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電磁矯平技術

雨過天晴空氣清新,何馨抱著為項目推進會準備好的材料,早早地來到了會議室,這也是她多年來的工作習慣,開會從不遲到。

關於電氣方麵的會議材料被何馨整理成冊,用回形針夾好,今天大型郵輪的總設計師趙致遠也會親臨現場,這次的推進會各個部門的負責同誌都會來,何馨的領導因為生小孩請了產假,電氣項目組的絕大多數工作都是何馨挑大梁。

綜合管理部辦公室的同事王銘在調試會議室的視頻音頻設備,何馨也沒閑著,做起了端茶倒水的工作,會議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何馨看著參會負責人的姓名牌,她知道哪些人喝茶水,誰喝白水,還有誰會喝瓶裝飲用水。

王銘個子不高,方形臉大鼻子大嘴小眼睛,笑起來非常真誠的同時雙眼眯成縫,幾乎找不到他的眼眸。

“何馨,你周末有時間嗎?”王銘話音剛落,臉就紅了,脖子更是紅得發紫,妥妥的臉紅脖子粗。

何馨把最後一瓶瓶裝飲用水放在桌上,詫異的看著王銘,準確來說,她跟王銘並不熟,隻是比一般的同事稍微熟悉一些而已,看著王銘期待的眼神,何馨明白這句話的特殊含義。

“有事嗎?”何馨微微蹙眉,她不想讓自己進入另外一種狀態,現在的工作狀態更適合她。

王銘咽下一口唾沫,尷尬的臉更紅了,他能從何馨那雙漂亮的大眼睛中感受到冰一樣的寒冷。

“哦,沒,沒事。那個,生日快樂。我……”王銘話還沒說完,陸陸續續各部門的參會負責人已經進場,王銘也隻好作罷。

會議室很安靜,這也是上海外高橋造船人的開會傳統之一,何馨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今天的會議議程不多,隻有兩項,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各部門匯報近期的郵輪項目進展推進情況,包括難點困難,需要內外部協調以及人財物的配給等,第二項議程比較特殊,是關於第七〇四研究所(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做吊艙推進器的專題匯報。

第二項議程是臨時增加的內容,會議通知的時候並沒有一一通知,絕大多數人還以為這次是項目推進會的例行會議,何馨也是這麽想,看到第二項議程的標題,第七〇四研究所吊艙推進器研發團隊負責人劉源江做專題匯報,難道劉源江也要來,整理排放姓名標簽的時候沒看到劉源江的名字。

王銘麵帶微笑,拿著劉源江紅色的姓名標簽走到何馨身旁的空位置,放下了標簽。

“諸位老師好,實在是不好意思,堵車來得有點晚。”劉源江滿臉歉意,將PPT匯報課件交給辦公室的文員,找到自己的位置挨著何馨坐著。

“同誌們,現在開始開會,工作匯報要突出重點,不虛,不浮,腳踏實地,綜合辦公室做好記錄,會後要一一對接抓落實,會議不落實,沒有任何意義。”

項目推進會由大型郵輪總設計師趙致遠主持,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沒有任何的鋪墊,趙致遠五十多歲,嚴肅不苟言笑,一雙睿智的眼眸徐徐生輝,他父親是江蘇一家造船廠車間主任,早已經退休,趙致遠環視眾人,目光最後落到劉源江的臉上。

“遊輪的重量控製不僅關係到運載能力,更關係到航行安全,傳統的20毫米造船鋼板太厚太重,我們決定采用4-8毫米的薄型鋼板,全自動生產車間也基本竣工,具備大批量精細化的生產能力,下麵請薄板項目部匯報!”趙致遠抬頭,看了眼薄板項目部負責人,薄板是建造大型郵輪最基本的材料,穩定性至關重要,若是發生不規則形變,那將導致受力不均勻造成漏水隱患。

薄板項目部負責人整理了一下手中厚厚的文件資料,向上推了推眼睛,徐徐開口說道:“正如趙總工所說,薄板生產車間基本完工,具備大規模大批量生產供應薄板的能力,我們的單日生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多段同時交叉施工的要求。薄板焊接采用了新型激光複合焊接技術,“炸弧”金屬飛濺形成焊瘤的問題已經完美解決。”

