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捕捉器

此時聞遠煩惱極了,靜靜地趴在八號空間的站舷窗口,整個身子浮在半空中。他的正前方有個銀白色立方體,看上去就像飄在夜空中發著暗淡光芒的魔方。魔方的每一麵中間有一個方形空洞,可以隱約看到裏邊的伸縮桁架。有幾架螞蟻般大小的航天飛機從地球方向緩緩飛來,尾部噴著弱不可見的藍焰,往魔方方向飛去。

這個魔方形狀的空間站是天外方舟計劃的附加物,被稱為第二方舟。由於火星移民計劃嚴重縮水,天外方舟專家組無奈之下提出了在近地軌道建造第二方舟的方案。在這個方案裏,第二方舟預計能將8 000人轉移到地球同步軌道上。

他們將在36 000公裏高處躲開撞擊時衝往太空的高溫離子體流,捱過地球火山密集噴發期,兩年後再重新返回地麵。那時的地球或許已千瘡百孔,大氣層裏堆積著稠密的塵霾,植物因失去陽光而早已死去,海洋和湖泊已經冰封,甚至地下衛城也有可能在地殼運動中被大陸板塊擠碎,但這些幸存者早有準備,他們將利用特殊的飛行器收集塵霾,清潔大氣圈,讓陽光重返地表,解凍冰川。

在聞遠看來,這個計劃的缺點是工程量巨大。它由20個立方體組成,每一個立方體又由更小的單元立方體構成,因此組成整個方舟的單元立方體多達400個。每個單元立方體都是一個太空艙,需滿足20人連續居住兩年的要求。400個單元立方體同時展開時,就像一個立體的陣列,占據了近2 700萬立方米的空間。

據說這個計劃提出時,在地球安全理事會審議會議上引起了極大爭議,因為它將消耗全世界的大部分航天資源,這勢必嚴重影響其他航天項目的開展,比如說第五方案中的光子捕捉項目。

聞遠的光子項目原計劃在10個國際空間站安裝20個光子捕捉器。第二方舟計劃開始實施後,光子捕捉器的數量削減到兩個。聞遠對此表示理解。對他而言,光子項目投入得越小,他的壓力就越小,他至今仍對自己的項目缺乏足夠的信心。如果沒有江大偉一直給他打氣,他很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第二方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太空庇護所,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它工程宏大,必將成為人類的太空豐碑。對於光子捕捉器,多數專家持保留意見。它的耗資非但不低,且充滿了不確定性。無論如何,從億萬萬億光子中篩選出糾纏態光子,再利用它們去獲得十二光年外一顆行星的信息,就人類現有的科技和經驗來看,都有點脫離實際了。

聞遠聽說聯合國的部分人士甚至進而抨擊整個第五方案簡直就像一場亂糟糟的魔術秀,時至今日不但沒有清晰的技術路線,而且資源消耗也相當驚人,光磁球實驗就已發生了三起爆炸事故。在聞遠看來,磁球還算比較靠譜的項目——至少比他的光子項目要靠譜,畢竟磁球還能飛起來,而光子捕捉器安裝兩個星期了,至今卻一無所獲。

令聞遠稍感安心的是,在第五方案中光子項目並不是最異想天開的。有些想法已經不能用驚人來形容了,但也被列入了第五方案的項目考察範圍,比如說驅動月球與“大花生”相撞,先不說當今還沒有任何公司能生產如此巨大的引擎,即使采用陣列式引擎,也需要1000 000台3 000節的的核聚變動力裝置,密集安裝在月球一側的地表上,驅動它在合適位置準確攔截“大花生”。就工程量而言,這是一個天方夜譚般的計劃。

當然,在第五方案中也有非常靠譜的計劃,比如說“天網”項目。它利用堅韌的納米絲編織成一張直徑大於15公裏的網,由十幾艘飛船拖曳著,在太空中以不低於22公裏/秒的速度迎頭兜住“大花生”。在大於40公裏/秒的相對速度下,納米網估計會像擦土豆的刨絲器一樣,把直徑6公裏的小行星切成幾億條細長的石片。這些石條在進入大氣圈時,就像麵條進入了滾沸的開水鍋裏,瞬間變得軟塌塌的,然後在氣體分子的高溫摩擦中熔融汽化。那時在整個天空會看到無數細長的火柱,像點燃的引信一樣迅速燃燒,還沒有到達地麵前就會消失殆盡。

“天網”項目大概隻有一個問題:長度15公裏的納米絲強度、或者說飛船的支撐動力,是否真的能將2033KA1切開?不過無論如何,在所有的主動防禦計劃中,“天網”顯然是耗資最小、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一個。正因為“天網”項目,第五方案在地球安全理事會上仍獲得不少支持,雖然大部分項目的經費被大幅削減了。

想到這裏聞遠掉轉頭往舷窗左邊望去,兩個光子捕捉器像撥浪鼓一般凸出在空間站外緣,鼓麵反射著來自太空的光芒。在聞遠最初的設計中,它們應該像直徑1.8米、高1.5米的鼓形玻璃茶幾,所有精密儀器都安裝在鼓桶的內壁,包括位於玻璃鼓麵下的光子能級篩網和光子分流器。但漫長的生產過程幾乎讓人失去耐心——待做完地麵實驗後聞遠已經顧不上那些**在外的儀器了,要求工人立即安裝在八號空間站上。

