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 / 書蟲、傾訴狂與抗金戰士

中國古代詩人中,作品最多、活得最久的陸遊同誌,離開我們己經800年了。他像一個發光體,一直照耀後世。窮其一生,他寫了9362首詩,平均3天一首。他像一個傾訴狂,高興時寫,悲憤時寫,半醉時寫,做夢時寫。我寫,我寫,我寫寫寫。

像其他曆史人物一樣,他也被後人強行納入一個固定的模具,上麵寫著三個身份: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但對於這樣的介紹,他肯定不會滿意。他一定會強調,我,首先是一名戰士!

1.舞劍的詩人

穿過濃厚的曆史塵煙和廣漠的時空隧道,我看到的陸遊,分明是一名戰士。他頭戴高頂黑紗帽,身著細布襇衫,圓領大袖,腰間佩帶著一把寶劍,青色劍鞘。他的一雙大眼睛裏,寫滿了對百姓的熱愛,對朝廷的不滿,對金國的憤恨。

在85年的漫長生命中,令他最驕傲的不是詩文,而是其中有半年多時間,他的身份是軍人(文職參謀),當時他已年近五旬。

朋友邀請他去抗金前線那一刻,他像個孩子一樣從凳子上彈了起來。“取劍!”他大聲地吩咐家丁。

外麵寒風呼嘯,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他開始在後院舞劍,練完,他衣衫全濕。然而,眼睛裏卻是止不住的淚水。

他等這一天,太久太久。

他一輩子最大的夙願,便是時刻準備著,趕赴戰場,擊殺金狗。無比強烈的報國之心,貫穿著他的一生,是尋找他生命情調的主線。

嶽飛將精忠報國,刻在背上;而他,刻在心裏。他畢生以抗金複國為人生最高理想,有幾人能懂。滿朝投降派,沉溺溫柔鄉。收複故土?想想就行了,你還真去做啊?

國力衰微,態度曖昧,陸遊屢屢歎氣。這萬古的寂寞與鬱憤,如何將息?

2.畫像

想知道古人長什麽樣,是一件非常費勁的事。隻有曆代皇帝才最有條件留下自己的畫像,但即使是他們,準確程度也令人懷疑。比如畫中的朱元璋,奇醜無比,令人想吐(不能怪觀眾身體不好)。其他皇帝也好不到哪兒去,臃腫的臃腫,羸弱的羸弱,眼神裏也滿是高處不勝寒的孤絕(隻有微帶笑意的康熙大帝能給人暖意)。

為什麽古代有那麽多偉大的畫家,皇帝們不好好運用資源,將自己包裝成傳奇的美男子?可能他們追求的是——真實。畫像的永恒,使皇帝們成為時間的勝利者。

陸遊跟很多大畫家是好朋友,所以他有幾幅非常逼真的畫像傳世。從畫像來看,他的帥氣無可爭議。他有著秦沛的眼睛,劉德華的鼻子,張國榮的嘴巴。他的動耳肌很發達,一雙大耳似乎隨時要顫動。凡見他的人,都會對他深邃豐富的大眼睛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個極愛夜讀的男人(經常讀書到五更),是古今聞名的書蟲,他由此愛上了漫長的秋夜和冬夜。健康規律的讀書生活,令他年過八旬時,仍然眼不花,手不抖。

3.國仇

這樣的大詩人,心裏卻背負著深重的國仇家恨。

有必要交待一下陸遊的家世背景。

他是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生於名門望族、藏書世家。他的高祖陸軫是一位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他的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

看出來了嗎,陸遊是貴族出身。

他創造性地將文字運用到了極致,雖然我沒有讀完他的9362首詩,但感覺那些文字是有溫度和生命的。它們或悲憤激昂,或閑適細膩,像主人精心打扮遺留後世的精靈,每一個字都在舞蹈。很多都與戰士、戰鬥、戰場有關。

之前我們用三篇文章,一起回顧過北宋滅亡的全過程,但凡中華民族子孫,都不免悲鳴哀歎。

陸遊出生在淮河的一條小船上,當時是公元1125年(金大規模攻宋的第一年)。他的父親主戰派陸宰奉詔入朝,帶領家人由水路進京,唐氏在船上生下一個男嬰,因為出生在水上,取名“遊”。

陸遊2歲的時候,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梁,並將那座美輪美奐的天堂之城洗劫一空。留在人們夢魘中的,除了驚慌失措的宮娥、雨一樣的箭矢,還有紅透半邊天的大火。汴梁變成了一座鬼城,每當入夜,若遠若近的淒厲叫聲令人驚駭。焚城雖然過去了大半年,空氣中仍然充斥著焦糊的味道。汴河的泥沙長期無人清理,沒幾年,河床抬高,在戰爭中奄奄一息的城市再次溺水,宋人徹底失去了故國。

