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履冰渡河屯柏壁 持刃邀戰鬥稷水
河水到了壺口地段,水流湍急,瀑布如簾。向下二百裏到了禹門口,河水被龍門山所夾,急流從隻有三十丈寬的河槽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門”。龍門這裏雖然水速流急,然河道狹窄便於舟楫,曆來是連結東西的渡口。河水出龍門而下,河道逐漸變寬,到了風陵渡,汾水、渭水相繼加入,水量大增,中間無法再設渡口。
李世民率領三萬兵馬出長春宮向龍門馳去。其時已是寒冬,龍門那裏的河麵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堅冰,大軍到了西河畔上,李世民先派段誌玄為前哨,去聯絡殷開山和柴紹夫婦,他在後麵指揮將士渡河。三十丈寬的冰麵上,人人下馬手拉韁繩小心行走,人仰馬翻的場景比比皆是。待渡了河,大家眼瞅著那些跌得鼻青臉腫的人,不禁相對而嬉。
上岸後離河十裏,即是殷開山他們據守的營寨,段誌玄已先入營寨通知他們,隻見殷開山、柴紹、李婉娘帶領一隊人馬出寨迎接。
李世民不急於進寨,他先騎馬繞寨一圈。見這營寨依山而建,當路而立,山上遍設檑木、弓弩。若丟了當路的營寨,他們退往後山用檑木、弓弩卻敵,敵人萬萬前進不了一步,也別想從龍門過河。李世民觀賞了一圈,下馬道:“這營寨建得好啊,一年中劉武周、宋金剛無法跨過河水威逼長安,多虧了你們在這裏據守。姐,這一定是你的主意,你當過山大王,這營寨是不是比著黃石寨的樣兒照葫蘆畫瓢?”
李婉娘一笑,說道:“二郎,你統兵數萬,為何如此油嘴?你到了這裏不先與殷公說話,自顧自先去兜風一圈,把我們晾在這裏呀?”
眾人一齊向營寨內走去,殷開山邊走邊對李世民說:“秦王,這裏營寨結實,抵擋劉武周無法西渡,然那尉遲敬德和尋相連日南攻,現在已經拿下夏縣。瞧他們的陣勢,是想打通南下道路,從風陵渡渡河,去威脅潼關呢。這幾天,公主我們正在著急,若皇帝再不想辦法,我們空守在這裏,也沒有一點用處。”
柴紹與段誌玄一起將西來的將士安排妥善,忙完後,已是掌燈時分了。眾人草草一餐,聚在中軍帳內商量戰事。
柴紹立在帳中,眼瞅著李世民居前,後麵人魚貫而入。兩人分別僅僅一年,不意李世民又搜羅來這麽多的文臣武將。見他文有房玄齡、杜如晦、薛收、褚亮、姚思廉、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武有侯君集、段誌玄、長孫無忌、秦叔寶、程咬金。柴紹不禁感歎,這二郎確是人中之傑,自個兒戰功卓著,還不忘收攬人才。
他們在中軍帳裏也沒有商量出什麽結果,眼前宋金剛兵勢正猛,殷開山他們力求自保,整日裏想著固守龍門,沒有心思也沒有力量去進攻,對敵方近期活動知之甚少。李世民決定,明日大軍先駐紮在龍門,自己親自帶領眾將出外偵察。
眾人散去,李世民隨柴紹、李婉娘到其居處閑話。李世民一入房內,見陳設甚為簡單,感歎道:“姐,這一年裏,你和嗣昌兄在這裏太苦了。瞧你這房間裏,像是個公主的閨房嗎?”
李婉娘道:“是啊,前一段你鎮守長春宮,就沒有想到把裏麵的家什送我一些?好了,父皇、大郎和四郎他們好嗎?”
李世民道:“都好,特別是我們那父皇,最會保養自己。太子嘛,幹事勤勤懇懇,朝政之事多虧他代父皇料理,讓父皇省了不少心。至於四郎,姐,咱們家什麽時候養出這麽一個公子哥兒?整日裏弄犬狩獵,國事家事都不上心,年初時還把楊瓊的小妹給奪了去,她還未及成人呢!說實在話,我現在見了他就感到不順眼,此次出征,父皇原說讓他隨我來曆練一番,讓我給辭了。他為並州總管,搞得落花流水,將我們的基業都丟了,再讓他來,你說敗興不敗興?”李世民說完拍了下案子,激動起來,“那日他隨父皇來長春宮為大軍送行,見了我,還陰陽怪氣地說:‘秦王,多謝你替我向父皇辭了去,若隨你去,不就耽誤我狩獵的事兒嗎?’姐,你說他可氣不可氣!”
