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

——楊靖宇

吉林省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

大雪下了幾天了,氣溫越降越低。他在窩棚裏縮成一團,一米九幾的高大身軀,塞滿了這個狹小的空間。雪花從窩棚的縫隙裏飄進來,落在他的臉上、身上。他的眼窩深陷,顴骨高聳,麵色蒼白,淩亂的胡須貼住下頜。他就這樣蜷縮著,一動不動,雪花堆滿了他的身體,他像是一個冷傲的雪人。

東北的冬天滴水成冰,異常寒冷。他已經病了五天,高燒,咳嗽,胸悶,頭疼欲裂,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他的雙腳早已凍傷,腫得像兩個石錘,右臂還有一處槍傷,他將衣服撕成布條紮緊,血終於止住了。

大雪覆蓋了農田,覆蓋了林野。他在茫茫雪地裏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時分,才找到一個農民臨時搭建的小窩棚,聊避酷寒。窩棚裏有個地窨子,他使勁將身子伏進去,破舊的黑皮帽、破舊的黑皮袍已經千瘡百孔,擋不住深夜刺骨的寒意。已經好幾天沒吃一粒糧食了,饑餓難忍時,他就在凍得鐵板一樣的地裏挖兩棵草根,再吞兩把雪。他的身子開始麻木。大地凍得像一塊堅硬的石頭,那一天,實在是餓極了,不,餓昏了,他撕開棉衣,掏出裏麵的棉絮,一點一點吃掉。

這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當天。

今天是上元節,可是,烏雲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遙遠的家鄉,此時應該是萬家燈火、親人團聚吧?他想。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團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隻是他。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思念家人,思念白發蒼蒼的母親。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養大。他撐起身子,用身邊的雪攥成鴿子蛋大的雪球。一個,一個,又一個,堆在一起,真的有點像元宵呢!他牽動僵硬的嘴角,微微笑著,雙手艱難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衝著南方,磕了一個長長的頭。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母親啊!兒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以身許國,又豈能有家?母親,請您,饒恕兒子的不孝。

夜晚的風,寒涼刺骨。身子越來越麻木了,他用殘餘的意誌支撐著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來,我要戰鬥!可是,他並不知道,在這個四麵透風的地窨子裏,他孤獨地度過的這個佳節,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夜晚。

他,就是楊靖宇。

“快說!你的名字!”

“……”

“年歲、籍貫、住址、職業?”

“……”

“都招了吧,給你高官厚祿!”

“……”

“把你知道的告訴我們,馬上就放你出去!”

“……”

“你,難道不怕死嗎?!”

“……”

“嘴這麽硬,你到底是什麽人?”

“中國人!”

1930年,早春。

東北大地,凜冬未盡,冰封四野。

刺入骨髓的寒風、潮濕逼仄的囚室、粗魯暴戾的獄卒、鏽跡斑斑的刑具、窮凶極惡的審判、陰森恐怖的拷打、成群蚊蟲的叮咬、四處飄**的冤魂……一米九幾的大個子,在日本警察署的狹小水牢裏,顯得頂天立地。楊靖宇的傷口已經嚴重潰爛,高燒不退,加上赤痢,生命幾度垂危。可是,誰都沒見他服過軟、求過饒。他堅毅英朗的臉上全是鄙夷,哂笑著拂開監獄長伸過來的手:“‘老朋友’,這次又讓你失望了。”

十幾個日本打手輪番審訊了他六天六夜,不讓他吃飯,不讓他睡覺,每天隻給他一碗米湯,打得他死去活來。可是,他們在他身上什麽都沒榨出來,隻好將他拖到國民黨法院。他的腿瘸了,臉腫了,全身血流不止,衣服襤褸不堪,人瘦得像一根竹竿。國民黨法院為了維護日本人的麵子,以“反革命嫌疑罪”,判處他一年半徒刑。

