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春播秋收勤為本,萬事盡在逍遙中
經過黨的關懷和自己的努力,家鄉的父老鄉親們終將"旱地"變"水田",大夥過了一個暖冬,緊接又迎來了一個早春。
春天的清晨,淺淡的黃渲染著老井邊的一大片空地,幾隻羊兒悠閑的吃草,垂柳絲絲下垂,掩映一條平坦的沙路,枝頭的喜鵲悠"喳喳″叫,呼喚著不遠的伴兒,告訴大家隻有兩個才算情人,布穀鳥恰逢其時的叫,唱出了山花爛漫,唱出了綠樹成蔭,唱出了芳草如茵,唱出了山青水秀,唱出了天藍雲白,唱出了醉酒詩仙,唱出我心內的愛,思追夢飛,找到了綠的答案。
驚蟄過後,田野裏開始呈觀一派生機,春耕開始。
鄉政府派來了領導,帶來了四台播種機,贈給了村子,讓大家春播,這正是鄉親們夢寐欲求的,真是雪中送炭,但是,怎麽分配呢?成了一個難上加難的問題,最後黃書記決定,這作為集體財產,輪流使用。
春種開始了,原野變成加工廠,鄉親們牽著牲口,吆喝著,揚起鞭兒,一個個牲口像離弦之箭,劃起一條直線,來來回回之間,濺起黃土,清新自然,暗香撲鼻,那追班的小狗,細嗅著泥土,或者爬在地上,像是尋找什麽"美食″,而燕雀覓食,希望"寶寶″食有所得,從而羽翼豐滿。
二壯和巧珍拉著一對騾子,在他的那塊地裏春耕,二壯手裏的犁,像是奔馳駿馬的韁繩,牽掛著希望,又像是飛馳的車的方向盤,左右逢"圓",不敢有絲毫馬虎,而巧珍手提著化肥器,往返一趟又一趟,順著犁溝灑著。因為這是頭年種,土地肥沃,因而用的化肥少,氮磷肥加起來僅僅五十斤,並且都是低效化肥(碳銨和過磷酸鈣)。
春種完了,大家開始播種,種的全是小麥,首先解決大家渴望已久的溫飽。
由於大家差不多一個時間要播種,播種機輪流成了鄉親們頭疼的事。
牛勝利和牛先進試著用木耬種,種了幾趟,可“嚇壞″了他們,一算一畝隻能種二十斤,而"水田"要求每畝種四十七八斤,大家犯難,而這難不倒智慧的人們。
牛勝利和牛先進兩兄弟商量著仿造一台播種機,他們首先細細端洋了"模特",於是準備材料。
首先找來舊自行車的鏈盤,飛輪,鏈條,這隻是他們僅有的鐵製材料,其餘的用木材來做。
其次用木頭做了三個撥籽輪,這是最精密的元件,尋來一塊質地堅硬並耐磨的木頭而研磨,用小鋸鋸,再用小銼銼,錘好了,便泡在機油裏待用。
在其間,他們用木頭做成了裝籽鬥,下麵開了合適的三個口,便用通軸安裝上三個撥籽輪。
裝籽鬥的右邊,在長出的軸頭安上輪盤和飛輪,鏈條,精雕細刻間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最後找來三根椿木杆,掏去“年輪″,一頭用鐵皮包起來,用作″播籽腿"。
這樣足足一天時間。他們便將一台嶄新的播種機製作完成。
當他們拉到園子裏試種時,試標標準恰是四十來斤,這可把兩兄弟樂壞了。
第二天,一輛嶄新的″列車″在田野裏啟動時,村子裏火爆起來。細心的人們便用心參觀,仿造出來了同樣的十幾個播種機,解決了"播種″難的問題。
二壯和巧珍更是高仿,用″鐵合木″配合,也製造了一台,美滋滋地在田野裏"東征西戰″,兩個下午,使將地種的井然有秩序,有條不紊。
大夥見了牛先進,便說:"牛二,你要不要申請個專利。″
他笑著回答:″我們這可是高仿。不是原創,不過二壯做得那麽精巧,倒可以申請。″
二壯自己種完了,幫助村子裏那些"老弱病殘"的″親人″也種上了。
之後,他便開始到香山去種瓜,香山那一望無際的沙地,都是旱田,可隻要天稍有絲雨,他們就能豐收。
看吧!藍盈盈的天,和藍盈的沙地,交相輝映,而辛勤的人們,手上的鐵鍬一起一伏,首先掏開一個大約四十公分,寬二十幾公分的沙窩,接著灑上肥料,清出土,用小鐵鏟子把窩底挖鬆,裂開一個小口,將事先生好的瓜芽用鑷子夾順,便小心翼翼放在裏麵,用手壓緊,再順手拈來三四個石片,壘起一個″小空房″,然後用一小片塑薄膜覆蓋,擁生土,這樣一道道工序不容小覷,更不能粗心大意,一畝地,幾百個窩,一組六七個人,各有各的站位,並且排列有序,從而恰當適中,一般說來,有四個組,二三十人的隊伍,競賽起來,突飛猛進,看吧!沙飛土揚條條霧,遙望花飄人爭先。