兵荒馬亂的年代,陸遊一家算是幸運的,他們在一位將軍的幫助下,得以逃回老家。

殺紅眼的金人,繼續在版圖上擠壓宋人的生存空間。他們不知道天下有多大,隻是一路往南,殺殺殺。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再次渡江南侵,宋朝皇帝像往常一樣南逃。陸宰居家不仕,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當時陸遊年僅4歲。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陸遊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兵書。每當父親歎息著講述亡國的悲慘故事,他內心就生長出一種刻骨的仇恨。

“等我長大了,我也要殺金狗。”年幼的他說。

雖然他自幼對文字敏感,但在他的偶像名單上,排在最前列的卻是李綱、種師道那樣的抗金英雄。

可以想象,當他45歲(公元1171年)第一次入伍的時候,他內心是多麽的興奮。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他寫道。

他很感謝範成大的邀請,圓了他年少就有的夢想,雖然那段軍人生涯隻有8個月。我本無私,一心報國,哪知國之謀者,隻知苟安。

4.考試

陸遊的一輩子,大多數時光都是在書齋裏度過的。由於藏書太多,有幾次連皇帝都厚著臉皮來借閱。他家可以沒有米,但不能沒有書。他寫道“笥衣盡典仍耽酒,困米無炊尚買書”。對書,他堪稱癡迷,並與很多古人成為異代知己。他很勤奮,寫過很多有力而不費力的詩詞,年紀輕輕就有“小李白”之稱。

這樣的才子,既然不想當隱士,就要走仕途。28歲的時候,他參加了禮部主辦的全國考試。在那次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中,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對陸遊大為欣賞,取其為第一。可是這得罪了一個人,那個人是得罪不起的,因為他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他的名字叫秦檜。

當時,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了考試,秦塤雖然是一個學渣,但信奉“考得好不如生得好”,他認為有他的爺爺做主,世界上所有比賽他都應該拿第一。秦檜非常寵愛孫子,多麽可愛聰明的孩子,如果有人考得比他好,那肯定是那人作弊。一氣之下,他罵了主考官一頓,還要治監考老師的罪。

秦檜夫婦銅像

陸遊無言。

第二年,陸遊又考了一次。據史料記載,那次考試的舞弊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密封的試卷被提前拆開,中途還有人翻牆通報答案。

陸遊又落榜了。

惹不起,等得起。4年後秦檜病逝,陸遊初入仕途,任福州寧德縣主簿(資料統計人員),不久又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日常工作是對各類公文進行校對,在朝廷的官員序列裏是八品。

陸遊在官場所受的打擊,才剛剛開始。

5,官場

他後來又陸續擔任過一些職務,但都是一些邊緣部門的非重要官職。

他愛民如子,因此罷官至少5次。公元1180年春,撫州大旱大澇,百姓饑困潦倒,陸遊等不及公文的批複,先撥義倉糧賑災,被給事中趙汝遇彈劾,最終因“擅權”而罷官。

他官職低微,卻憂國憂民,愛抨擊朝政。作為一個非常理想化的幹部,他認為,就是某些屍位素餐、不思進取的同僚毀了北宋。一次,他在奏章中說,“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希望朝廷不要急於加封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員。不久,他將進言的對象瞄準了皇上。聽說高宗酷愛珍稀玩物,他認為“虧損聖德”,建議皇帝嚴於律己。為雪國恥,他還當著皇帝的麵,請求上陣殺敵(淚濺龍床,麵請北征)。

在有些幹部眼中,陸遊這個人有一肚子的不合時宜。這樣的人,簡直沒法跟他共事。但是陸遊的名氣實在太大,如果不給他一官半職,顯得當朝很不尊重知識和人才。

他經曆過的6個皇帝都給了他做官的機會,但都是一些點綴朝廷的虛職。宋光宗執政的時候,看陸遊不順眼的人實在挑不出他的毛病,於是從他的詩文入手,整黑材料,攻擊他“嘲詠風月”。陸遊再一次被打擊,他回到故鄉養傷。

公元1202年,宋寧宗召77歲的曆史學家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這是他最後一次為朝廷做事。

公元1210年,他用顫抖的手寫下一首詩,那首詩後世人人能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 忘告乃翁。”

這是他去世前留給子孫,更是留給世界的大感歎號,裏麵有理想的幻滅,更藏著巨大的希冀。

“愛國,愛家,愛書,愛生活。”他深情地說。

◎囚粉說

衛軍:這篇好看!一聲喚"取劍",相當傳神啊。曉戰金鼓,霄眠玉鞍,放翁心中駐著劍氣如霜,怎奈關河夢斷,身老滄州?

江周夢蝴蝶:死於元知萬事空!權力是什麽?名利是什麽?陸遊未必沒有追求過,但他追求的更高更好!愛國,愛家,愛書,愛生活……

醒世:陸遊的愛情故事也很感人的,就是他的表妹,唐婉。一首《釵頭鳳》令人惋惜。還有他的續弦王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