五年來,這是楊靖宇第五次入獄了。

第一次在信陽。

第二次在開封。

第三次在開封。

第四次在撫順。

第五次在沈陽。

每一次,楊靖宇都嚐遍了嚴酷的刑罰、極度的磨難。

金、木、水、火、土、風、站、吞、絞、毒。楊靖宇總結敵人監獄的“十大酷刑”:金——刀砍,木——棒打,水——灌辣椒水煤油、澆開水,火——烙鐵,土——活埋,風——寒風中吊打,站——站刺籠,吞——逼吞臭蟲虱子煙絲,絞——頸絞索,毒——食物投毒。每一次被關進監獄,戴腳鐐,不許相互談話,不準讀書看報,每天通過個別談話和強令犯人閱讀小冊子進行政治軟化,之後便是“十大酷刑”。

楊靖宇在心裏輕蔑地笑了。皮鞭、烙鐵、鎖鏈、手銬、老虎凳……日本警察署各種慘無人道的刑具,閻羅殿也不過如此。我倒是要看看,你們還能想出什麽花樣?

世上歲月短,

囹圄日夜長。

民族多少事,

誌士急斷腸。

楊靖宇舉起戴著手銬的手,在空中寫下這首詩。

1929年7月,24周歲的楊靖宇受黨組織委派,在東北開展解放工作。8月30日,由於叛徒出賣,他在撫順新火車站前的一家客棧被日本警察逮捕,隨後開始了一年零六個月的牢獄生活。1930年1月,楊靖宇和同誌一起做通獄卒的工作,讓他幫助傳遞探監人員送來的衣物和書報。正是在報紙上,楊靖宇讀到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1927年7月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田中奏折》。這份奏折也稱《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1929年被南京《時事月報》披露。楊靖宇敏銳地察覺到,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戰爭已經山雨欲來,他在獄中長夜難眠,感憤不已,遂作此詩。

端的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啊!

楊靖宇喜歡讀書,尤其是史書。他說:“不讀史,不知道近現代中華民族為何衰弱。反封建禮教,反軍閥專製,不懂中華民族的曆史怎麽行!”正是因為廣泛閱讀,他接觸到李大釗創建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為該研究會通訊會員。

如果從1923年參加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算起,楊靖宇參加革命已經五年多了,讓他欣慰的是,這些年沒有虛度時光。那一年,18歲的楊靖宇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正是在此期間,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秘密參加革命活動。

1925年6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時,全國各地農民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受中共組織派遣,楊靖宇從開封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曆任確山縣農民革命軍總指揮、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員兼信陽縣委書記。

1927年2月8日,楊靖宇參加確山縣黨支部成立大會後,積極改造紅槍會,組建農協,在確山大地上燃起革命烽火。此時,確山縣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一萬多人,楊靖宇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

4月4日,年僅22歲的楊靖宇手持七星劍,指揮“十路大軍打確山”,發動震驚中外的確山農民暴動,領導了6萬人參加的確山起義,把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打得落花流水,這讓楊靖宇一戰成名。

4月24日,中國大地上有史以來第一個代表農工利益的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經民主選舉產生,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提供了重要的曆史借鑒,積累了農民運動、武裝鬥爭、政權建設、文化建設和行政管理諸方麵的寶貴經驗。

1927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一年的秋天,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後,楊靖宇為了配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在劉店發動了秋收起義,再次取得了成功。也是在這一年,楊靖宇先後創建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並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後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後來,根據中央的指示,楊靖宇還把起義隊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並擔任總指揮。這支隊伍是中原地區我黨最早掌握的革命武裝之一,是創建鄂豫皖蘇區的重要力量。

這段時間,楊靖宇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紅色政權保存下去,為此,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找一形勢甚佳,可戰可守之根據地點”作為革命根據地的思想。這一思想,與毛澤東創建紅色革命的思想不謀而合,也為他後來在東北執行抗日遊擊戰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壓革命運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我黨我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中共中央認識到,培養一批得力的、能開展工作的幹部隊伍,對我黨來說太重要了,因此,中央命各省委及各工委,推薦優秀幹部到上海參加培訓,為革命積蓄力量。

