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荷爾蒙1:古人的抉擇與情感

第一章 皇圖霸業

項羽 / 為什麽我哭得帶勁,因為我愛得深沉

歎一句西楚霸王,年少逞強,金甲冷戟戲群狼;

望一眼星疏月朗,情寄烏江,千古文章空惆悵。

無數陣仗,幾處新傷,誰家兒女騁疆場。

江湖莽莽,夢中翱翔,熱血英雄應無恙。

——曆史的囚徒

項羽是戰爭史上最亮的那顆流星,後世素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他的生命那麽短暫(享年30歲),短得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子嗣。

他的生命又那麽綿長,幾千年來每一個中國人都思念著他。

這顆流星,那麽眩目,尤其在缺乏英雄、呼喚英雄的年代。

他完美地詮釋了英雄的含義(英雄的化身),如果英雄也有幫派,那他就是教主。

這應該是人類曆史上最勇武、最俠義,也最柔腸、最孤獨的一個群體。

後世的悲情英雄、民族英雄、偏執英雄、高貴英雄,多少帶有一點他的影子。

垓下,快要下雨的傍晚。

一個人,一匹馬,一杆戟,一片山坡,一頂白色大帳。

烏雲密布,偶爾有一道閃電,風嗚嗚地吹,空氣中充滿了血腥的味道。

雨,似乎快要下了。

那是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的軍隊追趕到了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

快來一場豪雨吧,洗刷一下戰場的罪惡。霸王心裏想。

大帳內點滿了巨大的白色蠟燭,在燭光的映照下,可以清楚地看見霸王的模樣。

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穿著烏金鎧甲,虎皮紅戰袍,有著英武的胡須,他的眼神跟平常人不太一樣,有人說那是雙瞳(“大富大貴”的標誌)。

帳外的烏騅馬,忽然仰天長嘯了一聲。

這已經是連續苦戰的第十二天。

外麵有很多人要他的命,包括劉邦的軍隊,諸侯的軍隊。

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版“農夫和蛇”的故事。

劉邦本來不是霸王的對手,霸王對他的工作還很支持。但最近一年來,劉的勢力蒸蒸日上,現在對項羽咬得很緊,而且咬得越來越帶勁……

追兵不斷,霸王的畫戟上,沾染了數不清的血,一層冷卻,又被新血覆蓋。

項羽精通各種兵器,卻偏愛畫戟。

起兵之前,會稽天降隕石,叔父項梁專門請著名的兵器專家司徒先生前來設計畫戟,費時九天九夜才最終完成。

戟本由鑄好的矛和戈組裝而成,司徒先生將戈的部分改成了月牙刃。僅杆就如碗口般粗細,項羽親切地為其取名為“鬼神”。

他預料到,任何人,包括鬼神,隻要他願意,都將喪生在他的畫戟之下。

項羽不像有些帶兵的將領,隻會喊“兄弟們,給我上”。

每一次戰爭,他都身體力行。他特別享受那種衝鋒在士兵們前麵的感覺。

重達129斤的畫戟改裝後,更適合衝鋒殺敵。

電光石火,他的兵器一般在敵人身體上停留不超過半秒。

項羽像往常一樣,喝了點酒,開始撫摸畫戟,這些年來他與“鬼神”培養了深厚的感情,並一直視它為最忠誠的兄弟。

一個戰士的光芒和生命,就在他的武器上。很多時候他這樣想。

這畫戟,曾有專人幫他看護,他的名字叫韓信。

就是現在正領兵狠狠追擊他的人。

有必要交待一下,在率領800騎兵衝出重圍又在陰嶺迷路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急劇變化為4000:28。

