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宗 / 我為父皇頂包的那些日子
在宋欽宗的故事開始之前,先交待一下有關背景。
1.當皇帝的風險
很多人都想當皇帝,他們認為,皇帝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白天上朝(不用打卡),說一不二:晚上寵妃,說誰就誰。
但那隻是表麵,皇帝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
中國400多名皇帝中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年齡以30多歲居多(最小的來自東漢,死時隻有2個月大)。
他們的死法千奇百怪,死相也極其難看(因權力而死,死相都很難看),有墜馬死的,有被亂刀砍死的,有被嚇死的,更多的是被毒死的。
不幸中的萬幸是,從生到死,他們經曆的過程一般都很短。
像宋欽宗(趙桓)那樣被囚於異鄉30年之久,飽受屈辱,最後死於非命的,絕無僅有,堪稱最苦命的亡國之君。
他同時被認為是曆史上最軟弱的君王之一,在蠻族入侵的時刻,由於他的指揮和判斷存在嚴重失誤,直接導致“靖康之難”那樣的奇恥大辱。
其實,他雖然倒黴,但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但彼時種種偶然與必然共振,他別無選擇地成為大宋的罪人。
2.汴梁,夢一般的城市
那是1125年一個普通的傍晚,天空正在上演火燒雲,汴梁城裏市聲鼎沸,酒鋪裏傳出店小二清亮的嗓音,街邊高大的銀杏樹伸著勁節的枝丫,寬闊的汴河裏,船行如矢,水鳥跳躍。
汴梁城是一個特別繁華的城市。165年前,開創本朝的太祖趙匡胤以其為都城,因為它“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荊湖之運漕”
它不僅地勢平坦,氣候溫和,而且河湖密布,水道縱橫,儼然江南。
跟著太祖鬧革命的那些人,大多在汴梁安家置業,一代又一代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當然也不再有造反之心。
朝廷不惜血本,以全國之力營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汴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美麗夢幻的城市。
它有人口150萬,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
由於吸引力夠強,各地人口湧入汴梁,其中很多是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以前,他們都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隨便遷移。
汴梁接連出現地王,房價暴漲,就連一些達官貴人,也買不到好地皮。
萬眾創業成為時尚,消費空前旺盛,市場上的風險投資都在尋找機會。
最能展示當時社會風的,有一本書,還有一幅畫。
“一本書”是指《東京夢華錄》,它記載當時的汴梁城“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
城內72家大酒樓“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為了競爭,他們從全國各地搜羅美女,陪客喝酒,夜生活可與今日北京三裏屯和台北西門町媲美。
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些富家子弟喝多了,還隨意在大路上飆馬。
為確保社會治安以及消防、交通、衛生安全,政府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察上街維持秩序。
“一幅畫”是指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它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城中的豐饒景象。
當張擇端緊張而激動地把這一長5米多的畫作呈送禦前的時候,作為書法天才的宋徽宗毫不猶豫地在畫上題上了自己的瘦金體。
一字一畫,堪稱那個時代最偉大書法家和畫家的合作。
城裏的年輕人開始擁有自己的偶像,包公、楊家將、王安石等名人,在各自領域獨領**,擁有粉絲無數。
但是,繁華之下潛伏的巨大危險,在接下來的一年加速爆發,直接後果是將汴梁變成了一座廢都。
清明上河圖(局部)
3.不稱職的父皇
剛入隆冬,千裏之外的大雪中,金國軍隊的鐵騎正在疾馳,烏泱烏泱的士兵從頭看不到尾,就像幾十隻巨大的蜈蚣朝南方爬來。
數不清的軍靴踩雪的聲音,以及鎧甲偶爾摩擦的聲響,匯成整齊的、巨大的聲響,令遠在汴梁城深宮裏的宋欽宗瑟瑟發抖。
汴梁城忽然看不到太陽了,光線忽而明亮,忽而晦暗,有時候還刮起大風。
人們的生活照常熱鬧,但隻有消息靈通的皇宮顯得有些慌亂——敵人來了!
欽宗的父親徽宗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如果說登基之初,為圖表現還做了一些工作,後麵就完全沉浸在享樂之中。
我的人生我作主,何況我是皇帝!