1928年11月,周恩來參加中共六大後從莫斯科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在極端秘密狀態下在全國範圍內為組織遴選人才。楊靖宇作為河南省委推薦的唯一人選,化裝成商人先從鄭州乘火車至武漢,再由武漢坐客船前往上海報到。在那裏,他見到了周恩來。

當時,楊靖宇還不叫楊靖宇。

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的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字驥生。學生時代,楊靖宇在自題文章《戰區災民生還時之感想》中寫道:“嗚呼!是翁何辜?年至耄耋尚遭兵禍切膚之憂。又加旱澇不均,盜賊蜂起,若戰事長此不息,則中國土崩瓦解之禍不遠矣。”災難麵前,懦弱者選擇了逃避、妥協、投降,而若楊靖宇,則從少年時代便立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上海這年,他還叫馬尚德,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組織讓他改個名字,馬尚德說:“我的母親姓張,我要‘一以貫之’地堅持革命不動搖,就叫張貫一吧!”

那段時間,楊靖宇都是以“張貫一”這個名字參加活動、組織運動。

在上海的培訓結束後,周恩來認為楊靖宇是開展工農革命不可多得的人才,便親自找他談話,講了中央對他培訓結束後的安排,要麽把他調到全國總工會領導工人運動,要麽派到蘇聯學習軍事,回國後領導工農紅軍。

楊靖宇經過慎重選擇,認為自己無論是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質都要提高,因此,他向周恩來提出,希望到蘇聯學習深造。周恩來非常支持他的選擇,開出相關介紹信,讓他到東北聯係滿洲省委,辦理出國事宜。

這是一條特殊的鐵路。

北部以俄羅斯境內赤塔為起點,南部以海參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為終點,全長2186公裏。其中,在中國境內的部分自滿洲裏到綏芬河的幹線全長1484公裏,自哈爾濱到長春的支線長241公裏。

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中東路,也被稱為中東鐵路、東省鐵路、東清鐵路。1903年,為侵略中國、控製遠東,沙俄出資興建中東路。

根據1924年中蘇協定,鐵路經營業務由中蘇共管。1927年中國大革命失敗之後,國民黨政府推行親帝反共反蘇的外交路線。1928年12月底,張學良通電全世界,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原北京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擁護國民政府的政治行動——東北易幟。

1929年7月,中東路事件爆發。

借著南京國民政府推動“革命外交”之機,年輕氣盛的張學良便嚐試著首先從蘇聯在北滿地區所占有的特殊權益著手,來實施其收回東北權益的計劃,引發東北軍與蘇軍之間的戰爭。蔣介石許諾諸多條件,鼓勵張學良清除東北的“共產主義勢力”。在國民黨南京政府的指示下,張學良下令強行接管中東路,解除蘇方人員職務,逮捕蘇方職員200餘人,將包括正副局長在內的60餘名蘇聯人驅逐出中國。

然而,蘇聯政府強硬宣布與中國全麵絕交。進而,蘇聯駐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滿洲裏、黑河、綏芬河等地領事紛紛撤離回國,中東鐵路蘇聯職員亦相繼辭職或離職。蘇聯成立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統轄蘇聯遠東地區所有武裝力量,以加倫為統帥,開始對東北當局以武力相威脅,包括拘留中國僑商上千人,扣留中國輪船多艘,並派飛機侵入中國境內偵察等。

10月,同江戰役爆發。張學良的東北軍損失慘重,而日本關東軍也借機生事,妄圖從中漁利。12月,東北當局與蘇聯方麵停戰議和,簽訂《伯力協定》,雙方同意按照1924年簽署的中蘇協定,恢複中蘇合辦中東鐵路。