“傳統的20毫米鋼板的重量,會造成船體本體重量加劇,影響運載能力,不過厚鋼板抗形變能力很強,這是業內事實,隨著材料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能建造大型郵輪的幾個國家,繼續德國、法國、意大利之後,芬蘭也開始棄用厚鋼板采用輕型薄鋼板,這也是世界造船業的發展趨勢,我們絕對會成為全球能建造大型郵輪的第五個國家,我深信不疑!我們已經有了航空母艦,有了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如果順利建造出大型郵輪,那我們的祖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集齊了造船業三顆明珠的國家。”

“目前我們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做了多次試驗,依舊沒辦法解決輕型薄板潛在的形變問題,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源是薄板的平整度問題,一整塊全自動生產的薄板厚度大約等同於三枚一分錢硬幣疊加起來,薄板在運輸和加工過程中容易發生形變。這是目前我們存在的問題。”

遊輪總設計師趙致遠對薄板項目部關於形變的工作報告爛熟於心,薄板項目負責人說得有些籠統,趙致遠覺得有必要再梳理一下。每一個工序,每一道環節,甚至每一個不起眼的螺栓、法蘭、排汙口等等這些小部件的具體位置,都關係到遊輪安全管理、質量控製、設計管理等等。

為此趙致遠每次開項目推進會都會要求各部門的負責同誌在熟知自己分管領域的前提下,對於其他部門也要知曉熟悉。作為全球最複雜的單體機電產品,大型郵輪上的零部件初步設計估算超過兩千萬個,涉及各個部門,協調協作整體一盤棋是郵輪建造成功的必然。

“大家剛才聽到了薄板項目負責人的匯報,可能聽得不是很清新。薄板的形變問題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生產和運輸環節,這個環節的形變問題已經解決,我們的智能薄板生產車間首次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大功率激光複合焊接生產線,還有首次使用的機器人焊接技術,焊接過程中的熱輸入和吊裝裝配精度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精準控製,生產運輸過程中的形變問題已經解決,薄板智能生產車間試車生產的薄板完全符合國際標準。”

“第二種形變問題是薄板焊接後受熱不均勻產生的形變,也就是電磁矯平技術,目前我們還沒有掌握,電磁矯平技術成套裝備被國外技術高價壟斷,我們購買成套設備,采購成本維護成本高得嚇人不說,國外的這些廠家隻提供設備,不提供工藝,電磁矯平工藝是知識產權,矯道順序影響應力變化,而我們卻完全不知道,這項技術我們必須用,如果用傳統的水火矯平那太慢了,精度不夠精確不說,遊輪不可能按時交付。電磁矯平技術通過高頻電產生磁場,金屬分子在磁場中高速運動產生熱量通過二次加熱的方式,焊接殘餘結構應力釋放掉。如果用國外的成套電磁矯平設備,我們就會一直被牽著鼻子走。”

“趙總設計師說得很對,我剛才的表述有點籠統。”薄板項目部負責人微微仰頭緊接著說道:“我們目前對電磁矯平技術工藝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它比傳統的水火矯平效率最少高三倍,薄板的理化特性和平整度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問題的另外一個關鍵是對於高頻電長距離傳輸的衰減問題很棘手。”

“傳輸過程中有效截流麵積變小電阻增加產生電阻損耗,以及介質損耗,還有傳輸過程中導體內電流密度減小的趨膚效應等這些共同的因素導致高頻電傳輸過程中衰減,這個是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如果沒辦法攻克,就算是我們薄板生產焊接的工作人員增加一倍,晝夜倒班,也沒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商業首航。”

“有什麽想法,或者是訴求嗎?”大型郵輪總設計師趙致遠眉頭微蹙沉聲說道:“我覺得,我們不能閉門造車,國外的技術成果不願意轉讓,我們就自己來。大型郵輪的建造是第一次,允許我們在合理範圍內走彎路,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沒有一步是冤枉路。”

大型郵輪是我國唯一沒有攻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這樣一個超巨係統工程需要多方位的通力合作,眾人拾柴火焰高,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的實力毋容置疑,涉及太多繁雜的技術難點,要尋求快速突破,勢必要尋求合作。

