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種豆花開春意鬧,雨季風華道路新
村民們聽到宣傳套種的消息,頓時火爆起來,像是逢雨逢甘䨬,一股熱潮紛紛而起,一個個去村委聯係,原來要種的豆種,玉米種油葵種和地膜全是鄉政府提供。
到了發放良種的那天,鄉親們興致勃勃的騎著自行車,來到種子站,滿懷的希望,期盼的收獲,一股腦兒寫在臉上,激**在心裏。
黃書記和常主任已經早早的站在隊前列,介紹縣農業局的專家給大家講解"套種″種植技術。
他講的娓娓動聽,大家聽的津津有味,二壯和劉佳淳還拿著紙和筆,認真細致地記錄著,“白壟″,"籽壟″分別多寬,株距多長,底肥多少,口肥多少,所有這些,他倆都做了筆記。
看吧!二壯將這些歸納了起來,並且列成表格,繪成"圖",讓人一目了然,而劉佳淳更是注意細節,種子的出芽率,純度也都記錄在"案",播種時間,生長周期,底肥時間,口肥時間,灌溉周期,都一一記錄在冊。
這樣一來,二壯和劉佳淳成了我們的我們播種期“指導員"。他們以赴於理論與實踐,這樣一來難能可貴啊!
當然,萬事開頭難,政府的宗旨是"試驗田",為了以後的全麵推廣做鋪墊。
開始發種子與地膜,大家按各家的的土地麵積的三成來計劃分發,記得當年的玉米品種是"中單",建議單畝播種籽是4000粒一4500粒,即3斤種子為妙。油葵建議單畝下種籽3500粒。豌豆單畝下籽15公斤,地膜每畝3公斤,所有這些,大家默記在心,當然,具體細節,要按土地的"土質″而定,這些任務交給了二壯和劉佳淳,當技術員將任務下達給他倆時,他倆滿口答應,大家也鼓掌稱讚。
黃書記這時發話了:"二壯和老劉從今往後是'專家',大家有什麽不懂的盡管問,他倆任重而道遠呀!"
二壯說:"謝謝領導和鄉親們信任和鼓勵,我們會盡自己的努力,將套種田種好!"
兩個小時過去了,"分發"結束,鄉親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拿著種子趕回家,小心翼翼存放起來,等待著春耕。
先是那麥子,快到清明節了,淡淡的青綠在田間破土而出,也是令人心動的"良田"畢竟還有七成,倉中糧必保,經濟作物才"萌發",大家一個個認真對待。
麥種完後一周種豌豆,油葵和豌豆開播了,大家均勻地灑上化肥,揚鞭趕牛,犁了一畝又畝,完了用"木磨″磨上兩遍,讓化肥"回性″兩天,便首先開始種上豌豆,完了在磨兩遍,接著在播好的一塊塊地裏,用細線繩量好80厘米寬的間距,再順線用鏟子點播上油葵,一行又一行,真像腳上的"千層底",華美極了。
等大家將豌豆和油葵種完後,大家想著:豌豆不豌豆,油葵真象一鍋又一鍋的油餅,在農民的嘴說道:希望本來有,遠瞻定目標。來日金秋豔,油足銀幣現。
杏花開了,到種豆時節了,二壯召呼大家開"耬",玉米套豌豆的土地開始打磨,父親首先用人拉著"炮彈滾″將地打一遍,按著均勻的在田地上灑上化肥,再套上牛犁一遍,再用木磨磨一遍,接著用耙把細土塊撈上一遍,再用木磨再磨兩遍,等會兒將新耕的土地在烈日下晾一會,人便拉著“炮彈滾"再打一遍。