中東路事件,東北軍損兵折將,東北人民損失慘重,國家盡失顏麵。經此一役,東北軍的實力全麵暴露,為國際社會幹預中國東北問題埋下禍根,甚至為日本覬覦中國提前亮出了軍事底牌。

恰值此重要關頭,楊靖宇受中共中央指派來到了東北。

楊靖宇來到東北,很快就與黨組織接上了頭。組織告訴他,出國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他還需要等一段時間。可是,楊靖宇是閑不住的人,他向組織提出,想做一些臨時性的工作。

當時,劉少奇剛剛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他很早就知道了“張貫一”的大名。此時,東北與蘇聯關係惡化,楊靖宇赴蘇聯學習的事就此擱置。滿洲省委對他的工作熱情非常支持,劉少奇專門找他談話,同他講明了當前東北地區的鬥爭形勢,考慮到東北人才匱乏,希望他留下來,在東北地區堅持鬥爭。

楊靖宇表示,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滿洲省委召開常委會議,討論楊靖宇的工作問題,最後一致同意楊靖宇留在東北,並報請中央同意。就這樣,楊靖宇留在了東北。

劉少奇指派楊靖宇以巡視員身份,到撫順煤礦領導革命鬥爭。楊靖宇作為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來到撫順,深入撫順煤礦,恢複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工人同侵占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鬥爭。在這裏,楊靖宇領導的工人運動取得了全麵勝利,為煤礦工人爭取到了很大的權益,工人中的秘密組織也建立起來。因為撫順煤礦的鬥爭勝利,極大地激發了東北地區的工運熱情,中共滿洲省委稱這個月為“紅五月”。

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中,黨的秘密工作極具危險性、突發性、殘酷性,稍有不慎就會給黨組織、戰友帶來巨大損害。

在撫順,楊靖宇兩次被捕入獄,敵人對他軟硬兼施,施以各種酷刑,但是楊靖宇始終以頑強的意誌與敵人鬥爭,嚴守了黨的機密,在黨組織的營救下出獄。

1933年初,吉林磐石遊擊隊政委楊君武受傷,楊靖宇接替楊君武擔任遊擊隊政委。此時遊擊隊正是鬥誌渙散、情緒低迷的時期。楊君武在當地的影響非常大,深入人心。楊靖宇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就臨時改姓楊,對外仍然稱“楊政委”。

吉林跟朝鮮接壤,在朝鮮戰士口中,“楊政委”聽起來很像“楊靖宇”,而在漢語中,“靖宇”又有地方安靖、平定宇內的意思,張貫一對這個名字非常喜歡,索性就此改名“楊靖宇”,他其實更喜歡這個名字裏所蘊含的“平定亂邦”的深意。

從此,楊靖宇這個偉大的名字,便與東北抗聯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用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楊靖宇率領東北抗聯馳騁白山黑水,譜寫了一部悲壯的抗戰之歌。東北人民更喜歡將他稱為——楊將軍。

“九一八,大炮響,鬼子出兵占沈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剩下百姓遭了殃。不是拉去做勞工,就是強征要荷糧。逼得老鄉沒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楊……”

這首東北民歌,至今在白山黑水間傳唱。

1931年9月18日,是東北人民永遠的痛,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痛。

日本關東軍炮轟沈陽北大營,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數十萬東北軍一槍未放撤入關內,把資源豐富、經濟發達的東北拱手讓給日本人。短短4個多月內,中國東北全部淪陷,三千多萬同胞成了亡國奴。

東北淪陷,不屈的東北人民揭竿而起,自發組成義勇軍,奮起抗日,同日本帝國主義展開了殊死搏鬥,反日鬥爭風起雲湧。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麵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麵對山河破碎的危難形勢,中國共產黨雖然處於嚴峻的白色恐怖下,但還是立即挺身而出,向全國同胞發出團結起來抗日救國的號召。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又發表《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9月30日,再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第二次宣言》。

