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全村人哭了,再也不用看人臉色了
伴隨著劉稷不間斷的一腳又一腳,連蹬帶踩。
周圍板結的荒地上,留下一道被深挖犁過的翻土痕跡。
老村長眼睛瞪圓,仿佛雷劈般站在當場,久久回不過神來。
眨眼的工夫,劉稷已經在地上犁出一條十步遠、半尺寬的土堆。
老村長這才反應過來,頓時間熱淚盈眶,不顧形象地扯著嗓子嘶聲大叫。
“大家快來看啊!”
正在低頭幹活的村民們,聽到老村長嚎叫的聲音,嚇了一跳。
他們趕緊圍了上來,看來老村長的模樣,又嚇了一跳。
“村長叔,你怎麽哭了!”
“難道阿稷去城裏沒買到犁和牛,又不打算開荒了?”
“不開就不開,咱們有手有腳肯受累,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蹬著踏犁翻土翻上癮的劉稷,眼見老村長此時激動得無法解釋,隻能大喊一聲。
“鄉親們!”
眾人的視線先是轉移到劉稷的身上。
接著,又轉移到土地上多出來的一道,像是被牛拉鐵犁,翻過土的土堆上。
最後他們驚愕萬分的定格在,劉稷手扶腳蹬的“短鐵鍬”上。
大家都是莊稼地裏刨食的,一眼就分辨出,地上像是被犁過的痕跡,是那把“短鐵鍬”造成的!
可這種離奇的事,誰也不敢相信。
於是大家改變方向,紛紛圍到了劉稷的身邊,打量著他還踩在土裏的“短鐵鍬”,問個不停。
“阿稷,這塊、不,這條地是你犁出來的?”
“你手裏拿的是什麽?犁?”
“沒有牛也能翻土犁地嗎?”
不怪大家親眼所見也不敢相信。
實在是固定數千年的印象,實難輕易打破。
劉稷隻能將鐵片連帶著地下的鮮土翹了起來。
“沙啦!”
在場的村民們,全員傻眼。
反應過來後,喜極而泣。
“太好了!它真的能把深處的鮮土翻出來!”
“有了這種‘短鐵鍬’,再也不用擔心買不起耕牛,用不起犁具了。”
“咱們隻要靠著雙腳,腳踏實地,就能開拓出養活家人的大片田地!”
尤其是這種“短鐵鍬”,看上去十分的輕巧,婦女老人都能用。
不需要像牛拉的鐵犁木犁似的,必須兩個大男人,才能合力抬起來。
當即就有人站出來,搓著癢癢的雙手,用商量的口吻問劉稷。
“阿稷,大娘也想翻土試試。”
盡管這把“短鐵鍬”樣式簡單,但那又彎又長的鐵片,造價也要上百文。
加上它是劉稷拿過來的,大家打心底裏認為,要使用必須先經過劉稷的同意才行。
劉稷笑著擺了擺手。
大娘和村民們的心都涼了半截。
他們既理解劉稷為了利益,不願意傳播這種新奇農具的想法。
又同情自己異想天開,沒本事還想靠開荒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
看來劉稷有了大片的田地,掌握了耕作的農具後,就和周財主一樣了。
不想讓他們擁有,隻想讓他們佃田。
就在這時,劉稷小跑到柳筐前,拿出一把較短的踏犁,交到大娘的手裏。
“大娘,你的身高比我矮一頭多呢,我手裏這把踏犁對你來說太高了,難踩踏,容易閃著腰,你換這把短的。”
劉稷對著心存擔憂的村民們保證。
“我發明的這種踏犁,大家想借用就來取,想自己製,我可以告訴你們使用多大尺寸的木料。”
一把踏犁看上去簡單,但手柄和腳踏的結構比例,必須符合受力大小。
材料和尺寸選錯了,可能一天要蹬爛好幾把。
大娘聽到他的話,顫巍巍地接過踏犁。
按照劉稷的指導一蹬又一踩,翻出一大捧鮮土時,她喜極而泣。
“想不到我快進棺材了,還能像大小夥子一樣翻這麽深的土,阿稷,你是全寨的大恩人呐!”
村民們對於這個評價那是連連點頭。
等他們接過踏犁,使用完以後。
頓時和老村長還有大娘他們一樣,紅了眼眶。
“阿稷,你做的踏犁,我們真的能隨便用嗎?”
“能!”
大家都有種天上掉下餡餅,還硬往他們嘴裏塞的不真實感。
劉稷臉上笑容加深,看向村西的周宅。
“踏犁除了方便開荒以外,往後需要犁地的時候,隻要大家願意多受些罪,也不用再去向周財主租借鐵犁和耕牛,說好了讓你們自己做自己的主,我說到做到!”
這番話,直接讓村民們與周財主的關係,反轉了。
以前大家求著周財主佃田,求著租借犁與牛。
現在有了踏犁,收割完莊稼後需要犁地,隻要一把踏犁就能像牛拉犁一樣深耕翻土。
想要達到犁地的最終效果,隻要把土塊打碎,用踏犁或釘耙,捯一遍找平即可。
終於平複了心情的老村長,哽咽著總結。
“往後有了這把踏犁,大家開荒犁地不用愁了,也不用看周財主的臉色了,阿稷仁義,可大家不能白用他的東西,這二百八十畝荒地,大家這幾天裏替他開墾完,工錢就別收了。”
村民們紛紛點頭附和。
是這麽個道理。
劉稷卻連連擺手道:“二爺爺,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這踏犁比牛拉犁慢多了,還費力氣,工錢還按說好的給,兩畝地一兩銀子,我又不買犁和牛,我不虧。”
一畝地契加半兩人工和二百文踏犁成本。
開荒完再挖渠道引水,最多三百文的勞力。
但開墾完的水田往外賣,是五兩起步。
就算同村買打八折,劉稷一畝都能淨賺二兩。
村民們算完這筆賬發現劉稷確實不虧,許多人難免動了買荒地的想法。
“村長大伯,咱村還有能開荒的地方不?”
“縣衙登記的隻有四十畝了,剩餘的山林買了不劃算。”
四十畝也能讓每戶分一畝地了!
而且一兩銀子他們正好能掏得出來!
“村長大伯,你一會兒跑一趟,幫我家買一畝荒地唄?就靠著阿稷家的買,回頭挖溝渠連他家的一起挖了。”
“對對,挖溝渠這事我們包了,阿稷你就別操心了。”
大家都是知恩圖報的人,劉稷當然選擇成全。
隻是土地肥力有限,每年隻能種一季稻就要休耕半年,因此一畝地隻夠一個人的口糧。
糧食缺口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