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值得珍惜的

不是值得珍惜的

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已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人生在世,就是一個不斷選擇(順違天理)和變化的過程。除了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外,其他的,都可以選擇。比如選擇你的工作,選擇你的伴侶,選擇你對人生的態度等等。選擇的關鍵正在於你能否在人生得與失的關鍵點上不昧天理良心,拿得起,放得下。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而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精’彩你的人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與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當我們把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把泥土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手的是我們自己的一雙手。

當你失去了繁華的燈紅酒綠,就意味著將獲得了無染的藍天白雲;當你得到了名人的聲譽和巨額財富,就意味著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權力。

眺望遠處,風景‘迷’人。走進風景,其實,自己也是風景,也在風景中。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一位哲人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隻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裏。看他總是樂嗬嗬的,有人問他:“那麽多人擠在一起,有什麽可高興的?”哲人說:“朋友們住在一起,隨時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難道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都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內隻剩下他一個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樂。又有人問他:“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麽好高興的?”他說:“我有很多書哇。每一本書都是一位老師,和這些老師在一起,隨時請教怎不令人高興?”

幾年後,這位哲人成了家,搬進大樓,住一樓,仍是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有人便問:“你住這樣的房子還能快樂嗎?”哲人說:“一樓有多好啊!進‘門’就是家,搬東西很方便,朋友來訪很方便……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草。這些樂趣真好呀!”

又過了一年,這位哲人把一樓讓給一位家裏有偏癱老人的朋友,自己搬到樓房的最高層,而這位哲人仍是快快樂樂的。朋友問他:“先生,住頂樓有哪些好處?”他說:“好處多著呢!每天上下樓幾次,有利於身體健康;看書、寫文章光線好;沒有人在頭頂上幹擾,白天黑夜都安靜。”

正如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

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既然無處可躲,不如淡然;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

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

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

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

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人生的境界,說到底,是心靈的境界。

若心‘亂’神‘迷’,無論你走多遠,

都捕捉不到人生的本象,領略不到有韻致的風景。

唯有心靈的安靜,方能鑄就人‘性’的優雅。

這種安靜,是得失後的平和,是‘誘’‘惑’前的恬淡,

是困苦中的從容,是笑對不公的釋然。

是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過程。

生活,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

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

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

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人生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

所以要學會,停下來笑看風雲,坐下來靜賞‘花’開,

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

心靈靜極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什麽叫真正的放下?

就是有一天,

當你再次麵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

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麵對,一笑了之。

即便別人在你麵前,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

你仿佛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裏一絲漣漪都沒有了。

放下,莫過如此。

隨緣,就是順其自然,對一切不強求。

人生難免會有困苦,不要懼怕,也不要畏縮,

隨緣並不是認命,

而是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應該學會放下,

輕裝而行,隨遇而安。

就像河水,不留戀兩岸的風光,

不計較旅途的曲折,一心奔向大海。

有緣相聚,好自珍惜;無緣離別,安然隨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災害,人為的疾病,人間要找一個沒有災難的淨土是很不容易的。

我在世上走過很多國家及地方,我感覺到馬來西亞綠油油的,都是善良的人民,假如說要我選擇世界上較平安的地方就是馬來西亞。現在的世代科技的發展,帶給人便利也帶給人煩惱,很多不理想的事情發生,天災人禍,我提供一點竟見給大家參考。

我們累積的功德可以助我們避免災難。

認錯謙虛也可以抵銷災難。家裡有孩子家裡犯錯了,孩子打他時,就喊爸爸媽媽我知道錯了,父母就打不下去了。人生要學習的很多,學習認錯,低頭,謙虛,才會有進步。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罪過,也可以消災免難。好比一碗水如果抓一把鹽放進去,這個水很鹹不能喝了,如果抓一把鹽放進一缸水裏,卻不會很鹹。意思是假如我們發心廣大,慈悲仁義如將清水加到鹽水裡。

廣結善緣也可以消災免難,與人為善會得到好處的。

多讀書,多一點智慧和靈巧,會事先知道這些資訊也可以預防,消災避難。

待人有慈悲心很肯幫助人,也可以逢凶化吉。

災難從那裡來?雖然是外麵的天災人禍,可是沒有業障也招感不來,所以待人接物要清淨身口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實行三好可以消災免難。

畏懼因果也可以消災免難。災難有因果的關係,在佛教裡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招因不怕,貪、竊盜,等到惡果來時他才怕,所以我們要像菩薩一樣畏因,就是完全不造作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