李婉娘先是抿著嘴笑聽他說話,到了最後她慢慢收起了笑臉。她知道,這兩個弟弟從小就不和,李世民瞧不上李元吉不學無術的樣兒,李元吉也瞧李世民不順眼。她心想,如此長久下去那怎麽得了。想到這裏,她說道:“二郎,你和四郎現在都稱王賜爵,不似兒時可以賭氣。你又為兄長,手下文臣武將一大幫,你們兩個鬧別扭,別人就會看笑話,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不定還要搞什麽名堂呢。從今以後,你要從內心裏對四郎好,四郎那裏,我和嗣昌也去說說他。你說四郎搶了楊瓊的小妹,你呢?那楊瓊不是你搶走的嗎?”
李世民笑了起來,他說道:“姐,你教訓我總得有點真章。那楊瓊是我搶去的嗎?她誠心誠意跟了我,還為你生了一個侄兒。四郎能和我相比嗎?當初我找你要倩紫,你把住不給,我敢打包票,你若對倩紫說了,她肯定也會同意。”
李婉娘一撇嘴道:“你恬不知恥,你以為你是誰呀?”臉上薄有怒色。
柴紹一直在旁拿一本書讀,他們姐弟兩人說話他一般不插嘴。這會兒看到李婉娘激動起來,急忙過來排解:“娘子,瞧你的樣兒,想把二郎吃了呀?人各有誌,你不能勉強於人。說起來,我們該向二郎祝賀才是,人家已是三個孩兒的父王了。”
李婉娘冷靜下來,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她“撲哧”一聲,笑容上臉:“對,對,我倒是忘記了,二郎現在做了父王。說起來,我這個當姑姑的還沒有送禮物呢。”
李世民道:“禮物就罷了,待孩兒們長大,知道他們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姑姑,夠他們驕傲了。對了,姐,若他們長大了,就讓隨你的娘子軍學點本事,如何?”
氣氛一下子又緩和起來,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夫婦兩人將李世民送出門。出門時,李婉娘對李世民說:“二郎,你不要再打倩紫的主意,我已將她許給了馬三寶,待這次戰事結束,就讓他們成親了。”
柴紹回到房內直搖頭,埋怨李婉娘道:“娘子,說句不中聽的話,你對二郎有些太過了。二郎已非昔日之二郎,你看了他的那些府屬嗎?文能安邦定國,武能馳騁征伐,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我觀察了,二郎整日裏惜口如金,沒有考慮好的話斷不說出口,即使到了皇帝和貴妃那裏,也是莊肅而不亂言的。隻有到了你這裏,才露出童稚未泯,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還有那麽一點撒嬌的味道。你動輒教訓他,不出三回,我看他也不會再對你多說什麽!”
李婉娘搖頭道:“你危言聳聽,有那麽嚴重嗎?”
柴紹歎道:“大家若是尋常百姓家,可以口無遮攔,誰叫我們身在皇家呢?”
三晉的早晨,要比長安略顯寒冷。早晨卯時三刻,李世民起床走到戶外,在一片空地上舞起了寶劍。自大業十三年離開太原,算來也有兩年多了。兩年多來,李世民晨練不輟,已成習慣。幾路劍法練下來,周身熱騰騰地冒出了汗。他練的這套劍法,是少林達摩劍法,隻見劍勢越來越快,猛聽他大喝一聲,身子躍起,寶劍中宮直向淩空刺去,身姿猶如蛟龍騰空。
最後他收劍立身,神定氣閑,用力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
這時,有人叫道:“好!”李世民扭頭一看,原來是侯君集、段誌玄、秦叔寶、程咬金、長孫無忌、馬三寶六人站在身後。他們都是一身短打扮,武將本色,想來他們也剛剛結束晨練。
馬三寶道:“秦王,我們都看迷了,一招一式皆循古意,又增加了許多變化。”
李世民一笑,說道:“馬三寶,你少拍我的馬屁,我這三腳貓的本事,還值得你來誇。你是秀才半路出家,別讓叔寶兄和咬金兄看笑話。”
眾人哈哈大笑,一齊返回營中,準備出寨偵察。
李世民與眾人走出寨門,他讓殷開山帶領侯君集、長孫無忌、段誌玄向北偵察,自己和程咬金、秦叔寶、馬三寶一起向東。李世民不讓帶從騎,說親自偵察,遠比多派斥候去更準確,更能發現情況,且大家武藝高強,坐騎優良,途中遇險能打則打,能跑則跑,沒有累贅。到了三岔路口,兩撥人分道而行。
李世民將“白蹄烏”送給了李靖,此次出征騎著“特勒驃”。這匹馬僅跟了李世民半個月,似乎就能體察主人的心意,不管是騰越溝坎,或是撒蹄狂奔,都能將主人的坐姿調整得很妥帖,達到“馬人一體”的境界。
宋金剛進攻龍門受阻後,尉遲敬德、尋相向他建議,河東向為長安糧草主要供應基地,若向南攻略,既可造成長安恐慌,又可逼向風陵渡向潼關施壓。宋金剛聽從二人之言轉向南攻,為了防備龍門唐軍出擊,從晉州到龍門或依地勢或依老城設了數個營寨,駐兵不等以呼應防禦。
李世民四人向東南馳約十裏,便離開官道,上了山。山上樹木並不茂密,多是些低矮的雜樹,在寒冬裏顫抖著。一場雪後,山坡上、枝條上還留有積雪,馬上騎行非常困難。遇到坡陡處,四人下馬步行。
李世民看到秦叔寶、程咬金兩人一路無話,想他們兩人剛剛來投奔自己,第一趟差事就是隨自己出來當探子,很是過意不去,說道:“叔寶兄、咬金兄,你們原是大將,跟我第一遭充了探事之役,不怪我吧?”
