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技巧② “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
無趣也許是由於缺乏“意料之外”
在搞笑藝人的段子中,“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是再常見不過的技巧。
“意料之中”指的是讓對方認為“接下來應該會這樣發展吧”,而“意料之外”指的是準備一個與對方的預測完全相反的結局,使對方感到驚訝。
在表達方式中,這種“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也十分重要。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表達中運用這一技巧和搞笑藝人說段子時使用的技巧略有不同——在表達中使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變化幅度,突出價值”。
聽到這句話,你的腦海裏首先會產生怎樣的想法呢?也許你會發出感歎。
那麽,如果對方在敘述時使用“意料之外”技巧,效果會如何呢?
如果聽到這番話,想必大家都會很震撼吧。是不是會想:“這孩子究竟是怎麽學習的,為什麽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大幅提高成績?”一下子就讓我們產生了好奇心。
其實,這番話就運用了“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正因如此,這個話題才會如此有吸引力。
● 意料之中:高三之前成績還很差;偏差值隻有35;沒上過補習班。
● 意料之外:考上了東京大學。
前半部分的鋪墊能否使對方產生預測會極大地影響傳達效果。
前麵提到的電影《墊底辣妹》也巧妙地運用了“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這部電影十分受歡迎,其原著小說也十分暢銷。
在這部電影中,正是因為前麵有“成績墊底的學生花一年時間將偏差值提高了40”這個“意料之中”的鋪墊,“考上慶應義塾大學”這個“意料之外”才產生了戲劇性效果。
如果這個故事的內容變成“高中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異的優等生考上了慶應義塾大學”,想必根本不會產生這種效果。
在從“意料之中”到“意料之外”的過程中,如果加入偶然、驚訝、新鮮、憧憬這類感情,就能吸引對方的興趣和關注。
這就是增加變化幅度。
再舉一個例子。一些減肥產品經常會這樣打廣告:體重80公斤的人用了這款產品便成功減了20公斤!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前後對比”。其實,這也屬於“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因為如果隻呈現減肥後的效果,人們無法體會到該產品的功效,而有了減肥前與減肥後的對比,其驚人的效果就能很好地傳達給消費者。
你注意到了嗎?其實本章的標題也使用了“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
如果隻有“傳達技巧”這4個簡單的字,也許隻會將“傳達技巧確實很重要”這種平淡無奇的感受傳達給讀者。但是,給“表達技巧”加上刪除線——提供“意料之中”這個前提——效果會如何呢?讀者也許會想:“我本來以為自己掌握了‘傳達技巧’,原來我隻是在表達啊。”通過設置“意料之中”這個前提,能使“意料之外”的標題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具有魅力。因此,我采用了這種標題形式。
如何設置“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
那麽,這種“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應該如何設置呢?
我推薦大家用“減法”和“加法”這兩種不同的方法。
前麵提到的電影《墊底辣妹》和減肥廣告都符合前者——減法,即根據現狀設置一個“完全不同的過去”作為“意料之中”。
此外,本章的標題同樣采用了“減法”,通過用表示否定的刪除線來引導讀者產生“意料之中”,以此來提高後文“意料之外”的價值。
至於采用“加法”的情況,下麵以“美味的鰻魚”為例進行說明。
缺少“意料之中”的狀態
產自鹿兒島的美味鰻魚。
為了讓鰻魚更有吸引力,我為這句廣告語加入了“意料之中”。
意料之中①
用炭火烤製的美味鰻魚。
→“用炭火烤製”起到了“意料之中”的作用。
意料之中②
配上開店50年傳承下來的秘方醬汁,使用燒炭大師精心製作的備長炭烤製而成的鹿兒島美味鰻魚。
→ 這句話中存在4處“意料之中”,分別是“開店50年傳承下來的”“秘方醬汁”“燒炭大師精心製作的”和“用備長炭烤製而成的”。
怎麽樣?看到這句廣告語的話,你是不是也很想嚐嚐這家店的鰻魚呢?
通過不斷地設置“意料之中”,鰻魚的魅力也得到了提升。提前加入這些“意料之中”,會提高後麵的“意料之外”(結論)的價值。這就是使用“加法”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也可以像下麵這樣使用“意料之外”。
“我一直很想要這雙運動鞋,到處都賣光了,逛了十幾家店總算買到了。這雙鞋真是太火了。”
上麵這句話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就是所謂的“意料之中”。
比起簡單地說一句“我一直很想要這雙運動鞋”,加入這些“意料之中”能夠放大這雙運動鞋的魅力並傳達給對方。
在工作中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現在將資料提交給您。我花了很多時間,不斷嚐試,一共用了10個小時才整理完。”
這句話給人的感受如何呢?
僅憑一句“現在將資料提交給您”無法將自己的努力傳達給對方。但是,一旦加入後麵那句話,效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接收資料的人聽說你用了10個小時來整理資料,自然不會隨意對待這份資料,而是會產生想仔細閱讀的興趣。
巧妙地運用“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還能展現事情的發展過程。逛了十幾家店仍然想買的那雙運動鞋,反複嚐試並且最終花了10個小時才整理完的資料……這些都是通過向對方展現過程從而提升結果價值的例子。
讓人想說出肯定回答的邀請方式
在邀請別人赴約的時候,“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也十分有效。
缺乏“意料之中”的邀請方式
我知道一家口碑很好的西餐廳,下次要不要一起去?
加入“意料之中”的邀請方式
“最近你去哪家餐廳吃西餐啊?……哇,聽起來不錯嘛!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好餐廳可以推薦!我也知道一家店,和你說的那家差不多,口碑也很好。你願意的話,下次我們一起去吧?”
上麵這段話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就屬於“意料之中”。
這種提問方式使“西餐”成為共同話題,對方就會自然地將自己代入話題中。這時如果邀請對方去一家口碑很好的餐廳,對方會更容易說出肯定的回答(當然,肯定也會有被拒絕的時候……)。
需要注意的是,突如其來的邀約很容易被對方拒絕。因此,我們發出的邀請不能太突兀。
很多名言中也有這種“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法則。
如果高杉晉作的名言“讓這無趣的世界變得有趣吧”缺乏“意料之中”,就會變成“讓世界變得有趣吧”。
如果隻是這樣的一句話,那它可能並不會成為一句名言並流傳至今。“這無趣的世界”這一“意料之中”充分發揮了作用。
所以,如果缺少“意料之中”,對方就很難理解“意料之外”的魅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