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清涼山永樂議安南 文德橋楊溥遭暗算

“咣!咣!”南京皇城建鄴坊中段的漢王府內,不斷地傳來搬動木材、傾卸石料的撞擊聲,整個王府正在擴建,鬧得人不得安寧。

“叫他們手腳輕點,”朱高煦抱著腦袋坐在大殿上高聲喊道,“這是一群蠢豬,快把人吵死了!”

“王爺,您靜一靜。”枚青斟了一杯茶端了過來,“您喝口茶,舒舒心吧。”

“不喝!”朱高煦狂躁地把手一揮,一杯熱茶潑翻在地,茶碗摔成了幾塊碎片,“將這些狗東西們都趕出去!”

枚青一邊示意旁邊的內侍把破碎的茶碗收拾出去,一邊像哄小孩子一樣哄著道:“王爺,您消消氣,這些役工都在為您修造王府呢!”

“別修了,都把他們趕走!”朱高煦大聲叫道,“都把本王貶到雲南去了,還要這漢王府做什麽?”

“王爺息怒,”枚青小心地繼續哄著,“皇上不是同意您暫不去雲南就藩了嗎?不享受那是白不享受,別便宜他人了!”

這一句話似乎觸動了朱高煦內心深處的隱痛,他逐漸冷靜下來。眼看到手的太子寶座,竟然被朱高熾奪走了,他怒火中燒,氣得兩眼冒火。特別是聽到命他即日就藩雲南的詔旨,他突然兩眼一花,竟然氣得跌坐在了地上,要不是旁邊的丘福和王寧著力掩飾,那當場就有可能獲罪了!此後,他便托病不出,請求暫緩就藩。後又經丘福、王寧和懷慶長公主的反複遊說,皇上終於同意他暫緩就藩雲南,留住京師養病。

也許沒有兌現“立朱高煦為太子”的承諾,內心感到虧待了這個二兒子,永樂皇帝又破例命工部大興土木,為他在建鄴坊最繁華的地段擴建漢王府,以便補償和安撫這個桀驁不馴的兒子。可是,無論永樂皇帝如何安撫,丘福、王寧等人如何勸解,朱高煦怎麽也難消這奪嫡之恨!一連幾個月,他似乎得了狂躁症,終日橫眉瞪眼,大發脾氣,動不動就砸東西、打下人,漢王府裏的王府長史司眾多府僚,除了長史李默、審理枚青、紀善朱恒和護衛百戶王斌等少數幾人外,個個都小心翼翼,生怕遭了黴頭。王府內宮承奉司的那些內侍、宮女更是膽戰心驚,一不小心便有殺身之禍。整個王府上下,都籠罩在煩躁不安之中。

正在朱高煦生悶氣的時候,王斌走了進來,他看了看朱高煦小心地賠笑道:“王爺,黃公公來了,說是奉旨探視呢。”

聽說黃儼來了,朱高煦頓覺精神一振,他把手一揮道:“去,把黃儼請進來!”

不一會,黃儼來到了王府大殿上。他走到大殿中央,手中的馬尾撣子一擺,亮著公鴨嗓音宣諭道:“漢王朱高煦聽旨!”

一聽說有聖旨,任那朱高煦一百個不情願,也不得不勉強跪下,旁邊的枚青、朱恒、王斌等人慌忙跟著跪在了後麵。

“皇上有旨。”黃儼宣道,“問朱高煦近來病體如何,是否尚須醫治?”

“謝父皇掛念。”朱高煦跪在地上回奏道,“兒臣病體尚未痊愈,終日昏昏沉沉,太醫說要靜養,兒臣準備調養數月再說。”

“完了,起來吧,王爺。”聽罷朱高煦的回答,黃儼上前扶起朱高煦,然後躬身一跪道,“奴才參見王爺!”

“免禮,免禮!”朱高煦一手把黃儼拉了起來。

待大家坐定,枚青向黃儼問道:“黃公公怎麽好長時間沒來王府走動了?敢情是宮裏事情忙麽?”

“枚大人高抬了。”黃儼不無惆悵地歎了一口氣,“奴才不過是皇宮二十四衙門中直殿監中的一名奉禦,跑跑腿宣宣旨而已,談不上忙不忙的。這一向沒來王府向王爺請安,那是怕王爺心煩呢。”

這話的意思,在座的幾個人心裏都明白。他是漢王在皇宮裏的眼線,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他為漢王打探消息,暗通情報,做了多少手腳,可是到頭來這太子之位還是被朱高熾奪走了,朱高煦卻落了個明裏封王暗遭貶謫的下場,他想投靠朱高煦謀個內宮高位的夢想也落了空,是以一時無顏來見漢王。

“這不關你的事!”說起心煩的事,朱高煦果然又來了火,他望著黃儼道,“不過,本王想知道是哪幾個烏龜王八蛋在皇帝麵前使了壞,為何父皇突然改變了主意。”

“王爺回京麵聖後,奴才看皇上對王爺您還是挺滿意的。”黃儼回答道,那天晚上回宮與皇後說起您衝鋒陷陣幾次救皇上脫險的事兒,皇上一直在誇您呢!可是後來皇上找大臣密議此事後卻突然變卦了,肯定是那幾個大臣說了您的壞話。”

聽說有人背地裏在皇上麵前說了他的壞話,致使皇上改變了主意,他強壓著心頭的怒火問道:“是哪幾個大臣?”