兩人正在前麵行走,靴上和戰袍上都沾了許多泥巴,聽到李世民發問,兩人答道:“那有什麽,秦王此舉正使我們耳目一新呢。你尚能探事,何況我們?”
李世民道:“可我要比你們年輕啊。”
程咬金道:“叔寶兄和我上山能擒猛虎,下山能奪勇將,身體棒著呢。走這麽一點兒路,又算什麽?”
馬三寶久慕兩人名聲,接口道:“秦總管,程將軍,我老早就聞你們大名,不意今日我們能並排行走,深感榮寵。有點事我不明白,那李密、王世充皆是一時之瑜亮,你們何以就走了呢?”
程咬金道:“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人也如此。我聽說你當初為山賊,怎麽見了公主就心悅誠服呢?”
馬三寶不好意思起來,說道:“我和你們不同,我當初被公主所擒,蒙她不殺放歸山裏,說起來,她是我的恩人。”
秦叔寶長歎一聲道:“亂世出猛將,假若天下太平,我們多在桑田勞作,耕織維生,哪兒用打仗啊?秦王,我和咬金兄來投大唐,是看到大唐有王者之氣,皇帝和你善待手下,胸襟開闊,我們就有了一個穩定的托庇之所。內心裏最大的願望,是想趕快安定天下,不要再過顛沛流離的日子。”
李世民頷首道:“叔寶兄此言大有深意,為將為帥者,打仗其實為最終不打仗,方為仁義之師。”
閑聊中眾人登上了稷山報曉頂,從這裏向四周眺望,遠近景物盡收眼底。馬三寶指點道:“宋金剛退兵向南,為了防備我龍門之兵,聽說他在柏壁設營屯兵,你們看那座壘有土牆的城池,就是柏壁了。他們為了遙相呼應,又在柏壁的西麵因山而建,設了一左一右兩座山寨,那裏旗幡招展處就是。”
李世民道:“知道那裏駐紮有多少兵馬嗎?”
馬三寶搖搖頭。
秦叔寶向東仔細觀察了半天,開言道:“秦王,我看這柏壁的位置還相當重要呢。從那裏向東一點兒,就是自並州通往風陵渡的官道,劉武周、宋金剛向前線轉運糧草和聯係溝通,皆賴此道。我們若取柏壁而據之,居高臨下威脅他們的通路,會使他們進退維穀。”
李世民已經想到這一點,說道:“我們現在隻是觀察一個大概,還要近一點去看。不過這樣粗粗一看,可以知道周圍除了這三個點以外,再無其他敵方軍馬。我們出師關中,若龜縮龍門一動不動,太令人失望。任由宋金剛從容渡河威脅關中,他們也忒舒服了些。叔寶兄、咬金兄,為了摸清他們的兵力,須抵近偵察。你們兩人負責那兩處山寨,我與三寶一起前去柏壁。我們就此分手吧。”
四匹馬左右分開,李世民帶領馬三寶向柏壁趕去。上山容易下山難,馬三寶一個不小心,在一個陡坡上連人帶馬滑了下去,所幸身上除被石塊擦出幾道血痕外,其他無甚大礙。
兩人下山後向前馳去,行約五裏有一小山,馬騎一溜煙兒登將上去,從高處看,柏壁城中動靜一目了然。隻見柏壁城池並不算大,城牆皆用土坯壘成,東西長約二裏,南北闊約三裏。兩人舍馬再上前觀看,兩端守城門兵的麵目清晰可辨,城內民房內駐有兵士。他們看了半天,並不見一名百姓在內,想是隋末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柏壁已成為一座空城。
太陽正掛在當空,直射的陽光將大地曬得暖洋洋的。城內的兵士這會兒都出外曬暖,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顯得懶散。李世民讓馬三寶數城東的人數,自己數城西的兵士。兩人將人數加在一起,大約有兩千人。
李世民指點城下,問道:“三寶,我若給你五千人,讓你拿下此城,有把握嗎?”
