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傳達技巧並不是表達技巧 傳達技巧① 比較法則
不比較的話,人們很難發現某件事物的魅力
我去過一家烤肉店,那家店的菜單裏有一道牛肉拚盤,包括肋骨、裏脊、臀尖、牛腹肉、翼板肉、後腿股肉等。雖然每個部位都非常美味,但是通過拚盤的形式品嚐並比較,我了解了每個部位的不同之處——有些肉的脂肪恰到好處、十分美味,有些肉吃到口中便令人回味無窮。不同部位的肉的味道和口感都大不相同。如果隻點一種肉,肯定吃不出這些門道。各個部位的魅力都是通過邊吃邊比較而更加突出的。
也就是說,通過比較,能突出事物的魅力和價值,讓我們發現各種事物的不同之處,同時讓事物的魅力變得更加鮮明。
排行榜、偏差值都是用來比較的手段。在超市裏購物時,我們傾向於購買那些帶有“暢銷”字樣的商品,這也是比較行為帶來的結果。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無意識地進行比較,例如“這次的企劃案比上次的好”“比去年增長了120%”之類的話。
此外,比較會培養我們看問題的眼光。日本著名的廣播作家(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撰稿工作的人)、作詞家永六輔在許多領域都十分活躍,他曾經在出演的廣播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知道某種事物的最佳狀態和最差狀態分別是什麽樣的,就能在處於中間狀態時判斷出現在的程度如何。”(出自《一流人士的卓越思維教你如何跨越障礙》)
坦白“缺陷”
我在前言裏提到一家很誠實的果蔬店,同時提到一種涉及比較的觀點——將缺點表達出來,優點會更突出。
某次我去一家壽司店用餐時,老板極力推薦我嚐嚐他們店裏的深海魚。他說:“雖然這道菜的賣相看起來不怎麽樣,但是味道真的很棒。”
聽了老板的話,我便嚐了一口,確實非常美味!
與其告訴客人“這道菜很好吃”,不如直接告訴客人菜品的缺點,反而能夠突出其美味之處。
最近,浪費糧食在日本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於是,越來越多的商家將那些不好看的食品擺放在貨架上銷售,而非丟棄。例如無印良品售賣的“不規則年輪蛋糕”、格力高售賣的“不規則草莓味大甜筒”等。這些將商品的缺陷大膽展示給顧客的做法有助於解決浪費糧食這一社會問題。
這種“比較”方法簡單易用,是我經常使用的一種編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