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津液代謝起始環節看濕熱 一、濕熱入腸的病往往纏綿難愈,且引起諸多問題

津液代謝的第一個環節是消化道,所以我們先從胃腸著手了解津液代謝以及產生的相關問題。胃腸,即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統稱陽明。

我先從大腸講起。以下是西醫對慢性結腸炎的認知: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複性、多發性、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狹義而言,指潰瘍性結腸炎。

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作者注:但從我們中醫角度看其實很清楚),病變局限於黏膜及黏膜下層,常見部位為乙狀結腸、直腸,甚至整個結腸。

本病特征是病程長,慢性反複發作,以腹痛、腹瀉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不斷,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20~30歲青壯年多見。

慢性結腸炎是很常見也難纏的病。

如果按這個概念來看,慢性結腸炎就是以腹痛、腹瀉為主要特征,大便有時候不成形,有時候幹硬,交替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不斷。

腹痛、腹瀉或者交替便秘,這是慢性結腸炎一個常見的症狀。

有的人是暫時性的,沒幾天自己就好了。有些人無法自愈,可以纏綿數十年。

像我父親的慢性結腸炎就是纏綿難愈,我在前麵講過了,他這個病到現在估計有50年了。

這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病機呢?這依然是濕熱,濕熱在手陽明大腸經。

大多時候,慢性結腸炎隻是腸道濕熱中的一部分。

我父親這個病是怎麽引發的呢?其實我一直也不清楚,後來他跟我講了,我才明白了他這個病是怎麽來的。

他小時候食物匱乏,沒有什麽東西吃。有一次下大雨發大水的時候,上遊水庫裏麵的魚被衝了出來。水退了之後,有些魚就擱淺了,他就撿起來拿回家煮著吃。甚至死掉一天兩天已經變臭的魚也會撿回家吃。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時缺乏食物,他煮完之後吃,一時飽了,但是你要知道,南方夏天的大雨洪澇,雨過天晴之後,這個太陽是很猛很熱的,這個魚很快就腐爛了,人吃下去這種腥臭的東西之後馬上就會又拉又吐。

可是你不吃又餓呀,吃了又拉,然後靠一些青草藥去治這個肚子。

這種腐爛的東西,在我們中醫看來,進到腸之後它就是濕熱,這個病機就是濕熱停留在腸道。腸道的濕跟熱交替發作,如果熱重的時候,大便就很幹很硬,如果濕重的時候,就會肚子痛拉稀,拉黏臭便。

這種病讓人很痛苦。腸跟胃是相連的,腸出問題的,循著經絡,腸的濕熱會上攻到胃,會影響胃口,同時,如果你消化道出現問題的時候,口腔會第一個有反饋,就是口臭口黏或口腔潰瘍,所以我父親這數十年來反複長口腔潰瘍。我們不要孤立地去看待腸的問題,它跟人是一個整體。

如果腸子有濕熱這種基礎,那這個人就很容易得濕熱型的外感,就是胃腸型感冒——纏綿發燒、口臭、口裏長皰疹或口腔潰瘍、苔厚齒垢,特別難治。

這種發燒,如果用普通的發汗藥是退不下來的,你把汗發完了當場退熱,但是一會兒又燒上來。

同時,胃腸的經絡,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在鼻部的迎香穴交接,它們有經絡貫穿整個鼻子,所以胃腸濕熱上攻之後容易造成鼻塞和嗅覺失靈。這個症狀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這個慢性鼻炎你治鼻子怎麽都治不好,你腸胃不搞好,這個鼻子好不了,所以,常見是鼻炎,甚至是鼻竇炎,常年有鼻塞,膿鼻涕,你去治療鼻子是沒有用的,必須把胃腸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