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時區分“表達的量”和“表達的質”

迄今為止,市麵上有許多教授表達方式的書,其中有許多是暢銷書。我認為這一現象意味著許多人都苦於不知如何表達,並且在表達方麵有許多疑問。

其實,表達方式有很多方麵,我將對其進行整理、總結。

首先要總結的是表達方式存在的兩個問題——“表達不足”和“表達方式拙劣”。

● 表達不足:量的問題。

● 表達方式拙劣:質的問題。

我們要明確區分這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理解。

表達不足的問題在於表達頻率(次數)不夠。

正如我剛才提到的內容,大多數情況下,僅表達一次是無法將信息傳達到位的。既會出現對方僅聽一遍無法理解的情況,也會碰到對方不小心遺忘的情況。所以,我們往往要反複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在本書中,我也會多次重複自己認為非常重要的內容)。

我希望大家在向那些很容易忘事的人或者很難理解對方意思的人傳達信息時,能夠意識到“頻率”這個問題,摒棄“我明明說了很多遍”這種想法。為了完成傳達,盡可能地重複,這樣的做法才是明智之舉。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提高表達頻率可能會帶來負麵效果。

如果在表達的過程中將負麵情緒傳遞給對方,那麽隨著頻率的增加,負麵情緒就會越強烈。因此,認識到“表達技巧=質量”這一點十分重要。

例如,不管那些不停吹噓自己的人有多少想跟別人炫耀的事,聽眾都會在其反複吹噓後變得反感,最終產生消極反應。

此外,根據我的經驗之談,在學生時代,如果有一門非常無聊的課程,我就會越來越討厭它。這是因為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表達方式質量較差。另一方麵,表達方式質量較好的老師教授的課程往往很有趣,因此我會越來越喜歡那門課程,也會越來越擅長。所以,表達方式的質量十分重要。

難懂、過於抽象、無聊……這些都是表達方式質量較差帶來的問題。

如果你努力地表達,對方卻不明白你想說什麽,那就太可惜了。

這並不完全是表達者單方麵的責任,有時也要歸因於接收信息的一方理解能力不夠。

但是,即便歸咎於對方,傳達失敗這個事實也不會發生改變。

如果你想表達,想讓對方理解,那麽在提高頻率的同時,努力提高表達方式的質量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