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張果者,唐玄宗時人,隱於中條山,應明皇詔入朝,道號通玄先生。事跡最早見於唐鄭處晦《明皇雜錄》,《太平廣記》卷三十全襲其文,今不具錄。其人見於正史,在八仙中是時代最早而且比較實在的一人。《舊唐書》及《新唐書》皆入方士傳,大致依據鄭書而刪去過神之處以成文,但所錄亦已異常。傳說的重要之部:一者,果乘一白驢,日行數萬裏,休則折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二者,果時,方士有葉法善,亦多術。玄宗問曰:“果何人耶?”答曰:“臣知之,然臣言訖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救臣即得活。”玄宗許之。法善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流血,僵仆於地。玄宗詣果所,免冠跣足,自稱其罪。果徐曰:“此兒多口過,不譴之,恐敗天地間事耳。”久之,果以水噀其麵,法善即時複生。此二事新舊《唐書》皆刪去。
考張果與葉法善不相值。《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開元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初置十道采訪處置使,征恒州張果先生,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先生。”是張果以開元二十二年入朝。《舊唐書》卷百九十一《葉法善傳》雲:“法善生於隋大業之丙子,死於開元之庚子,凡一百七歲。”按開元無庚子,當是庚申之誤,故下雲“八年卒,詔曰……”卒年總可信的。葉法善以開元八年卒,則張果遇不到了。唐書的編者,大概因為年代不合,而刪去此事,餘此則又采神仙家言,不很考究了。
八仙起於宋元之際,距離張果較遠,何以加入?或者是因為講史的關係,隋唐故事在宋代一定盛傳的。
曹國舅在八仙中,出處最晚。元武宗時《純陽帝君神仙妙通紀》(苗善時編,不知年代,假定與前武宗製詞中所稱苗道一為一人),有《度曹國舅第十七化》一章,節錄如下:
曹國舅本傳:丞相曹彬之子,曹皇後之弟。美貌紺發,秀麗敏捷。不喜富貴,誌慕清虛。上甚喜,嚐賜衣黃袍紅絛。一日辭上及後,上問何往;曰:“道人家心意十方,隨心四海。”上賜一金牌,刻雲,“國舅到處,如朕親行”。遂三五日,忽不知所往。惟持笊籬,化錢度日。忽到黃河渡,艄工索渡錢。(中略)遂於衣中取出金牌與艄工準渡錢。舟中人見上字,皆呼萬歲。艄工驚懼。有一藍縷道人坐船中,喝叫:“汝既出家,如何倚勢驚欺人?”曹恭身稽首曰:“弟子安敢倚勢。”“能棄於水中否?”曹隨聲將金牌擲向深流。眾皆驚拜。道人呼曹上岸,在一大樹下歇,問曹曰:“汝識洞賓否?”(中略)道人歎曰:“吾是也,特來度汝。”
王世貞《題八仙像》所考,大意同此。清康熙間出《曆代神仙史》言曹遇鍾、呂兩人,舉手指天,又舉手指心。鍾、呂言“心即天,天即道”,一味參禪語,與此又異。趙翼謂宋代國舅姓曹惟曹佾,慈聖光獻太後弟。年七十二而卒,未嚐有成仙之事。此外亦無國戚而學仙者。或者乃《道山清話》裏的曹八百,但又非國戚。
按曹國舅大概即是曹佾的傳說。《宋史·外戚傳》說曹佾“美儀度”;又“高麗國獻玉帶為秋蘆白鷺紋極精巧,詔後苑工以黃金仿其製為帶,賜佾”;又“坤成節獻壽,特綴宰相班”。又說其“寡過善自保”,亦近心誌恬退者。畫工取其貴顯美儀度,亦特綴於八仙慶壽班中歟?因此,起呂洞賓弟子之說。不過曹佾是曹彬之孫並非曹彬之子;字公伯,也不如曆代神仙史等書說字景休。此猶韓湘乃韓愈侄孫而傳作韓愈之侄;字北渚,傳作字清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