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力:高情商的核心力量

情商修煉,核心就在於控製力的提升。

1960年,著名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曾經做過一個軟糖實驗。他在某幼兒園召集了一群四歲的小朋友,並在每個人麵前都放了一粒軟糖,交代他們說,老師會離開一會兒,在此期間不許偷吃糖。等老師回來之後,聽話沒有偷吃糖的小朋友將再獲得一顆糖,而偷吃了糖的小朋友自然就沒有獎勵了。

老幣離開之後,研究人員偷偷觀察了小朋友們的舉動,發現一部分小朋友開始蠢蠢欲動,把手伸向軟糖,然後又縮回來,又伸過去……來回幾次之後,有的小朋友忍住了,有的小朋友則還是把糖吃了。

一段對間後,老師回到教室,果然如之前交代的,給沒有吃糖的小朋友們又分別獎勵了一顆糖。

後來,米歇爾繼續對這群參加實驗的小朋友進行跟蹤觀察。他發現,在上初中之後,那些當初控製住自己沒有偷吃糖的小朋友,大多數成績和表現都要比那些當時偷吃了糖的小朋友好得多,他們更有毅力,也更有合作精神。這種差異性一直到進入社會後也依然存在。

在這個軟糖實驗中,瓦特?米歇爾所考驗的,正是小朋友們的自我控製能力,而事實也證明,自我控製力強的人,顯然比那些自我控製力弱的人要更接近成功。而控製力也正是高情商的核心力量,一個人情商的高低,與他的自我控製能力強弱是有直接關係的。所以我們才說,要修煉情商,關鍵還在於自我控製力的提升。

很多人認為,所謂情商高,指的就是一個人世故圓滑,做事麵麵俱到,顧及別人的感受。但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非常不準確的。情商的主體不在於“關注別人”,而是在於“控製自己”。情商是一個人情緒、情感、意誌、耐受挫折的能力或品質等等方麵的綜合體現,可以說,在人際關係中,情商所反應的,其實就是一種與人交往時的合作態度。

一個人情商的高低,關鍵還要看他的自我控製力。比如決定從此要奮發向上,可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覺得還沒睡夠,非常難受,這種時候,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貫徹實施,關鍵就看你的自我控製能力。如果連一個起床都做不到,就更別說其他的事情了,所以我們才讜,情商的高低,往往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

一個情商高的人,必定是一個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且為自己的情感負責的人。在遭遇挫折與痛苦的時候,他同樣會悲傷、會難過,但更重要的是,他會懂得控製自己的行為,並以一種更為安全理智的方法來慢慢修複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繼續正常向前,盡可能地減少情緒或情感帶來的衝擊。而這一切,則都是自我控製力的一種體現。

所以我們才說,想要提高情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提升我們的自我控製能力,爭取把那些猛烈的、不可控製的情緒變得可控。

情商高的人和情商低的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當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內心激烈衝突的情緒時,情商高的人往往會通過一些途徑,來幫助自己發泄激烈的情緒,讓這些情緒變得合理化,比如進行一段時間激烈的體育運動,或者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等等。而情商低的人則習慣於把希望寄托於別人身上,渴望通過別人來滿足自己,就像不懂事的孩童,一旦不高興便期望身邊的人來哄著自己,逗自己開心。

所以說,情商的高低不僅僅決定了你成就的高低,同時也與你的幸福感息息相關。情商高的人總能將自己的幸福體驗抓在手裏,而情商低的人卻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於他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