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 殺人是不得已的痛,寫詩是與夢想重逢

曹操的身份很多,比如軍事天才、政治家、陰謀家、思想家、文學家、疑心病晚期、嚴重睡眠功能紊亂患者。

但說到底,有兩個角色最真實。

一方麵,他是個殺人機器,另一方麵,夜深人靜的時候別人一般爬起來上廁所,他卻經常偷偷爬起來搞創作,是個勤奮的詩人。

曹操跟一生寫了幾萬首詩的乾隆皇帝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區別:一個是自己寫的,一個是別人幫他寫的。

殺人機器高速運轉的時候,無數人失去性命;寫詩最有靈感的時候,讀者看了都會掉眼淚。

1.千古一白臉

從史料和各種戲劇看,曹操的個人形象並不好,戲劇中他永遠是個白臉,而白臉代表奸詐。

總之,他是這樣一種人——即使他突然出現在你麵前,根據你的閱讀體驗和人生經驗,你都不敢跟他做朋友。

而翻開史書,一股冰冷的殺氣穿越將近2000年的塵煙,仍然令人恐懼和膽戰。

這種恐懼,和他同時代的很多人都感受過。

這種膽戰,在寫史者的心中揮之不去。

竊以為,曹操被描述成那麽凶惡殘忍的一個人物,跟文人們的認知係統有關係。

隔行如隔山,白天不懂夜的黑,一個搞文學的,又怎能領悟一個軍人的精神世界。

在有些人看來,他是一個高明的騙子。

有一次行軍打仗,由於好久找不到水喝,戰士們都快撐不住了,眼冒金星,開始有逃兵出現。曹操見狀,臨時任命自己為政委,給大家做思想政治工作。他說,前麵不遠的地方有好多梅子樹,又酸又甜。好多戰士聽了曹丞相的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滿血複活。

白臉曹操

實際上,前方並沒有梅子樹。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別說他的士兵了,2000年後看到這個故事,我都流口水。

據說,曹操還喜歡搞形式主義。

有一次,軍隊路過老百姓的大片麥田,曹操下達命令,大家愛護農田,不可踐踏,違反軍令的人處死。由於曹操的馬聽不懂人話,不小心踩了一些老鄉的麥子。專管治罪的主薄特權思想比較嚴重,他說,根據古例,尊貴的人是不適用這些規矩的。

曹操說:“自己製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旁邊的人一聽急了,紛紛勸他。苦口婆心之下,曹操放棄了自刎。他說,雖然身為一軍之帥,不能夠死,但死罪已免,活罪難逃。說完,他割下自己的一縷頭發,當作謝罪。

表演逼真,簡直是影帝水平。

曹操還有一個致命的毛病,他喜歡在睡夢中殺人,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反正效果很明顯,在他睡覺的時候,一般沒有人敢在他的臥室附近晃悠。

在那些跟曹操有關的電影中,不管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是一個強橫無比的人。甚至在赤壁之戰,他的戰艦被燒後,電影院幾乎要爆發雷鳴般的掌聲。

有點像抗日戰爭打鬼子。

2.他的養祖父為何是個太監

首先,我們要關注一下曹操的家世。

東漢時期,太監(宦官)顯貴,對有誌於仕途的人來說,跟當權的太監攀上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向上爬的方式。

由於生理條件的巨大限製,太監生不了小孩,有時候看中的優秀年輕人,便收為養子,這在古代很流行,大家也理解。

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曹騰侍奉過四個皇帝,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有史料說曹嵩本姓夏侯,但這個說法曆來爭議不斷。

官場就像一個腳手架,上麵有手伸下來,下麵有手伸上去,就此完成對接和繁衍。曹嵩就是這樣,他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已官至太尉。

所以曹操算是一個富二代,但他又不是一個整天醉生夢死的富二代。大多數的富二代,隻有兩樣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據說,年輕時期的曹操,就特別機智警敏,善於隨機權衡應變(從前麵望梅止渴和割發代首的故事就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事情都要從娃娃抓起)。

他的另外一些特點跟其他富二代是一致的:任性、**、不羈,不修品行,整天不學習,也不參加各種興趣特長班。

曹操府衙

認識曹操的人都覺得他平庸,認為他將波瀾不驚地度過平淡的一生,連曹蒿都沒料到他的兒子後來會成為一代“梟雄”。

當時隻有少數幾個人看出了曹操的不凡,梁國的喬玄就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語氣中還有些將信將疑。相比之下,何顒就篤定得多,他像個預言家一樣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雕塑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在其他富二代練舞的時候,曹操在練武。