在事變的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宣言》,號召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這是中國14年抗戰史上、也是世界二戰史上,受侵略國家向法西斯發出的第一個正義宣言。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正是這些宣言,吹響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開啟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九一八”事變後不久,楊靖宇被黨組織營救出獄。他不顧獄中酷刑留下的傷病,馬上找到滿洲省委,請求分配工作。按照組織安排,楊靖宇任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負責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此時的東北,自然環境、政治形勢極其複雜艱難。從地理位置來看,東北地區緯度高,地廣人稀,分布著荒原與原始森林,人口密度無法同關內相比,又緊鄰俄羅斯西伯利亞,冬季極為寒冷,氣溫經常低至零下四五十攝氏度,不利於開展遊擊鬥爭。

從政治形勢看,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不斷加強對東北全境的控製力度,在日本關東軍的統一指揮之下,日偽軍、警、憲、特嚴密部署,互相配合,對東北義勇軍及東北抗聯武裝進行大規模瘋狂剿殺,意圖把東北三省打造成日本穩固“戰略後方”和“侵華的戰略前沿基地”。國民黨政府長期奉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在東北全境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大搞白色恐怖,使黨組織在東北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對共產黨實施“清剿”。至1931年,整個東北地區黨員和團員總數隻有兩千餘名,黑龍江、吉林、奉天、熱河東北四省黨員數量加起來還不如一個遭到重大打擊後的內地省份。東北的黨員大多分布在城市,農村中的數量少之又少。

這樣的境況,導致在東北開展革命工作格外艱難。

楊靖宇深知使命艱巨。然而,再苦再難,楊靖宇始終沒有畏懼過,沒有退縮過。

1932年11月初,楊靖宇先後領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遊擊隊、中國工農紅軍第37軍海龍遊擊隊,進入艱苦卓絕的抗日戰場。

1933年,楊靖宇任中國工農紅軍32軍南滿遊擊隊政委。9月1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立,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

1934年11月5日,在南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

1934年2月21日,楊靖宇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的城牆砬子主持召開抗日義勇軍首領大會,16支抗日義勇軍和山林隊的首領參加了會議。會上成立了“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被選為指揮部總指揮。

1935年10月,楊靖宇率部返回濛江,在那爾轟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西征隊伍勝利會師,並在於家溝舉行了軍民聯歡大會。

濛江縣花園口鎮有一處高150米、寬80米的石砬子。石砬子貌似城牆,矗立田野,砬峰陡峭,拔地而起,砬子下是正身河,東西兩邊都是高山峻峰,使得這裏成為進退自如,能攻易守的軍事重地。

這是楊靖宇揮師血戰的地方。

1936年2月中共滿洲省委依共產國際的指令,將所屬部隊聯合地方義勇軍籌組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6月,吉林金川河裏(今通化興林鄉),東北抗日聯軍一軍正式成立。

這次會議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指揮部領導成員。總指揮楊靖宇,副總指揮隋長青,總參謀長李紅光,外交部部長趙明思、總政治部主任宋鐵岩(因宋鐵岩被派入南滿遊擊大隊任政治委員未到職,暫由韓光代理),其餘各抗日首領任參謀委員。

正是在這次會師中,東北義勇軍發出了聯合抗日的呐喊。他們一致讚同楊靖宇關於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的提議,表示跟隨共產黨抗日救國。會議討論決定,按照正規編製進行整編,除人民革命第一軍獨立師外,其餘到會的16支抗日軍分編成八個支隊。當時,東北的抗日力量分散而不成規模,這次會師,整合了力量,參加總指揮部的還有遊擊連、四季好、大倫子、青林、雲中飛、愛國、東來、東也等抗日軍。

此前,楊靖宇、王德泰、趙尚誌、李延祿、周保中、謝文東等聯名發表了氣勢磅礴的《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製宣言》:

全中國同胞們!全東北一切抗日武裝軍隊同誌們!