馬三寶道:“五千人有些少,若能給我一萬人,就先將此城團團圍住,再用攻城之具配合,攀牆而入。秦王,你看這城牆並不高,又用土坯壘成,極易攀登。”
李世民點點頭,又問:“我再給你一萬人,由你固守此城,有把握嗎?”
馬三寶拊掌道:“哈哈,這正是我的專長。我若守此城,第一步就是加固城牆,城內多囤糧草,看誰能與我耗下去。”
李世民又問:“假若來攻之敵先圍城池,再斷糧道,你又如何應付?”
馬三寶道:“這就需要龍門和那兩處山寨的配合了。我們若拿下柏壁,捎帶著將那兩處山寨也拿下,形成掎角之勢。這樣柏壁以東皆是我們的地盤,敵軍若從東來攻,我們不理他,若越過柏壁東西夾攻,我們就令兩處山寨前來襲擾,城內守軍相機出擊,諒他們終無立錐之地。”
李世民大喜,他拍著馬三寶的肩膀說:“好一個三寶,你剛才所說的正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想不到你這個秀才山賊,還很有謀略呀。嘿!家姐手下無弱兵啊。”
馬三寶笑了。
李世民和馬三寶走向馬匹,李世民說道:“現在已是中午,我們且到山頂上吃些幹糧。”
山頂上有一片平地,恰好還有一泓流淌的清水,兩人就著清水嚼食幹糧。這裏陽光充足,空中無風。吃完幹糧,李世民看到旁邊有一岩石,說道:“三寶,我們來此任務已完成,又吃得飽飽的,我的困意上來了,且依岩石睡一會兒如何?”
馬三寶道:“我也正有此意。”兩人將馬拴在一旁,然後倚著岩石,曬著太陽,相對而坐。
李世民閉著眼睛道:“三寶,聽家姐說,她將倩紫許給你為妻,是嗎?”
馬三寶與倩紫接觸多日,心儀已久,礙著李婉娘的威風,心裏有這個念頭但一直不敢說出口。這次李婉娘主動向他提起,他不由得大喜過望。這會兒聽李世民提起這事兒,他心裏甜蜜蜜的,還不知道李世民曾經動過倩紫的心思,說道:“是啊,公主是我的恩人,連我的家事還要操心,三寶唯有感激涕零。”
李世民微微一笑:“我觀倩紫姑娘,大有家姐之風,你們若成了家,保管你服服帖帖地聽她指揮。”
馬三寶道:“那有什麽?公主的恩情我一輩子難報,倩紫將來不管對我如何,想著都是公主的情分,我就聽她的罷了。”
李世民聽完,忍不住大聲笑了起來,說道:“真是一副奴才相,尚未成婚,就舉手繳械投降了。唉,三寶,這一輩子你再想拈花惹草,恐怕是沒有機會嘍。等這次戰事結束,你們回長安成婚之日,我一定具禮到場祝賀。”
馬三寶聽言,急忙一躍而起,拱手道:“三寶謹謝秦王美意,禮物就罷了,若秦王親自到場,那是我和倩紫兩人莫大的榮幸。”
李世民微笑不語,招手讓馬三寶坐下。兩人不再說話,一會兒,都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睡夢中的馬三寶感覺臉上有東西,他睜眼一看,就見一條蛇尾剛從臉上遊過,上了岩石。他大驚,站起身來,隻見一條色彩斑斕的大蛇正在追逐一隻老鼠。眼看它們到了李世民的身前,馬三寶急忙跨幾步,一把將李世民拉了起來,李世民還算警覺,一下子醒了過來。
馬三寶還在盯著那條蛇,納悶本來正冬眠的蛇為何驚動起來。李世民睜眼一看,就見山頂周圍上來一圈人。遂猛推一把馬三寶,大喝道:“三寶,上馬,抄家夥。”
山頂上來的人正是柏壁城中守軍,他們在城中發現有兩人在小山上向內窺探,疑是唐軍的探子,派出三十餘人前來搜索。他們到了山頂,看到兩人正在那裏倚岩而睡,不由得大喜,想不費吹灰之力就可擒住兩名夢中之人。哪兒知道竟然讓一隻老鼠、一條蛇打攪了他們的好事。
李世民兩人飛快上馬,一扯韁繩向西奔去,行百餘步,兩人一柄刀一杆槍砍殺了數人。這時,其他人都圍了上來,為首的手執一把大砍刀,邊跑邊吆喝著指揮眾人。李世民和馬三寶兩人回轉身子,將槍刀掛在馬匹上,各自抽出強弓,取出大羽箭向他們射去。李世民的第一箭射中那名驍將的喉嚨,兩人箭不虛發,一會兒的工夫就有八人倒在地上,眾人看情勢不妙,發一聲喊,連滾帶爬逃回柏壁。
