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吊艙推進器

劉源江來參加推進會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得到絕對的認可,他隻是希望借助這次推進會能讓參與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在場的各部門工程師們大腦中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具備這樣的科研實力,能研發出符合大型郵輪安全要求的吊艙推進器。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研發電力推進器的時間也不算短,隻是一直沒有取得關鍵性的技術突破,在宣傳方麵沒有做任何文章,踏踏實實做事,拿得出值得信賴的產品這才是科研人員的宗旨,至少,劉源江是這麽認為的,如果按照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對他的要求,劉源江還要在瑞士ABB公司繼續學習考察半年多的時間。

如此算來,劉源江如果不提前回國,那研究所研發的吊艙推進器一定來不及安裝在第一艘大型郵輪之上,除了科研技術之外,時間也成了劉源江最大的敵人。

何馨聽了劉源江的話,情不自禁的皺起眉頭,人果然是會變,劉源江竟然在眾人麵前誇下海口,國產電力吊艙推進器的進展情況,何馨一直關注,目前精細化的設計暫且擱置不談,16.8MW的功率絕對達不到。

就算是吊艙推進器的出廠銘牌上標注這個功率,那也絕對是虛標,如同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關係。劉源江原本是個很踏實的人,怎麽也說不出來這種不著邊際的話來。

趙致遠意味深長的看著劉源江足足五秒鍾之久,大型郵輪的項目推進會都是例行會議,議程隻有一條,趙致遠接到了李文山先生的電話,要求在今天的推進會上,讓劉源江做關於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匯報,李文山是大型郵輪的特別顧問,趙致遠也不好推辭,再說吊艙推進器跟郵輪息息相關,也就順水推舟沒有推辭。

趙致遠不明白的是,明明昨天的吊艙推進器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本就沒有通過,反對聲音強烈的人正是李文山,當天深夜李文山就給趙致遠打來了電話,說劉源江特意從瑞士回國要做專題匯報。

會議室很安靜,這種情況大家都不曾經曆過。

大型郵輪的設計建造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有著嚴格的技術參數把控,行就是行,不行達不到標準絕對會棄用,根本沒辦法將就。

趙致遠努了努嘴,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時間還很充裕,大型郵輪的推進會開會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各方麵都比較順利,朝著既定的目標步步為營發展。

“好,下麵就有請船舶設備研究所的劉源江給我們做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報告。”

趙致遠原本已經把記錄會議大筆記本合上,簽字筆都收好了,這會又打開了筆記本。

“具體的匯報我就不做了。昨天吊艙推進器的專家評審委員會,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師都已經知道。”劉源江自信滿滿地走上投影屏旁邊,他做的匯報PPT課件隻有兩張。

劉源江打開第一張,是一個成型完成白色外殼的吊艙推進器。

“這就是我們船舶研究所要研發出來,用於第一艘大型郵輪的吊艙推進器。其實我在國外的這段時間已經學不到東西了,關鍵的技術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研究,換做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輕而易舉相告,就像第一艘大型郵輪,具體落到實處,還必須要靠我們自己。”

“我提前半年多回來,我和我的團隊有一年十個月零五天的時間去努力!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堅信會有奇跡發生,吊艙推進器的基礎設施我們研究所都已經掌握,難就難在高精端的技術上,像我們的電磁矯平技術,長距離高頻電輸電損耗問題,不也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嗎?”

劉源江又切換到第二張匯報片,這是一張他們船舶研究所吊艙推進器研發項目人員的“全家福”。

“這是我優秀的團隊,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劉源江再說一些吊艙推進器所謂的技術細節,參數指標等等都沒什麽意義,符合要求的吊艙推進器還沒有建造出來,現在說這些隻是空談,還容易遭人白眼,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何馨並沒有聽得心潮澎湃,在場的所有人中,除了劉源江,不會有任何人比她更了解吊艙推進器,這種電力推進器是近些年才興起的新型推進設備,在我國的船舶設備上應用的並不是很多,任何研發產品如果脫離了應用實際,一般情況下也會無法落地。

等大型郵輪數量多起來之後,有了市場需求,這種情況下的產品研發才會更加的有針對性,瑞士ABB公司配備到大型郵輪的電力吊艙推進器係列是專門為超重大型郵輪量身定做設計的,之前的郵輪無論是單體體積和重量根本沒有這個量級的存在,也就更不會有相應量級的電力吊艙推進器。

何馨擠了擠眼睛,非常用力地看那張大照片上的人,其中一個年輕俊秀姑娘的臉吸引了她,這個人何馨認識,怎麽會跟劉源江在一個單位,相片中的她挨著劉源江,臉上洋溢著迷人的微笑。

王銘對吊艙推進器不是很明白,不過通過劉源江的說辭,也能猜出個大概來,會議紀要記錄的差不多了,王銘一抬頭看到斜對麵何馨的臉麵沉如水,那雙大眼睛一直在盯著大屏幕,原本蒼白的臉更無血色。請何馨去吃她最愛吃的烤魚,何馨一定會非常喜歡,在會議的一開始,王銘原本是想盛情邀請何馨去吃晚飯。

