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技巧⑧ 停頓法則
製造停頓,留出思考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曾提出“人的瞬時記憶容量的平均值為7個單位”。這裏的7個單位指的是7個“有具體含義的信息群”。後來,其他心理學家指出,這個平均值並非7個單位,而是4個單位。不管這個平均值具體是多少,這項研究都表明了一個問題——人類是一種存在記憶困難的生物。
想要成功傳達,需要讓接收信息的一方“記住、思考並理解”另一方所說的內容。特別是對話與文章不同,是不斷向前推進的,如果進行得不順暢,那麽整段對話就會在信息不能傳達到位的狀態下進行。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停頓。
停頓具有為對方提供記憶、思考和理解的時間的作用。
如果沒有停頓,一口氣將信息告訴對方,很難傳達到位。擅長表達的人就算說話速度很快,也會適當地加入停頓。
如果你是那種一緊張或一激動就容易加快語速的人,請特別注意這一點。我自己也很容易變成那樣,所以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會特別留心。
能夠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停頓的重要性的還要屬鬼故事。
在講鬼故事時,停頓十分重要,能夠渲染恐怖氣氛。試想一下,沒有停頓的鬼故事會是什麽樣?恐怕會變成繞口令,恐怖感全無吧?聽眾還沒來得及回味,故事就繼續下去了,恐怖之處根本不能傳達給聽眾。
此外,一些優秀的單口相聲演員或搞笑藝人在表演時也會妙用停頓。
停頓還具有使對話更有節奏感等作用。我希望大家都能有意識地在講話時加入停頓,並利用它使對話升華,讓信息傳達到位。
在某些視頻平台上,一些幾乎沒有任何停頓的視頻的播放量往往也很高。這是視頻製作者為了不讓觀眾感到厭倦而想出來的辦法。不過,主要是因為看視頻有一個好處——沒聽明白的地方可以倒回去再聽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