眼見眾人逃走,馬三寶笑顏上臉,說道:“秦王好氣力好箭法啊。”
李世民道:“我們也太大意了些,不是蛇鼠相逐,我們就當了人家的俘虜。”
馬三寶道:“吉人自有天相,我今天也是托了秦王的洪福。”
李世民瞪眼道:“滾一邊去,什麽時候了還不忘拍馬屁。你以為這樣的好事會常有嗎?再大意一回,當了人家的俘虜,那滋味恐怕不太好受吧?”
晚間兩路偵察隊伍聚齊,各自說了偵察情況,秦叔寶、程咬金所探的山寨裏各有五百名兵丁據守。
李世民目視大家,說道:“現在,宋金剛專力南攻,我們趁此機會快速拿下柏壁。我想好了,龍門這裏,還由嗣昌兄和公主鎮守,殷公多準備木板等物,在龍門聽候召喚。”看到馬三寶在那裏躍躍欲試,李世民又說道,“三寶,前線你就不要去了,還是在龍門輔佐公主。你們以為如何?”
柴紹、李婉娘、馬三寶點頭讚許,殷開山不解地問道:“秦王,請問讓我準備木板等物有何用處?”
李世民道:“柏壁那裏皆是土城牆,又不很高,極易攀登。此次拿下柏壁後,就要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多備木板,就是要加固城牆,說起來,這還是三寶的主意。”
殷開山恍然大悟,說道:“周圍百姓逃散許多,急切中恐難以大量收購木板。秦王,我有一個主意,軍中多會壘牆之人,不如把他們召集起來,再備些壘牆木槽、石錘,讓他們到了柏壁就地取土升高城牆,如何?”
李世民道:“可以,不過方今隆冬之時,黏土能否壘牆?能否堅固?這些都要事先籌劃清楚。”
殷開山點頭答應。
李世民又對眾人說道:“眾位將官,現在宋金剛的生力軍在尉遲敬德、尋相的帶領下攻打南麵,我們前去拿下柏壁,切斷他們的糧道,他們必會收縮進攻來打柏壁。叔寶兄,咬金兄,你們各帶兩千人去拿下那兩個小山寨。柏壁那裏,由我帶領無忌、侯君集、段誌玄等人前去攻打。我給大家一個白天的時間做好準備,明日子時三刻,各路軍馬連夜出發,到了後日的平明,這三處地方都要給我拿下。”
次日晚上酉時,各路軍馬按時到了指定位置。柏壁和兩處山寨守軍大多還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就當了俘虜。這天早晨,一抹陽光灑到大地上時,柏壁的東門上飄著一麵彩色大旗,上書“大唐太尉秦王李”,柏壁從此換了李唐的旗幟。
宋金剛進攻龍門受阻,折轉身子又去攻打絳州。這絳州城堅固難攻,更有東麵的浩州、潞州前來接應,急切中一時難下。恰在此時,夏縣人呂崇茂聚眾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王行本據蒲阪,派人到晉州和宋金剛聯係。宋金剛得到這兩路援軍,急令尉遲敬德、尋相丟開絳州,從中間間道南下,與呂崇茂會攻澮州。澮州失陷後,尉遲敬德到了夏縣,他一邊準備糧草,一邊與王行本聯絡,準備合兵一起。
柏壁逃出來的敗兵將唐軍來攻的消息告訴宋金剛和尉遲敬德,兩人一聽大驚失色。宋金剛在晉州整頓兵馬,尉遲敬德留下尋相守夏縣,自己帶領一彪兵馬,兩邊同時向柏壁殺去。
他們到了城下,驚愕地發現城牆已被加高了一丈。原來李世民得城之後,殷開山組織的築牆隊伍及時而至,一日一夜之間,他們將城牆建成。待城牆建成,殷開山組織的運糧隊伍連夜趕來,運來的糧草足夠城內兩萬守軍支用一月。
眼見城牆上軍士鎧甲鮮明,槍戟如林,一派威武之氣,宋金剛一下子沮喪起來,他與尉遲敬德商量:“敬德,不意這李世民如此厲害,我們缺少攻城武器,不如引軍向西,切斷他們和龍門的聯係。”
尉遲敬德道:“宋王,李世民來者不善,他既然能一夜將城牆加固,肯定會防我們截斷他們與龍門的聯係。現在東麵還有絳州與他們呼應,我們不明虛實,還是要謹慎一些才好。”
宋金剛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且讓軍士辱罵索戰,看能否將他們引下城來。”
