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鹹豐帝勵精圖治 杜受田臨危受命

英國人知道要使清政府投降,就不能隻在南方敲敲打打,而要北上將清政府的命脈掐住。命脈在哪裏,那就是大運河。隻要控製住大運河的一個點,大清王朝就會癱瘓。因此,英國海軍司令懿律將目標指向了江蘇鎮江。

而此刻,道光還在乾清宮中召見大臣時問:“英吉利距大清多遠?要經過哪幾個國家?克什米爾距英吉利有多少裏?是否有水路相通?”眾臣工頭垂得低低的,一聲不吭。

“聽說英吉利君主是個女的,今年二十二歲。不知這麽年輕的女娃子怎麽當上了一國之主,女王是否婚配?也不知道其夫姓甚名誰,家居何方?”道光一連串問話,眾臣工都感到好笑,老皇帝怎麽突然關心起英國女王的婚事來了?

道光見下麵一片沉寂,就轉了話題:“英國專門製造鴉片賣給大清,他們到底是斂財還是另有圖謀?”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眾臣議論紛紛。大多數人說是貪圖錢財,也有人認為是圖謀不軌,洋人居心叵測。

經曆了鴉片戰爭的道光,精神已經懈怠。六十多歲的他跟其他老人一樣,越來越膽小怕事,尤其是害怕洋人。洋人幾條戰艦往南京江麵一開,朝廷就乖乖割地賠款。這在大清兩百年以來,是從沒有過的事。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擇立儲君的事情不能再拖了。道光決定在諸皇子中選一位擔任儲君,然後在“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秘密建儲。

清軍入關以後,康熙對皇太子胤礽兩廢兩立,用心良苦。嫡長子繼承皇位失敗,大學士明珠、餘國柱等相繼被罷黜。康熙決定擇賢而立,秘密建儲。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以後,將年號改為雍正,意思是雍親王做皇帝來路正。雍正繼位以後,將秘密立儲的聖旨寫好後封在密匣裏,將其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麵,讓王公大臣都知道皇上已經秘密立儲。乾隆將這一製度當作祖製確定下來,乾隆、嘉慶、道光三位皇帝按秘密建儲的方式被立為新君。於是,道光傳旨軍機處讓軍機大臣穆彰阿、潘世恩、文慶等前來商議。

自雍正八年(1730 年)設立軍機處以來,朝中隻有軍機處的幾位大臣最有權勢,又受皇帝信任。軍機處又隻有領班大臣地位最高,掌握實權。皇上召見時,軍機大臣依次跪下。領班大臣離皇上最近,皇帝發問,他都應該首先回答。最末的那位稱卷簾軍機,有時連皇上說什麽都沒聽清楚。若非皇上點名提問,其他軍機大臣不得開口接話,否則是壞了規矩。

領班軍機大臣一般由滿人擔任。道光年間,軍機大臣王鼎上奏,說要重新任用林則徐。遭到領班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堅決反對,屢爭不勝,憤而自殺。漢人升為軍機大臣,不需要有什麽治國本領,隻是個擺設,讓外人看來,體現滿漢一體而已。隻有一些不通曉人情世故,遇事不能模棱兩可,又不會察言觀色的漢人,雖入職軍機,不久也會開缺。

軍機大臣曹振鏞,在嘉、道兩朝幹了十五六年,說話做事模棱兩可,一生沒有波折。皇上召見,君臣奏對他從來都是稱頌皇上,滿嘴阿諛獻媚之詞,晚年聖眷正隆,門生問其故。曹振鏞回答,凡事多磕頭少說話。後來有人作詩四首來反映當時的情況——

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

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

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

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

八方無事歲月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

大家讚襄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

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

流芳身後更無窮,不諡文忠,也諡文恭。

曹振鏞誤國,後人多切齒痛恨,以致洪秀全金田起義,朝廷無能為力。曹振鏞之後,便是穆彰阿出任領班軍機大臣,穆彰阿一如既往,更加世故圓滑。

眾人在穆彰阿的帶領下,匆匆進來,向道光行了三跪九叩大禮。道光賜座,然後問:“朕想在諸皇子中選儲君,大家看看立誰最好?