“也沒有別人,就是侍讀學士解縉和翰林編修楊溥二人。”黃儼回答道,“三月三十至四月初四這幾天,皇上散朝後就隻召見了這兩人。”

“他們說什麽來著?”朱高煦性情暴躁,有些不耐煩了。

“他們具體講了些什麽奴才也沒聽仔細,”黃儼仔細回憶道,“不過,奴才聽解縉說什麽‘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好聖孫’;聽楊溥講什麽‘問農’、‘釋囚’、‘守城’,都是說燕世子的好話,皇上聽了哈哈大笑。後來,皇上就改變主意立世子為太子了。”

“這兩個可恨的家夥!”聽罷黃儼的述說,朱高煦恨得咬牙切齒,“那胖子的事他們著力宣揚,本王的那些戰功他們怎麽就隻字不提?這不明擺著偏向那胖子麽?可恨!本王非殺了解縉、楊溥不可!”

“這二人不除,終究是我等的對頭。”枚青想起文德橋頭被楊溥教訓的那一幕,心裏也陡然升起了一股仇恨。他想了想,對朱高煦道,“王爺,臣看黃公公也不是外人,有事不必瞞他,我們得想個法子除了解縉和楊溥,才能解心頭之恨!”

“對,除了解縉和楊溥,免得他們日後與我們作對!”說起楊溥,朱恒也想起了文德橋頭的受辱情景,他立即慫恿道,“不過這事要做得不露痕跡才好,不然謀殺當朝大臣,那可是死罪!”

聽了朱恒的話,大家都感到這事兒還挺不簡單,一時間都默默無語了。見大家沒了主意,朱高煦焦急地問道:“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解縉、楊溥天天有事,難道就找不到一個下手的機會麽?”

這話倒使黃儼想起了一件事,他望著朱高煦說道:“王爺,臣這裏倒有一個機會,不知可否用得?”

“什麽機會?快說!”朱高煦迫不及待地催促。

“前幾天已故安南國王陳日煃的弟弟陳天平來投奔朝廷,我聽皇上說準備在九月初九重陽節攜他到清涼山登高。那天皇上必定召解縉、楊溥等人陪侍。事完之後他們必定途經市井回去,那時機會可就來了。”

“好主意!”枚青一聽,立即擊掌叫好,“我們就在路上設伏,製造一個意外,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解縉、楊溥做了!”

“到底怎麽個做法?”朱高煦半信半疑地問道,“市井人多眼雜,弄不好就錯失了良機。”

“那好辦!”枚青說著,附在朱高煦的耳邊如此這般地嘀咕了一會,朱高煦不禁笑道,“好,就這樣。這事交給王斌去辦吧!”

坐在旁邊的王斌連忙答應一聲:“是,王爺!”

“不過這事可別讓長史李默知道。”朱高煦叮囑道,“他和本王不是一條心,你們都得防著點!”

“是,王爺!”大家齊聲答應了一聲。末了,朱高煦命人拿出十兩黃金塞給了黃儼,他高高興興地走了。

九月九日早朝散罷,永樂皇帝帶著陳天平,由侍讀學士解縉、左中允兼編修楊士奇、右諭德兼侍講楊榮、東宮洗馬兼編修楊溥、成國公朱能和信安伯張輔陪同,巳時末刻來到了清涼山上。

這清涼山雖說不大,但山頂頗高。時值重陽,山腰的楓葉像一片片紅色的錦緞飄掛在綠樹翠竹之間,美麗極了。登上清涼山頂,遠望大江,空曠寥廓,煙波浩渺,陡然使人平添了無限鄉愁。

站在山頂的望江亭中,遙望著南方的天際,人到中年的陳天平不禁潸然淚下。

看見陳天平觸景傷懷,永樂皇帝好言安撫道:“對此無限秋景,陳愛卿你就寬懷暢遊吧!”

“謝陛下隆恩。”陳天平用布巾抹了抹淚眼,抬頭啟奏道,“望見南方,臣就想起了故鄉安南,想起那國破家亡的日子,臣就止不住流淚。臣秋遊失態,懇請陛下恕罪!”

“無罪,無罪。”永樂皇帝輕輕拍著陳天平的肩膀安慰道,“你不遠萬裏,來投奔朕,實屬不易,朕一定為你做主。不過,這黎季犛弑主已經五年,你們怎麽不早早來報呢?”

“這說來話長了。”陳天平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回奏道,“臣家國不幸,國柄被奸相黎季犛所竊,這奸賊從洪武二十二年專權起,便為所欲為,先是廢黜國主臣兄陳日煒,不久便弑主,立臣兄陳叔明之子陳日焜主持國事,對中朝仍假借陳日煒的名義入貢。洪武三十二年,奸賊黎季犛又殺害了陳日焜,立他的兒子陳顒主事,不到數月,又把陳顒殺了,再立陳顒的兄弟陳安。那陳安尚在繈褓之中,隻有幾天工夫他便把嬰兒殺了!這奸賊為了篡奪王位,大殺我陳氏宗族,可憐我陳氏自元時數傳至今,近千族眾盡被黎季犛趕盡殺絕了,要不是臣遠走緬甸改名換姓,恐怕也早已慘遭毒手了!”

聽了陳天平的述說,在場的眾人也不禁為之動容。年輕氣盛的信安伯張輔氣憤地說道:“這黎季犛擅權弑主,大逆不道,真是該殺!你們陳氏難道就沒有一人出來誅奸除害?”

