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從未唱過的歌,從未跳過的舞,從未有過的豪飲。 可憐的帝王啊……
八月八日午時,天色晴朗,天上沒有一絲雲彩。時節雖近中秋,但在這個時分,天氣仍然是熱的。
今天的會場,是豫親王多鐸親自安排的。他充分發揮了組織才能,從會議人數到位置劃分,從鞭炮點燃的時間到人群歡呼的姿態,從諸王貝勒、文武朝臣、蒙古藩王、朝鮮世子朝拜的順序到饒餘貝勒阿巴泰的上台,從歌舞的時機到頌歌的內容等等,都以禮部的名義,通告了所有的與會者。
這樣一來,完全消除了以往集會時的混亂陋習,使人們預感到這次集會的莊嚴,首先在心頭蒙上了一層新鮮、好奇的神秘色彩。而新奇和神秘,才能抓住人們的心。
大清門外的哨亭上,站著擔任警戒的兩黃旗士卒,他們著甲胄,挎腰刀,像釘子一樣釘在那裏,顯得十分英武。鑲黃旗護軍統領塔膽,騎著馬,帶著護軍來回地巡查,更增加了一層神秘的氣氛。觀看的平民百姓,都被趕到遠遠的警戒線以外。
在十王亭廣場,各旗將領都規規矩矩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就連各旗的固山額真也戎裝整齊地坐在椅子上等待著。十王亭中的兩個翼王亭,今天另作了安排:右翼王亭裏,擠滿了蒙古各部藩王和他們的子女;左翼王亭裏,端坐著朝鮮世子、大君和使者。大政殿丹墀下前幾行,是滿族的郡王、貝勒、貝子、大臣和內院學士;後幾行,是漢族的內院學士和一大群剃掉頭發、換了服裝的明朝降官降將;再後邊,就是各旗官佐以上的將領。大政殿的台基下,麵對人群站著一排身著甲胄、手執腰刀的鑲黃旗護軍,既監視著會場,又裝點了威嚴。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在九條珠龍盤繞的台階上,鋪著一條長寬適度的紅色地毯:在丹墀上矗立的兩根朱紅圓柱中間,放著那張奇特的鹿角寶座。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由大政殿盤龍台階直至奏樂亭前,是一條寬約十步的人行通道,通道兩旁二十頂白色帳篷裏的桌子上,擺著杯盤、酒壇和燒熟的整羊。
多麽別致的宴賞會啊!多鐸一出手就抓住了人們的心。
午時的鍾聲響了。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人們知道,皇太極要來了。
皇太極著金黃色盤龍帝王服,乘朱紅敞篷雕龍鑲金禦轎,由代善、豪格、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扶轎護駕,從鳳凰樓前起轎,穿過飛龍閣、崇政殿,出大清門向東一拐,走進了十王亭廣場。在皇太極出現的一瞬間,兩側奏樂亭上長號吹響,鼓樂高奏,廣場上鞭炮齊鳴,歡呼聲雷動而起,“皇上萬歲”的聲浪從四麵八方向皇太極卷來。他在霎時間的震驚之後,心裏舒坦了。他的轎子在通道上徐徐向前,兩邊的人群波浪式的向他彎腰致敬。鞭炮聲、鼓樂聲、歡呼聲在他的四周轟響著,交替著,衝撞著。他的心裏,從未有過這樣的快意和滿足。
多鐸打出的第二手,征服了皇太極的心。
皇太極的轎子停在大政殿的丹墀下。站立在台基下的一排鑲黃旗護軍,一齊跪倒,向他祝福。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他覺得新鮮而有趣。他微笑著,踩著猩紅的地毯,登上了大政殿。
當看到在兩根朱紅圓柱之間隻有一把鹿角寶座時,他愣住了。此時,豫親王多鐸突然跪在他的麵前,大聲稟奏道:
“稟奏皇上:禮部多次商議,皇上文武齊天,大清興盛,實係皇上一身。諸王貝勒與皇上並肩而坐,實屬不當。況且,皇上方略已定,計日進關,入主中原。中原之禮製,應先行於今日,以免來日因朝禮不周,惹中原人士竊笑。禮部已明令諸王貝勒,從今日起,皆列座於階下,以符為臣之道。”
多鐸的話音剛停,多爾袞和阿濟格立即跪倒稟奏:
“臣等當列座階下,恪守臣禮。”
多爾袞、阿濟格的忠心感動了人們,會場立即響起歡呼聲。
代善一愣,心裏後悔地嘀咕:“我又晚了!”隨即,兩腿一彎,跪在地上。
豪格心裏罵了一聲:“媽的!真會拍馬屁!”也跪在地上。
濟爾哈朗斜視了多鐸一眼,也跪倒了。
在人群的歡呼聲中,皇太極陶醉了。他抬手說道:
“諸王請起!就座!”說完,自得地坐在鹿角寶座上。
多鐸打出的第三手,奏效了。
接著是朝拜儀式:
鼓樂聲中,首先是由郡王、貝勒、貝子組成的隊伍登上大政殿,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太極站起答禮,然後命他們坐於階下和碩親王之旁。
第二隊上來了,是滿族文武朝臣、內院學士。他們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太極站起答禮。
第三隊跟著來了,是蒙古各部藩王和他們的子女,也行了三跪九叩之禮。皇太極答禮時與他們交談了幾句以示撫慰,請他們坐於大政殿丹墀的左側。
第四隊來了,是朝鮮世子、大君和使臣,也是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太極扶起世子、大君,與使臣說笑幾句,並請他們轉達對朝鮮國王和王妃的問候,請他們坐於大政殿丹墀右側。
此時,皇太極已經是汗流浹背了。
他剛坐下,第五隊又來了。他們是漢族內院學士和歸順的明朝官員,也是行三跪九叩之禮。他本來不想站起,但突然發現新歸順的洪承疇也跪在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之後,他急忙站起,上前幾步,扶起洪承疇。正要寬撫與嘉勉幾句,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率領的本旗大臣已登上台階,他隻好讓洪承疇彎腰走開,去迎接譚泰等人的朝拜。接著是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漢軍八旗的固山額真或總管旗務大臣率領本旗將領的朝拜。他們依次走上,叩拜,走下,皇太極依次迎接,答禮,送下。時間已過了一個時辰,皇太極的兩腿已經發軟了。
多鐸打出的第四手,也沒有落空。
突然,一隊著旗裝、踩寸子的宮女歌伎嫋嫋娜娜地由大政殿後廳舞出,在皇太極麵前輕歌曼舞:
安哲,納爾渾……
彩雲飄在藍天,
駿馬奔在草原,
鳥兒唱在枝頭,
月亮爬上東山。
鄂羅羅,英明的皇上啊,
納爾渾,功德無邊。
安哲!草原綠了,
鄂羅羅!是皇上的雨露澆灌。
安哲!花兒紅了,
鄂羅羅!是皇上的血汗浸染。
安哲!土地寬闊了,
鄂羅羅!是皇上的馬鞭開拓。
鄂羅羅!是皇上的龍旗飛卷!