趙致遠也有點下不來台,這是郵輪的項目推進會,劉源江來做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匯報,結果第一張匯報片,展示了將來成品吊艙推進器的樣子,還算在主題之上,第二張匯報片就有點離譜了,弄了一個研發團隊的全員的照片。

揉了揉眉心,趙致遠淡淡一笑,“劉工這個匯報真是深入淺出,也給我們在場的所有人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劉源江這個年輕人很務實,也很有闖勁和拚搏精神。是我們造船人該有的樣子。”

趙致遠神情輕鬆的這麽一說,參會的各部門工程師們也放鬆了很多,他們也確實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把不準劉源江的脈,不知道劉源江這個匯報是什麽具體用意。

“何馨啊。”

趙致遠沉聲說道:“我覺得,給劉源江這個機會,就是給我們自己機會,我有個想法,想跟你還有劉源江,以及在座的諸位談談。”

趙致遠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繼續說道:“留給劉源江的時間,就是給我們的時間,吊艙推進器還按照瑞士ABB公司的設計要求參數預留,我們自主研發的吊艙推進器早晚要用到我們的大型郵輪之上,我們要自信、自立、自強,總不能依附別人!同樣的設備,如果船舶設備研究所能研發符合要求的設備,我們就用自己的產品,如果不行的話,那就隻能用國外的產品,總不能沒有吊艙推進器吧。”

趙致遠的話更多的是說給何馨聽,電力項目部跟國外公司那邊對接的比較多。

“趙總師,您說的我完全能理解,這裏有個很關鍵的問題,涉及全套的電力自動化係統工程,我們的供電係統,以及電力吊艙推進器如果都用瑞士ABB的產品會更好,畢竟是一家公司生產出來的配套產品,從產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上來說會更協調。”

何馨話鋒一轉,“當然,我並不否定我們自己的吊艙推進器。”

按照推進會慣例,大型郵輪總設計師趙致遠做了簡單的總結,推進會算是結束了。

何馨看到劉源江跟趙致遠在會議室門口說著什麽,兩個人的目光還同時不約而同地看向她。

何馨咬了咬嘴唇,本來她的生活平淡規律,性情也趨於溪水一般,劉源江這個仇人的出現,又把她的工作生活搞亂了,這個家夥天生就是她的死敵克星,何馨甚至都想批一批她和劉源江的八字還不是不合,天煞孤星命格遇到了吉星高照命格,還非要勾連在一起。

“太謝謝您了,趙總師,那我先回研究所,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的研發團隊。”得到了趙致遠的許可,用自主研發的吊艙推進器,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成了一半,劉源江當然高興。

他不知道的是,能來大型郵輪項目推進會做專題匯報,這都是他導師李文山在幫他。

李文山跟趙致遠一再強調,絕對不能跟劉源江說。

“先不要說,現在大型郵輪雖然在建造階段,很多東西可以改,能修正,不過牽一發動全身,我還要跟研發組、建造組再商議,你等我消息。”趙致遠知道程序的重要性,做事情程序錯了,往往不會有好結果,建築上的事故,工廠發生的問題等等,絕大多數原因都是不按照程序來的違章、違規操作。

“趙總師,我還有個個人的小訴求。”劉源江見趙致遠要走,趕忙鼓起勇氣喊住了他。

趙致遠真的有點不耐煩了,吊艙推進器的事情,他已經做了讓步,其實這樣做有隱患存在,當一個設備確定了之後,這項工作也就宣布結束,而吊艙推進器現在是二選一的狀態,這就有些難辦。

“還有什麽事?”

“趙總師,我想讓何馨幫忙,你也知道,她在電氣機械方麵都非常厲害,國內頂級專業期刊發表了數不清的論文,雖然很年輕,還是個女孩子,跟理工男不沾邊,在業內她小有名氣!”劉源江勉強擠出個笑容,這種近乎“挖人”的要求,其實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

何馨的主管領導請假,要半年左右才能回到崗位,現在整個部門的重擔幾乎都壓在何馨身上,盡管有一體數字化建造平台輔助,不過一些小的細節,部分特殊需要邏輯思維處理的問題,機器沒有辦法取代,隻能依靠人智力的判斷。

“這不太好吧。”趙致遠並不能做主,這需要人力資源部門,至少是公司的分管領導商議才行。

“哦,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說,在何馨工作不忙的時候,我能來找她請教問題,畢竟咱們都是兄弟單位要互相幫助嗎,我們研究所也可以把何馨請過去指導工作。”

“當然了。”

劉源江撓了撓頭,“最起碼的尊重會有,請吃飯,愛心慰問啥的都差不下。”