“不瞞張大人,陳氏隻有我一人了!”陳天平淒惶地說道,“安南還有姓陳的,但他們不是我的宗人。”

“僅靠陳氏的力量恐怕也奈何不了黎季犛了。”站在一旁的朱能歎息道,“這黎季犛實在是太可恨了!”

“可恨的還不隻這些呢!”陳天平繼續道,“那奸賊大殺陳氏宗族之後自立為王,並更姓名為胡一元,改其子黎蒼為胡奃,說自己是古代帝舜之裔,胡公之後,並改國號為“大虞”,年號“元聖”。不久,胡一元又自稱太上皇傳位給胡奃,這些事朝廷一點也不知道啊!”

“這胡一元真是奸狡!”永樂皇帝惱怒地說道,“這家夥四弑其主,竊據國柄達十七年之久,還僭號大虞國,自稱皇帝,欺蒙中朝,真是罪不可赦!”

“陳氏也是安南大族,弟兄眾多,為郡王已經日久,怎麽就讓這胡一元擅權了呢?”張輔一旁插話道。

“張大人有所不知,釀成現今如此大禍,也是家門不幸造成。”陳天平歎息一聲,接著把詳情敘說給大家聽。

聽了陳天平的一番述說,永樂皇帝氣憤難平,他頓了頓腳罵道:”這可恨的逆賊,不僅弑主篡位,還膽敢欺蒙中朝,去年四月,胡奃遣使來京朝賀,說是陳氏無後他權理安南國事。朕命楊渤等奉詔前往安南諭訪陳氏之後,接著又命呂讓、丘智再次前往催促訪尋結果,胡奃都說陳氏已絕,遣使乞求封他為安南國王。朕信以為真,準他所請,派禮部郎中夏止善奉詔封胡奃為安南國王。誰知道這胡奃竟是騙了朕!前幾天安南陪臣裴伯耆冒死上京報告,說胡奃父子弑主篡位之事,朕還有些不信,以為裴伯耆所言不實。今日聽了陳愛卿所述,朕才相信。這胡一元、胡奃父子真是大奸大惡,此二賊不除,安南永無寧日!”

永樂皇帝一番慷慨激昂的話使陳天平大受感動!他流著淚雙膝一跪伏地哀告道:“陛下,您可要為臣做主啊!”

“起來,起來。陳愛卿不必悲傷。你暫且在南京居住一段時日,待來年朕封你為安南國王,派人送你回安南即位便是!”

“謝陛下再造之恩!”陳天平又連忙跪下謝恩道,“臣一旦回到安南,定將曉諭全國,今生今世,子子孫孫,不忘陛下浩**皇恩,永遠做大明藩屬,永保南疆安寧!”

“好好好!”永樂皇帝高興地扶了陳天平一把,“朕封你居位安南,就是要你守土保民靖國安邦,你可要教化百姓,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啊!”

“臣一定竭盡忠誠,以報皇恩!隻是臣勢孤力弱,一時難以國柄獨斷,還請陛下派人助臣一臂之力,待——”陳天平話尚未說完,突然他臉色一變,眉頭一皺,上牙下牙磕得咯咯作響,渾身篩糠似的顫抖起來。

一見陳天平情勢不好,永樂皇帝連忙問道:“怎麽了?陳愛卿?”

“陛下,臣的脾寒病發……發了!”陳天平冷得說話都結巴了,“今……今年熱天,躲……躲在緬甸的叢林中,蚊子咬……咬了,發病已經多……多次了。”

“快,送他到太醫院去救治吧。”永樂皇帝手一擺命令道,“告訴太醫,要不惜代價全力救治,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朕拿他們是問!”

“是!”馬雲指揮山壽及狗兒等人背起陳天平便下山去了。

望著遠去的陳天平,永樂皇帝若有所思,他不禁自言自語地道:“幸好陳氏有後,朕還要靠他為朝廷鎮守安南呢!”

聽了皇上的這句話,站在一旁的解縉遲疑了一下,但還是忍不住說道:“陛下,您果真要陳天平去鎮守安南麽?”

“解愛卿這是什麽話?”永樂皇帝回過頭來望著解縉,不悅地說道,“陳氏在安南已傳五六代,曆時一百六十餘年,這僻遠蠻荒的安南之地,朕不靠他們去鎮守,靠誰去鎮守?”

“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解縉望著永樂皇帝欲言又止。

永樂皇帝手一擺道:“但說無妨。”

解縉一向說話無所顧忌,見皇上說“但說無妨”,他便不管好歹,直率地說了起來:“這安南地處南海之濱,路遙一萬餘裏,山高林密,山窮水惡,土著尚未開化,田地多未墾殖,是一處蠻荒貧瘠之地,據之無益。而且那裏的人愚昧難以教化,治理起來絕非易事。臣以為不如放棄的好!”

聽說解縉主張放棄安南,永樂皇帝半天沒有作聲。過了半晌,他轉過身來對楊士奇、楊榮、楊溥、朱能、張輔等人道:“你們的意見如何呢?”

“臣以為解學士所言極是。”楊榮隨後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這安南路途遙遠,往返京師須得數月,朝廷難以控製,與其治而不化最終叛離,還不如不理的好。”

“臣以為收服安南需要慎重。”楊士奇為人比較穩重,說話總是不露鋒芒,“這安南地遠人稀,物產不富,收之於國補益不大,可否就讓胡奃治理幾年再說?”

