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與15世紀的三流人物
在14與15世紀的歐洲,煉金術士仍舊存在。人們普遍認同煉金的觀念,這給每位化學家都蒙上煉金術士的色彩。在德意誌、荷蘭、意大利、西班牙、波蘭、法國和英格蘭誕生了上千位默默無聞的行家,這些人為了維持生活與研究,經常以占星或占卜來賺取生活費。歐洲的君王們對於賢者之石也興致勃勃。英格蘭的亨利六世與愛德華四世紛紛鼓勵發展煉金術。德意誌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魯道夫、腓特烈二世也投注許多心力在煉金術上,而其領土內的領主們也仿效他們的舉動。德意誌貴族與小君主們很流行邀請煉金術士到家裏做客,然後把他們關進地牢,直到他們製作出足以贖身的金子。很多可憐蟲因此被關了一輩子。在雷蒙德·盧利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相同的經曆——愛德華二世讓其住在倫敦塔中專心製作金子。但他很快就識破了這條詭計,並及時逃了出來。撰寫雷蒙德傳記的作者們說,雷蒙德跳進泰晤士河,遊到岸邊接應他的船上順利逃生。進入16世紀後,同樣的詭計依舊存在,並充分體現在西頓的身上。
下麵,我們將介紹在這一時期發光發熱的傑出煉金術作家,他們的生平與冒險往往不為人知,或者被認為不值得花時間研究。
約翰·道斯頓(John Dowston),英格蘭人,1315年出生,留下兩篇與賢者之石相關的論文。理查德——有些人也稱他羅伯特,英格蘭人,1330年生,在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出現前,他的論文《煉金術校正》(“Correctorium Alchymiae”)備受推崇。同時代的還有倫巴底的彼得,他發表了《神秘科學總論》(“Complete Treatise upon the Hermetic Science”),這篇濃縮之作後來被卡拉布裏亞的修道士拉契尼(Lacini)重新發行。1330年,巴黎最受歡迎的煉金術士為奧杜瑪黑(Odomare),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術士實踐》(De Practica Magistri) 在煉金術界可說是人手一本。約翰·德魯皮西薩(John de Rupecissa),聖佛朗西斯修道院修道士,於1357年發跡,兼具預言者及煉金術士身份。他的部分預言引起教皇英諾森六世的反感,為了阻止其繼續發表言論,教皇將這位預言家囚禁在羅馬教廷的地牢中。雖然沒有任何記載,但人們普遍認為他死在了地牢裏。他的作品有《光之書》(Book of Light)、《五元素》(Five Essences)、《哲學家的天堂》(Heaven of Philosophers),以及最知名的《點石成金》(De Confectione Lapidis)。但煉金術士普遍不認為他是煉金術界的那道光。奧爾托拉尼是另一位煉金術士,生平不詳,隻知道他在尼古拉·弗拉梅爾(Nicholas Flamel)出現前,曾在巴黎研究煉金術與占星術,於1358年在巴黎寫了一部有關實踐煉金術的作品。據推測,荷蘭的艾薩克也活在那個時代,其兒子也曾投入煉金術的研究。
他們的經曆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布爾哈弗讚揚過他們作品的部分內容,帕拉塞爾蘇斯更大力推崇他們: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屬1608年於伯爾尼出版的《珠寶製作三規則》(De Triplici Ordine Elixiris et Lapidis Theoria),還有1600年於米德爾堡出版的《賤礦煉金術》(Mineralia Opera, seu de Lapide Philosophico)。除此之外,他們還創作了其他八部相關作品。科夫斯基,波蘭人,於1488年前後發表了論文《礦物酊劑》(“The Tincture of Minerals”)。在這一連串的作家中,絕不能忽略某位皇室成員——法國的查理六世,世上罕有的輕信之王。他的宮廷裏充斥著煉金術士、占星術士、通靈者等各種江湖術士,他們湊在一起探究賢者之石的秘密。查理也不願獨吞秘密,於是他決定發表一篇論文啟發世人,該論文名為“法國查理六世的皇家研究與哲學瑰寶”(Royal Work of Charles VI. of France, and the Treasure of Philosophy)。有人說,尼古拉·弗拉梅爾是由此作品得到的靈感。朗格萊·杜弗雷努瓦則稱此篇作品隱晦、不知所雲。如果想了解更多14和15世紀的神秘煉金術士,讀者可以參考朗格萊的《煉金術史》第三卷,裏麵有詳細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