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右任 三十功名兩袖清風

於右任/ 1879—1964 / 原名伯循,字誘人,而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出生於陝西三原,祖籍陝西涇陽,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代表作有《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1948年5月,南京,國民黨正在召開國民大會,選舉總統、副總統。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參加了副總統競選,他的競選對手,主要是桂係軍閥李宗仁。選舉前,於右任每天在屋內擺一書桌,置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凡代表即送“為萬世開太平”條幅;同時,另設一長桌,放置他簽名的照片2000張,每張照片上簽有各代表的名字,分省、分市、分縣或分職業排列,由代表們上門時自己檢取。每天上門拜訪於右任的人最多時每小時一二百人。大多數人都悟出,於右任是以聲望和一支筆作為競選的力量。

當時的選舉燒錢燒得厲害,其他候選人如孫科、李宗仁、程潛等,又是請客又是送禮,各地代表每天收到請柬的應接不暇。如李宗仁給每個代表供一輛汽車,有司機早晚服務,包上幾個大旅社、酒店,隻要是代表身份,不管認識與不認識,都可住進去,每天早晚宴席相待,一律免費供應;行政院院長孫科、武漢行轅主任程潛二人天天擺酒請客,給代表發紀念品,許諾,拉關係。相比之下,於右任卻靠一支筆,一張紙,待在家中競選。

有人勸他別在家守株待兔,要出去走動,可以找財團借款活動,於右任一一謝絕:“我相信民眾,我相信自己,成與不成,看民意吧!”直至投票前夕,形勢緊迫,於右任突然派人給各代表送去一張請柬,總算請了幾桌客。在飯店,他對到來的代表即席演講道:“我家中沒有一個錢,因此,很難對代表厚待。今天,是老友馮自由等二十位籌資,才略備薄酒相待,我隻是借酒敬客了……”

第二天,國民政府選舉正式開始,投票采取淘汰製。第一天投票,於右任得到493票,即遭淘汰。選舉結束,幾個代表找到於右任安慰,馮自由感慨地說:“右老身無分文,隻憑人格聲望和筆墨來競選,這能成功嗎?紙彈根本敵不過銀錢,這社會政治腐敗,靠金錢、美女、紅酒、車子拉票,於老怎能不失敗呢?這失敗原因全是我們這些人昧於世情造成的。”

第三天,投票繼續,於右任準時出席。他一進會場,風度飄逸,豁達大度,全場代表起立,掌聲10分鍾不息,以表示對他的欽佩之情。最後,孫科、程潛等相繼淘汰,李宗仁當選副總統,蔣介石當選總統。5月20日,在南京總統府舉行了就職大典。競選不成,於右任隻好再去當他那無職無權的監察院院長了。

西北奇才

1879年,於右任出生於陝西三原縣東關河道巷。其自幼便有異相,長大後更是身材魁梧,目光銳利,加之長須飄飄,世人雅稱他為“於髯公”。最奇特的是,於右任的腳趾齊平,如修行高僧,即所謂的“圓顱方趾”,其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3歲時,於右任喪母,由伯母代為撫養,小時候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放羊娃。7歲那年,他所放的羊群遭到野狼的襲擊,於右任因一時走開而幸免於難。

此事之後,其舅擔心外甥的安全而將之送入私塾讀書,未曾料到,於右任天性聰穎,好學上進。1895年,年僅16歲的於右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學,隨後在三原宏道書院、涇陽味經書院和西安關中書院繼續求學,受教於劉古愚,與吳宓、張季鸞並稱為“關學”餘脈。1898年,19歲的於右任參加全省歲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補廩膳生,被陝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光緒帝出逃西安,於右任參加“跪迎”,寫下詩篇,自編成《半哭半笑樓詩草》,於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在詩集中,於右任自稱“半哭半笑樓主”,並在扉頁刊出了一幅披發握刀的照片,兩旁還自題一聯:“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發妻。”詩集麵世後,流傳頗廣,其中《詠楊貴妃墓》有這樣一句:“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直指當朝慈禧太後。

三原知縣德銳看到詩集後,大為震驚,隨即密報陝西巡撫升允,升允即以“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下令捉拿。好在於右任提前得到了消息,逃離開封到達上海,化名劉學裕,進入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

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1905年後,於右任在新聞界中嶄露頭角,以字“誘人”諧音“右任”為名,開始往《新民叢報》頻頻投稿。1906年4月,於右任為創辦《神州日報》,赴日本考察新聞並募集辦報經費,在同鄉康寶忠的介紹下得會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於右任在新創辦的《神州日報》中大膽廢棄了清帝年號而以幹支紀年,由於其言辭激烈,報紙銷量幾度激增,勢頭直追創辦多年的《申報》。

後來,由於內部意見分歧,於右任退出《神州日報》,並於1909年創辦了《民呼日報》。這是一份鼓吹革命的報紙,其宗旨是“大聲疾呼,為民請命”,由此招致清廷的忌恨。不久,租界當局便在清廷的壓力下迫使報紙停刊。當時,官府有人放出話來:“如果於右任膽敢再犯事,就要將他的雙眼挖掉!”兩個月後,於右任再度創辦《民籲日報》,“籲”和“呼”的意思接近,但少了兩個點,對此,於右任戲言道:“不是有人要挖我的眼嗎?我看還是我自己來挖吧!”

