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努爾哈赤姓氏

水有源而百川流,樹有根而枝葉繁。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計有六種:愛新覺羅、佟、童、崔、雀、覺羅。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竟然是一個問題。

按常理說,即使是一個普通的人,出生之後,依據習俗,子隨父姓,應是明明白白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為什麽倒成了曆史之謎呢?

原來,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文

獻記載,稗官野史,雜說紛紜,莫衷一是。中國帝製時代,自秦始皇嬴政到宣統帝溥儀,綿延不斷,兩千餘年。除了努爾哈赤之外,還沒有哪一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姓氏成為曆史之謎。可以說,清朝開國皇帝竟有姓氏之謎,在中國帝製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為了解開這個曆史之謎,讓我們

先了解一下當時明朝、朝鮮的官私書籍裏,對於清朝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是怎樣記載的。

一、一說姓佟

努爾哈赤曾作為明朝建州衛的小官員,先後八次騎馬到北京,向明朝萬曆皇帝朝貢。明人或明清之際的學者,做了大量的記載,都說努爾哈赤姓佟。

(一)《明神宗實錄》(內閣文庫本)萬曆十七年(1589 年)九月記載:“以建州夷酋佟奴(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

(二)苕上愚公《東夷考略》記載:“奴爾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三)陳建輯、沈國元訂《皇明從信錄》記載:“奴爾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四)海濱野史《建州私誌》上卷記載:“(努爾)哈赤佟姓,建州枝部也,祖叫場,父塔失。”

(五)張鼐《遼夷略》記載:“奴(努爾哈赤)之祖曰佟教場,建州衛左都督僉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曰奴兒(爾)哈赤、速兒哈赤。”

(六)傅國《遼廣實錄》記載:“萬曆戊午夏四月,故龍虎將軍建酋佟奴爾哈赤初發難,襲我撫順關,陷之。”是年為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

(七)沈國元《兩朝從信錄》卷九記載,明兵部尚書張鶴鳴奏曰:“臣愚以為佟卜年與奴(努爾哈赤)同姓不同族。”

(八)於燕芳《剿奴議撮· 建州考》記載:“奴兒哈赤姓佟,故建州枝部也。”

(九)錢謙益《初學集》卷四三記載:“佟奴(努爾哈赤)以王杲餘孽,冒金源之後,啟疆犯順……”

(十)計六奇《明季北略· 建州之始》記載:“□□□□,佟姓,故建州枝部也。”計六奇寫此書時在清朝,故“努爾哈赤”四字諱缺,代之以方框。

總之,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明人多有記載,說他姓佟。

二、其他多說

努爾哈赤曾同朝鮮打交道數十年,關於他的姓氏,朝鮮文獻留下大量記載:(一)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載述,萬曆二十四年(1596 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朝鮮國王回帖雲:“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奴爾哈赤稟”雲雲。

努爾哈赤自稱姓佟。申忠一作為朝鮮南部主簿到達建州佛阿拉,受到努爾哈赤的接見,並在那裏住了一段時間。他回國後將見聞寫成《申忠一書啟及圖錄》即《建州紀程圖記》,資料珍貴,相當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爾哈赤本人讓他轉給朝鮮國王李昖的。這是努爾哈赤親自審閱過的正式公文,應當算是第一手資料。

(二)朝鮮李朝《光海君日記》六年即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 年)六月丙午記載:奴爾哈赤,“酋本佟姓,以女真故種也。”

(三)朝鮮《李朝宣祖實錄》三十八年即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 年)十一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給朝鮮的國書裏,也自稱是“建州等地方國王佟”雲雲。

(四)朝鮮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卷二十三引《丙子錄》雲:“奴爾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其祖叫場,父塔失,並及於阿台之難,有殉國之忠。”