李世民此時正帶領眾將立在城牆之上,秦叔寶和程咬金領人拿下兩處山寨後,交於偏將鎮守,兩人已趕來柏壁。他們在城牆上聽到宋金剛的軍士在城下辱罵,紛紛摩拳擦掌請戰。秦叔寶道:“秦王,那個騎一匹烏馬、臉似黑金剛之人定是尉遲敬德了。我與咬金新來不久,都說這尉遲敬德如何了得,請你下令,我們兩人先下去與他大戰三百回合,正好試試他的本事。”
程咬金也極力請戰。
李世民隻是微笑,俯身又觀察了一會兒,說道:“我諒宋金剛也不敢引軍西去,他們在這裏辱罵,任他們扯破喉嚨好了。叔寶兄、咬金兄,想立功也不忙在此一時。如今敵方連破城池,銳氣正旺,我們給他們一個堅守不出,挫挫其銳氣。我們就在這裏等下去,一月不行,再來兩月,等得他們泄了氣,沒有糧草可用,自己就會乖乖撤回去。玄齡,還是你心細,這外派斥候、搜集情報的事情,就由你和如晦負責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點頭答應。
李世民又說:“我們在此堅守,也不能讓他們在外麵自由自在。叔寶兄、咬金兄,就由你們各選一些精幹的驍騎,連夜潛出城去,到晉州、汾州這些地方冷不防給他們一下子。無忌和侯君集準備些人,替換出擊。其餘眾將,就隨我守好此城。走吧,聽他們在這裏罵大街毫無意思,大家忙累數日,該休息一陣了。”
從第二天開始,一到傍晚,秦叔寶和程咬金一組,長孫無忌和侯君集一組,他們替換領人出城,到宋金剛盤踞之地騷擾一番。他們趁著夜色突然馳進敵營,大呼小叫逢人砍殺穿營而過,待營中人反應過來,他們已經馳到數裏之外。
到了後來,他們的膽兒越來越大,即使在白天也敢直闖敵營,旋風般殺進殺出。他們連連得手的原因是宋金剛的兵力畢竟有限,所有精銳之師都由尉遲敬德率領南攻,後方留下的差不多都是些老弱將士。這種騷擾弄得宋金剛疲於奔命,他一開始還帶人到柏壁城下來索戰,到了後來,後方自顧不暇,前方那裏又不宜頻繁調兵。於是,他就在後方收縮營地,將軍馬都集中在幾個中心城池裏。尉遲敬德那裏,讓他專事經營河東,如此一來,柏壁這邊顯得非常安靜。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每天清晨派出斥候,讓他們化裝成百姓到晉州和澮州、夏縣偵察。房玄齡最是細心,他詳細詢問,將一張山川圖上密密麻麻注上了各種符號,周圍的山川、河水都了然於心。到了晚間,兩人將搜集的情況匯總後報給李世民。
眼下柏壁和龍門渾然一體,與東麵的絳州遙相呼應,宋金剛難以撼動。河東各州縣聞訊精神大振,他們一向安定,這次遭宋金剛侵擾,無不切齒痛恨。杜如晦從斥候的片言隻語中敏銳發現這種動向,急忙向李世民獻上一計。李世民依計安排人手出城安撫,數日後,各州縣紛紛派人來到柏壁麵見李世民,表示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其時長安存糧無多,李世民令侯君集、段誌玄和長孫無忌負責接糧,糧草在柏壁集中裝車後,經過龍門送往長安。
李世民在柏壁堅守不動,又聯絡河東諸州縣壯大聲勢,使宋金剛顯得勢單力薄。最難受的當數尉遲敬德、尋相兩人,尋相據守澮州、尉遲敬德據夏縣力圖和蒲阪的王行本聯絡,然而進展甚緩。依尉遲敬德的本意,幹脆棄守夏縣、澮州,收縮兵力回防晉州。無奈宋金剛立功心切,認為現在後退則前功盡棄,嚴令尉遲敬德打通南行道路。
轉眼間就到了年關,一場大雪驟然而至,河東大地上覆蓋上一層厚厚白雪。盡管是戰亂之時,過年的氣氛還是洋溢在百姓的臉上,撩動起眾軍士的思鄉之情。尉遲敬德看到軍心浮動,決定讓呂崇茂在夏縣鎮守,自己帶領大部分軍士返回澮州,先與尋相合兵一處。待過了年,再作行動。
這個消息被房玄齡、杜如晦得知,晚間兩人向李世民稟報,李世民聽完皺起眉頭問道:“他們要在澮州合兵,玄齡,從夏縣到澮州之間,地形如何?”