《民籲日報》也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原因是大力報道了朝鮮誌士安重根刺殺日本前首相、駐朝總監伊藤博文的事件,同時在社論中指斥伊藤博文是“土匪流氓頭子”,由此引起了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強烈抗議”。這一次,不但《民籲日報》被停止出版,於右任本人也被租界當局趕出了租界。

1911年,他再次創辦《民立報》,在山雨欲來中危身奮筆,一時間風動四方。武昌起義後,這份報紙更是成為革命黨人的主要言論場所,其影響力大大超過了之前的幾份報紙,他被時人讚為“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民立報》停刊,於右任流亡海外,其新聞生涯暫告一段落。

豎子安可共事耶!

1931年2月2日,於右任出任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按照孫中山“五權憲法”的設計,監察院主要負有監察、彈劾、糾舉等職責。作為革命元老的於右任,也確有“打老虎”的宏願,但在蔣介石的強勢統治下,於右任的監察院連像樣點的辦公場所都沒有,想打真老虎,又談何容易。當時,報刊就有這樣一幅漫畫:“於公手持蠅拍打蒼蠅”,意在諷刺:隻拍蒼蠅,不打老虎。

抗戰期間,中央銀行的某秘書找到時任監察院院長的於右任,向他反映銀行內部的貪贓弊案,於右任隨即下令追查。在審核後發現,銀行內的數筆錢款被孔祥熙挪用私吞,經手人員也由此中飽私囊。在彈劾案的消息發出後,蔣介石卻下令收回所有新聞稿。唯有《益世報》仍在次日堅持將消息刊出,結果受到扣發當天報紙並停刊一月的處分。

於右任得知後,氣得大罵:“敵淩於外,自毀於內,豎子安可共事耶!”此話傳到權貴們的耳中,這些人氣得牙直癢癢,但懾於於右任的威望而不敢對他公開下手,在背地裏,這些人卻搞起了下流的手段。事後,有人突然稱奉命送汽油兩桶到監察院,並稱於院長將要遠行雲雲。於右任聞報後拍案怒斥:“豎子欺我,豎子欺我!”為此,他還一度憤而辭去監察院院長一職,在成都賦閑了一段時間。

曠代草聖

於右任寫得一筆好書法,早在20世紀20年代便與鄭孝胥齊名,有“北於南鄭”之稱。早年的時候,於右任擅行楷,並將篆、隸、草法融為一體,獨辟蹊徑;中年後,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最終自成一家。於右任被書界譽為“曠代草聖”,在國民黨元老中,他的草書與胡漢民的隸書、吳稚暉的篆書、譚延闓的楷書並稱為“書法四珍”。

1932年,於右任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以推廣、普及草體書法。劉延濤說:“《標準書》發千餘年不傳之秘,為過去草書作一總結賬,為將來文字開一新道路,其影響當尤為廣大悠久!”

於右任寫書法不圖名利,而是作為一種運動、一種樂趣,其每日臨帖不輟,視為終身嗜好。作書時,他常以香煙罐貯墨,每罄一罐則大呼:“取墨來!”一生寫得最多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屏條,數量大概在一二千。林語堂曾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院長於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

三十功名袖兩風

1964年8月中旬,於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他的老部下楊亮功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去探望他。由於病重及喉嚨發炎,他想講話又無法講出來,略思片刻,伸出一個指頭。楊亮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過了一會兒,於右任又向他伸出三個指頭,楊亮功猜測了幾個答案,但都被於右任搖頭否定了。

此後,他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並陷於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於右任與世長辭,終年85歲。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人們便把他的《望大陸》一詩,當作他的遺囑。人們讚譽:“右老遺產,僅有賬單,清廉自苦,元老典範。”《歐洲日報》總編輯陳祖華撰文稱頌:“清操厲風雪,典型在夙昔。”台報則說:“三十功名袖兩風,一箱珍藏紙幾張。”他的遺體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觀音山上,並在山勢險峻的玉山頂峰豎立起一座麵向大陸的半身銅像。玉山主峰高3952米,加之4米的銅像高度,將近4000米。銅像和建材全是由台灣登山協會的會員們一點一點背負上去的,於右任終於了卻了登高遠眺故土的心願。

於右任的“一個指頭、三個指頭”到底是什麽意思,一直是一個謎。後來,資深報人陸鏗覺得應該這樣去理解:將來中國統一了,將他的靈柩運回大陸,歸葬於陝西三原縣故裏。“三間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這是人們對於右任的評價,他深深留戀著故鄉的一草一木,而他的才情和風骨,也成為後世人們的精神家園與靈魂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