一天到黑,十八元錢,九個小時的工作,也隻有二壯和巧珍幹得自然,幹得輕鬆,當大夥問他們累不。他笑著說:"蛇鑽的窟窿蛇知道,一天下來,我這腿疼得上不了炕,用熱毛巾敷一會才舒服,我老婆累了她也不說,她真是屬於"溫柔"型的,我那敢問她呢?不相信你問問她吧!″巧珍聽到這裏,說:"我可不是鐵人啊!看看我的手吧!″,當大家一看,真嚇人一跳,幹裂的口子像娃娃的嘴,腫的像饅頭一樣的手,青紫中泛紅,讓人的心中產生一種:辛苦無言為生活,原來幸福靠跋涉。爪地汗水如雨下,身經錘煉跟誰說。
這裏的瓜種了一個月,他倆從未間斷,兩輛自行車,輪胎磨得光滑且"煥然一新",這樣的兩個人,真令人肅然起敬。
瓜種完了,再看看田地裏,麥苗破土而出,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像精心製作的地毯,又像驕子縱橫的草坪,看吧!一根根在風中搖曳,一行行英姿颯爽,一片片精神抖擻,真是:生機無限立田原,呼風喚雨水流牽。農人歡笑本希望。豐收歸倉心安然。
全鄉種了幾十萬畝的小麥,投資者瞄準了商機,便在村頭的空地上建造一個麵粉廠,這樣村子裏的剩餘勞動力便去"打工″。
二壯和巧珍開始就活躍在麵粉廠工地。首先是基建(安機器的地座),二壯拿著圖紙,點點畫畫,夫妻倆便包下了土方和混凝土基建,他和巧珍前幾天便挖呀!挖呀!挖了幾十個"方坑″。接著又做了簡單的修理,麵麵點點,角角落落,四處布置得細致入微,接著便是混凝土打造。巧珍成天圍繞攪拌機,用小灰車推出一車又一車,二壯用那一尺長的抹子抹了這裏又抹那裏,角落裏看似微小卻又精細的活兒,他做起來得心應手,揮灑自如,老板看了,不禁稱讚:"師傅抹得好!"但二壯幽默地說:"要是老板給的錢多,我抹得更好。″老板也幽默:“你幾成的本領拿幾成的錢,如果你全部的本領都拿出來,我是不是一開始就破產了。″二壯說:"那有十全十美的事呀″老板說:“那有十全十美的人呀!”他們的對話太幽默了,把站在一旁的巧珍惹得格格笑。
二壯和巧珍把地基收拾利落,接著開始蓋廠房了,需要的人多了,於是鄉親們尋訊趕來。
首先要打地基,小五帶領著大夥們"綁鋼筋″,需用石頭,牛勝利開著手扶到附近的沙河裏去拾,一會兒滿載而歸。
支模板是最麻煩的事,劉佳淳和牛先進,二壯幾個鏟的鏟,挖的挖,將地墊平,首先將模板支穩,然後一片接一片,又支穩,壓平,幹得老練沉穩,揮灑自如,可真是大"匠″風度,這樣支了兩天,廠房的地基模式支放成功。
開始打混凝土,村子裏來了很多人。大夥在攪拌機麵前,上沙的上沙,倒水的倒水,丟灰的丟灰,推的推,拉的拉,幾個小時後,地基打成了,這熱鬧的場麵頗為壯觀,坐下休息時,還不停地說說笑笑,餘意未盡。
完了,便打底全梁,鋼筋工又現身了,四根大拇指粗細的鋼筋躺在地基上,小五的"小虎隊"齊聚一塊,用細紮絲把箍筋一個個固定在主筋上,那操作嫻熟的基本功這時展現得淋漓盡致,中間的立柱隨之綁好了。
小五便帶領大家又支起了模板,接著混凝土隨之而後,大夥你爭我趕,把混凝土丟在用模範支起的槽內,七八個小時的工夫,廠房的框架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麵前,老板走近,投來讚許的目光,不禁豎起大拇指:″你們形象好!″
緊接著,就是砌牆,二十幾萬磚,大家用車子拉,用雙手抱,三天便將磚用到“框架″邊,這種幹勁,隻有在肯定下才能顯示出來,因為老板為了獎勵大家,買來了十幾件牛肉罐頭,幾十包空心掛麵,讓大家吃好,幹好,從而體現"打工″者自身艱苦耐勞,誠懇無私的勞動者形象。
經過七八天的勞作,麵粉廠那高大的形象巍然屹立在村頭,隻等待著粉刷與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