眾臣目目相覷,不敢回答,因為明珠、餘國柱等人便是前車之鑒。皇權至高無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上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說的話就是聖旨,臣民都必須無條件服從。穆彰阿小心地試探著說:“皇上春秋鼎盛,這件事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況且有祖製在,不用臣等操心,皇上自有主張。”潘世恩馬上附和,其他大臣也點頭稱是!

道光非常滿意,讓他們退下。

道光一共有九個兒子,長子奕緯在二十三歲去世,次子三子早殤,後麵三個年紀又太小,皇七子七歲,八子三歲,九子兩歲。隻有皇四子奕詝,皇六子奕訢,正值青春少年。皇四子奕詝十六歲,九歲喪母,其母是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後,道光將其托付給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養。靜貴妃生有一子,叫奕訢,十五歲,為皇六子。皇五子奕誴,被道光過繼給親弟弟惇親王綿愷。此時隻有皇四子,皇六子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

皇四子奕詝老成持重,老師是杜受田。

皇六子奕訢天資聰穎,老師是卓秉恬。

靜貴妃將奕詝視為己出,奕詝、奕訢哥倆從小一起長大,同食同寢,感情很好。道光也經常去看他們,兄弟倆不管發生什麽事情,哥哥總是讓著弟弟。道光認為,奕詝有教養。豈不知靜貴妃護犢,奕詝害怕繼母才處處讓著弟弟。

奕訢聰明,日習千言,卓老師教幾遍他就可以背誦了,奕詝卻做不到。當時四阿哥和六阿哥為爭太子之位,暗中較勁。平時功課由兩個不同的上書房師傅輔導,兩位皇子的老師都是漢人,都是滿腹經綸的當世大儒。他們知道這兩位皇子是將來皇太子的人選,作為老師都希望在皇子成為皇太子,登上皇位以後成為“帝王師”,“帝王師”是當時許多知識分子的夢想。

朝廷有圍獵的傳統,分為春圍、秋圍、冬圍。滿族人的祖先以狩漁打獵為生,四季常出獵打圍,時間長短不一。兩三日謂“打小圍”,秋天“打野雞圍”,還捕取鹿茸。清代的寧古塔地區包括黑龍江南部的牡丹江、雞西、七台河以及吉林東部一帶。長白山脈東部的老爺嶺、那丹哈達嶺、牡丹嶺等茫茫的林海雪原都屬寧古塔地區。這裏的原始森林無邊無際,遮天蔽日,虎狼橫行。由於人煙稀少,獐麅、野鹿、野雞等飛禽走獸根本不怕人,白天經常到人類居住的地方覓食,有“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裏”的說法。

寧古塔與吉林將軍等各級衙門官員,每年都要向朝廷進貢大批珍貴皮毛,鹿茸、虎骨和熊膽等,又因在春秋冬三季進貢數量較多,必須進行大規模捕獵。

每年冬天長圍,八旗兵依次排列,每旗五百人,一共有四千人以上。八旗迎風飄揚,士兵穿好甲胄,背負弓箭,腰懸刀劍,鼓角吹起,戰馬嘶鳴,軍陣出動,無異於兩軍交戰。八旗士兵從八個方向往圍場中心前進,將獵物趕到圍場中心以後,站在高處的將軍一聲號令,霎時角號響起,數千名八旗兵揮舞長矛刀劍衝向野獸,收獲滿滿。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春,道光命各位皇子一起去南苑打獵。眾阿哥接到口諭後,都在積極準備。

四阿哥奕詝平時做事優柔寡斷,一有難決之事,便去找杜老師,因此總是穩操勝券。這天接到口諭後,他又去書房向杜受田問計:“杜師傅,皇阿瑪命我明天去南苑打獵,我將如何應對?”

杜受田坐在太師椅子上沉思良久,說:“四阿哥明天到達南苑獵場後,隻管去看其他皇子圍獵,你不要發一箭,還要嚴厲約束身邊的人,不與其他兄弟們比試弓馬,不準他們捕殺任何鳥獸。”

“杜師傅,這卻是為何?”奕詝不解,不禁朝杜師傅臉上多瞟了一眼。

“問得好!”杜受田臉色嚴峻,從太師椅上站起來說,“到時候皇上也會這麽問你,你知道怎樣回答嗎?”

