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花雪月
唐伯虎 / 我把4個皇帝活成背景
“大家好,我是唐伯虎,我點過痣,點過蚊香,就是沒點過秋香”。
唐伯虎已經離開我們五百年了,如果再給他一次說話的機會,他一定會以他特有的蘇州口音,如此委屈地道白。
中國曆史上的科學家,叫得出名字的並不多。相比之下,精於詩書畫的人卻比比皆是,就像現在的乒乓球運動,是國民基本素質。
如果讓這些想象力奇佳的文藝圈名人參加選秀,以唐伯虎的修為水平,他至少可以獲得“最受觀眾歡迎獎”和“最具風采獎”兩個獎項。
因為有幾個名字總是無法超越,他們與唐伯虎一樣,是彼此相望的高高山峰。
1.讓我們記住他的詩書畫
唐伯虎離開這麽多年,被後世嚴重地誤讀了,人們忘記了他詩的超然、字的棱角、畫的風骨。隻記得他是一位風流的同誌,跟華府的秋香傳過緋聞。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八卦心態和看客心理。
原來我們現在的八卦心態是集體遺傳下來的,這種遺傳比各種遺傳病還要強大。遺傳病是有一定概率的,可是八卦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八卦病的地方,必有狗仔隊。唐伯虎同誌就是栽倒在人們“才子佳人”式的臆想裏的。
有空多看看他的詩書畫。“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從不緊不慢的語速裏,感覺到那種獨有的淡然和超脫了嗎?
2.不世出的天才
別以為唐伯虎同誌一出生就很順利,相反,很不順利,十分潦倒。
人之不如意事常八九,注意,不是五六,是八九。
他的祖上算是比較有地位的,五代以上是太守,四代以上是國公,最次也是侍禦史。但到唐伯虎父親這一代,隻能靠一點小生意糊口,走到家族史的最低點。而蘇州那種富庶之地,貴族們開始玩一種遊戲。在園子裏把小豬趕得到處跑,等小豬跑不動了,就拿刀砍下它的裏脊肉,據說是最美味的。
彼時的明朝正處於中期,舞台雖然夠大,但已千瘡百孔。與唐伯虎同齡的孝宗皇帝正用自己的寬容和勤奮力挽狂瀾。
年輕的時候唐伯虎過目成誦,初學畫畫就令人側目。且在各類專業考試中都考第一,“唐解元”的名聲越來越大。四周的掌聲不斷,鮮花不斷。有人叫他“孺子狂童”。
天才,絕對的天才。街坊們說。
佩服,真心地佩服。同學和玩伴們說。
說他是奇才,並不準確,他是奇才中的奇才。一個年輕人在這種追捧下成長,很難不恃才傲物,不信你試試。
3.他的不幸
但天才都是不幸的。
明弘治七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唐伯虎的父母、妻子、兒子相繼離世、妹妹也自殺而亡,他屢屢哭得不省人事。
他白天撫琴,鏗鏘頓挫,唱盡哀思。夜裏難以入眠,噩夢不斷。他不由得消極悲觀,26歲已顯白發老態。
悲涼,巨大的悲涼籠罩著唐伯虎。
他的好朋友祝枝山特地趕過來安慰他。他隻說了一句:“這是老天對你的考驗,你一定要挺過去。”
滿麵是淚的唐伯虎點頭,回答也隻有一句:“給我點時間,我可以的。”
人就是這樣的,非逆境不成長。順境裏產生的成就,永遠沒逆境裏的奮起那麽打動人,那麽令內心深處震撼,人的精神力量無限。
天才開始閉門苦讀,一年後,他赴京參加考試。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是痛苦之後的領悟。
他的一生,曆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活了53歲。年齡不重要,關鍵是他活生生把四位皇帝都活成了背景。
4.接近權利的時刻
他一生與權力若即若離。
有的人說,文人就是不會搞政治,也不懂經商,他們隻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我覺得唐伯虎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力求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圓滿。他跟權力打交道,從會試泄題風波開始,到江西寧王騙他結束,都是悲劇。
會試泄題風波:明朝科舉製度自洪武三年開始實施,到唐伯虎出生時的1470年,已實施整100年,臭名昭著的八股文就是這時候形成的。