房玄齡拿出隨身帶的山川圖,打開指點道:“出夏縣向北,先是一片山川,行三十裏就到了一個叫美良川的地方,四周為低矮丘陵,中間平闊多澤,稷河橫貫其中,再向北行二十裏過一山峰就到了澮州。”
“美良川適合設伏嗎?”
“太適合了,四周丘陵可以事先伏兵,稷河現在冰水各半,待其半渡之時伏兵一擁而出,定打他們措手不及。”
李世民一敲條案,說道:“好,我們安靜多日,該出去活動一下了。如晦,玄齡此謀,你以為如何?”
杜如晦微笑道:“尉遲敬德認為年關將至,我們肯定會堅守不出,這樣一個冷不防夠他受的,打一勝仗十拿九穩。”
李世民目視眾人,問道:“眾將官,誰願意隨本王去美良川?”
秦叔寶離座起身道:“秦王,如此小仗就不勞你親征了,我和咬金一起,再帶五千人馬,定殺他個片甲不留。”程咬金也起身請戰。
李世民看到他們求戰心切,心裏十分高興,頷首向殷開山道:“殷公,你意如何?”
殷開山站起身,拱手道:“秦王千金之體,最好不要輕出。我意由秦將軍和程將軍出戰,我為他們掠陣。你們就在城裏等待好消息吧。”
李世民想了想,遂下定決心:“如此,就有勞你們三位了。玄齡這裏得到確切消息,尉遲敬德明天巳時拔營北歸,此前你們要間道在美良川設伏。明晚,我和眾人先擺好慶功宴,專候佳音。”
尉遲敬德手執馬槊、腰懸雙鞭,騎著烏騅馬向澮州行去。身後,一千輛獨輪車載滿了糧草,再向後,一千馬軍、兩千步卒護衛車仗有序進發。雨後路滑,行軍速度極為緩慢。尉遲敬德見狀下令,讓兩千步卒上前,一左一右幫助推動獨輪車,進軍速度頓時快了起來。
天上彤雲密布,看樣子近日還要降雪。尉遲敬德眼望四周,心中異常煩悶。當初尉遲敬德投軍,深慕宋金剛驍勇善戰,豪爽義氣,又蒙他賞識重用,自己是傾心傾力。哪兒知道宋金剛當了劉武周的妹夫,一下子變了心性,不思自己實力一味想南攻。尉遲敬德為一勇力之人,平時什麽事情都不太上心,這件事卻讓他大為別扭。現在宋金剛不許他退兵晉州,又一時無力南行,柏壁那裏李世民又安如泰山紋絲不動,讓他心裏七上八下。
他在馬上低頭沉思,不知不覺已入美良川。稷河水不算太深,烏騅馬兩個起落就躍到對岸。他策馬回首觀望,隻見軍士正紛紛停車脫掉靴子,準備涉水過河,一時間擠成一團,後麵的馬軍等不及,勒轉馬頭從兩邊超出,紛紛過河。
就在第一撥車輛剛剛涉水上岸,第二撥剛剛入水的時候,隻聽一聲呼哨響,丘陵上喊殺聲起,唐軍漫山遍野向他們衝過來。
看到唐軍衝殺過來,尉遲敬德異常鎮定,他令馬軍沿河岸排成縱隊保護渡河之軍,自己一挺馬槊,拍馬向前衝去。
這邊的秦叔寶和程咬金居前向河岸殺來,看到一名黑將軍如閃電般衝出陣來,認得這是尉遲敬德。程咬金將長槊向前一挺,大聲喝道:“叔寶兄,你且少歇,看我先與這黑子大戰三百回合。”說話間,兩匹馬已經衝到一起,隻聽“當”地一聲,兩杆槊在空中撞在一起,相撞處冒出了一蓬火星。尉遲敬德和程咬金在此一撞中都感覺到了對方的力量,心中不約而同叫了一聲“好家夥”,知道遇到了對手。刹那間,兩人青麵黑麵相映,馬槊纏鬥在一起,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兩人大戰了五十回合,秦叔寶在一旁觀戰,見這尉遲敬德槊招沉重、挑刺自如,程咬金一開始還能應付,到了後來終歸力怯,眼見槊法漸散。秦叔寶一擺虎頭蘸金槍,大喝道:“咬金,你且退後,讓我來鬥鬥這黑賊。”邊說邊衝到兩人麵前,挺槍向尉遲敬德刺去。
