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夏(氣陰兩虛)的主要表現

那我們先觀察一下氣陰兩虛究竟會有哪一些症狀呢?

剛認識我妻子的時候,她跟我講她苦夏(1),好怕夏天。

那時我不太明白什麽叫苦夏。

在嶺南這麽熱的地方,你再怕熱,東北也沒有嶺南熱啊,有啥好苦的?

每年夏天,我們都不是這麽過的嗎?

有那麽苦嗎?

小時候就是躺在客廳的地板上,頭頂吊扇緩緩地轉,偶爾有隻蒼蠅飛過來,大家都是懶洋洋的,狗都趴地上吐舌頭不動彈,到了傍晚,又活過來了,人舒服了啊!

晚上不熱,挺涼爽的,還可以去吃消夜,有冰鎮可樂、西瓜、炒河粉、炒田螺。而且晚上騎摩托車好爽,夜風很舒服的。

後來我回想,其實我也有過苦夏。

夏天一來,尤其是沒有空調的時候,無論白天晚上,都是一直在出汗,隻不過白天是出大汗,晚上是出小汗,汗出多了,確實不想動,不想動了,就是苦夏。

苦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有低燒,或自覺煩熱,或自覺發燒實測體溫正常。尤其在夏季,人更困倦,午睡後,渾身懶洋洋,又像是熱烘烘在發燒,又不像在發燒,就是煩熱。

2容易心慌,尤其是在活動之後,或突然用力之後。也有在午睡睡醒之後發作,自覺不如不睡。

3汗多,尤其是活動之後。在夏天出汗尤其多,室外時間稍長則一身汗,到單位常需要更衣,汗後疲乏異常。或汗後見風易感冒。夜間偶有睡著後烘熱出汗。

4常覺氣短或胸悶,感覺吸不到足夠的氧氣,憋得慌。出汗後,更覺氣短。

5四肢乏力,覺得身子發沉,慵懶,手常常使不上力,哪怕擰瓶蓋都覺得很難。用過勁後,手更乏力。常見症狀就是抬不動腿,不願意走路。出汗後,更覺乏力。

6易頭暈,長久蹲忽起時發作頭暈目眩。

7口幹,夜間為主,飲水不解渴。洗澡時有咽幹的感覺。

8懶言,真不願意說話。

9胃有點脹,吃得少,不想吃飯,吃飯不香。或明明很餓又不想吃。

10有時有口苦,以晨起口苦為主。

11口腔易起潰瘍,口黏。

12尿黃。

13大腿內側常潮濕。男士陰囊常有潮濕感,女士白帶稍黃或外陰瘙癢。

14或伴有濕疹。

15或以上14條都沒有,但夏天就難受,頭暈乏力,脈濡,脈的邊界模糊不清,或虛大弦緊數,舌苔稍白或薄黃膩。

苦夏肯定是在夏天出現的,但是相似的症狀,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如果有以上症狀,我推薦可以用以下幾種藥。

補氣陰:生脈飲口服液(生脈飲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具有益氣複脈、養陰生津功效。市麵上生脈飲有人參方、黨參方、紅參方、太子參方,也有添加黃芪的黃芪生脈飲口服液。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黃芪口服液(兩口服液補氣陰,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願意喝這兩種藥物的,還有黃芪生脈飲口服液(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算是將之合二為一了。

祛濕熱:五花茶顆粒(本顆粒是嶺南常用的祛濕熱方,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也可以服用後文提及的清暑益氣湯。

以上的藥,很多廣東的藥店一問就有。

用這些藥主要是為了改善疲勞狀態,不致累出心髒病。

實際上在夏天的時候,很多人會有這種氣陰兩虛的狀況,但是一旦這個體質形成了,他又不會用方藥去改善的話,並不那麽容易恢複健康,他氣陰兩虛的體質一年四季都會存在。

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劉仕昌》中,劉老在《功能性低熱》這一篇文章裏麵就提到了,我們嶺南的一個特點,就是這種高溫多濕的情況,導致嶺南的人容易出現氣陰不足的體質。氣陰不足體質,再加上天氣的濕跟熱,形成氣陰不足夾濕熱的病機是非常常見的。

嶺南的人喜歡吃魚、蝦、螺、生蠔這種陰柔的東西,晚上吃夜宵,貪涼飲冷,這些都很常見,這種飲食習慣本身也造成濕氣產生,天一熱,就容易轉化為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