行腳?是光明正大的走,還是躲躲閃閃的跑?

在思想劇烈的鬥爭中,居士想到了一個故事:

佛陀在世時,每天實行乞食的生活,阿難是佛的隨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難又去乞食了。走到中途一水溝旁的時候,佛忽然回頭對阿難說:“阿難!毒蛇!”阿難上去一看,就說:“毒蛇!世尊!”他們就走過去了。

那裏,有父子兩人在田間工作,聽說有毒蛇,就跑過來看看。不看也罷,一看,兩人有說不出的歡喜。哪裏有毒蛇!溝旁土裏所‘露’出的,卻是一壇黃金。

於是父子倆歡天喜地的把黃金搬回家去了。得到了黃金怎麽辦呢?取一塊去金鋪裏兌換。金鋪裏見他們是窮人,心裏起了懷疑,暗暗地去報告了官府。一會兒,便把父子倆捉了去。

再到家裏去搜索,收藏的黃金一起查了出來。審問明白,就判定了盜取國王財物的罪名。當時是‘波’斯匿王時代,法律上說:凡藏於地下的,都歸國王所有。

這父子兩人,就以這個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場上,父親忽然想起了佛陀,對兒子說:“阿難!毒蛇!”兒子一想,比丘說的真不錯,現在是為黃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著父親說:“毒蛇!世尊!”監斬的是一位佛弟子,聽了他們的話,覺得希奇,就去報告‘波’斯匿王。王聽了,要父子兩人回去,問他們這兩句話的由來,他們於是把早上在田間遇到的事情說了。國王知道這是佛與阿難說的,對他們說:“這是佛的開示,現在你們信不信佛的話呢?”父子回答說:“真是毒蛇,害得我們喪生失命,它實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波’斯匿王因他們的覺醒,就把他們無罪釋放了。

佛說:一念之差,咫尺天涯。我們平時做決斷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燒身,立刻從天堂跨到了地獄。而往往,一個善意的念頭,就可以立即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一個正確的抉擇,會帶領我們很快到達目的地,而一念之差的錯誤抉擇,卻會讓我們墮入地獄。

想到這,居士立即放下‘玉’石,跏趺靜心禪坐。

一念善即是天堂的‘花’香,一念惡將步入地獄之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靜正念,喜樂於心即是天堂;心存惡念,‘欲’海沉浮,冥頑不化,愚昧貪婪即成地獄。至於是選擇天堂還是地獄,何去何從,各自定奪,三思而後行,此亦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