奕詝誠懇地回答說:“不知道,請杜師傅指教。”

杜受田含笑說:“你就說春天快到啦,是鳥獸孕育繁殖的季節。我不忍心屠殺生靈,使天地萬物不能和諧發展,也不想因為善於騎射,跟兄弟們一爭高低。”奕詝點頭答應。

次日,南苑獵場,彩旗飄飄。各位皇子盤馬彎弓,盡展馬上功夫。六阿哥奕訢按卓師傅的計策,一到場上就躍馬揚鞭,射殺的獵物最多。奕詝卻根據杜受田的計策,不發一箭,空手而歸。狩獵結束,奕訢回顧四周,用後肘碰了一下奕詝。然後雙眼眯著,嘴角含著微笑故意問:“四哥怎麽沒有抓到一隻獵物?”

奕詝輕聲地回答道:“今日身體不舒服,不能跟各位兄弟馳騁獵場。”

六阿哥聰明但善良、單純,見四阿哥麵前無一獵物,便說:“我將獵物分一點給四哥如何?”

奕詝裝著病懨懨的樣子,擺手說道:“不必了。”

這時天色已晚,禦前侍衛吹起號角,催促各位皇子回營。六阿哥和四阿哥一起回營複命,眾侍衛清點獵物。六阿哥拔得頭籌,得到道光的嘉獎。

見奕詝兩手空空,道光非常奇怪,問奕詝:“你今天為何兩手空空?”

奕詝感到尷尬,將杜師傅的話複述了一遍,道光聽後十分高興,脫口說道:“奕詝謙恭溫良,忠厚仁德,這才是君主的度量啊!”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冬,道光病重,臥床不起,他知道所剩時日不多了,決定在臨死前再考察一次四阿哥、六阿哥,最終決定將皇位傳給誰。

六阿哥臨走前,上書房師傅卓秉恬對六阿哥奕訢交代說:“皇上問到治國安邦大計時,六阿哥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四阿哥臨走前,杜受田則對四阿哥奕詝交代說:“若皇上問到治國方法時,你不要議論。論口才,論機智,你都比不過六阿哥。”

奕詝低聲問:“師傅,那我要怎麽回答才是?”

杜受田淡淡地一笑,說:“如果皇上說自己得病,將不久於人世時,你隻管伏地流淚,誠惶誠恐,表達兒子對父親的一片忠誠之心。”奕詝答應了,杜受田這才放心離開。

兩位皇子奉詔進宮,病榻床前,父子相對。道光問奕訢:“朕百年之後,你有什麽辦法治理天下?”六阿哥奕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的治國方略和盤托出,道光聽完歎息一番,讓他出去了。

道光用同樣的問題問奕詝,奕詝跪在地上。一如杜師傅所言,麵對皇上的垂詢,悲傷得涕淚直流,不能作答。

道光再三問他,奕詝痛哭流淚說:“我隻希望父皇能長命百歲,從來沒想過父親去世後關於治理國家的事情。”

道光躺在**仔細觀察兩個兒子的言行舉止。最終,他被四阿哥的一片誠心感動,感慨萬分地說:“皇四子仁孝,有帝王之資,可堪大任!”

道光一生十分謹慎,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直到四十歲才成為皇上。為政用人,從無險招。

道光病好了以後,齋戒三日,決定立儲。這天晚上,他在養心殿慎德堂命貼身太監磨好墨汁,鋪好紙張,決定書寫立儲密旨。貼身太監不敢近身,一直躲在宮門外從門縫偷看。隻見道光寫了一道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六子奕訢……”

當寫完“奕訢”兩個字時,突然一陣寒風吹來,燈燭搖晃不定,道光跪下來默告天地後,燈燭才恢複正常。於是他提筆往下寫:“封為親王。”

接下來道光又寫了一道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爾王公大臣等何待朕言,同心讚輔。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特諭!”

