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接受並享受別人的善意

有的人說話總是習慣“夾槍帶棒”,一句好話都愣是能說出“罵人”的感覺。有這種習慣的人通常一心性都較為敏感,對人的防備意識也比較強,就像刺蝟一樣,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習慣性地豎起鋒利的“刺”來保護自己。

雖然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過重的防備意識就如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一座高牆一樣,擋住惡意的同時,也變相地拒絕了他人的善意,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很顯然,這對於我們的社會生存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我們應該懂得用頭腦去分辨善意與惡意,不能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也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一律把人“拒之門外”。很多時候,別人給予你的建議和幫助,很可能隻是純粹的善意,而懂得接受並享受別人的善意,也是提高情商的一門必修課。

比如當你表示想要去某家店買一件佩戴的首飾時,朋發突然告訴你,你想去的那家店東西不太好,推薦你去另外一家他常去的店。如果你,心性過於敏感,那麽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心裏覺得朋友在向你炫耀他的消費水平,所以對朋友的態度變得冷淡下來;

第二種:覺得不喜歡朋友推薦的店,於是直接果斷地拒絕對方的提議。

不管是哪一種反應,實際上都表露出了一種本能的抵觸和拒絕。事實上,不管朋友究竟是抱著怎樣的想法或目的說出的這一建議,至少初衷都是為了讓你有更多的選擇,這種時候,為什麽不愉快地表示感謝呢?或許你未必會真的在那家店消費,但你所傳達出的態度對於你與這位朋友的交往卻是非常重要的。

曾遇到過這麽一件事:

一個朋友是個“富二代”,家庭條件很好,畢業之後就直接進了家族企業,過上了有車有房的瀟灑生活。因為從來不差錢,所以出門在外的時候,他對朋友都特別大方,常常請客吃飯,並且經常主動負擔起吃飯完畢後開車送人回家的任務。

按理說,這個朋友做人那真是沒得說,可偏偏有個同學卻非常看不慣他,經常在背後說他的不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個同學之所以討厭他,恰恰正是因為他的慷慨和熱情。按照那個同學的說法就是,不管是他請客吃飯,還是開車送人回家,都是想要在眾人麵前炫耀,彰顯自己條件好,有錢有車,從而在他們這些“窮人”身上找尋優越感……

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那種喜歡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的優禿,從而找到滿足感和優越感的人,但同樣,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存在那種隻是想單純地向周圍的人表達善意的人。就像這位“富二代”朋友,因為自身條件好,所以他會有意識地去多承擔一些花費。對於他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在一些較為敏感的人看來,可能這種善意就變味了。

很多時候,對別人的善意不領情,甚至習慣以惡意去進行揣測的人,通常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他們看來,別人對他們的好,必然都摻雜著目的和企圖,因為在他們心中,並不認為自己是個足夠優秀值得別人真誠以待的人。這其實也從側麵反映了他們內心的脆弱和自卑。

其實,懂得接受並享受別人的善意也是一種美德,一種豁達。接受別人善意的饋贈與幫助,然後在適時的時候給予回報,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正是在這種互動中一點點建立起來的。所以,當別人向你伸出善意的手時,請勇敢地去握住他,別讓冷硬的拒絕和過分的戒備毀掉一段真誠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