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回登基稱帝

他們均想:靖難戰役曆時三年多,其中凶險程度不須細講,而燕軍將士掖著腦袋跟著燕王起兵造反,不就是圖個功成名就封爵當官嗎?於是便紛紛勸進。

不想,燕王還是不為所動。但將士們哪肯罷手,他們就開始聯合諸王、建文舊臣、以及京城裏的鄉紳代表等等,齊力上表,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燕王見方方麵麵的人都來勸進,可謂眾望所歸,知道不能再“做樣子”了以免冷了大家的心,便決定於六月十七起駕進京,登基稱帝。

他特意讓李景隆去魏國公府叫在那居住雲天回來,另有逼徐輝祖表態的意思。

李景隆口中答應,心裏卻不停地打鼓,徐輝祖的強脾氣早已領教過,又有個雲天在那裏住著,此去焉能落的好!但現在正是他“表現”的時候呀,隻得硬著頭皮登門拜訪。

一見麵,徐輝祖就沉著臉道:“九江若是來敘舊的,我當然歡迎,但若是來做說客的,就請回去吧。”

李景隆也是個“機靈人”,忙道:“我是奉命來請雲天賢弟的,燕王有事要與他商量呢。”

雲天奇道:“燕王已準許我在這裏養傷,難道又變卦了不成?”

李景隆道:“怎會,隻是和你商量些事而已。”

徐輝祖點頭,道:“既是如此,天弟就隨他去吧。不用擔心弟妹和張道長,愚兄會奉他們為上賓的。”

及出魏國公府,李景隆把燕王的意思說了,雲天皺眉,道:“這登基大事,讓我一介布衣去幹什麽,不去。”說完就要再回徐府。

“哎、兄弟、兄弟、親弟弟啊,你、您千萬別難為我呀!”李景隆慌忙拉住他,甚為焦急,兩件事都辦不好的後果是什麽?

又急急向雲天保證道:“賢弟放心,我以後就跟著你混了,絕無二心。”

雲天這回倒沒洋洋得意,想燕王即將登基,自己這時候不能掃人家的興呀,遂與李景隆一起走了。

六月十七是個萬裏無雲的好日子,而且清風徐徐,無酷熱之苦。朱棣一身戎裝騎一匹棗紅寶馬緩緩向京城進發,緊跟在他身後的卻不是諸王,左邊是雲天,右麵李景隆。而後才是諸王、燕

軍高級將領、建文舊臣等。。。。。。

時已經四十二歲的朱棣長髯飄灑在胸前,更顯得英武過人,此刻不由想起道人袁珙的預測批語:“殿下年過四十,須必過胸,便是登極之時。”豈不一切都應驗了嗎!

他抬頭眺望黛染的巍峨鍾山、雄偉的京師城闕,路旁匍匐拜倒的百姓,不禁躊躇滿誌。

但剛剛進城不遠,忽然一人在他馬前跪倒,朗聲問道:“殿下請留步,是先往皇城呢,還是先拜謁孝陵?”原來是建文朝翰林院編修楊榮。

朱棣滿臉羞愧,想自己以奉太祖高皇帝遺訓而起兵的,又以恢複祖製為號召天下,怎能不先拜謁孝陵呢?要不是楊榮提醒,幾誤大事!不由高看楊榮一眼,隨即令他隨侍左右。

燕王當即掉轉馬頭,向鍾山方向行去。一番祭祀後,朱棣跪在陵前感慨良多,心中默默地請求父親的諒解,這次畢竟不是傳統的帝位傳承啊!

大禮過後,諸王和大臣們把早已準備好的法架龍輦擺在燕王麵前,請他登上。這是皇帝專用的東西,眾人已將他看做大明的天子了。

朱棣這回沒有客套,直接上了龍輦,即見所有人跪倒,齊聲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下來再往京城,與剛才不同,這次前麵多了長長的皇家依仗:龍幡皇旗、金戈斧鉞等等成雙結對映日蔽空。朱棣乘坐的龍輦華蓋居中,在眾人的簇擁下直向皇城行去。

在奉天殿上舉行加冕儀式,戴上平天冠,即皇帝位,於是一個新皇登峰造極,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啟了。

新皇下旨詔告天下:建元“永樂”,以明年為“永樂”元年(公元一四零三年),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由此開始,以前的燕王朱棣已經換了身份,應稱呼為“永樂帝”了。

不提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大明各地州府的一致歸順(包括趙清),以及京城內外舉行的隆重慶典,隻說京城的人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建文帝削藩時的那首家喻戶曉的民謠:莫逐燕、逐燕日高

飛,高飛上帝畿。真的應驗了!

