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與裴秀才(1)迪書

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2)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3)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4)而去。

北涉玄(5)灞(6),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7),輞水(8)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複與疏鍾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9)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10)出水,白鷗矯翼(11),露濕青皋(12),麥隴朝雊(13),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

因馱黃檗(14)人往,不一(15),山中人王維白。

賞析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開元九年(721)進士,天寶十五載(756)安祿山叛亂時曾為叛軍俘獲,被迫接受偽官,平定之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官至尚書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輞川。王維工書畫,善詩文,通音律,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有《王右丞集》。

這是一封書信,也是一則精美的山水小品文。信中寫寒冬之夜歸山時空寂的景物:“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複與疏鍾相間。”令人感到冬夜的寒意和寂寞空曠。緊接著就轉向了對春天景色的暢想:“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他把輞川春季的景色寫得生機勃勃,有聲有色,充滿濃濃的春意。全文既充滿山林逸趣,又飽含人間氣息。正如蘇軾所說,王維的詩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文章也是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1) 秀才:唐代初年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也用作才學之士的通稱。

(2) 故山:舊居的山林,指王維的“輞川別業”。

(3) 猥:謙稱。

(4) 訖:完。

(5) 玄:黑色,指水深綠發黑。

(6) 灞:灞水,源出藍田東,西南入藍水,又折入輞水。

(7) 華子岡: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處勝景。

(8) 輞(wǎng)水:即輞川,在藍田南。

(9) 曩(nǎng):從前。

(10) 輕鰷(tiáo):魚名,身體狹長,遊動輕捷。

(11) 矯翼:張開翅膀。矯,舉。

(12) 皋:水邊高地。

(13) 雊(gòu):野雞鳴叫。

(14) 黃檗(bò):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和莖內皮可入藥。莖內皮為黃色,也可做染料。

(15) 不一:古人書信結尾常用語,不一一詳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