霸王並不擔心這個數字,每次打仗,軍力都不是他擔心的首要因素。

這也是他能在巨鹿破釜沉舟,帶領眾將士以一敵十,威震諸侯的原因。

他是一個天生的“戰神”和“領袖”,對於打仗,他永遠是充滿信心的。

注視著陪伴自己2年多的畫戟,他第一次覺得胳膊有些酸痛,最關鍵的是,還有點頭暈。

“拿好,好生看護。”他走出大帳外,將戟遞給警戒的士兵。

他已經想好接下來該怎麽辦,作為一個鐵血戰士,不能逃避任何人。

而最不能逃避的,便是他自己。

也許,他將砍下自己的頭顱。

這也是一個高傲戰士的選擇。

起兵8年來,他經曆了70多場戰鬥,還從未像今天這樣陷入困境。經過一番惡狠狠的廝殺,現在他有點困乏,需要打個盹兒。

也許他真的累了,迷迷糊糊之中,他夢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劉邦和項羽

1.少年往事

他夢見了他那未見過麵的祖父項燕,小時候他常看著那位楚國名將的畫像發呆。

公元前225年(也就是項羽出生前7年),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被稱為楚國的“守護神”。可才過一年,祖父便死於秦國將軍王翦之手。

當時王翦玩了一個花招,假裝不敵,守城不出,以避開楚軍鋒芒。當楚軍輕敵撤退的時候,又派勇猛輕騎突襲。

項羽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琢磨那一戰。

他的血管裏,流著列祖列宗的血,軍人的血。

他認為,秦軍詭計多端是一方麵,但說到底還是祖父的軍隊不夠勇武。不勇武加輕敵,必敗。

小時候,項羽是一個頗有天賦的孩子。

由於父親死得早,叔父項梁對他視如已出。

但這孩子並不聽話守規矩,學什麽都沒一個長性。教他讀書,他沒興趣;教他練劍,他很鄙夷。

“你到底想學什麽?”叔父生氣地問。

“兵法。”他仰頭看著叔父,隻說了兩個字。

他覺得,讀書隻不過能記住別人的名字;學了劍術,隻能戰勝一個人。

可是學習兵法沒幾天,他就放棄了。

一個兵法的肆業生,後來卻成了一代戰神,誰也無法解釋。

氣死學渣的,是學霸,那氣死學霸的呢?是天才。

項羽就是這樣的天才,有人根據“雙瞳”這事兒,說他是舜的後代,因為舜也是雙瞳。

他從小敢想敢幹。

那是一個明媚的春天,他陪叔父去會稽山旅遊,看到官差在為一個大人物開道,便擠上去看熱鬧。

“彼可取而代之。”年少輕狂又帶點理想主義的項羽脫口而出,嚇得叔父趕緊捂住他的嘴,悄悄告訴他,那大轎裏坐的人,叫秦始皇。

項羽說的這句話,跟秦末起義軍領袖陳勝的心境不謀而合。在表達對暴政不滿的時候,陳勝說了一句千古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種反動的話,劉邦也說過,他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項羽天生是一個軍人胚子,塊頭大(身高八尺),力大勇武(能輕易舉起銅鼎),族人對他既愛又怕。

愛的是,有了這樣的保護神,誰敢對項家無禮。

怕的是,如果哪天與項羽起了衝突,一定吃不了兜著走。

尤其,他還是一位貴族之後。

貴族,貴族,貴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項羽的血統高貴無疑。但由此產生的高傲、多疑和自負,也為他的奮鬥潛伏了巨大的危機。

性格決定命運。自有人類開始,這就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2.造反,造反

小時候就很反動的項羽,不久就等來了他的機會。那一年他23歲。

公元前209年,貧困農民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率先起義,反對秦的暴政。

起義所打的招牌,就是為項燕老將軍報仇。複仇之軍,往往能吸引人們同情的目光,甚至令很多青年人向往。

本來義軍要立一個叫陳嬰的人為王,但陳膽小怕事,堅決推辭(有點像辛亥革命裏被迫當總統的黎元洪),主張去投靠項氏。

那時候造反,打什麽旗幟很重要,找項氏也正常。

難以設想,一個隻會耕田的農民一氣之下造反,會有很多的人跟隨。做任何事情,古人都很重視血統和門第。

那些暫時找不到旗幟的,也顧不了那麽多了。反正民不聊生——今天要修長城,明天要收稅,後天要被派去打仗。

活著跟死了沒兩樣,如果造反,還有一絲希望。

一時間,舊六國的地盤上,出現了不少起義軍。

項梁和侄兒項羽也在吳中起身響應,由於項燕的號召力特別強,項羽又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不到幾天,就拉起一支8000人的隊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江東八千子弟兵,項羽的“第一桶金”。