道光將兩人的名字分別寫入兩道聖旨,寫完以後加蓋玉璽,親自封好,然後命人送到乾清宮,以密詔的形式藏於“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的密匣之中,命人二十四小時看守。

道光三十年(1850 年)正月十四,道光知道熬不過去了,駕崩之前,命近親宗親,文武大臣到圓明園禦榻前聚集,他用非常悲涼的語氣說:“朕一生節儉,如今外恥未雪,內亂又起。祖宗規定,凡是割地賠款的皇帝,死後不準建神功碑,朕有自知之明,不能與列祖列宗同列。因此,在河北易縣龍泉峪建了一個小小陵墓,希望眾臣理解朕的苦心。”

眾臣叩頭不止,道光歎了一口氣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朕死後墓葬要簡單為好。子隨父葬,是祖輩的規矩。但是雍正爺沒有跟康熙爺葬在一起,他認為易縣永寧山天平峪美不勝收,諸吉皆備,風水昌瑞,比馬蘭峪好得多。因此,朕不去東陵,還是去西陵吧!”

次日,道光駕崩,內廷大臣宣讀立儲密旨:“奕詝仁孝,可堪大任,著皇四子奕詝繼位。”當天下午,奕詝護送大行皇帝的遺體到紫禁城乾清宮。

鹹豐接過的是一副爛攤子,對於如何治理國家,他是沒有底氣的,繼位後頒發的第一道聖旨是:以上書房為倚廬,席地寢苫,為父守孝。

這份聖旨讓很多大臣納悶,紫禁城的房子成千上萬,皇上為什麽要選在上書房?

鹹豐奪得皇位,全靠他的老師杜受田。杜受田的職責是入值上書房,每天要去上書房當值,不能隨便去其他地方。他要隨時召見杜受田,但是召見時得派太監傳口諭,又要禦前侍衛帶領,比較麻煩。如果是其他地方,還需要禦前大臣帶領,還不如住在上書房。如此,君臣都比較方便。

杜受田,字錫之,山東濱州人。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道光三年(1823 年),杜受田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成了上書房總師傅,教授皇子們讀書。杜受田深信“半部論語治天下”,平生以北宋宰相趙普為榜樣,他在幫助奕詝登上皇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處理道光喪事的同時,杜受田又給鹹豐開了幾劑藥方,那就是廣開言路、推薦賢才、疏通運河和整頓吏治。

鹹豐登基後,想將大清王朝繼續維持下去,然而,大清王朝如一隻千孔百瘡的破船,隨時都有可能沉沒下去。他一籌莫展,幸有上書房師傅杜受田,平庸的鹹豐才能雄心勃勃地謀劃大清帝國的美好未來。

這天,杜受田進入東暖閣,一眼就看見鹹豐站在那幅《大清盛世圖》麵前沉思,年輕的新皇原來如此英武。杜受田立即上前叩拜說:“臣杜受田叩見皇上。”

鹹豐轉身說:“杜師傅請起。”

杜受田輕聲說道:“謝皇上!”

鹹豐略停片刻,問:“師傅還記得這幅圖嗎?”

杜受田點點頭,說道:“記得,這是郎世寧所繪。”

鹹豐一下子來了精神,興奮地說:“不錯,朕初登大位,凡事百廢待興,今天見到這幅圖格外震動。心想皇祖十全武功,六下江南,樣樣都成,那時候是四夷鹹服,萬國來朝,天下歸心,朕心裏羨慕呀!朕要繼承皇祖的雄心大誌,再現大清盛世。”

杜受田躬身說:“皇上聖明!”

鹹豐見老師肯定,精神馬上振作起來,往下說道:“不少大臣勸朕,說天朝地大物博,富甲天下。隻要恪守祖訓,專治中土則可。然而自林則徐禁煙以來,堂堂天朝屢遭夷人欺負。先帝為此含恨而去,將這江山社稷交與朕,朕的擔子重啊!”

