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細水長流
李明和阿依古麗的“小動作”從急診室開始。
那天一大早,他們就在急診室門口支起了一個簡易的分診台,上麵貼著幾張手寫的維漢雙語指示牌。
護士小馬一開始還有些疑惑,但在他們解釋後,很快就明白了這個製度的好處。
“就像織毯子一樣。”阿依古麗對小馬說,“要把不同顏色的線分開,才能織出最美的圖案。病人也是一樣,要分類才能更好地救治。”
這個樸素的比喻讓小馬眼前一亮。
她是本地人,從小就看著母親織毯子長大,這個形象讓她一下子理解了分診的意義。
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
原本擁擠嘈雜的急診室變得井然有序,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輕症患者也不用再焦急等待。
“你們看,這樣多好。”一位老護士感慨道,“以前我們總說忙不過來,原來是方法不對。”
李明和阿依古麗相視一笑。
這正是他們想要的效果——讓改變從點滴做起,讓大家在實踐中感受到好處。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細微的變化很快就傳到了阿布都·卡德爾院長的耳朵裏。
那是一個平常的午後,李明正在給一位摔傷的老人處理傷口。
突然,他感覺到一道目光。
抬頭望去,隻見院長站在走廊的拐角,默默地看著急診室的情況。
李明的手頓了一下,但很快就鎮定下來,繼續專注於傷口處理。
他能感覺到院長的目光在診室裏掃視,最後落在那個分診台上。
“李醫生,好了嗎?”老人用維語問道,打斷了他的思緒。
“馬上就好。”李明用已經熟練很多的維語回答。
這時,阿依古麗推門進來。
“李明,下一個……”她的話突然頓住了,顯然也看到了院長。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但阿布都·卡德爾隻是淡淡地掃了一眼,就轉身離開了。
兩人都鬆了一口氣。
“你說院長會不會……”阿依古麗小聲問。
李明搖搖頭:“走一步看一步吧。”
就這樣,他們的“小改革”繼續著。
在急診分診的基礎上,他們又增加了雙語病曆卡,方便不同語言的醫生查看。
門診的預約係統也在悄悄完善,護士們發現新的製度讓工作輕鬆了許多。
有一天,一個特殊的病人讓這種改變的意義更加明顯。
那是個維吾爾族的小男孩,被蜜蜂蟄傷,全身過敏。
多虧有了分診製度,護士立刻判斷出情況危急,直接送進了搶救室。
李明和阿依古麗配合默契,很快控製住了病情。
男孩的父親感激不已,一個勁地道謝。
正說著,阿布都·卡德爾又出現在門口。
這次,他站在那裏看了很久,目光在新的工作流程圖上停留了許久。
“我以為他會說什麽。”後來阿依古麗對李明說,“但他什麽都沒說。”
李明若有所思:“也許這就是他的態度。默許就是最好的支持。”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小改變開始在醫院裏生根發芽。
有一天,李明驚喜地發現,其他科室也開始效仿他們的做法。
“聽說骨科也準備搞預約製了。”護士小馬興奮地說,“而且是自己主動要改的。”
這個消息讓李明和阿依古麗都很開心。
但更讓他們感動的是,一些老醫生開始主動找他們討論工作流程的問題。
“小李啊。”有一天,外科王主任叫住他,“你們那個雙語病曆卡的格式能不能給我們科室一份?”
李明受寵若驚:“當然可以。”
“年輕人有想法是好事。”王主任拍拍他的肩膀,“慢慢來,別急。”
這句話讓李明想起阿依古麗說過的那個駱駝的比喻,不禁莞爾。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某個周末,李明和阿依古麗在醫院後花園吃午飯,那是他們經常來的地方。
初夏的陽光透過樹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你發現了嗎?”阿依古麗突然說,“最近護士站的氣氛變好了很多。”
李明點點頭:“是啊,大家都變得積極主動了。”
“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變化帶來的好處。”阿依古麗咬了一口手裏的饢,“就像這個饢,如果直接給他們一個生麵團,他們可能會抗拒。但如果是散發著香氣的成品……”
“你又在打比方了。”李明笑著說。
阿依古麗調皮地眨眨眼:“這可是我們維吾爾人的智慧。”
正說著,他們看見阿布都·卡德爾從遠處走來。
兩人下意識地坐直了身子,但院長隻是向他們點點頭,然後在不遠處的長椅上坐下。
他們注意到,院長手裏拿著一份文件,正是他們科室的工作報告。
在夕陽的餘暉中,老院長的表情似乎柔和了許多。
“你知道嗎?”阿依古麗壓低聲音說,“我聽說院長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改革派。”
“真的?”
“嗯。他是第一個在我們醫院推廣現代醫療設備的人。那時候,很多老人都不理解,覺得傳統醫療就夠了。”
李明若有所思:“所以他其實並不反對改革,隻是……”
“他隻是不想看到改革帶來的震動太大。”阿依古麗說,“就像照顧病人一樣,太猛烈的藥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個比喻讓李明突然明白了什麽。
他看著遠處認真看文件的院長,心中升起一種奇特的感覺。
原來他們追求的是同一個目標,隻是方式不同罷了。
“對了。”阿依古麗從包裏拿出一個本子,“我整理了一下這段時間的改進成效,你看看。”
李明接過本子,發現裏麵詳細記錄了各項製度改革後的數據變化。
急診等待時間縮短了40%,醫患溝通障礙減少了60%,病人滿意度提升了50%……
“這些數據……”
“都是真實的。”阿依古麗說,“我想,總有一天這些數字會說服所有人。”
李明看著她認真的側臉,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遠處,暮色漸深,醫院的燈一盞盞亮起。
阿布都·卡德爾站起身,最後看了一眼他們的方向,轉身離開了。
“你說他是不是在默默支持我們?”阿依古麗問。
李明笑了:“我覺得是。”
夜色中,喀什的風輕輕吹過,帶來遠處的羅勒香。
兩個年輕人坐在花園裏,談論著他們的理想和未來。
他們知道,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像沙漠中的風,看似微弱,卻能改變整個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