革命這事,還真不是有命就可以去幹的。比如,農民出身的陳勝由於格局太小,號召力太弱,隻做了半年的王,就被身邊的車夫幹掉了。

他的曆史貢獻,就在於,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地喊出了"freedom”的口號,就像《勇敢的心》裏的威廉·華萊士。給後來的革命者提供了經驗。

秦末最偉大的革命者項羽,齊集天時、地利、人和,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

當其他同齡人還在做娃娃兵的時候,他已經統率千軍萬馬。

項羽塑像

3.一代戰神

巨鹿之戰,對項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那一仗後,他被稱為“戰神”。

在那之前,叔父項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頭昏了就容易打敗仗——定陶之戰中,他被秦將章邯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半傷半羞,項梁竟然撒手歸西。

章邯,是秦帝國奄奄一息的時候出現的一個傑出將領,但國之將傾,獨木難支。

25歲的項羽憋著一股勁,要為叔父報仇——他率軍渡河營救被章邯圍困的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在此戰中,他展現出超群的軍事領導能力。

最為人所稱頌的是,為了快速推進戰爭,在渡過漳河後,他吩咐士兵,各人帶上三天口糧。軍隊做飯的鍋全都被砸,船也被鑿沉,這拚命的勁頭,有點瘋狂。

秦軍從未見過這等勇猛的人,不少人掉頭就跑,他們本就是來跑龍套的,當跑龍套危及生命的時候,他們隻有一個選擇,當逃兵。

項羽自此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為了籠絡人心,他分封不少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又會打仗,又會搞關係,厲害!

當時很多專家預測,這天下將來肯定姓項。

終於看清了形勢!不少善於先發製人的食客和謀士歡呼了,他們在一起喝了頓酒,嘮了會兒嗑,就約好了去投奔項羽。

但他們並不真正了解項羽。

項羽是一個不愛享受榮華富貴的人,作為一個英雄,他很看重業績,就是戰鬥之勝、戰鬥之美,即不能慘勝,要勝得漂漂亮亮,讓人們徹底地崇拜他。

甚至,戰鬥本身比取得勝利,更令人神往。

現在,他的理想和抱負正在被曆史置疑。

遙想當年,他懷揣著英雄夢想,帶領江東才俊們左右搏殺,入鹹陽、燒秦宮、封霸王……

如此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經曆,難道轉眼就要成空?

難道曆史真的要選擇劉邦,不選擇他項羽?

他隱隱約約聽到遠處傳來一片歌聲,先是像模糊的海潮,接著像天空的驚雷。作為楚人,那種家鄉的歌聲他再熟悉不過了。

“大王,你醒了嗎?”一個曼妙的聲音從身邊傳來,“臣妾準備了一些酒,今日想陪大王醉一場。”

項羽睜開眼,回頭一看,一位黃衫女子正款款走近,她膚如凝脂,眼睛飽含深情,還有一絲微微的淚光。

虞美人,這是我的虞美人。

項羽一個箭步衝上去,摟住虞姬的雙肩。

“上酒。”他朝旁邊的士兵低吼一聲。

自古以來,英雄配美人。大英雄配的,當然是大美人。

項羽身邊的這位大美人,名為虞姬。

項羽和虞姬

4.虞美人

項羽是13歲的時候認識虞姬的,當時他還叫項籍,虞姬當時也隻有5歲,戶口冊上的名字叫虞薇。

虞家與項家是世代友好的家族,因為兩家都是楚國的名門,且都是武將。

相比之下,項家的命運更加跌宕起伏。

項羽之上六七代,都是戰功赫赫的將軍,為楚國的國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到項燕(項羽的祖父)這一代,已逐漸沒落——項燕因輕敵死於秦將王翦之手,項羽的父親還沒來得及有什麽作為,就因病匆匆離世,項羽的母親在一次嚴重戰亂中失蹤。

