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上文,可知八仙中:(一)張果,唐開元中人,隱於中條山,明皇征為銀青光祿大夫,道號通玄先生。新、舊《唐書》均采野史以成傳而略加刪節。因講史關係,其神仙事跡,宋人猶樂道,因此入八仙。(二)韓湘,韓愈侄孫,從韓愈赴潮,後擢長慶進士,無仙跡。晚唐時傳韓愈疏侄以奇術種牡丹,宋人附會以為即湘而先現詩句,後應驗,使文公悟道。(三)藍采和,或因有流行的道曲而造此人,或南唐市上有此乞索道人。出沈汾所記,北宋及金時有畫像,極生動別致,後世八仙畫者采之。(四)何仙姑,宋仁宗時永州言休咎的道姑,士大夫多趨詢,名甚著。與呂洞賓傳說同時,而後人即以之當呂公所度的趙仙姑,因此成純陽弟子。(五)呂洞賓,北宋慶曆時傳說起,民間信仰以為真仙,其履曆,自記,著作,漸漸出來。自記及著作的思想理論,對於道教皆為革新的。以慈悲度世為成道之徑;易丹鉛黃白術為內丹學說,易劍術為斷煩惱之劍或以氣煉劍,凡此皆北宋道家新派理論之結晶,而依托於他,故又成教主。(六)鍾離權,亦北宋所傳,與洞賓傳說同時。民間藏有詩及草書,又狀其貌。所出《鍾呂傳道集》等書皆金丹理論。後世亦尊為祖師。(七)曹國舅,曹佾,曹彬之孫,曹皇後弟,無仙跡。但有美儀容,及禦賜金帶以及特綴獻壽班事。或者畫八仙慶壽圖的人隨便采他入內的。(八)李鐵拐,北宋徽宗時有劉跛子,南嶽聖壽觀又有跛仙仙跡。此二人至《呂祖誌》的編者,已捏合而為一人。嶽孔目及李玄之說後起。南宋劉鬆年已畫《拐仙圖》,後人采以入八仙畫,而其人狀貌之怪別,在戲劇中尤為歡迎。

上文漏舉劉跛子籍貫。《呂祖誌》言長沙劉跛仙是不對的。宋範公偁《過庭錄》記朱敦複為劉跛子作墓誌銘曰:“跛子劉姓河東鄉,山老其名野夫字。豐髯大腹右扶拐,不知年壽及平生。王侯士庶有敬問,怒罵掣走或僵死。洛陽十年為花至,政和辛卯以酒終。南宮道旁塚三尺,無孔鐵錘今已矣!(下略)”是劉跛子河東人,常到洛陽看花已不易:南北懸隔,足跡當未履南嶽,所以慶壽觀的跛仙,當然又是一人,而後人混合之耳。

上文述及元劇中八仙尚有徐神翁及張四郎。徐神翁在宋哲宗、徽宗時,海陵人,名守信。初為海陵天慶觀傭工,敞衣跣足,執彗灑掃,後從一癩道士得道。有神知,為人決疑,人有詢禍福者,書字以付,其後必驗,名動公卿。傳說蘇子瞻、王荊公都曾問字。錢愐《錢氏私誌》記其麵折奸邪:

徐神翁自海陵到京師,蔡謂徐雲:“且喜天下太平。”是時河北盜賊方定。徐雲:“太平?天上方遣許多魔君下生人間作壞世界。”蔡雲:“如何得識其人?”徐笑雲:“太師亦是。”

宋人記高宗南渡,神翁先知:

高宗在潛邸遇道人徐神翁,甚敬禮之。神翁臨別,獻詩曰:“牡蠣灘頭一艇橫,夕陽西去待潮生,與君不負登臨約,同上金鼇背上行。”當時不知詩意謂何。後兩宮北狩,高宗匹馬南渡即位。至建炎庚戌正月三日,帝避兵航海,次章安鎮,灘淺擱舟,落帆於鎮之福濟寺前,以候晚潮。顧舟人曰:“此何灘?”曰:“牡蠣灘。”遙見山上有閣巋然,問居人曰:“此何山?”曰:“金鼇山。”高宗乃登焉。入閣,見神翁大書往年所獻詩在壁間,墨痕如新,方信神翁能前知,為神仙中人也。(李宗孔《宋稗類鈔》卷七。)

今《道藏》正乙部有《徐神翁語錄》,收羅神翁故事不少,乃紹興間天慶觀道士徐神翁弟子苗希頤原錄,淳熙間知泰州朱宋卿補輯者。神翁在崇寧二年賜號虛靜衝和先生,常居海陵。南宋間,其異跡在人耳目,所以加入八仙。

張四郎,在邛州,時代亦似北宋。洪邁《夷堅丙誌》卷三:

邛州南十裏,白鶴山張四郎祠,蓋神仙者流。山下碑甚古,字畫不可識。郡人雲,四郎所立以禦魑魅,救疾疫。後人能辨其字者,則可學仙。青城唐耜為邛守,好遊其地,冀有所遇,每立碑下,摩挲讀之。忽能認一字,曰“豈非某字乎?”傍有人應曰:“然。”耜惡其讒言,叱使去,既而悔之,不見其人矣。

前舉嶽伯川《鐵拐李嶽》劇末折同場八仙中有張四郎。此外如《雍熙樂府》卷三《端正好》“喜遇太平年”一套慶壽詞中所列八仙亦有此人。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