他主要做了三件特別感興趣的事,一是重用童貫等奸臣;二是躲在深宮練他的瘦金體;三是以皇帝的名義尋花問柳(經常偷偷出宮找姑娘,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師師)。
他的五位皇後、數百名妃子(在檔案中都是有名有姓的),為他生下皇子公主無數。
在他禦宇期間,內憂外患逐漸深重。
前幾年,先是宋江帶他的兄弟們在山東起義,好不容易通過招安搞定了,安徽的方臘又開始鬧騰。
帝國的統治基礎受到沉重打擊,但總體能正常運轉。
4.禪讓
相比之下,倒是外患更為深重。自建朝開始,宋就一直遭受北方遼國、金國的騷擾和威脅,以至於不得不每年給異邦上貢以苟安,成為中國曆史上軍事外交最弱的一個朝代。
看到宋徽宗玩物喪誌,朝綱不振,北方那些狼一樣敏銳的金人嗅到了機會,他們像一群瘋狂的獸人一樣,果斷地朝南邊撲了過來。
宋徽宗趙佶畫像
習慣歌舞升平的宋徽宗感到了深深的恐懼,一口氣沒上來,竟然暈倒在朝堂之上。
這時,一位叫李綱的大臣出場了(後麵還將發揮巨大作用),他建議徽宗禪位給太子。
補充一句,曆史上皇帝都是終身製,不存在退休的問題,因為權力是皇帝的生活必需品,一旦擁有,天長地久。
禪讓是比較罕見的,最著名的無非兩例:唐朝李世民威脅他爹李淵退位,清代乾隆執政60年後下野,因為他很有孝心,不想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康熙執政時間達61年)。
富麗寬敞的垂拱殿,碩大的宮燈亮如白晝。在百官的見證下,宋徽宗親自主持禪讓大典,為自己的兒L子戴上通天冠,穿上絳紗袍。卸下皇冠那一瞬間,徽宗如釋重負,眾臣都看到了他臉上掩飾不住的微笑。趙桓半驚半喜地成了皇帝,是為宋欽宗。他的悲劇也由此開始了。
徽宗是個自私的人,將爛攤子甩給兒子後,他高興地帶著蔡京、童貫等寵臣,借口燒香,連夜逃往安徽避亂。
離死亡越遠越好!他心裏想。
汴梁城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首都四野平疇萬裏,無險可守,極易遭受攻擊。
不久,金軍就像忽然竄出來的大章魚,舞動著巨大的觸角,將汴梁城緊緊地摟在懷裏。
大宋王朝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不約而來!
1127年初,大宋的首都汴梁成了這個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城市,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從皇帝到平民,人們的眼淚比天上的雨點還多。
戰爭、求和、城破、殺戮……一·一環扣一環,那麽順理成章,又那麽冷血殘酷。
其實,失敗是戰爭的必然結果之一,曆史上也經常發生,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一座天堂般的城市被毀,文化的鏈條被斬斷,記憶不可恢複,令漢人內心感到了深深的絕望。
5.孱弱的羔羊
徽宗曾與金國的完顏阿骨打合作,滅掉另一個政權遼。
那次戰爭,也是大宋滅亡命運的開始。
在那次戰爭中,宋與金分工協作,金攻遼中京(今內蒙寧城),而宋攻遼燕京(今北京)
兵強馬壯、酷愛戰鬥的金人勢如破竹,戰無不勝。可是很奇怪,遼軍打不過金軍,跟老對手宋軍幹仗的時候卻特別來勁,宋軍隻能原地踏步。
結論很明顯:宋軍虛弱,逢仗必輸(有點像中國男足打韓國男足)。
這一切,金國的將士們都看在眼裏,一些有遠見的謀士內心竊喜。
耶律家族氣數己盡,又被兩軍夾擊,不久宣告滅亡。
三足鼎立的形勢被打破,力量失去製衡。
這時候,不要臉、不文明的金國開始耍賴(耍賴也需要實力)。
協議裏本來約好了,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將本來獻給遼的歲幣轉獻金,遼的其餘國土也歸金。
但金國反悔說,宋在滅遼的戰爭中表現得實在弱爆了,貢獻和作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燕雲十六州就不還了。
宋提出抗議,一番遊說哀求之後,金勉強答應歸還十六州中的六個及燕京,而且還是一些空城(財富和人口被盡數洗劫)
對於這些明顯欺負人的條款,宋居然都答應了(雖然不太爽快)。
宋欽宗畫像
又過了一段時間,傑出的革命家、金國統治者、大宋人民的老朋友完顏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顏晟繼位,主張對大宋開戰的激進派占上鋒,攻宋一觸即發。
宋就像一隻傻乎乎的肥羊,亳無反抗能力,誰要是不饞,不流口水,那絕對是裝的。
物競天擇,適者才有資格生存!
