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困潦倒到富甲一方— 尼古拉斯·弗拉姆(Nicholas Flamel)
由於其生平事跡主要靠口口相傳,加上朗格萊·杜弗雷努瓦在書中的記載,尼古拉斯·弗拉姆這位煉金術士顯得非常離奇。他生於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來自蓬圖瓦茲一個貧窮但受人尊敬的家族。由於沒有得到任何遺產,他在很年輕時就到巴黎做抄寫員,以賺取生活費。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學術語言的學習方麵深具天賦,字寫得也很出色,所以他很快就獲得抄寫員與替人寫信的工作。他常常在馬裏韋克斯街的一個角落工作,但賺得的收入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為了改善經濟狀況,他開始嚐試寫詩,然而這是個收入更加微薄的行業。作為一名抄寫員,他至少可以換到白麵包與幹酪,但靠寫詩,連換得麵包皮都有困難。於是他開始畫畫,但依然沒有什麽成果,最後隻好開始研究賢者之石並替人算命。這個點子效果不錯,他的生活質量得到迅速提升,終於可以過上舒適的生活。他娶了彼得羅內拉(Petronella)為妻,並開始存錢,但外表還是和過去一樣窮酸。
幾年過去,他開始沉迷於煉金術,腦中隻想著賢者之石、長生不老藥和萬能溶劑這些東西。1257年,他以兩弗羅林買下一本古老的書,把全部精力用來研究這本書。此書的內文是以金屬器材書寫在樹皮上的,總共有二十一頁,或者用他的話說,有“三乘七片”。書中全是拉丁文,且語句優雅。每七片中的第七片隻有圖案,沒有文字。第一張圖是一條吞下令牌的大蛇,第二張是一條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蛇,第三張是一片沙漠,中間的噴泉布滿了蛇。此書被認為是由“亞伯拉罕(12)、主教、猶太教徒、國王、哲學家、牧師、利未人(13)和占星家”這樣的大人物所寫,任何一個閱讀此書的人,如果不是“殉道者或抄寫員”,就會受到詛咒。尼古拉斯·弗拉姆深信這本書是由亞伯拉罕所寫,從沒想過那位偉大祖先會拉丁文實在很不尋常。一開始他害怕被詛咒,不敢讀,但後來想起自己雖然不是殉道者,卻也曾經做過抄寫員,便不再懼怕。他對書中的文字讚歎不已,覺得此書完美闡述了金屬間相互轉化的原理。關於實驗使用的容器、曲頸瓶、混合物和實驗的最佳時間與季節,作者都做了清楚的交代。遺憾的地方在於,擁有賢者之石是進行實驗的先決條件。這是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題,就像告訴一名快餓死的男子該怎麽煎牛排,卻不給他食物一樣。不過,尼古拉斯沒有氣餒,他開始研究書中大量的象形文字與圖畫。很快,他深信這是一本猶太人的聖書,在提圖斯(14)破壞耶路撒冷聖殿時被拿走了。但推得這一結論的過程他卻沒有說明。
通過研究這本書,尼古拉斯推斷第四張與第五張寓言畫與賢者之石有著直接關聯,如果缺了這兩張圖,再怎麽研究這本書都是徒然。他邀請全巴黎的煉金術士與學者來研究此書,但眾人一無所獲。他們對尼古拉斯的書和圖畫一籌莫展,有些人說這本破書根本一文不值。這本書沒有得到大家的喜歡,而尼古拉斯最後決定不再借用哲學家們的知識,自己來解開書中的天大秘密。他在第四頁的正麵看到墨丘利(15)被一個像時間老人或薩圖努斯(16)的長者攻擊。後者頭上頂著沙漏,手中握著大鐮刀,砍向墨丘利的腳。這一頁的背麵則是一朵開在山頂上的花,正在風中劇烈搖動著,它有藍色的莖和紅白雙色的花瓣,金色的葉子旁邊則圍繞著許多龍與獅鷲。第五頁的正麵是一座漂亮的花園,正中間長著一棵盛開的玫瑰樹,由巨大的橡木支撐著。樹下是一座冒著乳白色水的噴泉,潺潺流經花園,消失在沙地裏。背麵是一位手持寶劍的國王,指揮著一批軍人屠殺大量年幼的孩童,一旁的母親流著淚並哀求著,希望能救出自己的孩子。孩子流出來的鮮血被另一隊士兵小心收集起來,倒進一個大容器中,裏麵兩個分別象征太陽與月亮的人在用鮮血洗澡。