三位血親的下場如此悲慘,如果換作一般的孩子,早就撐不住了。

但作為一個軍人的後代,項羽堅強而果敢,他現在唯一的生活依靠是他的叔父項梁(同時也是扶他上戰馬的人)。

前楚國大將虞尹雖然戰功平平,但家庭生活要幸福圓滿得多。他有一子一女,女孩便是虞薇(家人叫她薇兒)。

傳說她出生的時候,也是有異象的,“五鳳鳴於宅,異香聞於庭”。那是皇後降生的異象。

虞家離項家並不遠。出於對項羽的同情和疼愛,虞尹經常讓他到家裏吃個飯、品個茶、比個武什麽的。

虞府上上下下主仆幾十人都認識項羽,喜歡這個聰明又有些倔強的孩子。

沒落的貴族還是貴族,年輕的項羽舉手投足之間,明顯帶有祖輩的高貴氣質。

他天生神力,在與小夥伴們的競賽中,每次都能輕鬆取勝。

每次比賽,薇兒都在一旁為他加油鼓勁。

虞將軍雖然不寄望女兒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卻將她當成掌上明珠,花費很多錢財請老師教她跳舞和音律。

當然也教她劍術,隻是為了讓她記得,她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

一眨眼薇兒到了婚配的年紀。

一次家庭聚會,虞將軍忽然跟夫人開玩笑說:“我們的寶貝女兒,定要許一門美滿的親事,就選城裏最出色的少年郎。”

薇兒聽罷,臉上泛出紅暈。

當一個女孩會臉紅的時候,就說明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定眼一看,薇兒不知不覺已從一個小女孩長成一個大姑娘,容貌俏麗,溫柔可人,眉宇之間還有馳聘疆場的英武之氣。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況是個大美女。

不時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貴族子弟,托媒婆上門提親。但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與這位虞美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說穿了,其實是隔著一個人,他就是項羽。

對女兒的心事,虞將軍又豈能不知?

多少次他看見女兒與項羽出雙入對,言笑晏晏,似乎他們早已是夫妻。

說實話,他也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

以一個軍人的直覺,他甚至可以斷定,假以時日,項羽會成為當世最優秀的軍人!

安徽靈璧縣的虞姬墓

可是他隱約又有些擔心。具體擔心什麽,他也說不清。

他隻知道,在一個亂世,能為女兒找到一個如意郎君,是一件奢侈的事。既然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就應該成全他們!

孩子們,為父能做的,就隻有這些了。他幸福而悲愴地想。

作為項羽的監護人,項梁將軍也支持這門親事。

他們的婚禮,低調簡樸,但很有內涵,一時在會稽郡傳為美談(據說很多大齡女青年對未婚夫說,我就要那樣的婚禮)。

佳偶天成。那一年,項羽23歲,薇兒15歲。

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項羽和薇兒將度過他們甜蜜平淡的一生。

但就在他們舉辦婚禮的那一年,天下經過短暫的平靜,又開始大亂。

幾年後,項羽和薇兒的政治身份,將變成霸王和虞姬。

簡單地說,那年發生的大事,主要跟各地的起義有關。

由於秦的暴政,漁民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先發難,早就憋著一肚子氣(國仇家恨)的項梁,帶著侄兒項羽立即舉旗呼應,八千子弟兵應聲而至。

從此,項羽有了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造反)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自主擇業;二是危險性強:三是快速晉升。

他開始戎馬倥傯、南征北戰、東奔西突。

起義軍最初衝勁十足,勢如破竹,但秦帝國在名將章邯的帶領下,開始瘋狂反撲和大屠殺。

白色恐怖之下,革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年之內,吳廣敗於滎陽,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在定陶戰亡。