6.懲治貪官
在王朝滅亡之前,有那麽一段時間,人們依稀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新上台的皇帝欽宗雖然瘦弱,平常臉色蒼白得嚇人,但太醫們沒有查出什麽大毛病,這身子骨做皇帝還是可以應付的。
汴梁城裏,街頭巷尾,人們翹首以盼,議論紛紛——新皇帝怎麽也得給國家帶來些新氣象吧!尤其是那些大貪官得殺啊!
徽宗主政時期,朝廷的高級幹部主要分三類:
一類是奸臣,像蔡京、童貫、王黼之流,擁護聖上的所有決定,創造條件讓聖上撲在那些興趣上(比如出宮尋歡),攻遼後也把敗仗說成“不世之功”,拚命吹捧“生逢盛世”,鼓動百官致賀電賀信,粉飾太平,他們自己呢,隻做一件事,欺壓貧苦老百姓。
第二類是庸臣,他們的口頭禪是“混口飯吃爾”,本身水平就不高,做官的宗旨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善於察顏觀色,趨炎附勢,是牆頭草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建設基本指望不上他們,國難來了跑得比兔子還快。
最後一類是忠臣,他們是帝國的財富,比大熊貓還要珍貴,一般對國家對人民懷著十分深厚的感情,是官場俠客。但這樣的人非常少,因為做一個忠臣要忍耐寂寞,堅持真我,皇帝說往東,你說往西更好,一不小心就會被流放殺頭。
滅遼後,北宋內部的權鬥瘋狂到極致。當時主要還是奸臣跟奸臣鬥。
大臣王黼贖回了燕京,權勢日盛,他有一個小小心願,那就是把太子趙桓搞下來,代之以鄆王趙楷。
另一派,右相李邦彥和蔡攸一起對抗王黼,禦史中丞何也彈劾王黼“奸邪專橫”,在這個回合裏,王黼終於被罷免。
朝中一時無人可用,徽宗為平衡兩派,隻好再次起用他看著特別順眼的老奸臣蔡京,當時,蔡年已八十高齡,眼睛也全瞎。
蔡京眼瞎了,心不瞎,他一如既往地拍皇上的馬屁。
眨眼欽宗上台了,金國的騎兵也長趨直入。國難當前,剛退位的太上皇居然帶著幾個近臣逃往南方避難。
消息傳開後,人們的悲憤再也按捺不住,他們不顧天氣寒冷,空中飄著細雨,紛紛走上街頭,發起愛國遊行,要求懲治貪官,遊行一直持續到深夜。
汴梁的市民,還從來沒有那麽暢快地表達過自己的意願。
太學生陳東等人也不失時機地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為“六賊”,請求處死他們,並“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接下來,欽宗做了他皇帝生涯裏為數不多振奮人心、也相當正確的事:斬童貫,賜死李邦彥、梁師成,流放蔡京、朱勔、蔡攸等人(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亡)。開封府尹聶昌為趕政治時髦,還連夜派武士斬王黼首級獻到禦前。
汴梁城內,一時人心大快。那些天,城內的空氣似乎暢快了許多,人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一個政治昌明的時期似乎就要跟王朝說hello了。
7.英雄登台
可惜,宋欽宗跟他父親一樣,不適合當皇帝。
他父親好歹有人緣,雖然是女人緣,一生閱女無數,還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之一。欽宗就差遠了,他最致命的弱點是,極沒有主見,腰板似乎從沒有硬朗過。
在位僅一年多時間,他走馬燈似的換了26名宰執大臣。拜托,政治不是選妃,能那麽頻繁地試錯。那26名大臣中最能對時局產生影響的有兩人,一個叫耿南仲,另一個叫李綱。
耿南仲是繼蔡京、童貫之後又一個大奸臣,外鬥絕對不行,但內戰絕對內行。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老謀深算,一輩子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排除異己,二是與主張與金議和。
另一位就是我們要說的民族英雄李綱,他是老天送給大宋的最後一個機會。這個人注定會讓金國軍隊聞名喪膽。
李綱是福建邵武人,29歲中進士。他是一個非常執著、認準目標不罷休的人。32歲的時候,他曾因非議朝政被罷官。幾年後他不顧家人和親友反對,又上疏請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徽宗認為奏疏中的指責和議論不合時宜,毫不客氣地將他貶到沙縣當一個稅務官。
李綱再次回京任太常少卿(四品文官,平常一般見不到皇帝的麵),緣於給事中吳敏的推薦。
李綱像
李綱第一個著名的提議,就是請徽宗禪位給兒子,以利於積聚抗金力量,提振民心。
欽宗登基後,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後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
誰都知道,由一個文官來組織城防,挽救國家的命運,存在巨大的風險,跟賭博沒什麽兩樣。
時勢就是如此殘酷,偌大一個北宋王朝,居然沒有一員武將可用!
