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腸道濕熱經常被誤診為脾虛,所以難治愈
胃腸濕熱的人,如果他是濕重,以腹痛、腹瀉為表現的時候,甚至吃點涼的東西就腹瀉,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太陰虛寒,比如小建中湯證(1)或理中湯證——小建中湯治療腹痛。有些人腹瀉就用理中丸(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書文章涉及的藥物和藥方)、理中湯去治療。結果這個症狀越治越嚴重。這個濕熱,它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為什麽說有一種很強的迷惑性呢?
我接著以腸為核心展開來講慢性結腸炎這個病,我們不要孤立地去認識它。
首先,濕跟熱在腸,中醫內科學講腑病的時候,講得比較粗略,一般都是講心肝脾肺腎的氣血、陰陽和虛實。
但是講到胃和腸的內容就比較少了——《中醫基礎理論》的內容也好,《中醫內科學》的內容也好,《中醫診斷學》的內容也好,都沒有把大腸濕熱這個症狀講得很詳細。
我今天就詳細講一下大腸濕熱。
當大腸的熱偏重的時候,這個時候體現的是口幹舌燥,便秘、大便幹結,但是仍然會口臭,因為它還有濕。很多人以為這是個陰虛的症狀,給患者用沙參、麥冬、玉竹等養陰藥(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書文章涉及的藥物和藥方)。患者吃了這些藥之後,暫時改善了大便幹硬的症狀,但是馬上又出現了黏稠糊狀的大便,還伴有腸道灼熱、肛門灼熱的表現。你再滋陰的話,可能瀉得很厲害,出現水一樣的便瀉,你以為好了。結果,沒兩天它又反複了,也就是你吃藥的時候會好點,不吃藥的時候病又反複。為什麽?你沒有把病的根子去掉。你把熱去掉了,還有濕在呢。濕還在的話,它漚久了又化熱。
等到濕重的時候,比如說陰雨天氣,或者是雨季,這個時候濕氣很重,或者是瓜果吃多了。濕一重,濕屬於陰性,會讓人產生寒冷的感覺,濕重的人其實是有冷感的,他會覺得很冷,腹部涼。這時候他的肚子開始作痛了,腹痛腹瀉。因為濕要往外排,所以他就肚子絞痛,又要拉肚子。這時候,就會有足太陰脾經虛寒的表現。你以為這是寒症,讓他吃附子理中丸(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書文章涉及的藥物和藥方),或者讓他吃參苓白術散,又或者讓他吃小建中湯或者其他調脾胃的藥,甚至讓他吃桂附理中丸等溫脾腎的藥。這個時候,吃了之後,他不腹瀉了,肚子也不痛了。可是,他大便卻又變幹了,或者過兩天他症狀又反複了。
所以,濕熱這兩個邪氣同時在腸,你暫時不要去攻它瀉它。而是用清熱利濕、能夠治腸的藥去治結腸炎,隻有這樣,才能夠把這個病根去掉。
2019年,有位患者來找我治病,主要是治療腹瀉的。患者是男性,35歲左右,他吃點什麽就容易拉肚子。他找我看這個病的時候,病程已經有六年了。
他在廣州、深圳以及周邊的一些城市找過很多醫生,之前的醫生開過附子類扶陽的藥,開過健脾類的藥,開過清濕熱的藥,也開過補腎的藥,卻一直沒好。
針對這個症狀,有人說他是腎虛,這個長期的腹瀉是腎虛造成的,叫作腎氣不固。因為腎司二便,所以長期腹瀉,有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就不停地補,但沒有用,越補越瀉,最後他就絕望了。
他後來找到我這裏治療。
他把舌頭伸出來,我看到他的舌質淡嫩,有齒印,舌體胖大,而且有一層薄白苔,這樣的舌象一看就是脾虛的表現。
