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汗水熱土水交融,幸福從來辛苦生
84年夏交之交,家鄉開始了水田平整期,看吧!漫山遍野的推土機開始轟鳴,田間地頭鄉親們也投入了"打工"行列。
推土機這個龐然大物隻能推行大麵積,但是田埂,農路的修改必須人工來完成。
常主任和黃書記是大家的核心力量,他們早晨六點鍾起床,吃些早點,就一頭紮在黃土地裏。
看吧!常主任穿一件灰色的襯衫,一頂大草帽,一把大鐵鍬,和簡單的平地儀(用一根透明的細水管加一些水做成),一團足球般大的細線繩,在地理縱橫連網,高處鏟,低處填,架子車在這裏是香餑餑,穿梭在縱橫之間,像所向披靡的勇士,不過鄉親們定了規章,你十車子,我十車子,輪流交換,黃土地的歌聲,在這裏響起,磨礪須平刀劍亮,功夫雖硬汗水流,鄉親們內心點燃一盞燈,眼前亮起了一顆星,星火燎原,笑聲連,曠野變阡陌,醉裏成井田。
再看吧!黃書記頭戴紅色帽,和一群"娘子軍"卷埂,四麵拉上長長的線,笑著說:"姐妹們,‘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以這些線為準,開火吧!"一根導火索,以東頭到西頭,一根針線,從後縫到前,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四麵合攏而來,方方正正的一塊地赫然呈現。
一"毛″地大都十五六塊子,一個個井字狀在延續。
常主任那襯衫上的汗漬串白,草帽被風吹得翻車,"男子漢"的架子車的車轍密密麻麻地一大片,可誰知道,核心是關鍵,力量眾人添,浩浩****的大軍,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良田。
常主任喝了一杯水,饑不擇食從來不以為然,望來望去,暗下決心,今天必須把這一"毛"幹完,不然工期就不能提前。
黃書記的紅帽是一顆紅心,而"娘子軍"手下築造的一道道"長城",饑渴人之本,忘食卻自然,黃書記手下的細線穿過一道道防線,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如果誤了工期,就意味著當年的"饑貧"會重演。
正午,鄉親們幹得還是那麽火熱,烈日下沒有樹"蔭″,光禿禿的黃土地裏,泥沙爬上了鄉親們的額頭,塵埃飛進了他們的雙眼,汗水迷糊了道路,腳步變得沉重,雙手幾乎不聽使喚,然而,不知誰的收音機裏的《呼家將》的小說還殺得人仰馬翻。於是,大夥更是精神十足,呼延慶的氣概響徹這裏的洞天,殺進"中″原,才是英雄本色。
日斜西方,八九塊田已經坦坦"****″,而鄉親們的幹勁不減,幹饅頭嚼上幾口,比粉條炒肉絲還香甜,喝上幾口水,比"紅牛"更超前。
黃書記笑著說:"鄉親們,歇一會,完了我們做最後的衝刺,將這一'毛'幹完了,我們就打道回府″。鄉親們聽黃書記一喊,手中的武器停了下來,坐在田埂上休息。
抬起頭,風輕雲淡,規整的田野裏,黃白層疊,好像蘊藏著強大的精神,包含了鬥誌,更像牽掛著人心,飽滿的莊稼。從而期待著幸福,盼望著歡暢。
麻雀依稀可見,燕子呢喃飛舞,它們是農人最常見的夥伴,在這清淡的泥土中,它們也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明天。
推土機,以古老的步履向前移動,但是,翻動的土地一條條的,一層層的,刷新了一個個紀錄,因為隻有這樣才是接納黃河的唯一路徑。
常主任笑著說:“鄉親們,還有三塊子,加把勁,咱就超額完成。"
聽到這裏,大家仿佛感觸勝利後的喜悅,水瓶一扔,衣服一脫,真是“破釜沉舟"的決戰,架子車,象在潮水中浮動,大夥測量的測量,放線的放線,雨後春筍般齊聚而來,汗水是洗臉水,衣服是拭汗巾,推動了土,撼動了"山″,瞄準了水,彈動了弦,奏起了歌,一部激流三部曲在此時瘋狂的上演。
"娘子軍″是天生的巧娘,踏的踏,翻的翻,一會兒便夯實一道道田埂,筆直的"田”字格,恰似好學的"兒郎″,從容筆刀,試作答卷,寫下這世間最美好的文字。
太陽好像在推演,把時鍾撥慢,但是,奮進的"兒郎"和"娘子軍″爭分奪秒地提前完成了任務,扛起鐵鍬,準備好收兵回營。
黃書記和常主任滿意的目光環視這一"毛"田地,在那畫滿"工分"的登記表上記下了最輝煌的一頁,踏著疲倦的腳步開始回家。但是他們不忘鄉親們的努力,不停地說著:
鄉親們,辛苦了!
鄉親們,辛苦了!不知誰調皮地說著:"黃天厚土常來往,父老鄉親夢水長。書記千秋主任美,滿裁稻穀孝爹娘。″
哈,哈,哈…大夥都笑了,邊嚼幹饃邊趕著回。
同樣的故事他們完成了一頁又一頁,同樣的詩篇應該讚美他們一路。
大概半個月,地平平了,這可真好,黃書記高興地說:“這是鄉親們的功勞,先報告鄉黨委,以後要好好犒勞犒勞大家。″
又要鋪渠了,鄉親們都沒有那鋪的水平,可總不願"打工",都願意做"義務工",因為大家心裏想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等技術員放好線,大家齊動員,提起鐵鍬"赤膊上陣",挖的挖,翻的翻,丟的丟,鏟的鏟,補的補,一條"運河"被打穿,隻等U槽跨上前。
拉槽的車當時是手扶拖拉機,一回隻拉十幾個槽,一個就二百多斤重,要運到土坯上,真不容易,這可難倒了大家,但是"高手在民間",村子裏的小五是電焊工,是出了名的"能工巧匠",他看了看,就"胸有成竹",開始打造運輸工具。他找來一個架子車底盤,中間取掉三十公分,剩下的有七十五公分左右,再切割一塊鐵皮,彎成六十公分的U形槽,槽底固定在架子車的底盤上,就這樣,一個"天衣無縫"的運輸車創造成功。
當適輸車拉到拖拉機後麵時,拉開後門,將U槽一頭抬起一竄,很自然地將U槽裝到了U形車上,再拉到土坯邊,技術一拉一挪,兩個人很自然地將U槽放到了渠坯裏,一來一往,鋪的很巧妙,應該給小五記上一大功。
"眾人拾柴火焰高",鄉親們輪流上陣,大概一個月時間,這條渠就"安家落戶",等待大河九曲今越直,飛流急步進莊田。
最激動人心的那年中秋節,聽說水要通了,大壯和巧珍組織鄉親們敲鑼打鼓,放鞭炮,舞獅子,迎接“母親河",看吧!鄉親們拿著紅花,彩帶,蒸上饅頭,麻花…
當大渠水激流湧來時,大夥便這些東西一齊灑下去,來"祭拜河神",鄉親們歡呼著,手舞足蹈,愛唱歌的歌手們,彈著吉他,就地唱起來,舞者也舞,大渠頓時變成了"五彩繽紛,歡歌笑語"的海。
水仿佛明白大家的意思,先濁後清,先粗獷後典雅,輕輕鬆鬆流進田地裏,千年故地變成了現在的"熱土",鄉親們這時想到了"從零到有",掀開過往,憧憬未來,彪炳千秋的宏業一下子展現在大家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