正如《朱子語類》所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餘”。
那個冬天,遠在東北的金政權再也按捺不住了。
公元1127年元旦剛過,金就派出了完顏兩兄弟領兵的東路軍、西路軍,那都是金國的精銳部隊,就像射向大宋王朝的兩支毒箭。
飄雪的天空,戰雲密布!
8.汴梁城的遺像
張擇端沒有想到,他精心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卻是汴梁城的遺像。
徽宗對藝術很狂熱,翰林畫院也空前繁盛,張擇端是那兩年冒出來的特別有才華的年輕人。
畫室內,燈如白晝,在幾分鍾內,來自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的張擇端都沒眨一下眼睛。
這位翰林圖畫院的熱血青年,並非對嚴重的社會危機亳無察覺,但他對王朝的愛從來沒有變過。
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包括路邊的一堆亂石,奔馬的表情,他都精細地刻畫。
至少在藝術作品上,留住這個盛世。他心裏想。
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國家理想。
宋徽宗字畫
9.借口
凡是戰爭都需要一個借口。
金國攻宋,跟一個叫張覺的人有關。
兵荒馬亂的年月,能保命最重要,至少張覺是這麽想的,作為一名前遼國將領,他毫不猶豫地投降了金國。
投降會成為習慣,沒過兩年,張覺就又投降了一次。
這次他看錯了形勢——公元1123年7月,他帶領平州(今河北盧龍縣)百姓降宋,事敗逃奔到北宋燕山府。
金國人很生氣,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北宋燕山府負責人怕事情鬧大,將張覺斬首。
之前說過,對宋這塊肥肉,金人的口水已經流了好多年,宋雖然笨拙,卻一直表現很乖很配合,金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下嘴。
不能等了,張覺這事就是理由!事隔兩年多,公元1125年8月,金舉兵數十萬,開始大規模攻宋。
帶頭的大哥,一個叫完顏宗望,一個叫完顏宗翰。
宗望是金國二太子,也是金國的戰神,性情粗野,殺人如麻。跟預想的一樣,他帶領的軍隊席卷金宋邊境,一路上沒遇到什麽抵抗。
尤其是宋燕山府守將郭藥師(不是黃藥師)投降後,宋的北大門完全洞開。
很快,完顏宗望的先鋒軍離汴梁隻剩10日路程。
另一路,完顏宗翰要表現得差得多,打到太原以後,遇到了宋兵罕見的抵抗(不知當時在太原領兵抗金的是哪位英雄)。
10.抵抗
嗚嗚嗚……·刺骨的寒風吹得緊,夾雜著黃河的浪拍浪,發出奇異的巨大的聲響。
對於寒風,久居漠北的金兵甚是喜歡,但從未見過的大河,給他們製造了許多麻煩。
盡管事先已有計劃,但大軍渡河也用了好幾天。
渡河開始前,宗望元帥召集連以上幹部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很有煽動性,經過一級一級傳達,所有金兵的身上開始躁動,殺意大起,一個天堂般的城市不日可見。
1126年1月27日,完顏宗望的軍隊渡過黃河,繼續加速行進。4天後,他們包圍了汴梁外城。
汴梁百姓亂成一團,新帝欽宗剛即位,人們還在適應過程中,而金兵的到來,無異於世界末日。
宗望派一小股士兵發動了試探性進攻,卻遭到了頑強的反擊。這可不像情報裏說的軟柿子啊!