楊榮和楊士奇都說了自己的看法,隻有楊溥沉思著沒有說話。永樂皇帝沒有在意,他對身旁的朱能和張輔道:“你倆的看法呢?”

“臣是一介武夫,唯君命是從。”朱能回答道,“隻要陛下一道聖旨,臣便率領兵將收服安南。”

“臣以為安南不過是區區一隅之地,收服不難。”張輔接著回答道,“如果安南胡氏不聽朝廷之命,臣以為出兵征伐為上。”

“朱愛卿,張愛卿說得有理,不怕安南土著生性蠻悍,隻要中朝大軍一到,他們便會望風而逃,收服安南實乃易事!”永樂皇帝對朱能、張輔的意見頗為滿意,隨即褒獎了幾句。接著,他轉身問楊溥道:“南楊愛卿,你的看法呢?”

楊溥一直沒有開口說話,他不想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對解縉、楊士奇和楊榮聽任安南的主張不以為然,但又不想得罪他們,更不想在皇上麵前賣弄風頭,心想這皇上乾綱獨斷定有主張,無須臣下贅言。可現在,皇上點名問到自己,他不能不說話了。他想了想,抬頭回道:“臣以為如何處理安南一事,還要從安南的來龍去脈說起。”

“安南的來龍去脈?”永樂皇帝少長習武,戎馬半生,哪研讀過經史子集?對許多曆史都是一知半解,靠的是谘詢一班文臣。一聽楊溥這話,他立即來了興趣,“南楊你快說來聽聽!”

“聽說陳天平從緬甸投奔京師,前幾日臣便查閱了安南曆史。”楊溥微笑著說了起來,“安南古名交阯,自古以來便是我疆土。戰國時期韓非子所著《十過》中就記載‘昔堯有天下,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這說明交阯在數千年前堯帝時代便是我朝南疆,絕非後人侵占的他國地域。漢初司馬遷太史公的《史記·五帝本紀》也記載說:‘帝堯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穀;申命羲叔居南交;申命和仲居西,曰昧穀;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這更進一步說明堯帝時便派大臣羲叔鎮守交阯了。《史記·南越列傳》還記載說:‘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趙氏。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佗,秦時用為南海龍川令。’至秦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囑佗聚眾自衛。任囂死,佗即自立為南越王,時在漢高祖四年。當時陳勝、吳廣起義,楚漢紛爭,天下大亂,趙佗正是乘亂自立為王的,而趙佗也是中原人氏,並非南蠻,所謂南蠻者,不過是中原人對南方人之鄙稱而已。後來,漢高祖天下初定,內部叛反,無暇處理南越之事,隻好於高祖十一年封趙佗為南越王,這是朝廷第一次被迫封交阯為郡國。趙氏立五世,曆九十三年。漢武帝出兵滅了趙氏,平定南越,分其地為儋耳、珠崖、南海、交阯等九郡,置交阯刺史部總領各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征側和妹妹征貳反漢,攻沒其郡,自立為王。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南征交阯。建武十九年正月,馬援斬征側、征貳,傳首洛陽,平定交阯。馬援所到之處,設官置吏,安撫民眾,為當地郡縣修築城郭,整頓守禦;又築堰修渠引水灌溉,以利其民;還與當地人約法三章,申明漢律,共同遵守。馬援的這一些舉措深得民心,黎民百姓感恩戴德無不稱頌朝廷,還在當地為馬援將軍修了一座祠堂,立了一尊銅像世代供奉祭祀呢!”

“這馬援不愧為伏波將軍,既能以武**平交阯,又能以文治理民政。”永樂皇帝趁楊溥歇口氣的時候插話道,“這說明隻要朝廷用人得當,用法得當,交阯是能夠治理好的。”

“是的!”楊溥接著道,“自馬援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以至隋、唐近九百年交阯都是中朝的一個郡。其間唐高宗調露元年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意思是安定南交,這是交州那塊土地第一次叫安南。”

“原來安南這個名稱是這麽來的。”永樂皇帝點了點頭道,“那後來呢?”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中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走馬燈似的改朝換代,一共混亂了五十四年。趁著中原兵亂,朝廷無暇顧及之時,後梁貞明年間,安南當地土豪曲承美竊據了安南。為了取得朝廷信任,曲承美向後梁末帝送錢送物,騙得了朝廷權理安南的詔書。其後,安南發生內亂,有一人名叫丁部領者,被眾人推為交州大勝王。丁部領向北宋朝廷上表願意歸附。宋太祖剛登大寶,無力南顧,隻好於開寶八年封丁部領為交阯郡王,這是自堯帝開疆辟土數千年來,朝廷被迫第二次封交阯為郡國。這一次與漢初一樣,都是在天下大亂時,交阯人乘機自立,再上表請封,朝廷或是無暇,或是無力,才被迫封交阯為郡國的,此事不可不發人深省!”

“南楊說得透徹!”永樂皇帝十分讚同楊溥的看法,他連連點頭道,“國家強盛,則四方安定;朝廷勢弱,則邊陲叛立。這個教訓深刻啊!”

“陛下聖明!”楊溥繼續道,“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丁部領父子相繼病亡,幼子丁璿年幼嗣位,僅傳三代,大將黎桓擅權篡位。宋太宗淳化四年,朝廷進封黎桓為交阯郡王。黎氏也隻傳了三代,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安南大校李公蘊篡位。天禧元年,朝廷又封李公蘊為南平王。”

“這李氏占據安南也是黎氏篡位的報應!”永樂皇帝插話道,“那後來又怎麽李氏就變成陳氏了呢?”