以上列舉明朝與朝鮮共十四條史料,都記載努爾哈赤姓佟。

當然,朝鮮文獻更多的是把“佟”寫作“童”。舉例來說,《建州紀程圖記》記載:童交清哈(即覺昌安)子托時(即塔克世)。就是說努爾哈赤的祖父為“童交清哈”即“童覺昌安”,父親為“童托時”即“童塔克世”。由此看來,努爾哈赤也應當是“童努爾哈赤”。更遠些說,努爾哈赤的先祖為“童猛哥帖木兒”,也是姓童。當時三姓地方除“童猛哥帖木兒”外,另一首領就是“童於虛出”,此人就是《明太宗實錄》記載的阿哈出。永樂年間阿哈出曾因從征有功,被明朝封為建州衛指揮使,受到豐厚齎賞,還成了皇家的親戚。阿哈出的孫子李滿住後來從朝鮮遷到婆豬江(今渾江),又遷到蘇子河,開辟並奠定了建州女真在遼東發展的基地。

那時,女真人姓佟或童的很多,這是一個較普遍的姓氏。如前麵說的,朝鮮使臣申忠一到建州老寨,沿途遇到的女真諸部酋長很多都姓童,他在《建州紀程圖記》裏記述的有:童汝乙古、童複應古、童流水、童親自哈、童牌麻、童時羅破、童胡者打、童尼求裏、童愁沙、童阿之夫、童阿鬥、童時伐伊、童多古、童阿愁、童麻羅好、童歪、童豆伊致哈、童陽古、童欲古伊、童暗複應古、童光鬥、童加可共二十二戶姓童的人家。

“佟、童”二字,在明朝多用“佟”,而在朝鮮多用“童”。佟姓或童姓為什麽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呢?章炳麟在《清建國別記》中認為:佟姓是遼東的著姓,原來是漢人的姓氏,後來常被夷人襲用,以假冒漢人,別於夷類,自高身價。清人的祖先,也為了“羞於為夷”,才“以佟氏上達”。

清朝皇室祖先在名字之前冠以“佟”姓,是借用了漢人的姓氏。我們知道佟姓或童姓,不但是遼東的顯著大姓,也是當時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誰做了部落的酋長,誰與明朝發生關係,誰就以佟或童為姓,通過“四譯館”,轉給明朝政府。有人統計,“佟氏世仕虜中,固山、公、侯、文武大吏將數百人”。

可見,清朝的先世,羞於為夷姓,以佟氏上達,則自處於夷、漢之間。前麵說的阿哈出姓童,當然也是借用漢姓,以抬高他的身份。

除上麵說的努爾哈赤姓佟或童之外,朝鮮人還記載他姓雀或崔。朝鮮《光海君日記》六年即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 年)六月丙午條記載:建州夷酋奴爾哈赤,“稱雀者,以其母吞雀卵而生酋故也”。“雀”“崔”字形相近,音也略似。說努爾哈赤姓雀或崔,有以下解釋:因本文開篇介紹過的神話,天女佛庫倫吞服神鵲落下的朱果,感孕而生愛新覺羅始祖布庫裏雍順,所以傳聞其姓雀(鵲)。滿洲皇室確有“後世子孫俱以鵲為祖”的傳說和記載。

滿洲還流傳烏鵲搭救老汗王的傳說,並有神杆錫鬥盛物祭祀神鵲的習俗。

這都說明滿洲先人曾把烏鵲作為圖騰。這些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鵲”

或“雀”相聯係。

從“鵲”到“雀”,又從“雀”到“崔”。“雀”與“崔”在漢文中字形相近,所以不排除“雀”與“崔”二字因字形相近而通假的可能。

還有學者提出“崔”就是“覺羅”。趙慶男《亂中雜錄》卷五記載:“老胡崔姓”;李肯翊《燃藜室記述》記載:“老酋姓崔”;曾在薩爾滸大戰中被俘的朝鮮軍隊統帥薑弘立,亦有“老酋(胡)崔姓”之說。以往人們多認為上述說法荒誕無稽,而不加以研究。後來有學者認為:在朝鮮語中,“崔”與“覺羅”

的“覺”這兩個字音相近,所以懷疑“崔”就是“覺羅”的誤讀。

既然努爾哈赤姓佟或童,是借用漢人的姓,那麽他的姓氏到底是什麽呢?