杜受田料到皇上遲早會問這個問題,心中早有準備,說:“這些老臣都知道,皇上年方二十,青春無限,如東升旭日。先帝在位三十年,已經為皇上打下了堅實基礎,皇上發奮圖強,可成一代明君。”

鹹豐聽完非常興奮,問:“朕如何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杜受田深知皇上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這個目標必須明確告訴他,於是抬高聲音說:“皇上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將全國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廣開言路,用十年時間開疆拓土,收回被俄國人占領的土地,廢除與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借鑒曆代聖君明皇之道,教化百姓、澤被四海、德照天下。”

“師傅所言甚是!朕繼位以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先做哪一件事情如何去做?”鹹豐忙問。

杜受田用堅決的口氣說:“廣開言路。”

“準。”鹹豐點頭表示讚同。

“皇上聖明!”杜受田跪謝。

鹹豐在當皇子時,就對穆彰阿看不慣,名義上穆彰阿是鹹豐的老師,可實際上兩人私下沒有什麽往來。穆彰阿是六爺黨,與六阿哥奕訢親近,當年為了營救琦善,他說動奕訢在道光麵前求情。琦善、耆英、桂良、陳孚恩等都是穆黨,勢力龐大。奕訢需要朝中勢力支持,自然與穆彰阿親近,他到皇阿瑪麵前替琦善求情,使琦善免於死罪。不久,奕訢又娶了桂良的女兒做福晉。

穆彰阿跟奕訢親近倒還罷了,卻看不慣杜受田。他認為杜受田與林則徐、姚瑩、周天爵等主戰派攪在一起,提出用稻草拋到長江堵塞英國軍艦的戰術非常荒誕。鴉片戰爭期間,杜受田、林則徐等主戰,穆彰阿、琦善等主和。鹹豐受杜受田的影響,自然主戰。

其實主和也不是穆彰阿的本意,鴉片戰爭期間,他還調集軍隊在定海、吳淞口、鎮江等地防守,隻是英國人炮火太強大,道光打不贏才轉而議和。穆彰阿是首席軍機大臣,自然要秉承皇上旨意。杜受田、林則徐不識相,穆彰阿自然要對他們進行壓製。

鹹豐遲遲沒動手,不是實力不夠,而是時機未到。當鹹豐問計杜受田的時候,杜受田說:“先除其枝葉,再動主幹。動手要快,要果斷。否則穆彰阿與六阿哥結盟,形成勢力,難免對皇上不利。況且六阿哥手上有先帝遺詔,他是先帝欽封的親王,排名在諸王之首。”

鹹豐同意杜受田的觀點,決定等候時機。

因為道光的葬禮問題,軍機大臣陳孚恩跟怡親王載垣發生激烈爭吵。載垣是雍正朝十三阿哥允祥的後人,欽定的“鐵帽子王”。陳孚恩不識抬舉,敢挑戰王爺。鹹豐逮住陳孚恩,將他連降三級。陳孚恩何等聰明,自稱老母有病,辭官回鄉。

鹹豐毫不費力地除去了陳孚恩,借口修纂《宣宗皇帝實錄》,將穆彰阿調任實錄館正總裁。暫不用去軍機處值班,將杜受田調到軍機處。

辦好這兩件事,杜受田讓鹹豐連續三次下詔求賢,要大臣推薦賢才。讓在京三品以上官員上書言事,討論朝廷用人製度改革。向世人展示一副君主開明,風清氣正的新朝氣象。群臣聞之,彈冠相慶。

曾國藩認為機會來了,接到皇上的詔書後,連上七道奏折。

鹹豐元年(1851 年),在劉蓉、羅澤南等人的推動下。曾國藩的第一道折子《應詔陳言疏》,提出培養考察官員的方法。

第二道折子《條陳曰講事宜疏》,向皇上推薦李棠階、吳廷棟、嚴正基、王慶雲、江忠源五人。

第三道折子《議汰兵疏》,提出解決財政危機和加強武備的措施,主張裁撤綠營五萬人。他認為國家財政緊張,兵伍不精,要去腐生精。天下有三大患:一是人才,二是財政,三是軍隊。這些話觸及朝廷痛處,鹹豐批了“毋庸議”三個字。

第四道折子《敬陳勝德三端預防流弊》,正是評論鹹豐的折子。鹹豐還沒看完,心中來氣,將奏折丟在地上。

曾國藩不斷上折激怒了鹹豐,他突然想起此人跟穆彰阿是一夥,將奏折投擲於地說:“曾國藩想做魏徵、孫嘉淦,朕看他是癡心妄想。”遂傳旨召軍機大臣前來商量,怎樣給曾國藩治罪。