“李公蘊占據安南後,王位相傳倒比較順利。南宋孝宗淳熙元年二月,朝廷又進封李天祚為安南國王,這是第一次有這個安南國王的稱呼。此後,宋寧宗嘉定五年,安南國王李龍翰卒,其子李昊旵襲位。李旵卒,無子,隻好把這安南國王的王位傳給他的女婿陳日煚,這樣,陳氏便據有了安南。那李氏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篡位占據安南,到李昊旵傳了八代,曆時二百二十餘年,最終還是把王位拱手讓給了他人。”

“那陳日煚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據有安南的呢?”永樂皇帝興致更高了。他見楊溥把話打住不說了,便連忙催問道,“那陳氏又是怎樣傳到現在呢?”

“陳日煚是南宋理宗寶慶二年被封為安南國王的。如此算來,陳氏至今也傳了六代,曆時也有一百六十餘年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永樂皇帝也不禁歎息道,“這陳氏居安南王位一百六十餘年,不意竟被奸相所篡,實在可惜。不過,這安南本是中朝疆土,與中原山水相連,人丁同族,聲息相通,這丁氏、黎氏、李氏、陳氏原來本就不該據地為王!”

“陛下明鑒!”楊溥繼續說道,“縱觀安南曆史,前後兩次叛離中朝。那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而已,並不能說明他們已是外域,何況安南自叛據以來一直都臣服於中朝。不過,這國強則合、勢弱則裂的教訓值得警醒!”

說到這裏,楊溥停住不說了,永樂皇帝和眾人卻還在等聽下文。過了一會見楊溥還是不說話,永樂皇帝便笑問道:“你怎麽不說了?你隻是說了安南的來龍去脈,還未說出你的主張呢!”

“臣說來說去竟說忘了!臣以為安南雖遠雖荒,但斷然不可放棄。這理由有三:一是安南乃古交阯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我朝的疆土,曆代朝廷均有守土之責,豈有任其割裂之理?二是安南之民自古即是我華夏炎黃子孫,同祖同宗,哪有不顧兄弟手足的道理?三是當今我大明邊陲尚不安寧,北有韃靼、也先二部,東北有兀良哈三衛,西有朵甘、烏斯藏二都司,西南有麓川、孟養諸族,這些地方常有叛亂發生。如果聽任安南為所欲為,此例一開,臣恐諸位仿而效之,則我大明邊陲疆土將不保矣!臣以為不能因為安南僻遠難保而不守;不能因為安南貧瘠無利而不顧;不能因為安南民愚風頑而不管;不能因為安南耗財費力而不治。總之,處理安南前要對得起祖宗,後要對得起子孫,不能落個千古罵名!”

聽了楊溥的一番議論,尤其是守土、安民、防變這三條理由正合永樂皇帝心意,他激動地對楊溥說道:“南楊遠見卓識,言之有理,忠心可嘉啊!”

站在一旁的朱能和張輔也格外興奮,他倆齊聲說道:“洗馬大人分析得十分精辟,佩服佩服!”

可是一旁的解縉、楊士奇和楊榮三人,卻沒有吱聲,顯然他們並不讚同楊溥的看法。

永樂皇帝沒有繼續往下說了。他望著遙遠的南方,心神安定地沉思起來。漸漸地他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環顧了一下眾臣,果斷地說道:“安南之事先說到這裏,大家都乏了,回去歇息吧!”

說罷,永樂皇帝在馬雲等人簇擁下朝山下走去。走了幾步,他忽然站住思索了一下,回頭對解縉說道:“解愛卿,你隨朕回宮,朕還要和你殺幾盤棋子兒呢!”

“是,陛下!”解縉連忙回道,“上次您擺的那盤殘局,臣琢磨了幾宿都無法破解,今兒正好向陛下討教呢!”

見皇上和解縉上前走了,楊溥等人也隨著來到山下。他正要和楊士奇、楊榮一道回詹事府,忽然背後有人拉了拉他的衣裳。他回頭一看,原來是楊沐來了。他好奇地問道:“四弟怎麽來了?”

“老家的徐楊忠來了,他要我來找您呢!”楊沐回答道。

“他不是在家管著同裕商號麽,他怎麽來了?”楊溥驚奇地問道。

“他是來京城進貨的。”楊沐回答道,“上午一到南京,便到三山街幾家商鋪看貨去了。他說我家老太爺身體欠安呢!他動身的時候老太爺還特意囑咐不讓告訴您呢!”

“快去找他,我們就沿著護城河到三山街去。”聽說老太爺身體欠安,楊溥著急起來,回過頭來向楊士奇和楊榮二人打了個招呼道,“二位大人請便,下官和四弟往三山街去了!”

不一會兒,楊溥和楊沐來到三山街的幾家商號找到了徐楊忠。一見楊溥,徐楊忠便要行禮,卻被楊溥拉住了。

“你幾時動身來的京城?老太爺、老太太還好嗎?”一見麵來不及寒暄,楊溥便著急地詢問起來。

“老太爺、老太太、少奶奶和小姐、二位公子都好,您就放心吧!”徐楊忠連忙向楊溥報了個平安,“那小公子楊旦今年已經五歲了,長得天真可愛,您還沒見過麵呢!”