可憐的尼古拉斯花了二十一年的時間研究這些圖案,卻什麽也沒發現。最後,他的妻子彼得羅內拉說服他去請教一些聰明的拉比(17),但全巴黎沒有任何一位拉比能幫得了他。當時能在巴黎居住的猶太人非常少,而那些最傑出的人幾乎都住在西班牙。尼古拉斯決定前往西班牙。由於擔心自己的書在路上被搶,他便將書留在家中,還告訴隔壁鄰居自己要去孔波斯特拉區的聖詹姆斯教堂朝聖。隨後,他長途跋涉,到馬德裏尋找拉比。在離開法國的兩年間,他認識了無數在腓力二世統治下被驅逐出法國的猶太人後裔。那些相信賢者之石的人,對尼古拉斯的冒險經曆有這樣的描述:尼古拉斯在裏昂認識了一位學識淵博的猶太醫生,他向對方介紹了那本小書。那位醫生一聽到書名,立刻表現出開心的樣子,並決定陪尼古拉斯回巴黎親眼見識一下。二人結伴上路了。一路上,醫生不斷向尼古拉斯解釋那本書的曆史背景。如果確實是他所聽說的那本書,它便是由亞伯拉罕親手所寫,而偉大的摩西、約書亞、所羅門和以斯拉都曾經持有過此書。由於書中涵蓋了煉金術的一切秘密與眾多科學知識,因此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一本書。醫生對煉金術有著很深的研究,因此尼古拉斯從他的介紹中獲益良多。一身破衣的兩人走在返回巴黎的路上,都想著自己如何將舊鏟子變成黃澄澄的金子。很不幸的是,當他們走到奧爾良時,醫生生了重病。尼古拉斯身兼醫生與護士,守在病榻旁,幾天後,醫生過世了。咽下最後一口氣前,醫生還在感歎自己沒能活著見到那本寶貴的書。尼古拉斯為他舉辦了體麵的葬禮,並帶著一顆悲傷的心,兩手空空地回到妻子身旁。回到家後,他立即開始再次研究書中的圖畫,但兩年過去了,他還是沒能解出其中的秘密。研究進入第三年,他突然靈光乍現,回憶起醫生曾向他說過卻不知為何被他淡忘的一些話,並頓悟自己過去做的實驗都是建立在不正確的基礎上。帶著新的動力,他開始研究新方法,並在一年後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朗格萊在書中提到,1382年1月13日,尼古拉斯對水銀進行提煉,並得到質地純正的銀子,接著,在4月25日,他將大量水銀轉化成金子。他已掌握個中奧秘。
尼古拉斯八十歲時依舊硬朗強壯,他的朋友都認為他發現了長生不老藥,讓自己遠離死亡的威脅。1415年,尼古拉斯過世,享年一百一十六歲。在過世前,他雖擁有大量金銀財寶,但外表依舊和流浪漢沒有兩樣。當他開始能隨意煉出金銀後,這位忠實的老富人詢問他的妻子該如何花掉這筆錢。彼得羅內拉告訴他,既然他們沒有子嗣,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拿這些錢蓋醫院或者把它們捐給教會。尼古拉斯也正有此意,尤其當得知長生不老藥無法阻擋死亡的時候,而且死亡的腳步正在逼近。於是,他慷慨地給自己住了一輩子的馬裏韋克斯街上的聖雅各布布博教堂捐了很多錢。此外,他還蓋了十四所醫院、三座教堂。
驚人的財富與無私的奉獻,讓他的名聲立刻傳遍全國,大家爭相前來拜訪。在這些訪客中,有當時最有名的讓·熱爾鬆(Jean Gerson)、讓·德庫特屈斯(Jean de Courtecuisse)和皮埃爾·達利(Pierre d'Ailli)。他們在拜訪時發現尼古拉斯住在簡樸的公寓中,衣著襤褸,用瓦器吃著稀粥。與其他煉金術士前輩一樣,他對那個秘密三緘其口。不久,他的名聲傳到查理六世的耳中,國王派遣國事顧問克拉穆瓦西(Cramoisi)拜訪尼古拉斯,以確認他找到賢者之石的傳言是否真實。但無論克拉穆瓦西如何旁敲側擊,就是什麽也打聽不出來。1414年,彼得羅內拉過世。一年後,尼古拉斯隨妻子而去,聖雅各布布博教堂為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
那些由他創辦的醫院與教堂的記錄可以證明尼古拉斯的財富毋庸置疑,他死後留下的一些關於煉金術的作品,也讓他對煉金術的研究不容置喙。
那些熟知他,卻對賢者之石抱持懷疑態度的人,也找到一個他擁有巨大財富的解釋。他們說他為人吝嗇,且以放高利貸為生,對於他前往西班牙的原因也與煉金術士的說法不同,說他是去向那些猶太人討回他們的親人在巴黎欠下的債務。考慮到討債的路途如此艱險,他還收取了百分之百的傭金。他積攢了很多錢財,但平時一毛不拔。他放債給法國皇室中那些**的年輕人以獲得高額利潤,成了法國最大的債主。
尼古拉斯·弗拉姆針對煉金術所出版的作品中,《哲學總論》(The Philosophic Summary)於1735年作為《玫瑰傳奇(第3版)》的附錄再一次出版發行。此外他還寫了三篇關於自然哲學的論文,一篇有關煉金術的寓言《向往的願望》(“Le Désir desire")。他的手稿樣本以及那些來自亞伯拉罕書中的繪畫複本,都可以在薩爾蒙的《哲學家傳記》(Bibliothèque des Philosophes Chimiques)中看到。在《寰宇傳記》的“弗拉姆篇”中,作者寫到,在其死後的一百年裏,還有許多人相信他其實還活著,而且可以活到六百歲。他在馬裏韋克斯街上的房子也經常被投機者買下,企圖找出一點可能還殘存的金子。1816年,巴黎流傳著一則報道,說幾名房客在尼古拉斯家的地窖裏發現了幾個裝著深色重物的罐子。在這則謠言的推波助瀾下,一個相信尼古拉斯所有傳說的人買下了那幢房子,他幾乎將房子拆了,努力搜索金子的蹤影,但除了後來修繕房屋的高額賬單,他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