季芝昌是曾國藩殿試時的座師,也是軍機大臣之一。見鹹豐要處理自己的學生,在禦前求情說:“曾國藩也是為了朝廷,出於公理,因為此事給曾國藩定罪,以後哪個大臣還敢講話。”從此以後,曾國藩不敢再以身冒險,對朝廷提出任何反對意見。經此一擊,曾國藩信心大減。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今雙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 年)進士,翰林學士。曆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倭仁、何桂珍等成為密友,是道光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曾國藩中進士以後,拜穆彰阿為老師,穆彰阿對這位門生也極為關照,他曾對外宣稱:“我的學生我都不關照,指望其他人去關照,那不是笑話嗎?”故而穆彰阿利用自己朝廷會試主考官的地位,大肆網羅門生。他知道參加會試及格的舉人,其試卷都要經過翰林院層層把關,還是有一點真才實學的。故而,他不將學生的出生門第看得很重,因而那些新科進士都樂於投其門下。

曾國藩拜師時也不例外,隻給門人交了份子錢,便順利地受到穆彰阿的接見。穆彰阿有一個規矩:隻要是他有空閑,門生任何時候來見他都會接待。因此,能夠進出穆府大門的升官都很快,曾國藩也不例外,十年七遷,連升五級。其升職的經過是這樣的——

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夏,道光在養心殿與穆彰阿閑談時說:“朕是個無福之人,先帝將這副重擔給朕一人挑,這些年內憂外患可把朕給坑苦了。祖宗的基業落到朕的手上,朕卻無福消受。你說說,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哪一個不比朕快樂?”

穆彰阿連忙跪下說:“皇上洪福齊天,壽與天齊,皇上乃九五之尊,一些小蜉蟻怎能撼動大樹。況且陛下是明君,明君有福,有福之君,必有有福之臣附之。”

道光經穆彰阿一說,轉憂為喜,問道:“你說說,哪個是有福之臣?”

穆彰阿趕緊伏奏說:“翰林院侍講學士曾國藩,此人乃有福之臣。”

道光已經想起來了,問道:“就是道光十八年,朝考列一等第三名,被朕撥至第二名的那位新科進士?”

穆彰阿忙說:“皇上說的一點都不差。”

道光又問:“那你說一說曾國藩如何有福?”

穆彰阿不緊不慢地說道:“曾國藩的祖父、父母、弟妹、妻子、兒女一應俱全,五福都在,堪稱有福之人。”道光聽後非常高興,下旨傳見曾國藩。

次日一早,曾國藩來到宮外等候覲見。一個小太監出來,向他口頭傳旨說:“皇上口諭,著翰林院侍講學士曾國藩覲見。”

“是!”曾國藩叩頭謝恩以後,跟著太監來到一個小房間,等候皇上召見,他一直等到太監的腳步聲漸漸消失,才舒了一口氣。

可是從早上一直等到傍晚,大臣們都陸續散朝了,也不見皇上接見。又等了一個時辰,天完全黑了,才有一個太監前來傳旨:“傳皇上口諭,皇上今天沒空,宣翰林院侍講學士曾國藩明日再來候旨。”曾國藩跪謝而出。

出了宮門,曾國藩越想越不對勁,心想這其中必有蹊蹺,也不回家,直奔穆府找老師求教。

穆彰阿沉思片刻,已明白皇上的意圖,問:“滌生,你在那個房間待了一天,注意到房間的擺設沒有?尤其是牆上的那些字畫?”

曾國藩一愣,隨即清醒過來,答道:“當時隻惦記著皇上召見,哪個還注意牆上的字畫?”

穆彰阿掛在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說道:“太可惜了!你心細如發,卻忽略了這個重要環節。”

曾國藩渾身一個激靈,說:“明日若再等候召見,還可見到這些字畫啊!”

