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創口,大大的傷害

有時,“加害者”會自行評判傷害行為是不是已經嚴重到會傷人。每個人都聽過這些故意輕描淡寫的話:“你別那麽矯情。”“臉皮別那麽薄。”“說幾句又沒什麽。”“都是你自己瞎想的。”“我不是那個意思。”“你一點兒批評也受不了。”“別小題大做。”“你要說別人,就得受得了被人說。”

有人表示受到冒犯、侮辱、鄙視的時候,被指責的人大概都會如此輕描淡寫,但其實隻有被侵犯者的主觀感受才算數,其他人的看法不重要。傷痛無法客觀衡量。惡言惡行、排斥否定有多傷人,局外人無法評判,隻有被攻擊的對象才能體會到。

另外,情感暴力沒有明顯可見的痕跡,一般不會為外人所注意,就算消失得很緩慢也一樣。若小孩肋骨老斷、渾身瘀青,則可推測是受到了嚴重的虐待,比如醫院和診所裏時常見到的虐待性頭部創傷和骨折。醫生知道兒童遭受暴力的典型跡象,也知道家長或其他施暴親屬會找什麽借口。

冒犯、排斥、不理不睬、欺辱或簡單直白的仇視和身體傷害一樣傷人,卻不明顯得多,無法一眼就看出來,因此醫生也將情感暴力稱為“看不見的棍棒”。心靈的傷口更難推測,有時永遠都愈合不了或一再複發。如何防止情感暴力的發生,以及發生後如何處理後果,正是本書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