登基當天就有一件事要永樂帝馬上去做,那就是如何“安葬”建文帝,也隻有安葬了他這個按太祖遺詔就位的正統天子,朱棣才能名正言順的當皇帝。

所以他不管宮中那具屍體是男是女、是不是朱允炆本人,都要“一致”認定他就是建文帝。

於是,當日就下詔按天子之禮,七日後安葬在鍾山腳下,就可以遮天下人的耳目了。

接下來就是封賞有功之臣,永樂帝從來不是個吝嗇的人,必須讓那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將領得到應有的“結果”。

他首先想到的是道衍和尚,可以說沒有他的謀劃就沒有現在的永樂帝,但道衍此時在北平,隻能等日後再說了。

次之是幾個亡者,張玉、陳宣、徐增壽等等,他們都是為自己死的忠勇之士,一定要大加追封,使其後人能不缺衣食,來讓世人看看他朱棣的仁慈。

然而,這論功行賞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事,隻有按功勞公正無偏差的行賞,才能服眾。

為此,永樂帝親自取來功勞薄,長時間的認真權衡,才擬定名單,但卻一直到九月份才公布。

當日退朝在禦書房召見沒好意思進奉天殿的雲天,時另一個精通術數奇人金忠亦在,這個瘦削精神的中年人,在北平周邊的名氣不小,號稱“鐵口神斷”,隨軍占卜甚為靈驗,深為永樂帝所

依重。

永樂帝沒讓雲天行拜見大禮,但沉下臉質問:“你怎麽沒和一起群臣上殿?”

雲天苦笑,答道:“我是布衣,站在他們堆裏,不像話呀。”

永樂帝不以為然的道:“你把朕比作迂腐不堪的朱允炆了,朕就是要改革吏治,不拘一格的提拔像你們這樣的大才。”

一停,複看著道:“路上,我讓你和李景隆排在諸王的前麵,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朕意讓你繼承沈任的爵位,節製全國的錦衣衛。”

雲天吃了一驚,忙不知深淺的道:“請陛下收回成命,您知道的,目前我的身體確實不堪擔當此任。”

稍頓,複自嘲:“更主要的是,您看我有一點當官的樣子嗎?即便穿上官服,恐怕亦是沐猴而冠,不成體統。”

永樂帝的臉色不咋好看,所謂金口玉言,誰敢要皇帝收回成命,這小子真是不通一點禮法!

金忠也是個真正智者(後來官拜兵部尚書),忙分散皇帝的注意力,看似規勸實則為雲天說話,道:“雲師縱橫天下,單是威名就讓宵小喪膽,而且數次救駕,彪炳千秋,為時下英雄的楷模

,自然是陛下心中的大才。至於您身上的傷情,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康複的,而一旦恢複,別忘了陛下的重托啊。”

雲天此刻也意識到自己的魯莽,朱棣現在已不是燕王而是大明天子了,自己豈可再想說啥就說啥?

一轉眼珠,向永樂帝道:“請皇上給我三年的時間,到時我一定來京城聽您調遣。其實,我大師侄紀綱辦事謹慎,對您忠心不二,比我更勝任錦衣衛統領一職。”

“你其實想耍滑頭!”永樂帝對雲天知之甚深。

複道:“好,朕就答應你,但這三年內你得讓朕知道你的去處,而不能失了聯係。你我之約不可拖延,否則就是欺君,你明白嗎?”

“一定一定,草民哪敢呢!”雲天臉上賠笑,心裏卻暗自叫苦!

永樂帝微笑,道:“放心吧,我知你生性疏懶,自不會給你繁重的差事做,陪在朕身邊就行了。”

隨後賜宴,就在禦書房裏,永樂帝在上,雲天和金忠分左右在下麵的矮案上,永樂帝也是不喜繁文縟節的人。而酒菜也非大家想象的那般豐盛,大家都是兩菜一湯而已。

不得不提的是朱元璋、朱棣父子都很崇尚節儉,這在曆史上出了名的,作者就不多在這方麵饒舌了。

閑敘中,雲天問金忠:“給我相相麵,看看我的罪受完了沒有?這隔不了多長時間就被人打個半死,想想也不是什麽得意的事呀!”

永樂帝失笑,道:“所以說江湖非久居之地,即便你不想在廟堂上為國分憂,也該為你那幾個如花似玉的夫人想想呀,別再冒險了。”

雲天苦笑,沒有接腔,隻把目光看向金忠。

金忠看了他一陣後,道:“雲師是個耐不住寂寞大俠,難免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舉動而受些傷害。而且,您塵緣未了,似還有兩到三劫呢。”

“咳咳!”雲天不得不服氣人家。其實他早就掰著指頭算過了已經經曆了六次劫難,接下來的三劫會是什麽呢?

永樂帝次日一上朝,就傳召徐輝祖,他這個大舅哥太不給自己“麵子”了!但他還是耐住性子親自降階相迎,不想人家瞅都不瞅他一眼,站在殿上一言不發。

永樂帝不由慍怒,斥道:“事到如今,你還抱著忠於建文帝的思想嗎?你可知自己現在站的地方,正是增壽被他殺他之地。”

聞言,徐輝祖大慟,淚如泉湧。

永樂帝此時亦不禁戚然,溫言道:“隻要你寫下幼衝更改祖製屠戮親族,朕便赦免你的不敬之罪。”言罷,命人拿紙筆給徐輝祖。

徐輝祖收淚,卻在紙上寫道:“太祖訓:父為開國功臣,子孫免死。”

“你以為朕真的不敢殺你嗎?”永樂帝看後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