這100年間,因為外麵的就業形勢不好,無數莘莘學子像瘋了一樣參考,也有些人真的瘋了,比如範進。考上的人,基本上構成了明朝文官勢力的基礎,那是一個特別無聊彼此折磨的群體,唐伯虎沒去也罷。明代從此少了一個平庸的文官,多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話說回來,年輕的唐伯虎哪可能知道他沒有考上,留在體製外是因禍得福。
那一年,他與江陰人徐經進京參加會試,徐經此人,因富求貴,注定是唐伯虎生命中重要的男人。對於泄題風波,現在各種史料仍然莫衷一是,沒有結論。有的人說,徐經買通考官,拿出試題與唐伯虎共做,結果被人告發。
但這可信嗎?考試專業戶唐伯虎還用作弊?這不符合實際情況。
對於意想不到的事,很難理解也要試著去理解。
我認為,就算真有其事,那也是唐伯虎太自信,也太信任他人。從本質上說,他是藐視一切考試的,即使是最重要的會試。但結果是無情的,唐伯虎和徐經兩人下獄,後均被罷黜為浙藩小吏。
對於這種弼馬溫式的職位,唐伯虎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堅決不去。
江西寧王騙局:作為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寧王朱宸濠很陰險,一直計劃謀反,到處招兵買馬,力邀唐伯虎出山。不明真相的唐伯虎到江西後,寧王才露出他的猙獰麵目,告知自己的宏偉計劃。
知道寧王的底細後,唐伯虎就開始想辦法離開,不然“命休矣”。
人皆有一死,但為另一個人的謀反篡位做炮灰……
離開的方法很簡單,也很需要演技:喝酒裝瘋,脫衣裸奔。
沒有一個想做大事的人需要一個瘋子。他被寧王放回了蘇州。
5.一個賣字畫為生的人
蘇州、山山水水,養育了他的靈魂,那就是靈動、敏感、孤獨。
他的作品,多古樹野花、頑石曲徑,或深山古道、著力渲染荒寒淒涼、蕭瑟幽寂的意境。
畫如其人唐伯虎
他的性格特點,從他的名和號可以看出些端倪,他用過四個號,分別是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都是想藏住鋒芒,向外界示弱,過平凡生活的名字。
但在傷感和失落中生活,也需要生活費。
他開始賣字畫為生,這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賺取一些銀兩維持日常生活,另一個,看上他字畫的人,他覺得在精神世界上是可以溝通的。跟一些文人一樣,他幫朋友甚至陌生人寫墓誌銘。
不同的是,他特別認真。他認為一個人到世界上走一遭,塵歸塵、土歸土的時候,應該有個像樣的小結。所以他寫的墓誌銘,既文采飛揚,又壓抑克製,裏麵還藏著悲天憫人。
6.酒
眾所周知,文人跟酒,總有不解之緣。
跟其他人比,他也愛酒,把酒也當知己,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是徹底地醉了,迷失了,而他在喝酒的時候是清醒的。
這從他的很多詩文和畫作裏可以看出來,那些都是他酒後的作品。由幾間茅草屋組成的桃花塢,是他在38歲的時候蓋好的。
他一直在這裏悟道,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喝酒後創作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他在沉默地與命運較量。
他曾寫道,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很多時候,他的好友祝枝山、文征明會坐各種交通工具來陪他喝。有的時候,坐船去郊外喝。有的時候,他會攔住路人,說,我有故事,你願陪我喝嗎?
酒已經成了唐伯虎身體的一部分。
7.他的愛情
與後世的爭相渲染不一樣,他的愛情很平靜。遠不像周星馳電影裏那樣,文武兼具,妻妾成群。
他娶過兩位老婆,一位是19歲的時候娶的徐氏,兩人感情深厚,可惜徐氏難產而死;後續弦的一位,在他因科舉案入獄時離開了他。36歲時,他與患難之交、紅顏知己沈九娘走到了一起,從此在桃花塢生活,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有的時候,他會與他愛的人,在桃花塢點三支香,一支蒼天,一支鬼神,一支這擰巴的人生。
百轉千回,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