光子捕捉器連接在一個表麵黑亮的艙段上,除了顏色之外,與空間站的普通艙段並沒有兩樣,直徑3.3米,長4米,對接接口是通用的標準接口。當然,如果注意到它上方那兩根形狀奇特、水桶粗細的黑管子,就會知道這個艙段的用途可不一般。它的全稱叫糾纏態光子成像暗室,那兩根水桶粗細的管子則叫光子導流管,它的另一頭連著光子捕捉器,能將糾纏態光子引入到暗室裏。光子在暗室裏的狀態將與遙遠星球上的“另一個自己”產生聯動。當目標星球上的糾纏態光子不斷穿過觀測對象時,暗室裏的光子狀態將會發生相應改變。如果聞遠的設想沒錯的話,這粒光子將不斷撞擊三塊圖像傳感板,產生的信號將同步傳輸到圖像處理器中,再加入相應的調整參數後,最終在顯示屏上呈現出來。

一個月前的地麵實驗是成功的。位於北京實驗室的光子捕捉器捕捉到了來自倫敦的兩個糾纏態光子。這兩個光子被導入成像暗室後,工作人員隻花了一個小時就將位於倫敦實驗室裏的一個雕塑(牛頓墓前的雕塑仿品)完整地複製了出來。

但這一成功在輿論中並沒有激起什麽漣漪,此時地球上已經變得鬧哄哄、亂糟糟的,人們隻希望從地下衛城和第二方舟那樣的宏偉工程中得到些慰藉。聞遠聽說許多民眾聚集在世界各地的72個地下衛城入口處,他們有的早在一年前就駐紮在那些地方,等著工程完工。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人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億——每個入口平均有近3 000 000人,而每個衛城的平均人口容量(按照改進後的設計方案)隻有30 000人不到。

密密麻麻守候的人群給各國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官方印發的小冊子隨處可見,除了介紹地下衛城的運作方式,最重要的是詳細說明了進入衛城的篩選條件。聞遠曾通過一些途徑搞到了一本這種小冊子,裏邊介紹說進入地下衛城的唯一合法身份是計算機篩選的。除了維護運轉的工程技術人員外,能否進入地下衛城完全由計算機決定。它將排除膚色、種族、信仰、教育、健康、年齡等一切的外在條件,將所有人類個體進行編碼,然後隨機篩選。被篩選出的個體若是未成年人,則附加其父母作為監護人進入衛城,對於老年人則沒有這種附加直係親屬的優待。除了那種政府刊印的小冊子外,各個入口都由軍隊重兵把守,配備的次聲波炸彈對妄圖闖入衛城的暴民、恐怖分子具有足夠的威懾力。

第二方舟的篩選條件與火星基地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項心理測驗,目的是確保入選個體具有良好的適應力,在太空和狹窄空間的群體生活中不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這項心理測驗雖然沒有對年齡、職業和教育背景提出要求,但顯然有利於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以便應對太空環境中特殊的生存要求;而地下衛城,按照聯合國秘書長馬馮的話,將是“完全公平地向任何一個人類個體開放,隻要他或她被計算機所青睞。”

想到這裏,聞遠不禁苦笑了一聲,如果說計算機真正幹預了人類曆史的話,那麽這將是最顯而易見的一次了。

聞遠轉過身,見徐小山正趴在一塊顯示屏前,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而屏幕上卻是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光點。

徐小山是少數支持Tianyan528b存在生命的行星專家。江大偉邀請他加入光子項目時,徐小山正忙著與支持諾亞星的一些專家打嘴仗。最先進的天文觀測手段已經得出結論,諾亞星是各方麵條件最接近地球的行星。SKA的最新觀測數據顯示,諾亞星的大片藍色是海洋,白色的是積雪,這足以證明它是一個溫度適宜的行星,並且具有穩定的大氣圈——比地球略微稀薄,但也僅是地球上海平麵到海拔1 000米之間的差別,對地球生物的生長基本上沒有什麽影響。

諾亞星的唯一問題——這也是徐小山常常提及的——沒有觀測到任何生命分子,沒有人能準確地判斷出它地表上的那些“綠洲”到底是什麽?

在這方麵,諾亞星與Tianyan528b難分高下。Tianyan528b並不如諾亞星那樣像地球上的環境,它地表的大片紅色很容易讓人想到火星,雖然已經排除了類似火星的氧化鐵土壤的可能性,但目前仍然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此外,它的母星是一顆溫度比太陽低的恒星,它自身的質量也小於地球,即使忽略了它的顏色,這些方麵的差異也會讓人感到不適。

但沒有人能忽略這一點:人類在Tianyan528b上觀測到了生命元素,這是個很強烈的信號,說明Tianyan528b至少正在醞釀生命的誕生!