說起那趕考時離家的情景,妻子高碧玉腆著個大肚子,左手牽著七歲的女兒楊瑤,右手拉著三歲的兒子楊暾,送到高陵崗難舍難分的樣子,楊溥不禁湧起了無限思念。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那個走時還在腹中的兒子一晃已然五歲了!他真想立時趕回家去看看那個可愛的小家夥,看看父母、妻兒和親人,可是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他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問道:“聽說老太爺身體欠安,不知到底如何了?”

“老太爺近年身體確實大不如前了,不過也沒什麽大病,隻是一些傷風吭咳,腰疼背痛的老年病。”徐楊忠邊說邊笑道,“公子您就別心急了,家裏的詳細情況待會兒回到館驛再說吧!”

“行,行!”楊溥也不禁笑了起來,自己也實在性急了一些,這裏並非說話之所。他把徐楊忠一拉,指著前麵道,“我們順著這升州街,再到建康街經文德橋回金陵會館吧。”

他們一路欣賞街景,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秦淮河上的文德橋上。這徐楊忠站在橋上,東北西南兩頭一望,隻見兩岸亭台樓閣鱗次櫛比,管弦聲樂悠揚悅耳;兩岸遊人如織,真是說不盡的繁華。他不禁驚歎不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看比起南京來,那蘇杭也不過如此了!”

“賣紙花啦,賣小什錦啦!”三人正在橋頭徘徊,隻見橋上一個年輕姑娘手挽一隻貨籃正在過橋行人中兜售小東西。看見楊溥三人走來,這姑娘走上前叫賣道:“三位客官,買片銅鏡,這銅鏡可是蘇州名號磨製的,價廉物美,買——”

突然,這姑娘驚住了。她定睛把三人看了一眼,驚喜地叫道:“這不是恩公楊大人和楊沐大哥麽?”

“小青!”楊沐歡喜得跳了起來,“你怎麽在這兒?”

“小青姑娘,你學會做生意了?”楊溥看見那姑娘也十分高興,連忙向徐楊忠介紹道,“這位是司馬青姑娘,是我們的朋友。小青姑娘,這位是徐大哥。”

“小青見過楊大人、楊沐大哥、徐大哥!”司馬青姑娘向眾人施了一禮,然後向楊溥興奮地笑道,“小青今日總算找到恩公了!”

“小青姑娘,你怎麽在這裏做生意的?”楊溥關切地問道,“你母親呢?”

“母親好著呢!”司馬青愉快地回答道,“自從大前年七月真定城裏一別,我們母女便即刻回到了清河,盤桓了一些時日,便啟程前往京師投靠恩公。不料駙馬都尉梅殷統兵四十萬鎮守淮安,把住了各個交通路口,嚴禁北人南往,這樣我們母女倆隻好回到清河老家。不久又碰上燕軍南下,戰火激烈,我們孤女寡母根本不敢出行。這樣一直到新皇上登了基,這天下才慢慢太平起來。等到我們母女去年開春來到京師,找到建康街金陵會館一打聽,才知道恩公和楊沐大哥都到北京公幹去了。尋您不遇,我們流落街頭,幸好您給我們的路費還有一些,我們娘倆商量,不能坐等您回來,便用這些錢開始做起了小生意,一直到今年三月還不見恩公回來,我們母女倆又到蘇州去了半年,前兩天才到南京。這不,今天就遇到您了,真是太好了!”

“你賣的一些啥東西?”楊沐走上前去看了看貨籃,“每天有些收入沒有?”

“小本生意,能有啥東西?”小青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什麽紙花啦,針線啦,荷包啦,都是一些日常家用的小什錦。不過這銅鏡倒還真是蘇州出產的名鏡呢!”說著,司馬青從貨籃裏拿出一麵碗大的銅鏡,鏡麵平滑透亮,色澤橙黃,倒也十分愛人。

“你看這銅鏡照人一點也不改像呢!”小青拿起銅鏡往楊沐臉前一湊,“你看,你多英俊!”

“嗯,是真不錯!”楊沐往銅鏡裏瞧了睢,“這東西好,快賣一塊給我!”

“給錢我就不賣。”司馬青笑嗔道,“楊沐大哥把小青看扁了,回家去後這些東西都送給你。”

“那我就不客氣了。”說著,楊沐嘻嘻哈哈地把那貨籃從司馬青手中接了過來,“小青,這些都是我的了。”

“好,好!”楊溥、徐楊忠二人不禁笑了起來。

“都是你的,都是你的,我叫你貪心!”司馬青調皮地笑道,“楊沐大哥,你看這鏡麵是經過打磨師傅獨門手藝磨製的,鏡麵特別光滑。”

說著,小青姑娘拿起鏡子仰了過來。此時正是未時時分,太陽已經西斜,那鏡麵仰過來恰好迎著陽光,一道反射的光柱正照在楊沐的臉上,照得他眼花繚亂,慌忙把眼睛閉上大叫道:“這鏡子厲害,小青姑娘,我服你了!”

看見楊沐的窘相,司馬青不禁快樂地抿嘴笑了起來。

忽然,橋頭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隻見一匹馬從橋南街上向橋上飛奔而來,街上的行人紛紛躲避,幾處小攤被飛馬踢得攤倒貨散。轉眼之間,那飛馬奔上橋頭,向著楊溥等人衝了過來,眼看著馬蹄就要踏著人了!