薄板項目組的負責人參加今天的項目推進會,前期做了很多調研,主要用意是跟江蘇科技大學合作,“江蘇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對新型薄板電磁矯平相關技術研究比較早,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我想是不是應該成立薄板矯平小組並與江蘇科技大學合作,目前他們的電磁矯平整套裝備高頻電的輸送距離已經從最初的十幾米提高到將近三十米,雖然從傳輸距離上跟國外還是有將近一倍的差距,但至少證明這個方向是可行的,合作共贏優勢互補,有他們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持,我們走得會更踏實。”

趙致遠輕輕點頭,意味深長地說:“很好,有問題,也有解決策略,江蘇科技大學的海洋裝備研究院科研實力也很強,造船相關專業技術成果顯著,這件事情綜合辦公室的王銘好好記錄,會後我會協調相關部門領導立刻落實。”

何馨有點分心,以往的項目推薦會,她的筆記本上,都會寫得滿滿當當,雖然會後公司的內部OA係統會有詳實的會議紀要,可何馨還是習慣於自己記錄,畢竟會議上說話的人很多,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崗位立場表述自然會有所倚重。劉源江挨著她很近,還時不時偷瞄她,何馨想躲也躲不開。

其他部門匯報最近的工作進展情況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絕大多數問題都來自溝通協調的不順暢,這也是項目推進會最大的意義所在,讓所有人都步調一致,齊心協力,不能有任何部門掉隊,進而拖延整個遊輪項目的建造進程。

辦公室的王銘把何馨郵輪電氣係統相關材料文件發給了大多數與會人員,說郵輪的電力供應係統是郵輪上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一點也不為過,照明、通風、排汙、製冷製熱、提供動力、航行係統、應急電源、雙係統電源切換等等都離不開電能。

王銘把最後一份文件發到劉源江手中,劉源江雙手接過材料,小聲地說了聲謝謝。

趙致遠目光凝視何馨,“何馨,你的主管領導休產假,這段時間辛苦你了。郵輪的電氣係統相當於人的血管,郵輪的運轉邏輯,有點跟人身體相似,通過血管內的血液把氧氣和養分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如果是血液循環不暢,那就容易出問題,看著你準備的這些材料,工作做得細致到位,我很踏實,你有什麽要講的嗎?”

會議室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這個何馨略帶青澀的臉上。

何馨輕舒一口氣,緩緩站起身,“郵輪電力係統圖紙審核校驗的比較早,我們的準備工作也很充分,主柴油發電機采用MAN公司提供的五台四衝程柴油機,輸出功率高達60兆瓦以上,供電有足夠的餘量,機電配套係統的電機不依賴進口,初步推算的兩萬多個電機適配係統,超過70%用我們自己生產的電動機。整船長三百多米,高七十多米,二十多層甲板,再加上幾千套房間,線纜全部國產化,初步估算線纜總長度超過四千公裏。電力係統技術成熟,可借鑒的郵輪先例也比較多,咱們的合作方在這方麵也頗具實力,目前項目整體進展順利,與各部門的協作也很愉快。”

“趙總師,關於電力推進裝置,我有一點個人的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講。”何馨想說的是新型電力推進裝置吊艙推進器用ABB公司生產的azipod係列推進係統為時尚早,可以嚐試自主化生產的國產吊艙推進器。

“你不想用ABB的產品?”趙致遠從何馨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答案。

“其實,我跟你的想法一樣,我想大家的想法也是如此,我們的主柴油發電機要自主生產製造,設備設施自主供應率達到100%才好。ABB公司的兩台16.8兆瓦的吊艙推進器給郵輪提供快速響應的動力,據我粗淺的了解,我們目前國產化的吊艙推進器功率很難達到這個量級,推進效率、密閉性、水動力特性方麵也沒有優勢。兩台吊艙推進器就像一個快速奔跑人有力的雙腳。”趙致遠順著何馨坐在的方向特意看著劉源江說。

劉源江順勢站起腰杆筆直,“趙總師,各位工程師,我們七〇四研究所已經具備設計生產16.8兆瓦吊艙推進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