穆彰阿一臉嚴肅,沉思良久才開口道:“著張繼周來見。”

不一會,總管張繼周匆匆趕到,穆彰阿吩咐道:“你馬上帶三百兩銀子進宮麵見公公曹進喜,然後到曾學士候旨的那間房,將牆上的字畫都抄錄一遍,連夜送回。”

“喳!”張總管奉命而去。

抄件送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四更天了,曾國藩顧不得休息,趕緊將內容全部記熟,天亮出門前,曾國藩已將字畫內容爛熟於心,穆老師又麵授機宜,將要緊的跟他講解一遍。

次日,道光接見。當宮女揭起暖閣的黃鍛門簾時,曾國藩的腰彎得很低。快步入內,隨即跪下給皇上磕頭。

道光皇帝仔細打量了一眼,這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中等身材,鼻直翼扁,口闊唇薄,尤其是一雙三角眼炯炯有有神,給人一種精明強幹的印象。

“起來說話!”道光說話的聲音很低。

曾國藩又磕了一個頭,然後站起身來,雙手垂著,等待皇上問話。道光將他朝考、五服以內的情況問了一遍,曾國藩對答如流,道光頻頻點頭,感到滿意。接著問起房間中字畫,曾國藩不慌不忙,從容應答:“回皇上,牆上掛的是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韓滉的《五牛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公麟的《五馬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顏柳歐趙,蘇黃米蔡的書法,董其昌的真跡。臣印象最深的是北壁供奉的《乾隆秋獵圖》,乾隆爺英姿勃發,尤其是那首詩氣勢豪邁:八旗子弟兵,健銳此居營;聚處無他誘,勤操自致精。一時看斫陣,異日待幹城;亦已收明效,西師頗著名。”

曾國藩一個字不差的背誦了畫中的詩句,道光非常高興。認為他觀察細致,記憶非凡,群臣中罕見其匹。如此賢才,不提拔重用,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呢?過了幾天,內廷旨到:著曾國藩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幾個月以後,又欽派曾國藩為武會試正總裁,殿試閱卷大臣。

曾國藩從一個四品翰林院侍講學士,超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連升五級。事後曾國藩感到意外,自歎湖南三十七歲,官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

此時,倭仁引用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觀點,上了一道折子說:“皇上要遠小人,親賢臣,小人的標準是辦事模棱兩可,一味喳喳喳!是是是!這些人揣摩上意,排除異己,打擊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官員,結黨營私,朋比為奸。”

倭仁這道折子,沒有點名穆彰阿,但是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折子所指的是誰。鹹豐看罷倭仁奏折,在朝堂將倭仁的觀點交給廷臣討論。

大家一見鹹豐釋放出倒穆信號,紛紛上折。口誅筆伐,對穆黨大肆進行輿論攻擊。一時間,朝野喊打聲一片。局勢對穆章阿非常不利,耆英賣國眾所周知,於是穆黨大將耆英很快中槍落馬。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為進入廣州沙角一事向鹹豐遞交國書,鹹豐對地方背著朝廷與英國人簽訂的協議嗤之以鼻,英國人在上海、天津碰壁後灰溜溜地返回香港。有一個傳教士不識相,到京師偷偷會見耆英,被步軍統領衙門逮個正著。

杜受田審理此案以後認為,耆英與英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鹹豐一聽非常生氣,將耆英罷官,將傳教士逐出中國,傳教士灰溜溜地走了,聲也不敢吭一下。

杜受田帶頭向鹹豐推薦兩位賢才,一位是六十六歲的林則徐,另一位是八十歲的周天爵。林則徐因虎門銷煙名滿天下,海內皆知。周天爵做過漕運總督,辦事果斷,雷厲風行,不怕得罪權貴,還在淮安做過幾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朝廷起用這兩人,讓人看到鹹豐要進行改革了。

鹹豐同意將林則徐、姚瑩、達洪阿、周天爵等一齊起用,此時兩江總督陸建瀛不失時機地遞上了一道奏折,說:“上海有一座天主教堂被雷擊中,老百姓都說這是老天開眼,要雷擊洋鬼子。”奏折送到禦前,鹹豐看完大為受用,決定對穆彰阿動手。

曹振鏞死後,曆次會試、殿試的主考官都是穆彰阿。鹹豐將穆黨的閱卷大臣全部罷黜,任用祁寯藻、賈楨、孫瑞珍、柏葰、杜受田、周祖培六人為閱卷大臣,然後召見穆彰阿問有無意見?穆彰阿當然不敢說有意見。

鹹豐又問:“廣西會黨、長毛造反,派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欽差大臣,前去剿滅如何?”