項羽送老將軍遺體回鄉的時候,禁不住與薇兒抱頭痛哭。

那天晚上,薇兒想了很久很久,她不想丈夫跟叔父有同樣的命運,決心隨軍照看丈夫。

戰爭實在太殘酷,她不願在家鄉做無盡的等待。

項郎到哪裏,我就到哪裏。

就這麽定了。

對於妻子的要求,項羽無法拒絕。

其實,亂世無淨土,妻子留在家鄉,他在外征戰,估計很多男青年都盼望他的死訊吧?

說不影響他打仗的狀態和發揮,那是假的。

……

對她來說,戰爭頻繁,她仍然要等待,但畢竟等待的地方,從家中移到了軍帳,離項郎近了許多。

很多時候,他打了勝仗,她千般柔情,為他彈琴,為他跳舞。不順利的時候,她會備好美酒,為他解憂。

酒,為亂世而喝,也為數不清的亡魂而喝。

有人說,項羽是常勝將軍,他的軍功章,有一半屬於虞姬。

說她是項羽的精神支柱,並不為過。

項羽是一個絕世大英雄,但首先,他是個男人。

他是一個至情至性,有時候卻複雜矛盾的男人。

殺人與愛人,在他體內,就像不可調和的兩極。

一方麵,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他桀驁不羈,殺人無數。

可是回到薇兒身邊,他又脆弱可愛,柔情似水。

他是最偉大的英雄,鮮血喂大的殺手,同時,也是一個愛哭的人。

他甚至不忍看到手下的兵士痛苦,他經常到傷兵營去探望。他提醒自己,戰爭需要向前看,但也要適時回首,牢記那些人的貢獻。

有一次,他甚至眼含熱淚,用嘴巴吸出了傷兵腿上的膿血。

他忘不了,巨鹿之戰前夕,戰爭形勢異常凶險,那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秦國將軍章邯大勝之後,士氣大振;而他報仇心切,欲直取章邯人頭。

薇兒看出了丈夫的心事。她說,自古以來驕兵必敗,秦軍既已驕傲,離敗亡也不遠了,應從速進軍。

這與項羽的想法不謀而合,破釜沉舟已勢在必行。

巨鹿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的領導者,並自立為“西楚霸王”。

他用情專一。在阿房宮,他高興地放了一把火,那把火在曆史上非常有名。

放火前,他命手下將宮殿中的金銀財寶盡數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

他同時也遣散了宮內數千美女,有人說,他這麽做是為了討好虞姬,但這種討好,天下又有哪位女子不喜歡。

5.楚歌

霸王這次落入劉邦和各諸侯的陷阱,是數次錯誤疊加的結果。首先,趕走了亞父範增,而亞父是楚軍的大腦。

其次,鴻門宴上,未殺掉劉邦,放虎歸山。

還有,韓信這個過去幫他拿兵器的人,一轉身成了戰場上最凶惡的老虎,時刻想咬死他。

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死一層又一層的漢兵,但兵力相比實在太懸殊。

漢軍已將霸王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他們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人,現場教士兵們大唱楚歌,歌詞內容極盡悲慘。

本來意誌已有所動搖的楚兵,無不思念自己的家鄉。

一群想家的軍人,很容易失去鬥誌。

“我要回家……”楚營中一些稚嫩而痛苦的麵孔,發出了這樣的哀號,逃兵越來越多。

堂堂西楚霸王,居然有一天會陷入兵少食盡的境地!

6.自刎

此時的霸王,其實已不在乎這一仗的勝負,他隻關心虞姬和騅馬,那比他的命還重要。

明暗不定的營帳內,他一手端起酒杯,一手摟著虞姬,想起這麽多年的過往,禁不住高聲吟唱起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

既然接受過你排山倒海的愛,就不再說什麽應不應該。

即使你不在,我也要愛。

……

項羽紀念亭

看到霸王悲痛欲絕,虞姬站起身道:“大王勇冠天下,一定要堅持,賤妾願為大王跳支出征舞!”