他拜了很多師父,練得很辛苦。為了試驗自己的武術水平,他潛入中常侍張讓家行刺,被發現後,很多護院的人圍攻他,他居然能夠揮舞著沉重的大戟,越牆逃出(看來輕功也不錯)。

他的好鬥,從小就顯露無遺。

壯年的武鬆打過老虎,其實幼年的曹操也打過鱷魚。

10歲那年,有一次曹操在龍潭中遊泳,突然遇到一條凶猛的鱷魚(史料中這麽說的,曹的家鄉在安徽,既然遊泳的時候都能遇到,有理由相信那地方跟泰國一樣,以前也盛產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一點也不害怕,反而跟那條魚纏鬥在一起。大概鱷魚從來沒見過這麽勇敢的人,見勢不妙就逃跑了。

曹操打過怪獸,當然不再怕其他的動物。有一次,他和幾個大人在郊外野炊,一條蛇出現了,大人們作鳥獸散,隻有曹操大笑。他說:“一條小蟲,有何懼也!”

他喜愛閱讀,尤其鍾情兵法,他將自己喜歡的諸家兵法韜略挑出來,屢次抄寫,且在家中做沙盤,對一些著名的戰爭進行複盤和推演。

作為一個衣食無憂的人,經常做這些事,沒有人逼他,純粹是業餘愛好。

這種業餘愛好不久就變成了他的專業。

3.行軍與打仗

跟曹操這個名字有關的故事,無一例外跟戰爭有關。

似乎他的一輩子,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他是一個絕對的戰神。是戰爭史中最亮的那顆星。

客觀上,也是寡婦製造者。

公元174年(東漢熹平三年),年僅20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這是他第一次有武官的身份。當時,這個身份相當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麵的一個角色,任務是維穩。

他一上任,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在水很深的皇城,很多人不信,但他們很快就相信了。

有一次,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亳不留情,將蹇圖處死(夠嚴的)。

公元184年(東漢中平元年),黃巾軍開始起義,曹操被拜為騎都尉,進攻穎川的黃巾軍,結果斬敵首數萬級。從此,他的軍事才能爆發,就像東流的長江水,擋都擋不住。

他開始了漫長的征戰生涯,陳留起兵、逐鹿中原、官渡之戰、遠征烏桓、赤壁之戰、平定涼州……

曹操唯一存世書法——“袞雪”二字

他擺過一個著名的pose :赤壁之戰前夕的某個晚上,夜涼如水,明月皎潔。曹操在船上設酒,歡宴諸將。

酒酣,曹操回憶起自己年少的理想,環顧現實和周遭的一切,不禁淚流滿麵。他取槊立於船頭,開始唱歌。

後來,蘇東坡一臉崇拜地在他的《前赤壁賦》裏描述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墓中出土文物

曹操還是個出色的詩人。

寫詩的時候他常被自己感動。

曹操是他的大名,他還有幾個名字:曹孟德,曹吉利,此外,他也叫阿瞞。

阿瞞這個名字是我的偏愛,這個名字很傳統,很中國化。他提醒我,無論曹操凶狠溫和,功過是非,他都是曆史的孩子。

一個寫詩的人,首先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曆,對生活有敏感深入獨特的感悟。還要有對文字恰如其分的運用能力。

總之,說什麽就是什麽,貼切、自然、到位。做到以上這些,當然會成為經典。

不要以為他天生愛殺人,殺人也許是為了不殺人。

在東漢末年那種亂世裏,如果他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爭之禍可能把這片國土燒焦。

所以,曹操的詩裏,除了勝仗後的喜悅,更多的是痛苦和憂慮,估計他寫完也會經常被自己感動。

自己都不感動,還指望感動別人。

古人的詩是一種日記,有點類似現在的微博。比各種史官的記錄還要一線,還要可觸可感,詩裏藏著他們的夢想。

千年以後再看,還能感覺到那些古人和大V們的呼吸和情緒。

這裏選幾條簡單分析一下。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嗚。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幾句詩更像一個專業詩人寫的,比如陸遊和辛棄疾,充滿了對戰爭的控訴(好像有些矛盾,但請允許我用這兩個字)。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有些人眼裏,這是一個戰爭瘋子老年時的唏噓,我覺得這是一種大業未成的悲寂,有點像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是可以寫成書法掛在辦公室勉勵自己的。

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

——這些文字不是詩,但反映了曹操詩一般的胸懷。胸懷這東西,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是稀缺品。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豪氣,外加一點戀世。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不是廣告詞,是曹操在酒中尋找人生價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