穆彰阿提醒說:“林則徐身體不好,湖南巡撫駱秉章的折子說林則徐到長沙以後就不能出來活動,沉屙未愈,難擔重任。他在福建老家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扶持,不宜遠行,能否從福建走到廣西都是一個問題?豈可帶病遠征?我堂堂朝廷,還選不出一位將軍嗎?”

鹹豐聽後很不高興,讓穆彰阿退下。然後是內廷擬旨,宣布穆彰阿四大罪狀:“一是貪戀權位,揣摩聖意,妒賢病國;二是打擊異己,陷害主戰派林則徐、姚瑩等人;三是私下與英國人有染;四是阻止林則徐去廣西鎮壓會黨、長毛。著免去穆彰阿一切職務。”

穆彰阿罷黜回家,在甘井胡同過起平民生活,家產沒有被抄,衣食倒也不愁。死前邀門生故交、親戚朋友到家相聚,設宴十桌,酒席結束前向眾人拱手說失陪。然後端坐而逝,這是後話。

鹹豐親自處理的幾件事情進展順利,這時南方傳來兩件大事:一是黃河決口,二是太平天國造反。

鹹豐二年(1852 年)夏,黃河在徐州豐縣潰堤。水淹山東、江蘇兩省,一時間濁流滔天。江淮一帶大運河之水倒灌,漕運為之阻塞,災情十分嚴重。各地饑民哀鴻遍野,警報如雪片似的飛往朝廷。

鹹豐怕山東、江蘇災民造反,舉目四顧,朝中唯一可以倚重的大臣隻有杜受田。躊躇幾天,幾經猶豫,隻有派恩師前往山東、江蘇災區賑災。

朝廷內憂外患,千瘡百孔,靠杜受田一個人來維持,也實在為難他了。

杜受田聞詔即行,頂著烈日盛暑從京師南下山東。到山東查看災情以後,向鹹豐上奏折,請求朝廷運調兩江、湖廣的漕米六十萬石,在江蘇泗洪縣臨淮鎮賑濟饑民。而後他也不等聖旨,馬上開倉賑災,然後前往淮安、清江浦巡視,察看災情。

時值盛夏,天氣酷熱。杜受田一路勞頓,在賑災過程中非常辛苦,不幸染病,仍強撐病體賑災,終於一病不起。七月初九,杜受田逝於淮安清江浦,享年六十六歲。噩耗傳來,鹹豐痛哭流涕,如喪考妣。

鹹豐五歲時即拜杜受田為師,十數年時間朝夕相處,兩人已情同父子。他用朱筆寫道:

憶昔日在書齋,日承教誨。自前年春天登上皇位,均靠恩師運籌帷幄,諸事依賴。豈料一朝訣別,此生不能相見。二十年家國情懷,付之於滾滾河水,恩師的不幸,實則朕的不幸。

杜受田靈柩從清江浦起程,經運河北上送往京師。沿途地方官員一路護送,所有的船隻都為這位“帝王師”讓道。千裏運河,靈幡如雪,哀聲直上雲天。這種盛大的護柩儀式,運河兩岸百姓很少看到。杜受田當年進京趕考,走的是運河路線,大運河見證了一位書生報國的心路曆程。靈柩到達通州,鹹豐率文武兩班大臣出京祭奠。追贈杜受田為太師、大學士,諡號“文正”。

當年輕的皇帝正為黃河大水,老師去世的事情鬧得方寸大亂時,兩湖、兩廣已被天地會、太平天國鬧得雞犬不寧。廣西東到平樂、梧州,西到百色、巴馬,方域千裏到處都是起義軍的旗幟。後人有詩為證,正是:

忠臣身死在他鄉,少年天子悔難當;

從此嶺南寧息少,喋血兵凶在沙場。

不知天地會、太平天國為何舉兵,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