三、愛新覺羅

清皇室的姓氏,官書記載為“愛新覺羅”。

首先,清朝皇帝說自己“受姓於天”,姓“愛新覺羅”。《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

相傳有天女三,曰恩古倫,次正古倫,次佛庫倫,浴於池。浴畢,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季女愛之,不忍置諸地,含口中。甫被衣,忽已入腹,遂有身。告二姊曰:“吾身重,不能飛升,奈何?”二姊曰:“吾等列仙籍,無他虞也。此天授爾娠,俟免(娩)身,來未晚。”言已,別去。佛庫倫尋產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因命之曰:“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名布庫裏雍順……”(《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這裏說清朝皇帝的祖先布庫裏雍順,為天女所生,姓愛新覺羅。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此事,加了注解: 愛新(華言金也), 覺羅(姓也)。也就是說,愛新覺羅,用漢語說,就是金覺羅。

在《清太祖高皇帝實錄》之後,清朝官修的“會典”“玉牒”“通譜”“老檔”“方略”“通誌”“源流考”,以至於皇帝的禦製詩文,凡屬清代的官書,都來自努爾哈赤及其後裔一方的記載,都是“欽定”“禦製”,也都說自己姓愛新覺羅。

清人與金人,本是同族源。在明人記述裏, 便已有這種說法。舉一個例子,滿洲興起,努爾哈赤占領遼東,皇太極率軍攻打北京。明朝皇帝下令掘毀北京房山金陵,以破壞滿洲的風水。清室也承認自己是金的後裔。《清高宗實錄》乾隆十二年(1747 年)七月十八日記載乾隆帝的話說:“金源即滿洲也。”

後來乾隆帝又說:“我朝得姓曰愛新覺羅氏,國語謂金曰愛新,可為金源同派之證。”由此可知,金人與清人,是同一種族。金人的姓氏,據元朝的姚燧說:“金有天下,諸部各以居地為姓。”就是說金人的姓氏,多由他們居住的地方而得來。鄭天挺《清史探微》認為,《金史》中的“夾穀氏”或謂“夾溫”;金啟泊”圖孮《愛新覺羅氏之謎》一文認為,《宴台女真進士題名碑》中的“交魯”一姓與“覺羅”音相合,證明金代已有此姓。

清人的姓氏是不是也由居地名稱得來的呢?我們從《滿文老檔》與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可以知道有的姓氏也是從地名得來的。

“覺羅”一詞,滿文寫作gioro。《滿洲實錄》記載:建州地方有muhu gioro,就是《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裏的“木戶角洛”,也譯成“穆瑚覺羅”。gioro 後來通常用“角落”和“角洛”,而不用“覺羅”,這是為了使後人讀了不致聯想到滿洲皇室的姓氏。滿洲以居地為姓氏,是常見的事。清初帝王說自己的姓氏是天賜的,這是諱言他們得姓於居地覺羅故裏,因為那是一個荒僻寒微的地方。

後世子孫修《實錄》的時候,用“角落”和“角洛”來代替因故裏而得姓的“覺羅”,實在是為了隱蔽他們寒微的家世。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裏,記載有八種覺羅:“覺羅為滿洲著姓,內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等氏。”可見“覺羅”是滿洲皇室舊有的姓氏,“愛新”是後來加添的,其目的在於顯示帝王的尊貴。

為什麽到清太祖的時候,他們舍棄了漢人的佟姓,而自稱姓覺羅呢?因為佟姓畢竟是個漢人的姓氏,雖然借用了可以假冒漢人,在和明朝官方文書往來時方便些,可是金姓卻是金朝女真的國號,不但可以自顯是帝王族裔的血脈,而且可以借著它在女真部族中有所號召。因此,“愛新覺羅”這個姓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有它產生的原因、形成的過程。

有學者查過:在《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裏,很少出現“愛新覺羅”一詞,僅有三例。並認為:清太祖建元天命後,在gioro(覺羅)姓前冠以aisin (愛新),標示其有別於一般人的高貴身份。

乾隆帝在《盛京賦》中說:

帝女天姝,朱果是吞,爰生聖子,帝用錫以姓曰覺羅,而徽其稱曰愛新。

清朝太祖的姓氏,原來就是“覺羅”。而“覺羅”這個姓氏的由來,經過專家學者的考證,是因居地而得名。努爾哈赤的祖先,曾經姓佟或童。他們借用了漢人的姓氏,其目的:一是自高門第;二是便於同漢人往來;三是利於同朝鮮交際;四是書文有利於上達朝廷。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後金、龍興大業的時候,為著振奮女真誌氣,團聚女真部民,同明朝對抗,便舍棄了漢人姓氏——佟或童,在自己原有姓氏“覺羅”之前,加上一個徽稱“愛新”

(金),於是就變成“愛新覺羅”,並流傳故事,加以神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滿洲先祖本姓“覺羅”(或雀、或崔),後來借用漢人的姓氏而姓“佟”(或童),清朝開國皇帝太祖努爾哈赤自稱姓“愛新覺羅”,即“金覺羅”,既不是“受姓於天”,也不是“荒誕無稽”,而是在其原有的“覺羅”上,添加徽稱“愛新”(金),就成了姓“愛新覺羅”。

這裏順便說一下,努爾哈赤不僅姓什麽是個曆史之謎,而且他的名字也有不同的說法。努爾哈赤,滿文《玉牒》寫作。其拉丁字轉寫為nurgaci,抑或寫作nurhaci。均不見於《無圈點老檔》即《舊滿洲檔》或《老滿文原檔》或《滿文老檔》。在滿文體的《滿洲實錄》《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清太祖本紀》中,清太祖的名字為貼簽或諱闕。經我查驗:黃簽之下,空白無字。清史界有學者認為:清太祖起名時尚無滿文,時用蒙古文,其名字或為蒙古文。據查,在蒙古文中找不到它的含義。也有的學者鑒於蒙古文是在回鶻字母基礎上創製的,所以從回鶻文入手去探求其語義。在回鶻文中,nur(努爾)是“光明”的意思;haji(哈吉)是“朝聖”的意思。清太祖的名字nurgaci 或nurhaci,如由維吾爾語經蒙古語,而轉被滿語所吸收,那麽在滿語中應當出現這一詞語。但是,在女真文和滿文中,均未見nurgaci 或nurhaci 一詞。可見上述詮釋似不可通。另有一說認為努爾哈赤原意為“野豬皮”,據金啟孮先生箋示:唯幼時曾聞滿文專家舍翁鬆賢前輩說過,努爾哈齊係“野豬皮”之義,舒爾哈齊為“小野豬皮”,雅爾哈齊為“豹皮”。其說必有根據。後聞西伯利亞通古斯各族民俗,小兒多喜以所穿之某種獸皮之衣,以為乳名,可反證鬆賢之說確實無誤矣。(金啟孮先生手書)滿語nurheci(奴可齊), 意為野豬皮。shurha(舒爾哈〔齊〕), 意為小野豬皮。yarha(雅爾哈〔齊〕),意為豹皮。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即dorgon,意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爾瑪渾,即gūlmahūn,意為兔子。其嫡長孫杜度,即dudu,意為斑雀。其外孫庫爾纏,即kūrcan,意為灰鶴。上述努爾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孫的名字,都同動物有關。此外,滿族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同動物有關,如馬福塔,即mafuta,意為公鹿,等等。

朝鮮史籍記載清太祖的名字為“乙可赤”“奴可赤”,似即nurhaci 的對音。

在《明神宗實錄》裏,努爾哈赤進京貢方物、奏表文,朝廷頒敕封、賜宴賞的記載均稱其為“奴兒哈赤”。至於朝鮮稱“奴可赤”,似為“奴兒哈赤”之急讀。總之,nurhaci 即努爾哈赤,按照滿文的本意,是“野豬皮”的意思。後來這一名字在滿洲文獻中不見出現。對清太祖名字滿文本意的考釋,純屬學術範疇。上述陋釋,或有疑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的是邏輯理智,摒棄的是情感偏見。同時,在我國東北方言中,“齊”與“赤”同音,滿文體nurhaci 應音譯作努爾哈齊,現從曆史傳承,約定俗成,仍稱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