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末日降臨

公元2164年6月,初夏時節中國北方的陽光逐漸熾烈起來,而位於北京的阿德爾森科技公司總部的員工們卻如墜冰窟,他們即將麵臨失業。比地麵工作人員更慘的則是“維特號”太空基地上的宇航員們,他們中的大多數返回地球後就地遣散,手續簡單到令人寒心。

貨運空天飛機頻繁來往於地空之間,將太空基地上的高科技設備運抵地麵,其中相當一部分要被變賣,以支付宇航員們的體檢費和後續三年的基本醫療保障。

黃金拋物會成功地在民眾心中培植起了對太空事業的仇視,幾乎所有的天文機構都已中斷工作,隨著“維特號”太空基地被放逐,人類文明在茫茫宇宙中合上眼睛,安心地做起了盲人。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創始人麥克·阿德爾森和“維特號”太空基地總指揮陳擇英也被冠以“現代杞人”之稱,被人們大肆嘲笑,仿佛他們是天生的騙子和小醜。

然而,隕石災難就在此時發生了。

公元2164年6月27日晚11點23分,一個大火球從天而降,落入日本神戶港,在離一間以製造軍用潛艇為主業的造船廠僅三百餘米處爆炸,造成五十幾人死亡,兩千餘人受傷。日本防務省起初以為是軍事打擊,但很快就勘察出那是一顆隕石。此前外界都以為這間造船廠生產的是常規潛艇,但隕石災難發生後政府卻做了應對核泄漏的緊急措施,當地人員全部疏散,外界這才知道造船廠生產的是核潛艇。

媒體報道的重心並未往軍政方向演進,也並未往核事故的方向演進,因為第二天上午又有一顆隕石墜落在中國東海。連續兩天發生兩起隕石事件,這非常罕見。

落入中國東海的隕石引發了小規模的海嘯,並未造成大的災害。但不幸的是,事發時一艘小型遊輪距離隕石墜落點不超過五百米,隕石衝擊波掀起的巨浪打翻了遊輪,船上一百多名遊客遇難。遇難者名單和照片很快被公布在了網上,最小的遇難者僅有三歲,名叫陳諾,她的媽媽孟凡也一同遇難。母女二人發在社交網絡上的海上遊玩照片流傳很廣,引來網友一片唏噓。照片中陳諾穿著一件兒童仿真太空服站在船頭,頭發被海風揚起,在媽媽的護持下張著雙臂像要飛起來。

再下一次的隕石事件發生在南非中部的弗裏德堡城東南二十千米處,由於事發地點較為偏僻,人煙稀少,隻有一個人受了傷。這次隕石事件距離中國東海隕石事件不到三小時。

短時間內連續發生三起隕石事件,造成幾百人死亡,這不可能是巧合。恐慌情緒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還有更大的災難在後麵。而這時候有能力監控和攔截隕石的隻能是阿德爾森科技公司,“維特號”太空基地正在被放逐的邊緣,也許在它壽終正寢前還能奮力一搏,救地球一次。

消息漫天飛,各路媒體在經過了短暫的喧囂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明確的官方指示—經聯合國授權,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將就此事件召開新聞發布會。

7月1日,上午九點整,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創始人麥克·阿德爾森在聯合國發言人的陪同下步入新聞發布會現場。發言人隻是在發布會開始的時候說了一段簡短的開場白,確認了此次發布會的官方屬性,隨後就把話筒交給了麥克·阿德爾森。

麥克·阿德爾森現年六十六歲,鬢角全白,麵龐已經顯出些許老態,一雙藍色眼睛卻如鷹隼般銳利。由於十歲就隨著做生意的父母來到中國定居,因而他的一口中文說得相當地道:“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外來天體監測部門剛剛確認,剛剛發生的三次隕石事件並非是一場小型的隕石雨,這些隕石都來自於一顆名為‘2160HW’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本來要在一個月後從地球飛掠而過,跟地球的距離大概是地月距離的十幾倍,尚在安全範圍內,但我們最新的軌道監測數據表明,它受到引力攝動,已經發生了變軌,有可能落入地球。”

台下的媒體記者們發出一聲低呼,這可是所有情況中最糟的一種。理論上說,近地小行星有受到太陽係內行星引力攝動從而變軌衝向地球的可能。但這僅僅是理論,有據可查的曆史上這種事很少見,僅有的幾次情況還都並不嚴重,至少小行星的個頭都不算大。但這一次有所不同,既然小行星的碎塊都能釀成災害,小行星的主體必定不會太小。而且“2160HW”以發現年份打頭,顯然是個臨時編號,小行星隻有在經過四次以上的觀察確認,並且運行軌道被精確測定後才能得到一個正式編號,正式編號前麵是一長串阿拉伯數字。臨時編號就意味著人們對它觀察次數有限,了解也有限,防範起來也更有難度。

麥克·阿德爾森繼續說道:“隕石災害每個世紀都會出現一到兩次,至於災害程度如何則完全要看運氣。‘2160HW’小行星最大直徑有4千米左右,也許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概念,我隻舉一個例子,造成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直徑是10千米。阿德爾森科技公司做了一個簡單的撞擊模擬,但我不準備給大家看了,以免造成更大的恐慌。”

稍有科學常識的人不用看模擬也知道,這麽大的小行星撞到陸地,起碼會毀掉一個大洲;撞入海洋情形也不會好到哪裏去,百米高的海嘯將吞沒沿海的大片土地,生態係統徹底崩壞,居住在內陸地區的人們會在隨後的氣候惡化中被折磨至死。

一名記者陡然站起身來,大聲質問道:“‘維特號’太空基地建成時可是以提前50年預警小行星撞擊事件為目標的,怎麽弄成了現在這個局麵?連一個月的時間都提前不了?”