“不好,馬撒韁了!快快躲開!”見勢不妙,楊沐一個箭步衝上去按倒楊溥,就地一滾到了橋的西側,那徐楊忠本來也就站在西邊,見騎馬飛奔而來,他也嚇得伏在了地上。

隻有那小青姑娘卻意外地鎮靜,眼看那騎馬到了跟前,她急中生智,端起手中的銅鏡迎著陽光,對著那飛奔而來的馬頭一照,那馬正在狂奔,突然一道強光射了過來,驚得那馬頭一擺,兩眼緊閉,頓時失去了方向。隻見那馬狂嘶一聲,騰空而起,飛過橋東側的欄杆,向秦淮河上衝去,隻聽“撲通”一聲,那馬連人栽到河中心去了,兩岸的遊人發出一片驚呼!過了好一會,那馬才浮出水麵,噴哧著水珠,掙紮著向岸邊遊去;那馬上的騎者從水底冒了出來,兩手撲騰撲騰瞎抓了一陣,一個浪頭湧來,那人沉了下去,再也沒有露頭,一會兒便無蹤無影了。

經曆了一場生死驚魂,楊溥等人好一會才鎮定下來。剛才的危急情景,要不是司馬青姑娘急中生智把銅鏡一閃,說不定自己已經被馬一腳踏死了,真是多虧了小青姑娘!

“謝謝小青姑娘。”坐在地上,楊溥望著司馬青連連拱手,“要不是你,我這會兒恐怕早已氣絕身亡了。”

“說哪裏話,好人自有皇天保佑。”司馬青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對還在後怕的楊沐道,“楊沐大哥,快把楊大人扶起來吧!”

“哎喲,你看把我嚇糊塗了!”一聽司馬青的提醒,楊沐連忙從地上爬了起來,徐楊忠也連忙起身同楊沐一道上前去扶楊溥。

“疼,疼!”楊溥連聲喊道,“這左邊的胯骨隻怕跌破了。”

原來剛才危急時刻,楊沐用力過猛,楊溥竟把胯骨跌傷了。

“慢點,慢點。”司馬青連忙過來慢慢扶起楊溥,小心地問道,“您哪兒傷著了?”

楊溥慢慢地站了起來,撫著左邊的胯骨仔細摸了摸,忍著痛苦笑道:“還好,估計沒什麽大傷,隻是走路疼痛罷了。四弟,你扶著我慢慢走回去吧。”

“那怎麽行?這走回去會更加傷骨傷筋的!”司馬青連忙阻止道,“楊沐大哥,你去雇一乘便轎把大人抬回去吧。”

“說得對,說得對。”楊沐連忙跑去雇橋去了。

看著這秦淮河裏奔騰不息的流水,楊溥不禁又想起剛才驚心動魄的那一刻,他不禁產生了一絲疑竇,那馬怎麽就直衝著我來了呢?

回到金陵會館的時候,已經是酉時時分。文德橋頭楊溥遇險的事兒早有人報告了朝廷。聽說楊溥受傷,東宮太子朱高熾聞訊便立即趕來了。

說罷,他對隨侍在旁的金忠道:“你去太醫院傳我的話,請位太醫前來瞧瞧,內服外敷雙管齊下,傷肯定好得快一些。”

金忠答應一聲便急急忙忙地走了。

“這馬怎麽這麽巧,竟然在橋上飛奔呢?”朱高熾關切地詢問道,“那騎馬的是誰?”

“臣也有些納悶。”楊溥心有餘悸地回憶道,“當時橋上也還有一些行人,怎麽那馬不衝張三也不衝李四,就直衝我來呢?那馬上的騎者也不知是誰。”

“聽說是個護衛呢!”站在一旁的楊沐插話道,“那人雖然沉入河底沒有起來,但剛才聽人說,漂浮上來的一塊腰牌被人撿著了,一看是塊護衛的腰牌,上麵漆著字呢!”

“護衛?”朱高熾聽了不覺一愣,這懸腰牌的護衛在京師裏隻有錦衣衛、東宮和親王等處衛士,這是哪一家的護衛呢?想到這裏,朱高熾似乎明白了什麽,他轉回頭來對楊溥道,“由他去吧!我看你入朝為官也已五年了,總住在這金陵會館也不是個辦法,再說這身邊也缺人照料,還是盡快到梓楠胡同買一處宅子,派人去把女眷接來吧。”

“謝殿下關心。”楊溥十分感動,他望著太子道,“自從洪武三十三年入仕以來,臣飄忽無定,再加上家裏路途遙遠接濟不時,是以至今還住在金陵會館,內眷也還未接來。說句不怕殿下笑話的話,臣那小兒子已經五歲了,臣還沒有見過頭回呢!”

“怎麽,楊大人就不想家?是不是手頭拮據?”朱高熾親切地問道,“要不,等會我派人給你送點錢來,你先把房子買了,再派人去接女眷如何?”

“謝殿下,臣擔當不起。”楊溥連忙婉拒道,“臣這就派楊沐回石首接內眷,她們一來,臣也就有錢辦事了。這朝廷有規定,殿下還是慎重的好。”

“朝廷有規定”這句話提醒了朱高熾。他的那個父皇威權天下,就是容不得臣下背地裏拉幫結派。如果拿錢幫楊溥買房子,恐怕就會牽扯上“私交外臣”的罪名,那就壞了,楊溥心細,提醒得好!想到這裏,他隻好好言撫慰道:“楊大人言之有理,那就等你女眷接來後再買房,不過要快,即日派人回去辦理。你安心在家休養十天半月,待傷好後再上朝辦事,我會叫詹事府替你稟奏父皇的,放心吧!”