說完,她握著霸王的寶劍,且歌且舞。

幾杯烈酒下肚,她覺得全身輕飄飄的,麵對眼前這個自己所愛的男人,眼淚不由得奪眶而出。

她唱道:“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她知道,丈夫的心裏牽掛自己,而戰鬥需要集中精神。

亂世紅妝,山河無疆。自年幼時那驚鴻一見,便一世纏綿。

我用盡一生,卻走不出你悠長的目光。讓我們期待下一世的晨曦。

恍惚間,她看到過去一起練劍的日子,白衣勝雪,笑容清絕。

浮生若夢,讓我最後一次回眸,看清你的模樣。

這是賤妾最後一次跟大王喝酒了,這酒,喝得暢快,賤妾這輩子已沒有遺憾!

……

末了,她鎮定地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保重!”

她右手將劍一橫,抹向自己的脖子。

血,噴湧而出,那麽紅,就像新婚時蓋頭的顏色。

項羽愣住了,良久,他撫屍大哭。

他將那把寶劍重新收回腰間。

“如有不測,願用這同一把劍,割下我的頭顱。”他心裏很篤定。

眼含熱淚,霸王翻身跨上戰馬,對周圍的士兵大喊一聲:“眾將士,隨我去。”

這正是:

四麵楚歌 烏金甲涼 月如霜夜未央

把酒臨風 君唱我和 伴君醉一場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此一別應無恙

楚河再深 漢界再長 難忘君模樣

夢裏宮闕 烏騅回望 酒太濃斷人腸

金甲戰袍 虎頭龍槍 情淚灑烏江

江東父老 我絕不訪 隻想把你凝望

寧舍江山 大愛一場 何時再成雙

我為情癡君情狂 今生獨愛楚霸王

轟轟烈烈愛一場 香消玉殞又何妨

長袖帶風裙袂揚 為君起舞弄月光

借君寶劍斬情絲 從此不能陪霸王

——《新霸王別姬》

附/西楚霸王的最後一天

世上有些事,不要聽,聽著聽著就會痛心;

世上有些人,不要想,想著想著就會流淚。

項羽就是這樣一個人。

建議大家集中一下注意力,調整一下呼吸,因為史上最悲壯最淒美的一幕即將展開。

1.眼淚

霸王是一個愛哭鼻子的人。

哭,是人類一種獨特的情感宣泄。愛哭並不是什麽缺點,尤其對一個英雄來說,是了解他精神世界的密碼。

愛哭的人,一般是一個感性的人。

不至情至性,又何至於癡,不癡的人,也不會哭。所以,哭要麽是太脆弱,要麽是太執著。

宋朝的嶽飛同誌就是一個愛哭的人,每次戰前動員或憂心朝廷,都會“情到深處淚兩行”。

李白因為汪倫堅持去送他,也哭得稀裏嘩啦(不止一個專家說李白內心有座斷臂山)。

孟薑女哭倒八百裏長城,描述一位家庭婦女以哭為武器,破壞知名建築的做法。可以肯定是史家們的誇張。

現代人的哭,隻要不是出於表演需要,都比較難為情。古人在這方麵要放鬆得多,哭笑隨意。

哭的樣子有許多,悲泣、嗚咽、哽咽、號啕、慟哭。

……

虞姬自刎後,霸王一直在哭,哭得撕心裂肺。

當然,因為騎著戰馬飛奔向前,他的眼淚和哭聲很容易被忽略。

哭到難受處,他仰天長嘯。

他忘不了虞姬看他的最後一眼,那眼神裏有滿足,有欣慰,有牽掛,還有一絲絕望。

如果雨能淋濕一個人,那虞姬的眼淚可以在他心上滴一個洞。

我不會讓你孤單,等著我。

也許這就是我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他心裏想。

忽然他想起了一個曾跟他很親近的人,他現在是如此地需要這個人,他是“亞父”範增。

“豎子,不足與謀!”4年前(公元前206年)他曾請劉邦到鹹陽郊外的鴻門吃飯,亞父一急之下,曾這樣罵過他。

時間過得真快,現在他覺得亞父罵得有些道理。悠悠往事,曆曆在目。

2.亞父

鑒於範增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的離開是霸王事業的轉折點,因此在這裏有必要交待一下他的基本情況。