可是他把舌頭卷起的時候,你會看到他舌底是不潤的——舌底的黏膜是幹燥的,暗紅色。他口腔的所有黏膜,不管是上顎的、腮處的或者是咽峽、咽後壁的黏膜,都跟舌底是一致的,偏暗紅的,這表示什麽?整個口腔是暗紅色的,這是熱。
那我們可以以此推測,他的口腔沿著喉嚨、食管到胃腸的黏膜。去做胃腸鏡檢查的話,都可能看到胃腸的黏膜偏暗紅顏色。
平時在門診看患者的腸鏡或胃鏡的報告,有些人的黏膜沒什麽血色,很蒼白,有些人的黏膜是暗紅色的。所以,我們可以從胃鏡腸鏡的角度去讀取中醫需要的信息。我們沒有透視眼,但是可以通過儀器去感知。我們是可以司外揣內,通過看人的黏膜的暗紅,能夠推斷內部的濕熱;也可以借助現代儀器去看,通過看他的腸胃黏膜的色澤暗紅還是蒼白,推斷一個人的氣血狀態。
我通過這個黏膜就推斷他是濕熱,但是他這個病程實在太久了。久病必虛,就是說人病久了之後,這個人是虛的,而且久病入絡,他的血絡也有瘀血,所以一開始我用的是可以既補氣又滋陰,同時可以治療濕熱的處方,是什麽方子呢?
是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書文章涉及的藥物和藥方)。
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很好用,對於這種輕證型的,一般用上去就好,但是這個患者不是。
他就是濕熱在腸道,虛證並不明顯,我用了這個方子沒有什麽效果。
他每天早上起來就肚子痛,要拉一次肚子,甚至是三餐之後,他很快就要拉肚子。
你看,一個人吃完飯,肚子疼,就把大便排掉,每天三四次,這樣很容易讓人認為是脾胃虛寒的表現,而且他拉的是水樣便,就像虛了一樣啊。
可是你看他整個人是暗紅的,你把他的脈,那是滑的、數的、有力的。
他甚至是有一邊的眼瞼是下垂的,看起來像是脾氣下陷,你就認為眼瞼下垂就是脾虛。所以,一開始也給我一種錯覺,認為他是脾虛。
腸道濕熱的人,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會讓人以為這個人脾虛。實際上是一經刺激它就要往外排——他的腸道因為濕熱的幹擾,失去了正常的功能了,隻要有東西進到腸道,它就排掉——它沒有辦法去正常發揮消化功能,重吸收(指大腸在接受小腸下注的食物殘渣後,具有對殘渣中多餘水分及其他營養進行再吸收的功能)的功能障礙了,它就直接就排掉了,所以,這種症狀,是因為大腸失司,不是脾虛。
他這種腹瀉,會讓你以為是脾胃虛弱,但並不是。
隻要你治愈了腸道的濕熱,腸道的功能自己就恢複了。
這個濕跟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要注意。一方麵濕邪是陰邪,它會消耗我們身上的陽氣,就是濕耗氣;一方麵熱是陽邪,會蒸發我們身上的水分,也就是熱會傷津。
故濕熱背後的次級病機,就是氣津兩傷,人會疲乏——所以這個患者會很疲憊,不過這種疲憊是因為濕熱造成的,並不是因為脾胃虛弱造成的,但是容易被診斷為脾虛。
他胃口挺好的,吃完就拉,沒有力氣,這也會被認為是脾虛的表現。
實際上都是因為他胃腸有濕熱造成的,有濕熱時,胃腸就會施行自救,自己往外排,盡力把濕熱排掉,但又做不到完全將濕熱清除掉,所以就會產生肚子咕嚕咕嚕地叫的現象。
因為他氣津兩傷,人就感覺很疲憊,你會認為他虛,就給他補,結果越補越糟糕。同時這類患者濕熱在腸,還很容易出現便血的症狀,肛門灼熱,痔瘡發作,濕熱是會往下發展的。
這個患者,最後我用什麽方子來治好他的呢?
我用了甘露消毒丹(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書文章涉及的藥物和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