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與17世紀的癡迷瘋癲—近代科學
在16、17世紀,有更多充滿熱情又輕率的追求者投入煉金術研究。在那個時期,事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些投身於煉金術的知名人士完全改變作風,聲稱擁有賢者之石不僅是將賤金屬轉化成貴金屬的關鍵,更是解決一切疑難雜症的鑰匙。他們斷言,這是人類與造物主進行更親密對話的契機,疾病與悲傷從此都將不複存在,而“幾百萬名看不見的聖靈”將現身成為人類的朋友、伴侶與導師。在17世紀的歐洲,這樣詩意與美麗的意境,更成為所有人的憧憬。這股熱潮先在德意誌被羅斯克魯茲(Rosencreutz)帶起,隨後迅速蔓延到法國與英格蘭,那些聰明但被熱情衝昏頭的知識分子紛紛投身煉金術。帕拉塞爾蘇斯、迪等人都被新神話的美麗與優雅所虜獲,新神話的出現後來也為歐洲文學增色不少。盡管大多數16世紀的煉金術士還不知道玫瑰十字會(The Rosicrucians),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被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迷得團團轉。在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極富詩意的夢想家前,必須先交代煉金術士的傻瓜曆史,找出是什麽原因促使知識分子的夢想發生改變。接下來我們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煉金術的癡迷不減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