尉遲敬德自隨宋金剛南侵以來,沿途所遇到的唐將接不了他的三招兩式就敗下陣來。和程咬金對招,感到這青麵將還算對手,正殺得性起漸入佳境,忽見這名黃麵將殺入陣來,那杆槍比青麵將的馬槊還顯沉重。他用馬槊將秦叔寶的槍擋了過去,勒馬退後五步,一撒手扔掉馬槊,拔出雙鞭道:“本將軍不斬無名之將,報上名來,再來受死。”
程咬金退後喘息已定,罵道:“你這黑賊,說了我們的名字會嚇死你,你眼前的是秦王府馬軍總管秦叔寶,本爺爺名叫程咬金,想你久聞大名了。”
尉遲敬德聽說過他們的名字,冷笑道:“我以為是誰呢,原來是兩個背主之人。你們先隨李密,再叛王世充,反複無常,還在這裏大言不慚!”
秦叔寶喝道:“你隨劉武周這個兒皇帝也光彩不到哪裏去,廢話少說,來,抄家夥吧。”秦叔寶也將長槍掛在馬上,拔出那雙金裝鐧迎上前去。
兩根鐧兩條鞭頓時纏鬥在一起,兩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殺得酣暢淋漓。程咬金在旁邊看得呆了,他隨秦叔寶多日,從未見他將鐧法使得如此漂亮,想是今天遇到強敵,將其潛能都發揮了出來。
那邊殷開山看到秦叔寶絆住了尉遲敬德,急忙指揮眾馬軍向河岸邊猛衝。尉遲敬德的馬軍很快被唐軍殺亂了陣形,將士的鮮血染紅了河水。一個時辰不到,稷河兩岸留下了兩千餘具屍體。
尉遲敬德與秦叔寶大戰正酣,交戰間隙中看到自己的隊伍被唐軍殺散,心中不由大懼。他將雙鞭舉過頭頂猛力向秦叔寶的雙鐧砸去,震得秦叔寶退後幾步,之後又虛晃一鞭,引得秦叔寶舉鐧招架。趁此間隙,尉遲敬德一撥烏騅馬,向澮州方向逃去。
秦叔寶與程咬金向前追了一陣,無奈兩人坐騎的腳力不行,漸漸與尉遲敬德拉開距離。他們勒住馬,秦叔寶道:“這黑廝的坐騎不錯,估計隻有秦王的‘特勒驃’才能跑過它。咬金,我們回去吧。”
程咬金罵道:“他娘的,這黑賊滿嘴豪言壯語,還沒交手幾回,就仗著自己的馬快,逃命去了。”
秦叔寶用手撫去馬頸上沁出的汗,整匹馬渾身如同水澆過一般,歎道:“這黑廝不好對付啊,我們今天殺了他個措手不及,若換個時間,一對一交手,誰勝誰負,還難預料啊。”
程咬金暗暗點頭,他雖然嘴硬,然內心裏卻暗自佩服尉遲敬德。
河邊冒起了狼煙,原來是殷開山看到糧草無法搬運回柏壁,遂令軍士將車輛聚攏在一起,一把大火點燒了事。
李世民在柏壁靜候佳音,一直等到半夜,方才看到一溜火把由遠及近。此前,他已經得知了美良川大捷的消息,這些火把當屬班師隊伍所打,急忙招呼房玄齡等人大開城門迎接得勝之軍。
慶功宴早已擺好,李世民左手拉著秦叔寶,右手拉著程咬金入席,推殷開山坐了上席。酒酣耳熱之際,三人談起這次戰鬥的細節。殷開山成為主談者,他將秦、程二人與尉遲敬德大戰的情況說得繪聲繪色,席上人都聽得入了神。
李世民神馳飛往,喃喃道:“這個黑子!我有機會一定要親自會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