“謝殿下!”楊溥連連道謝。

朱高熾本來準備回宮的,他忽然想到了什麽,連忙問道:“可這一段時間誰來照顧你呢?”

“殿下放心,有我們呢!”旁邊的司馬青一直仔細地聽著,見問到誰來照料的事,她立即答話。

“謝殿下。”楊溥連忙掙紮著要起來相送,被朱高熾示意阻止了,他隻好躺在**謝罪道,“臣有傷在身,請殿下恕臣未能遠送。”

“安心休養。”說罷,朱高熾帶著一班內侍、護衛離開金陵會館回宮去了。

送走了太子,太醫院的太醫也趕來診視了一番,說是骨傷了,開了幾服藥口服,還開了一劑外敷單子,要楊溥多休養幾天。

第二天,司馬青母女倆一早都來了。她們服侍楊溥細致周到,楊沐看了很是放心。

吃過早飯,楊溥寫好家書,派楊沐同徐楊忠趕回石首去接家眷。

“真是個不中用的東西!”看著王府存心殿右側牆邊掛著的一塊護衛腰牌,朱高煦狠狠地罵了一句。

一看見這塊腰牌,他心裏就窩著一團火。那天枚青派人到文德橋頭刺殺楊溥,誰知道功虧一簣,不但沒有害死楊溥,反而淹死了護衛,連屍首都沒有撈起來。幸好這事做得隱秘,沒有留下痕跡,不然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還落個謀害朝廷大臣的罪名那可就糟了!朱高煦實在氣惱,叫人把撈起來的那塊護衛腰牌悄悄地取過來掛在這存心殿牆旮旯裏,每天看一遍,時時提醒自己,此仇不報,誓不為人!先除掉那朱高熾的左膀右臂,再除那胖子!

“王爺莫要煩惱!”坐在一旁的朱恒勸道,“這一次我們是失敗了,但機會總會有的,隻要我們耐心等待,不信找不到機會!”

“找什麽機會?臣看不如直接對那胖子下手算了!”一旁的王斌憤然道,“先除掉那些胖子左右的大臣起什麽作用?就是沒有這些人,那胖子照樣還在,王爺還是當不了太子!”

“你懂什麽?”說起這太子,觸到了朱高煦的心病,他暴躁地訓斥道,“你就隻知道舞刀弄槍,不會動腦子!那胖子平常深居簡出,禁衛森嚴,你進得了東宮麽?那胖子外出前呼後擁,錦衣護衛緊隨其旁,你近得了身麽?再說即使你僥幸除了他,難保事情不被暴露,一旦事發,那本王就是身首異處了!所以那胖子不能殺,隻能找機會讓他出錯,父皇廢了他才是上策。要使胖子出錯,就得先除了他身邊的解縉、楊溥等人,你知道麽!”

朱高煦的一番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王斌聽後再也不敢作聲。

坐在一旁的枚青冷笑著說話了,他是漢王府最會耍弄計謀的人物:“說到機會,現時就有一個絕好的機會來了。”

聽說來了機會,朱高煦立即問道:“什麽機會?”

“眼下不是就要舉行新科會試麽?這就是機會。”枚青陰陰地道,“這幾日天下舉子陸續匯集南京,那解縉、楊溥的家鄉江西和湖廣肯定來了不少舉子,這考官肯定出在翰林院,解縉、楊溥都兼職翰林,肯定有不少同鄉舉子要請托關照,臣不信解縉、楊溥不食人間煙火。隻要我們派人到他們家左右密伺,一旦發現他們受賄,那扳倒他們就好辦了。”

“那好辦。”枚青笑道,“天底下沒有人與錢財有仇。這些人不想請托是不會上門拜訪的,既然去了肯定就是有意請托;要想請托,不送財物是不行的,現今不送錢就辦不成事的道理誰都知道。即使確實無人行賄,或是確實不肯受賄,那我們不會想法子讓他們受一次賄麽?”

“好主意!”朱恒,王斌一旁拍手稱讚道,“這行賄都是一個人私下裏幹的,沒有旁人在場,跳到黃河也是說不清的!”

“主意好確實是好,可是總覺得不穩妥。如果解縉、楊溥不當考官,那法子就不能奏效了。”

“解縉、楊溥不當考官也無所謂。”枚青回答道,“隻要他們肯收錢,那就一定會為送錢的舉子千方百計去作弊,因為舉子們送錢的目的是要中進士;一旦他們收了錢,無論事情辦得成與不成,那都是受賄,就要進錦衣衛大獄呢!”

“本王還是有點不放心。”聽了枚青講的道理,朱高煦還是不夠滿意,“如果這一招不靈,那又該如何辦呢?”

“辦法總是有的。”枚青回答道,“如果這一招被識破或者不奏效,那我們還可抓住科考中的某種事情做些文章,把事情鬧大,把翰林鬧得人人自危,那解縉和楊溥也難脫幹係呢!”

“這還差不多。”朱高煦點頭道,“解縉和楊溥在翰林供職已經數年,關係錯綜複雜,隻要翰林一亂,我們總會找到他們的弱點,那時置他們於死地就容易了。隻是事情要辦得穩妥,不留痕跡。”

“王爺放心。”枚青笑道,“臣等會做得滴水不漏。”

“那好,就這麽定了。”朱高煦把手一揮,“枚青負責,朱恒、王斌協助,不要再讓他人知道了,隻可惜趙王去年二月到北京居守去了,不然還可和他商量商量。好了,本王等著好消息,你們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