他很快知道了,汴梁城內剛經過一輪反腐,殺了很多大貪官。如今城內主持防衛工作的人,名叫李綱。
他從此恨上了這個名字。
宗望決定以靜製動,反正汴梁城已經是快被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11.主降派
汴梁城,深夜,前敵總指揮部。
李綱正在看作戰地圖,他的眼睛裏滿是血絲,周圍的部下不敢提醒他,這已是他第三天通宵不眠了。
李綱知道,這是一場很難取勝的戰爭。一隻渾身散發著惡臭的大章魚將汴梁城熱情地摟住,另一隻正在趕來的途中。
但更令他擔心的是,城內的人心不齊。
欽宗雖然對他委以重任,但主張議和的耿南仲一派,小動作不斷,影響著皇帝的判斷。
為了國家,李綱不怕死。就在剛才,金人要求宋派人出城談判,他主動請纓,卻遭欽宗拒絕,理由是他性子太剛烈,怕得罪金人。
欽宗派了另幾個性格溫和的大臣前往,還偷偷地告訴他們,隻要金國退兵,他願意送很多精美好玩的東西給宗望。
但宗望的胃口很大,不僅索要黃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還要宋朝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親王、宰相作人質。
對這種無理要求,李綱強烈反對,但欽宗打算全部接受。
其實欽宗也知道,以宋之物力,斷難滿足。隻是拖一時是一時——被稱為帝國最精銳之師的10萬勤王兵(當時駐紮在寧夏)不是快趕到汴梁了嗎。
勤王兵確實對宗望是一個威脅,他不得不撤退到汴梁西北遠郊。在這一過程中,李綱和種師道主張派10萬大軍追殺金兵,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
欽宗表麵同意李綱建議,私下卻和吳敏(就是向朝廷推薦李綱的那個人)、耿南仲等投降派達成一致,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追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
種師道非常愛國,他執著地向欽宗建議,在黃河兩岸布重兵,防金再次攻宋。對此,主降派認為,如果金國不再來犯,巨額軍費就會被浪費,不劃算。
欽宗覺得投降派說的非常有道理。他是一個見不得血的人,見到就渾身發抖。
為什麽要打仗呢?隻要不打,什麽條件都可以談嘛!
他把主戰的李綱放逐到了江西。種師道一怒之下,竟然氣絕身亡。在主降派的不懈努力下,宋王朝最後的機會喪失了。
12.城破
公元1126年9月,在觀望幾個月之後,金軍再次發起攻勢。
這一次,因為宋內部高度一致,投降之風盛行,金兵作戰要順利得多,在一周之內,金兩路人馬抵汴梁城下。
宗望與宗翰都是金國不可多得的帥才,他們在汴梁城下的會師,正式開啟了宋王朝的噩夢。
為了保汴梁,欽宗前往金營,寫降表,行大禮。好不容易回城,看到迎接他的臣民,不由得悲從中來,號啕大哭。
等他說出金人的蠻橫要求,汴梁城內的哭聲就更大了。
那些要求,至少包括金1000萬錠,銀2000萬錠,帛1000萬匹。
就算再有兩個大宋,也無法滿足。
欽宗很執著,目光很堅定。他一聲令下,汴梁城內開始大肆搜刮財富,盡全城之馬才7000匹,各級幹部隻好步行上班。
金人又索要少女1500人,宋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
金人繼續施加壓力,說要殺入汴梁,屠城。
不得已,欽宗再次到金營,向宗望和宗翰求情。這次他在金營的土炕上,一睡就是一個月。寒冬的整晚,他與隨從又冷又怕,瑟瑟發抖。
在皇城長大的欽宗,這輩子都沒這麽冷過。
為了把欽宗弄回來,汴梁的幹部們發起了營救行動。
簡單說,就是搜刮更瘋狂。婦女但凡稍有姿色,即被開封府捕捉,供金人玩樂。當時吏部尚書王時雍掠奪婦女最賣力,號稱“金人外公”;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後,他將病中的女子塗脂抹粉,整車整車送入金營。
自從金兵圍城以來,汴梁的風雪就沒有停過,城中百姓無以為食,慢慢地開始吃樹葉、吃貓吃狗,後來開始吃人。
疫病也來湊熱鬧,城內病死者不計其數。大街上門可羅雀,汴河上少見船隻。