準備好了就開始種植,先找來一根160厘米的長杆,上麵對齊畫寬為70厘米X70厘米的兩段,分別釘上三根均勻的長釘子,再在長木杆的中間按一個長為150厘米的手把,完了之後,拉著已製好的"耙″,在整好的地裏畫上一道道整齊均勻的70厘米的長線,再將間隔之間用鐵鍬修好一條條60厘米寬的粗壟,再用鐵鍬修整拍齊拍光,即使一根根草根也不放過,必須收拾幹淨利落,接著用一根小木板刮光,這樣修壟成功。
接著拿來玉米種,用小鏟子在壟間種上兩行並株距為8寸或9寸的玉米種,這種尺寸說來農人一個個種得再也合適均勻不過了。
到覆膜時間了,拿來一卷地膜,準備好鋪在玉米壟上,開始了,一個人用細繩拉著地膜前麵走,兩個人分別站在壟兩邊擁土,間隔一段,打上一個個“土節",防止風揭地膜,這一道道工序,必須十分的認真,百分百的筋道。
籽壟種結尾了,我們就開始跟著爸爸看種"白壟"。看,大家拉著小耙,將經過種"玉米而被腳和鐵鍬糟蹋得不象話的土再耙鬆軟,再拉著播種機,將豌豆套種在"白壟″上。
這樣,經過大家的精耕細作,兩種套種模式就完成了,大家等待著"夏秋田"雙豐收。
當然,有的人也"別具一格"
釆用了寧夏脫貧模式,種起了"小茴香",希望平中見奇,從而財源滾滾。
"五一"到了,豌豆套油葵"開始"亮劍",淺綠略帶黃的"精靈"們那可愛的身姿招人喜歡,黃河水開始開閘澆水,當"涓涓細流"進入田原,二壯召呼大家灑一些口肥,激發禾苗快樂健康的成長。
玉米也在薄膜中"搖頭晃腦",不知所雲,而二壯和劉佳淳告訴大家,"放苗出膜"的時節到了。
於是,大人小孩們開始聚集在地裏,拿著"木條"秋"鐵絲鉤"讓它們拋頭露麵。。
兩眼放光的″行者″教給了大家兩個變化,而二壯和劉佳淳
給大家的卻是″三根毫毛",令人留連忘返。
套種的莊稼就是好,它們之間的有機元素可以"優勢互補",二壯的問題總是"十萬個為什麽″當他看到"夾葉蟲"出現豌豆葉上時,馬上溫馨提示:打"敵殺死″,當玉米葉上出現"紅蜘蛛″時,馬上毫不留情,應該打"毒死蜱″。
豌豆是夏田,它們長得快的出奇,枝葉繁茂,莖杆抖擻,當一茬水澆過時,好像"拔苗助長",當一場雨過後,它們像雨後春筍,當一次化肥施後,他們一個個"鐵骨錚錚",他們手連手,肩並肩,像一排排待閱精兵。
看吧!豌豆花開了,白的白,紫的紫,一對對蝴蝶,聞香而來,在花中翩翩起舞,一群群蜜蜂,尋蜜而興,在花海中釀造人間最甜的瓊漿,醉人的田原,當我少年詩意,吟題獨絕,農人是人生的強者,炎炎烈日下,捧立一朵朵兒,給歌者詠唱,撫摸一片片葉子,原來它們是可愛的加工廠,我陶醉且欣喜,沒有綠葉,那有花的孕育和美好。
"有豆莢了"是小妹妹提醒我,我伸出兩指,夾一個放到嘴裏,滿滿地甜美,足足讓酒者清醒,讓煙者暗淡,這真的隻是讓讀者忙愜意的是:夏
日也豐滿。
在麥子還沒成熟的時節。豌豆黃了,大夥們便拉著一個個架子車,開始收割,揮,舞著明晃晃的鋼刀,一直你心通我心似的明朗:隻有努力才成功!
豆子上場後,大夥就用捧子"錘",白花花的銀子,不開花且開,有碩果豐滿,隻要人生別在意,隻要你努力,幸福才開花結果。
剩下玉米是秋田,剩下油葵也是秋田,大家開始細心觀照這些"衣食父母",說漫長且不漫長,有油水的工作,原來是要榨出油葵裏同樣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