當然,這隻是徐小山等一部分專家的意見。不少專家的觀點是:找到生命分子並不意味著適合生命生長,比如說一些彗星、小行星都擁有氨、甲醛、磷等元素,但並不適合生命生長。盡管在諾亞星上沒有發現氨基酸分子,但眼下誰也無法否定它擁有海洋、積雪和溫暖濕潤的大氣層,隻是生命還沒有光臨這顆星球而已。

徐小山深知這種無謂的爭論根本無法得出更科學的結論,所以當江大偉邀請他加入光子項目團隊時他便欣然應允。他的目的很明確,想辦法找到支持其觀點的確鑿證據。這也是江大偉有點擔心的地方,他怕徐小山的研究帶入主觀成分,影響判斷的準確性。

聞遠慢慢飄到徐小山身邊說道:“放鬆一點。你這麽盯著,說不定早把光子給嚇跑了。”

徐小山抬起頭來,眨巴著兩個黑眼圈問道:“成像儀觀測也能讓糾纏態光子坍塌?”

聞遠看著徐小山那種天真的表情,很難想象專家般理性的頭腦和充滿童稚的表情是怎麽在他身上融合起來的?他看上去就像個大小孩,眼睛時常眨巴著,眼神裏充滿了一眼能看到底的單純。“開個玩笑而已。我們這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啊。”

“哦。我對能級篩網一直有點疑問。”徐小山頓了頓說,見聞遠疑惑地看著他,就接著說道:“我不是指它的工作原理,我是搞天文的,不過也懂些粒子方麵的東西。我的疑問是它怎麽判斷光子被引力影響的情況?”

聞遠想了想道:“判斷不了。能級的篩選是提前設定的,這樣可保證我們隻能接收到來自Tianyan528b的光。”

“這就是光子捕捉器通過機械柄調整位置的原因?”徐小山用手指了指舷窗外的機械柄,它能通過旋轉伸縮,保持其玻璃鼓麵始終朝向Tianyan528b的方向。

“是的,在固定方向的確定距離上,隻會有Tianyan528b這顆行星……唔,你懂這個道理。”

“嗯。”徐小山想了想道:“如果光子飛臨太陽,會出現什麽情況?”

“軌跡會發生偏轉,不是嗎?”

“是。我想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應加一個偏轉矯正參數呢?”

“這個我們最初是考慮過的,但很難做到。尤其是考慮到我們在地球的公轉軌道上,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但留給我們的時間隻有一個半月而已。”

說到時間,兩人都沉默不語。兩個光子捕捉器——隻有原來數量的1/10——要在短短一個半月內捕捉到至少25個以上的糾纏態光子,這在在目前看來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係外行星Tianyan528b真的會發射糾纏態光子嗎?

在光子項目正式啟動以前,也就是聞遠完成理論計算之後,曾經進行了一項“自然生發糾纏態光子”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聞遠的團隊在西藏高原地表上布置了一個大型激光器,往太空的指定位置發射光子束,這束光子由近地軌道上“墨子八號”量子衛星的一個特製望遠鏡進行接收。聞遠發現,在發送的1 000份光子束中,有3束經過電離層時產生了糾纏態光子。這項實驗結果表明,光子在經過大氣圈電離層時,生成糾纏態光子的概率不高。這項實驗讓光子項目正式審議通過,盡管此時聞遠還不知道Tianyan528b的大氣圈到底有沒有電離層,或者其電離層與地球到底有多大區別。

但是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僅有理論可行性的項目。

“地球安全理事會說不定把光子項目都忘了。”徐小山自嘲般地打破了沉默。

“照目前的情況,忘了也很正常。地下衛城即將竣工,許多國家的邊界線已經形同虛設,難民潮就足以讓地安會忙得焦頭爛額了。再加上第二方舟和天網計劃,每一項都足夠整個聯合國忙上一年半載的。我們這樣的小項目,本身又非常站不住腳,能引起關注倒是怪事。”

“我倒希望他們真的忘了,地安會裏互相扯皮的事太多了,事實上他們很難再審議或監督什麽項目了,不是嗎?”

“沒錯。”聞遠頓了頓接著說道:“隻是希望江大偉別忘了,這最初可是他的想法。”

“他的想法?”徐小山有點驚訝地說道,他一直以為光子捕捉概念來自聞遠。

“是的。我們都是執行人。”

“哦。”徐小山難得地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這麽說來,說不定‘天網’也是他的想法了?”

“這就不太清楚了。不過據我了解到的情況,他啟動‘天網’還有一層考慮:‘天網’是個很好理解的項目,第五方案反對的聲音太多,他需要從中取得平衡,‘天網’正好可以平息那些批評,給其他項目留出一些回旋的餘地。”

“嗯,確實是這樣。第五方案裏‘天網’看起來最有可能成功。”徐小山望了眼聞遠又說道:“當然其他項目的意義也很大。”

聞遠在顯示屏旁的另一個座位上固定好自己,他想讓一直飄著的身體稍稍休息一下:“或許吧。”他說道,用手摸了摸頭發,接著指了指窗外正緩緩掠過的燈火稀疏的地球說道:“不過再過一個半月,‘大花生’就要撞上地球了。現在誰還會在乎‘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