人群中出現了一股**,不少人紛紛附和,顯然這個問題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麥克·阿德爾森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從容答道:“近地小行星的數量比我們原本預想的要多很多,還不斷地有主帶小行星闖入近地軌道,這些新加入的危險分子很難捕捉,而且最近十幾年這種主帶小行星闖入事件變得愈加頻繁,太陽係就像一鍋煮沸的開水般躁動,這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太空基地每年要獨立發現幾千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同時也從世界各地的天文觀測機構那裏共享信息,又增加了上千顆新的近地小行星,跟蹤任務非常繁重。”

“跟蹤不區分重點嗎?像這麽大體積的小行星理應重點盯防!”那名記者打斷了麥克·阿德爾森的話。

“當然,我們一直是這麽操作的。但這顆小行星是4年前才被發現的,隻有一次觀測記錄。它是一個隱形殺手,誰都沒有注意它。”

“為什麽沒有注意呢?”記者緊追不舍,並且用的還是責難的口氣。

“你應該提點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一味質疑!” 麥克·阿德爾森突然爆發了,“還不夠嗎!你們還不夠嗎!這五六年以來對太空基地口誅筆伐的就是你們這群人,而今整個地球整個人類的生存希望都寄托在太空基地上,而你們這幫蠢貨還在質疑!你們除了質疑還有什麽本事!”

現場陡然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麥克·阿德爾森夾帶著髒話的這一通訓斥給驚呆了。

麥克·阿德爾森喘著氣,平複著自己的怒火,努力放平語調:“眼下‘維特號’太空基地上用於攔截小行星的激光陣列武器已經拆除,即便不拆除,激光武器也並不適合對付這麽大個頭的小行星。太空戰機大多運回了地麵,宇航員都已遣散,隻剩下總指揮陳擇英和兩名部下暫時駐留在基地。他們原計劃明天返回地球,現在我已經讓他們原地待命了。基地上隻剩下一架‘希特’太空戰機和少量彈藥,我現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陳指揮身上,希望他能帶來好運。”

話音落下,現場又是一片寂靜,好半天才有一名記者打破沉默,問道:“隻有這一個方案嗎?”

“隻有這一個方案。” 麥克·阿德爾森回答。

“陳指揮準備用什麽方式打擊小行星呢?可以透露嗎?”記者繼續問道。

“陳指揮將會駕駛太空戰機,發射一枚反物質導彈轟擊小行星。他畢業於銀河飛行學院,在擔任‘維特號’太空基地總指揮之前曾經是反恐飛行隊的隊員,精準打擊正是他的特長。”

第三排中間的一名女記者突然站了起來,說道:“有媒體報道中國東海隕石事件中最小的遇難者陳諾正是陳擇英的女兒,我想向阿德爾森先生求證一下。如果事情屬實,陳擇英目前的心理狀態應該不適合執行任務。”

在座的記者中不少人聽說過這個消息,大家齊齊把目光集中在了麥克·阿德爾森身上。

麥克·阿德爾森不說話,直直盯著那名女記者,臉上慢慢又有了惱怒之意:“你應該信任一位專業人士的專業能力!”

“您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女記者顯然並未被麥克·阿德爾森此前的發作嚇倒。

“人類可能是這個地球上最不信任自己同類的物種了,即使末日臨近也仍舊如此,這太可悲了。” 麥克·阿德爾森指著那名女記者說道,“請你坐下,不要耽誤我的時間。”

“您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女記者依然站得筆直,“我不是無理取鬧,這件事很重要,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係在陳擇英身上,我們有權了解他的心理狀態。”

“其他宇航員都已經回到地麵,並且全部遣散,我們能倚靠的人隻有陳指揮,沒得選擇。”麥克·阿德爾森說道,“陳指揮目前處在失去家人的悲痛當中,隻有我們的信任能幫助他化解心結。他此刻也正在看這場新聞發布會的直播,我想他會對你的質問感到寒心。戰士不怕悲痛,戰士怕的是他所保護的人們不信任他。”

這番話說得女記者再不言語了。

“由已知的資料來看,‘2160HW’小行星是一顆碎石堆型的小行星,結構較為鬆散,容易解體。但我們不能等著它臨近地球再出擊,那樣的話爆炸後的碎石仍可能砸向地球,雖然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災害,與最近三次隕石事件同等級別的災害卻仍難以避免。陳擇英指揮會以最快速度出擊,盡早讓大家的生活恢複安寧,請大家信任我們!”

麥克·阿德爾森朝現場所有人深鞠一躬,跟發言人耳語幾句後走下講台,隨後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從直播廳的側門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