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壓路機前撿硬幣
我說過,人這一輩子要有自己的作品,要堅持長期主義,要經營好自己的品牌。
我平時寫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不到兩個小時就寫好了。能這麽快,是因為大部分內容是我自己平時在腦海中思考的結果。
我文章的觀點不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但絕對可以保證百分之百是我思考過、充分相信的觀點。
我見過的人很多,大多數人的腦子是空的。這種人,你多問他幾個問題,他就露餡了——比如工作上的選擇,每個選擇背後的邏輯是什麽?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是長期選擇,還是短期應急選擇?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也就是你做了這個選擇,與此同時,你放棄了其他的選擇。
你放棄的選擇,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有時候,這個成本高得離譜。
我們做任何一項投資或一個選擇,都有風險和收益。其中的風險高低、贏的概率、收益高低,你在腦海中是否測算過,還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
這是我們要經常反省的,不要在壓路機前撿硬幣,看著撿了點錢,賺了點便宜,開心得很,但一次失手就是粉身碎骨。
一
在古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緩慢的,經濟始終停留在農業社會。農民的孩子大概還是農民,貴族的孩子可能還是貴族,一輩子很少有什麽改命的機會。
但近兩百年的工業革命、科技革命,造就了無數高薪的職業。
比如如何操作蒸汽機,如何操作打字機,甚至如何開出租車,等等,這些技能之前都是沒人會的,誰先學會,誰就能賺到第一桶金。
注意,是學會,這裏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更高級的電氣工程、IT計算機等的從業人員,都是通過學習獲取賺錢機會。
這些之前根本不存在的新技能,需要從零起步,認真學習,才能掌握。
但是,這些賺錢的機會,由於門檻比較低,都不長久。
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通過努力學習,掌握新技能,形成天量供應,最後供需關係倒置。高薪的行業最終會變成普通行業,甚至是低薪行業。
如果理解不了,就看一下北京出租車近三四十年的變遷史,當年能開出租車是多麽牛的一件事,賺得多,且很有麵子。
打字員、駕駛員、工程師,最後是碼農,等等,最後都是無差別勞動,在資本收益率麵前不堪一擊。
回顧曆史就會發現,所有發達經濟體,即使再迅猛,年均增長也不過10%以上,並且不可能長期保持高增長,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回歸正常的低增長速率。
在快速增長時期,勞動收入增長率也較高,普通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甚至有縮小的可能性。
但經濟一旦平緩下來,普通人的收入增長就會陷入停滯,馬太效應就會越發明顯。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一旦經濟停滯、技術停滯,不再大規模產生新的技術工種,那麽普通人再想通過學習新技能換天改命,就很難了。
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幸運的。
不要辜負這個時代。
二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中有一個結論,曆史上來看,資本收益率長期高於經濟增長率。
截止到17世紀,經濟增長率從未長期高於0.2%,但資本收益率能夠長期處於4%~5%,是經濟增長率的20~25倍。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幸存者偏差。
以美國為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美國中產階級的工資收入就停滯不漲了。注意,這裏的不漲,要扣除通脹造成的幻覺。
1978年,美國藍領職工的年收入,刨去通脹因素後是4.8萬美元,同階層前1%的人的平均年收入是39萬美元。
2010年,美國藍領職工的年收入,刨去通脹因素後不增反減,為33751美元,而同階層前1%的人的平均年收入變成110萬美元。
數據背後有全球化的影響,美國把工業轉移至許多發展中國家,藍領工人逐漸失去工作機會,待遇停滯不前了。
當經濟從高速轉到低速之後,從全世界範圍來看,資產價格都會進一步上漲,除了樓市,還有股市。
趁年輕,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努力提升自我,才會有更豐厚的報酬。
(1)POCT(Point-of-Care Testing),即時檢測,是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及床邊檢測。是在采樣現場即刻進行分析,省去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複雜處理程序,快速得到檢驗結果的一類新方法。
(2)IVD(InVitroDiagnostic),體外診斷,包含的產品有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及藥品。作為醫療器械的分支,IVD有特有的界定和法規監管。
(3)地質學概念在投資中的應用。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並非一個整體,而是分裂成許多板塊,這些板塊之中還有次一級的板塊。類比我們的股票市場,如果將整個股市看作岩石圈,那麽股市又由眾多在行業、地域、概念、業績、機構關注度等方麵存在高度的關聯性板塊構成。
(4)數據來源:《投資者的未來》,傑裏米·J.西格爾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出版。
(5)LVMH(LouisVuittonMo?tHennessy),酩悅·軒尼詩 - 路易·威登集團,於1987年由貝爾納·阿爾諾將路易·威登與酩悅·軒尼詩公司合並而成,旗下擁有五十多個品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6)筍盤: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產生的新名詞,是指低於市場價、性價比高的房子。
(7)《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了“資產”和“負債”的概念,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產”,是可以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而“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8)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