納爾渾!納爾渾!納爾渾!
安哲!我們的皇上啊!
功德無邊。
這是從未唱過的歌!這是從未跳過的舞!像神仙灑下的甘露,像薩滿布下的福音,滋潤了皇太極的心,滋潤了人群的心!滿、蒙貴族歡呼起來,漢族學士和明朝的降官降將也跟著附和,朝鮮世子、大君、使臣也隨著呐喊,各種不同的語言唱起同一首頌歌。皇太極坐不住了,他那虛弱的身軀已經受不了強烈的激動,頭有些暈了,眼前閃著金花。但他在陶醉中,根本沒有想到這是病發的前兆。
可憐的帝王啊,被狂熱的頌揚搞昏了頭。
多鐸打出的第五手,也成功了。
這時,披紅戴花的饒餘貝勒阿巴泰出現了。他走上大政殿,匍匐在地,爬到皇太極的跟前,行了三跪九叩之禮,然後站起,再行抱見禮:抱皇太極的腰,表示心心相交;貼皇太極的臉,表示親切和睦;抱皇太極的腿,表示以身相托;摸皇太極的腳,表示恭順服從;吻皇太極的袍邊,表示乞求賜福。皇太極無比激動,緊緊抱著阿巴泰,久久地凝視著阿巴泰,拍撫著阿巴泰的兩肩,為阿巴泰擦去了高興的眼淚,突然挽起阿巴泰的臂膀,對著諸王貝勒,蒙古各部藩王,朝鮮世子、大君、使者,文臣武將,發表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講話:
“阿巴泰,好樣的!這次奉命伐明,八個月裏,克城八千八座,降城六座,俘官兵人丁三十六萬,得金一萬二千,得銀二百二十萬。真是朕的好兄長!朕封你為饒餘郡王,明天為你舉行冊封大典!”
人群一齊歡呼,阿巴泰抱著皇太極的腰,親皇太極的衣邊,感動得流著眼淚。他沒有想到皇太極封他為王啊!
皇太極向人群揮手,大聲喊道:
“中原明朝是什麽?是一棵長了幾百年的大樹,樹幹有十幾圍粗,我們一下子扳不倒它。可我們要像阿巴泰一樣,先砍掉它的枝枝杈杈,剝光它的樹皮,一批一批砍,一層一層剝,叫它枯死幹死,成為一棵光禿禿的歪脖柳。那時,把它砍倒燒火,煮咱們的羊肉!八旗將領們,好好幹,入主中原,奪取明朝江山!”
全場沸騰了。狠鬥凶殺的八旗官佐,聽到皇太極氣壯山河的呼喊,盡情地歡呼起來。有的把腰刀舉起,像是要馬上砍倒明朝這棵大樹一樣。
多鐸抓住這狂熱的氣氛,帶領正白旗的將領大臣,舉起一大杯酒,跪在皇太極麵前。皇太極正在情緒高昂的頂峰,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其他各旗的固山額真、將領大臣,也不甘落後,都代表本旗兵馬,舉杯而來,跪在皇太極麵前。同是自己的兵將,同是一旗兵將的心,同是一杯酒,哪能厚此薄彼,分近分遠呢!皇太極縱聲大笑,挽起衣袖,豪情滿懷,一口氣飲完麵前的八大杯酒。
這也是從未有過的豪飲啊!
皇太極喝完八杯酒之後,胸悶、心煩、頭疼、眼花等病症接踵而來了。
多鐸最後的一手,擊中了皇太極的要害。
皇太極畢竟是個硬漢子,他知道自己的病就要犯了,但還是倔強地站著,很有禮貌地對諸王貝勒,蒙古各部藩王,朝鮮世子、大君、使臣拱手說道:
“請大家盡情暢飲,盡情嬉戲,朕向諸位告退了。”
皇太極乘轎回清寧宮去了……
宴賞會的狂歡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