姓名:範增

籍貫:安徽

照片:無

智商:很高,當之無愧的老狐狸。

健康狀況:良好

脾氣:大多數時候比較穩重,極少有人能使之暴躁(項羽是其中一個)。

造反年齡:70歲

造反理由:不明。

社會關係:西楚霸王的“亞父”,其他待查。

史書評價: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司馬遷)

代表作:很多。主要有:向項梁建議,擁立楚國皇族,因為走什麽道路無可爭議,關鍵是打什麽旗幟(短期積聚了革命力量):助項羽分封天下,成為西楚霸王;幾次設計欲除劉邦,其中最好的機會是鴻門宴,可惜都沒有成功。

死因:被劉邦施反間計成功,回鄉後因生毒瘡而死。

敵人評價: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劉邦)

死後影響:霸王的隊伍就像一支失去鐵錨的船,沒幾年即被劉邦、韓信、彭越聯軍擊敗。

3.高傲

之前屢次提及霸王出身貴族,為人高傲。

主要表現為自負(也有人說是自戀),聽不進別人的話,即使這個人是他正式拜過的亞父(僅次於父親的長輩)。

看來項梁很了解自己的侄子,知道要成千秋大業,需要勇猛,更需要智慧,這才在臨終前,強烈要求項羽拜範增為亞父。

但項羽已不是當初的弱冠少年,經過鐵與血的重重考驗,他已經迅速成長起來。

如果說,以前亞父是他的拐杖,那現在他覺得自己長了翅膀,拐杖完全多餘。

一個老人毫不客氣的指指點點,確實讓年輕人無法接受。

而霸王更是一個好麵子到極點的人。

尤其是亞父幾次當眾數落他,令他很受傷。

鴻門宴遺址

鴻門宴刺劉失敗後,範增到處摔東西,還大罵霸王,“豎子,不足與謀”,這句話後來進入了中國曆史罵人詞典。

這雖然是氣話,卻已徹底傷害了霸王的自尊。

相比之下,劉邦雖然能力平庸,卻更能聽取他人建議。

於是,另一個狡猾透頂的謀士陳平向劉邦獻上一計,即用反間計來破壞霸王跟亞父的關係。

這個建議不是憑空的,而是建立在作者對霸王和範增長期跟蹤觀察的基礎上,涉及曆史學、政治學、心理學、厚黑學等多個學科。

其實這個計策並不高明——一個70多歲的老人都不知道還能活幾年,會拋棄故主變節通敵,誰信。

但霸王居然相信了!

很有可能,那隻是霸王的一意孤行,讓自己順理成章地跟亞父決裂,擺脫亞父在精神上的控製。

4.赴死

烏江的上空,已經飄起了細雨。

霸王正在給部下做戰前動員,一會兒,他們將發起最後一次衝擊。

“起兵八年,曆七十多仗,戰無不勝,才有我們今天的霸業,”他說,“現在困在這個地方,不是我不會打仗,是天要亡我。”

霸王決定,跟僅剩的二十多名士兵一起,最後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讓我們突出重圍、斬殺敵將、砍其軍旗,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他大聲疾呼。