作為過來人,趙致遠被劉源江略帶浮誇滑稽的表情逗笑了。

這小夥子可能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你跟何馨認識?”趙致遠試探性地問。

“認識,我們是同學。主要是,我們需要一些靈感,何馨就是那條鯰魚。”劉源江的小心思被人看破,眉毛上挑,表情更加拘謹了。

“我同意了。不過能不能請得動何馨,那可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趙致遠笑著拍了拍劉源江寬闊的肩膀,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見劉源江,雖然劉源江關於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報告很特殊,不過從他的身上,趙致遠看到了曾經自己的一點影子,遙想當初大概也過去二十一年多,趙致遠同樣像劉源江一樣有衝勁自信滿滿,在幾乎不可能的時間,超額完成任務,建造出符合標準的數十艘船。

“謝謝趙總師,改天請您吃飯。”劉源江訕訕一笑,快速離開樓道,如果在這個地方見到何馨,多少有那麽一點尷尬。

綜合辦公室的王銘收好筆記本電腦,又把窗戶關好,最近的上海平凡下雨,盡管還沒有到梅雨季節。

何馨沒有著急走,主要原因是在樓道裏見到仇人劉源江說話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索性就等等。

王銘以為何馨是故意留下來等他,看著何馨那迷人的側臉,激動得心怦怦跳,都不敢張口,生怕心髒從嘴裏跳出來。

“王銘,你能幫我個忙嗎?”何馨略帶慘白的臉上有幾分疲倦之意,她已經連續加班很多天,加上最近陰雨連綿,辦公室很潮濕,這讓本來睡眠質量一般的何馨更是雪上加霜。

“能,能啊。”王銘咧開大嘴微笑,眼睛被眼眶周圍的皮膚褶皺擠得幾乎看不到,激動的雙手微微顫抖,生怕何馨看見,急忙把手背在身後。

“麻煩你去樓道看一下,劉源江走了嗎?”何馨在說出話的一瞬間,心底湧現出一股溫泉的暖流熱感,她心裏莫名出現了另外一個反對的聲音,希望劉源江別走,像上學時候那樣,放學後,在班級走廊的盡頭等著她,成為她放學回家路上的守護神,何馨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讀書時期劉源江對她的特殊照顧,讓何馨的心安了很多。

王銘激動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一般瞬間跌到穀底,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關鍵並不是劉源江走不走的問題。

王銘雖然有點不情願,還是走出會議室的門左右看了看,沒有發現劉源江。

“不在了。”

何馨抱著記錄的筆記本,有點慌亂地從座椅上離開,“哦,剛才關於吊艙推進器的問題,我言辭有點激烈,在見了劉源江有點難為情,所以……”

王銘不是很爽的心情仿佛又雲開見日明了。

何馨的說法倒也合情合理。

“何馨,你怎麽不回家?印象中你差不多一個月沒離開辦公室,工作自然重要,但要是人垮了,工作的進度會更加延誤,回家休息一下吧。家不但能治愈一個人的身體,還能撫慰心靈。我建議你去醫院做個全麵的檢查,你臉色不太好。”王銘一直在觀察何馨,甚至聽何馨打電話,跟她母親吵架。王銘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他跟何馨是最早一批,通過層層選拔考核進入項目組的人。

“謝謝你,王銘。”何馨知道王銘的好,她辦公室睡的行軍床還是王銘給她買的,何馨也不去項目部的宿舍睡覺,她感覺那邊氣場磁場太亂,還是一個人獨處更好。

“沒什麽好謝的,有什麽需要隨時跟我說。”王銘提著筆記本電腦包離開會議室。

何馨乘坐電梯下樓,快要到中午了,拿起手機撥打了母親樊春梅的手機。

樊春梅燙著一頭時尚的卷發,穿著寬鬆的特殊瑜伽服,她正在家附近的老年瑜伽館上課,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左臂盡量向前伸,左腿單腳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右臂貼在右腿褲線處,跟隨右腿最大限度地向後伸展,這是控製身體平衡,鍛煉左腿核心力量的最基本動作。音樂停止,這組動作剛好做完。

樊春梅抓起手機,趕緊按下接聽鍵,“喂,馨馨啊。怎麽,要回家嗎?”

“我一會回家吃午飯。”何馨嘴唇翕動,始終沒有喊出一聲媽。

“哎,行啊,媽這就回家做飯,想吃什麽啊?”樊春梅沿著瑜伽室的牆,一路小跑著去更衣室拿包,換衣服。

“簡單點就行,我下午還要上班。”何馨似乎是聽到了母親顫顫巍巍的哭泣聲。

“媽都知道,你是媽生的,我愛吃什麽,媽還不知道嗎。”樊春梅背過身去,快速擦了擦眼角的淚痕,從何馨上大學到現在畢業參加工作,斷斷續續這麽多年,女兒這是徹底想明白要回家了嗎,去年過年,何馨都沒回家。

“陳鬆鶴叔叔在家嗎?”何馨聲音低沉地問。

“他,他啊,在家,你要是不想見他,讓他走也成。”樊春梅又擦了擦臉上的淚水。

“不用,我想見他。”何馨總不能一輩子不見,盡管陳鬆鶴是法律意義上她的繼父,是這個老男人讓母女二人產生了心靈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