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漩挖掘了十一個不同的異星文明廢墟之後,她的弟弟發現了星路。

他們整整六年沒說過話,但總是賭氣地將彼此的發掘內容/研究成果發往對方的郵箱。在整理張漩發來的那些異星文明數據、並和公開勘探的遺跡記錄對比時,張凱找到了一個幾乎所有的文明都曾經拜訪過的星域。

就在某片暗星雲深處。

“我有證據。”他說,“我有證據證明,那兒有一個異星文明,不是曾經存在,他們現在還在。”

後來,張漩總是想起那天,她和弟弟坐在空港的咖啡館裏,談及那片星雲以及裏麵孕育著的群星。

“他們在這裏播種恒星。”張凱說,“看到這張星圖了嗎?流浪者文明,五十億年前,那時這個星域的氣體雲密度很低。而這一張—”他拿出另一幅星圖,來自張漩發掘的一個遺址,“星雲密度已經很高了,而且裏麵有了星胚。然後是這一張……”第三張圖落在桌麵上,“看看這些曲線,是不是很熟悉?”

她認得這個螺旋形的結構,就像是將飛船送往星空彼方的那些銀白色的螺旋星門,隻不過這座星門比螺旋星門大得多,而且大得難以想象。不是用小小的重力翹曲裝置建造的,而是用恒星本身。

在星團內部,一顆大質量恒星和周圍四顆年輕的小質量恒星以非常特殊的軌道相互繞轉。而被恒星引力攪動的星雲構成了通常情況下以高強度纖維搭設的牽引軌道。正漸漸將重力井扭曲成一個複雜的分形螺旋—空間折疊式星門的基本構架。

“這個東西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隻可能是文明的建造物—它還沒完成,但是快了,再過一億年就差不多了。一億年,對宇宙和真正的文明而言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張凱的目光閃爍著狂喜,“想想看,它會通往什麽地方?”

銀河係之外。她明白,也許是本星係團之外,通往可見宇宙的邊緣—和人類使用的那些小型星門相比,這座星門的規模是它們的一千億倍,當它完成之後,整個宇宙—甚至是可見範圍之外的宇宙—都伸手可及。

她試圖想象,想象那些外星人,在歲月長河裏播種恒星,扭曲引力,散布氣體雲團,緩慢而極富耐心地修築這樣一座巨型星門。任何有這種耐心的文明都將遠遠超過人類的文明尺度。

“我陪你一起去。”她說。

但她終未能成行。張凱的研究被視為旁門左道,無人相信。由於他提供的研究證據來自禁止勘探的外星廢墟,警方盯上了他。張漩不得不為弟弟引開警察,讓張凱開著她的飛船“長弓號”去尋找那條星路。

一去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