日本強盜帝國主義,以“防共自治”為借口,奪我黃河以北五省,更以“日華提攜”欺世濫言。……企圖軍事的冒險,必造成世界二次大戰,使我中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生命財產作大戰的犧牲品,……每一個有熱血、有頭腦的中國人都知道:自去年秋天以來,全中國南北各地勃發抗日救國運動,中間經過雖有曲折,可是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成為全中國同胞一致的思想行動了。現在全中國正走向“組織國防政府,建立全國抗日聯軍,實行全國總動員,對日抗戰……”這一抗日救國運動,實為我中華民族國家解放自由發展的關鍵。

我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二、三各軍,反日聯軍第四、五、六各軍,各反日遊擊隊,為收回東北領土,為保衛中華祖國,四年以來在全東北反日總會領導下,與我各反日救國武裝同誌及反日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共同對抗日本強盜帝國主義,作遊擊戰爭,誓必奮鬥到底。……

這份《宣言》還宣布:為進一步鞏固抗日軍隊的組織,統一抗日軍隊的行動,“改革抗日軍隊的建製,廢除抗日軍一切不同的名稱,一律改稱為東北抗日聯合軍第一、二、三、四、五、六軍及抗日軍××遊擊隊”。並表示“昨天的國賊——日本間諜,如今天能痛改前非,在今後決心為中華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而盡力,投入聯合軍者,我軍則‘既往不咎’,並與之今後抗日對策上相互提攜。”

各抗日隊伍還一致通過了《東北抗日聯合軍鬥爭綱領》《抗日聯合軍賞罰條例》《人民革命醫院和修械所的共同使用規則》《抗日聯合軍共同作戰勝利品處理條例》和《對叛徒懲治辦法》等重要文件。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的成立,標誌著東北抗日聯軍的誕生,此後東北各抗日部隊及山林隊接受東北抗日聯合總指揮部的領導,正式使用“東北抗日聯軍”這一名稱。

這個宣言令參加會議的同誌們熱血沸騰。這次會議,標誌著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空前強大和團結,東北大部分抗日義勇軍都團結在抗日聯軍周圍,統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成立之際,楊靖宇將澎湃的心潮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中,這首歌曲從此響徹東北大地: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

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衝鋒陷陣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

官兵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一般的軍紀風紀都要服從,

鍛煉成無敵的鐵軍。

一切的抗日民眾快奮起,

中韓人民團結緊;

奪回來丟失的我國土,

結束牛馬亡國奴的生活。

英勇的同誌們前進吧,

打出去日本強盜,推翻“滿洲國”。

進行民族革命正義的戰爭,

完成那民族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

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此後,東北抗日聯軍不斷發展壯大,先後組建了一軍至十一軍,兵力達三萬餘人,成為東北抗日武裝的核心力量。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規模遊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楊靖宇率領東北抗聯,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對日偽統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作用。1938年3月13日襲擊通輯鐵路老嶺隧道工程的戰鬥是楊靖宇指揮的若幹戰鬥中比較經典的戰鬥。這一日當晚,楊靖宇率警衛旅一團、三團約500餘人,采取裏應外合的辦法襲擊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日偽軍,搗毀施工現場,致使日偽當局損失20萬日元。此戰被日偽當局稱為“東邊道肅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

從1931年到1940年,長達九年的烽火歲月,楊靖宇帶領驍勇的抗聯戰士縱橫南滿大地,指揮了智取邵本良、奇襲老嶺隧道、長崗大捷、岔溝突圍、攻克大蒲柴河、幹飯盒脫險等眾多經典之戰。

從1931年到1945年,在長達14年敵強我弱的抗日鬥爭中,東北抗日聯軍部隊付出了巨大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的三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120多位師以上指揮員戰死。抗聯將士麵對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和缺衣少食、彈藥補給不足等巨大困難,始終英勇頑強地抗擊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