霸王帶領騎兵分四麵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麵會合。

他疾馳至一敵將麵前,大喝一聲,畫戟過處,對方人頭落地。

他已經記不清,這一天他斬殺了多少敵人。

回頭一看,發現緊追自己的是楊喜,霸王“呔”地大吼一聲,楊喜人馬俱驚,退後數百米。

一瞬間,烏騅馬與霸王已不見蹤影。

這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等到在東麵會合時,清點人馬,僅損失騎兵兩名。

“大家覺得此仗如何?”霸王問。

“正如大王所說,帶勁!”士兵們異口同聲。

“今日突圍,大王一人已斬敵兵上百。”親兵顏榛說。

話剛落,不遠處,數不清的黑影又開始湧動,漢兵又發起了新一輪擠壓式進攻。

“大王,烏江亭長建議坐他的小船到江東。”顏榛湊到霸王耳邊說。

“當年八千子弟兵,如果所剩無幾,我又有何臉麵見江東父老?”霸王將畫戟一橫,跳下馬來。

“此馬隨我征戰多年,它不該死,記得將它送給亭長。”他把韁繩遞給顏榛。

霸王轉身,揮舞畫戟,衝入敵群,左挑右刺。

不知不覺又殺了上百漢兵,但他自己身上也受傷十幾處。

血,沿著他的衣袖無聲地淌下來。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奮鬥,我已盡力。

我的命由我,不由天!

他的意識開始變得恍惚,但那一刻,他認清了對方的一個將領,也是以前的下屬呂馬童(曾為霸王養馬多年,也是一名勇士)。

已經力竭的霸王目光閃動,微微苦笑了一下,向呂馬童大聲喊道:“老朋友,你拿我的頭去領賞吧。”

說完,他揮劍向頸,一股熱血噴射而出,衝上幾米高的天空。

烏江邊的群眾說,那天他們都看到天空閃過一抹紅色,那是他們之後再也沒見過的異象。

細雨忽然變作滂沱大雨,將戰場上的血,盡數衝入江流。電閃雷鳴,老天不停地怒吼著。

西楚霸王,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楊喜、呂馬童、呂勝等漢兵將領衝到霸王屍體邊,露出他們猙獰的笑,各砍下一部分霸王的屍體,他們都因此被劉邦封侯。

◎囚粉說

江周夢蝴蝶:一直都不忍看項羽的故事,曆史永遠都是勝利者的,心不狠者難成王。項羽的悲劇,也許是太重情義,也正因為此,所以雖然他敗給了劉邦,但他一樣可以流傳千古。

搬個月亮爬上來:英雄隻分兩種:個人主義獨吞的悲壯,和集體主義分享的繁榮。

月光如水:今天去了滎陽鴻溝,楚漢邊界,感受了一下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作者回複:非常向往的地方。)

存蓮:浮生若夢,讓他最後一次回眸,看清你的模樣。楚河再深,漢界再長,難忘君模樣。寫得很感人。後半部分有瓊瑤般的唯美深情,多了些亂世戎馬生涯紅顏薄命的悲歡離合。

紫陌紅塵sky:寫霸王的多寫虞姬的少,用人的角度寫兩人的更少。曆史的煙塵中,記錄是融入功過的,且給小女子一縷墨香。

任合一:金盞花開了又落,無花果不開花結果。故人已遠走,問去向何方?望不斷千古雲煙,揮不走山澗清風,看透世間事別說心在何處。一把情劍獨上高樓,今夜星光燦爛。烏騅馬已在江邊嘶鳴,誰能再與我共醉同飲?朝朝暮暮的春秋,英雄隻留下傳說是非難分。菖蒲花死了又開,蒲公英飛去又飛來。歲月已遠走,它去了何方?剪不斷縷縷情絲,帶不走千古遺恨,遊弋千百年別問我在哪裏?一腔熱血拋灑疆場,癡狂隻為今生。我是風徘徊徘徊空中,誰懂寂寞的無根方程,來來回回回回的等候,春秋不鎖人世間最真。

一騎風塵:項羽印證了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陳曦:心高自負的貴族氣質,成也是它,敗也是它。

生如夏花:既然寫到項羽,要說兩句了。後世之人將項羽粉飾成一個英雄的形態,但是真正的曆史卻不是這樣。秦末雖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是楚人。項羽起兵與秦大戰,破釜沉舟,但其每攻一城必屠城。不是後人想象中那麽完美,屠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