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並貶他們為庶人(普通群眾)。當時,隨行的李若水抱著宋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還罵不絕口地斥責金人為狗輩。
看慣了軟骨頭,忽然看到宋朝有這樣的臣子,宗望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想招安李若水。但李顯然沒打算投降,還是一個勁地罵金人的祖宗八代,金兵實在受不了了,最終割裂了他的咽喉。
當汴梁皇城大門打開的瞬間,金兵全都愣住了,人間居然有這樣美麗的地方!他們開始了大規模的劫掠,宋曆經160年的府庫積累,被洗劫一空。
無數藝術珍品被他們潦草地拴在牛車上,其中一幅畫就是張擇端的心血之作《清明上河圖》,金兵們屠戮深宮後,上麵已沾滿血跡和灰塵。
宋徽宗不僅曾是一個皇帝,還是一個重度的戀物癖,他的宮苑收藏有上萬件商周秦漢時代的鍾鼎神器,還有數千工匠精心製作的象牙、犀角、金銀、玉器、藤竹、織繡珍品。
但這座天堂即將變作廢墟,驕傲從那一刻起**然無存。
為了盡量減少宋的人口,金人到處砍殺,史書記載“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裏”。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勝利,帶著大量的財富,以及10萬多名囚徒,金人踏上了歸鄉之路。
13.死亡
30歲不到的欽宗,頭戴氈笠,身穿青布衣,騎著黑馬,被金兵押往北方,一路上他都在思考人生。
想到悲傷之處,不由得仰天號泣。每當這時候,旁邊的金兵便會大吼一聲,欽宗害怕,收住哭聲,偶爾吭吭幾聲。
當一個俘虜的感覺是很不好的。
金人命令徽、欽二帝及後妃、諸王、駙馬、公主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裝,頭纏帕頭,身披羊裘,**上體,到阿骨打廟去行大禮。欽宗的朱皇後忍受不了,當夜自盡。
金人雖然文字水平不高,還是為父子倆起了兩個好聽的名字,一個叫“昏德公”,一個叫“重昏侯”。
作為一代帝王和藝術天才,徽宗深感屈辱,有一天晚上他將衣服剪成條,結成繩準備懸梁自盡,被欽宗抱下來,父子倆抱頭痛哭。
不久,徽宗就死在土炕之上(公元1135年),欽宗發現時,太上皇的屍體已僵硬。
在堅持21年後,欽宗的屈辱生活終於結束。公元1156年夏天的某個傍晚,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身體孱弱,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踩死。
5年後,他死亡的消息才傳到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他的弟弟趙構在那裏過著幸福的生活。
那是宋人新造的都城,一個類似汴梁的溫柔之鄉。
依蘭五國城遺址
◎囚粉說
細雨梧桐:從藝術修養角度講,宋徽宗跟李後主有一拚,他若再堅持一下,不禪讓,連亡國都一樣了。可憐了一身文藝細胞。藝術在鐵蹄麵前唯有被掠奪的份,沒有尊嚴,哎!
衛軍:宋朝的三篇拜讀完畢,作者似乎想用冷峻的目光檢視曆史,想用冷靜的筆調講述故事,甚至還想調侃一下,但依然不能掩蓋情懷,那是深情的回望,也包含扼腕的歎息………“鏡劃紅妝等誰歸”“誰在煙雲處輕聲唱”,我想起了《卷珠簾》的歌詞。
阿神帥帥:比乾隆還孝順,作為爹地的背鍋俠,連亡國的黑鍋都背咯!還好姐妹們都被完顏家擄去後沾了皇親,蹲監期間待遇才沒太差。(作者回複:據我說知,待遇一直很差。)
李少華:宋悲劇命運源於太祖禁軍製度,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文官統兵,戰鬥力大大下降。
簡愛:軍事和外交事關國之存亡,宋朝的這兩個皇帝都是昏君,隻知道苟且偷安和享受倫樂,漢武大帝雖窮兵黷武,人民窮苦,但至少國威遠播。不會識人用人,更是這兩個皇帝的致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