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通貨膨脹流動性收緊
2020—2021年疫情之後一年多時間內經濟的變化,是不是有點兒美林時鍾在加速的感覺?因為信息傳播速度變快和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大放水,美林時鍾已經變成了美林牌風扇。每次經濟走到過熱期,人們最怕的就是加息,因為往往這時候資產價格已經處於高位。
利率水平的上升,對高位的資產價格可以說是噩耗。曆史上資產價格泡沫被刺破,多數也是因為通貨膨脹起來以後加息。而現在通貨膨脹已經取代疫情,成為很多基金經理最擔心的風險問題。
疫情後美國的5年期通貨膨脹預期,也已經遠遠超過了30年通貨膨脹預期,這是曆史上非常罕見的事情。雖然美聯儲現在一直表示如果平均通貨膨脹率不起來,就不會加息。但是等通貨膨脹起來,尤其是食品領域通貨膨脹起來的時候,加息刺破泡沫就成了擺在明麵上的事情。
有人要問了,不加息不行嗎?既然知道加息會刺破資產價格泡沫,為什麽還要加息?其實原因就是美聯儲決定加息與否的衡量標準,主要不是資產價格,而是物價和就業。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是美聯儲連續加息,但是倒退回2007年,美聯儲依然會選擇這麽做。要知道加息不僅僅是經濟行為,同時也是政治和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增速不一定要非常高,而是要穩定並可預期。
經濟數據快速增長,但通貨膨脹率不可預測才是最大的問題。今年通貨膨脹3%,明年通貨膨脹20%,這會影響大多數市場的決策。
通貨膨脹的不可預測和流動性危機一樣,都屬於信任危機,是對貨幣和未來經濟增長的懷疑和不信任。美聯儲作為美元這個世界貨幣的發行機構,它需要做的是在穩定國內情況的同時要考慮全球其他國家的情緒,力求維持全球國家對美元的信任。
長期以來許多國家寧可被美國剪羊毛,也要囤美元美債。一方麵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可以在世界各地通用,購買各國所需的大宗商品;另一方麵是因為美元美債的預期非常穩定,信用好,流動性也很強。在現今情況下,世界上至今還沒出現其他貨幣能夠替代美元的地位。
除了通貨膨脹預期和貨幣信用的問題,美聯儲加息與否還必須考慮實際通貨膨脹壓力,這一點也是全球央行都在考慮的重點。消費品尤其是食品價格的上漲是各國所不能承受的,畢竟不能讓人們吃不起飯。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會讓央行不得不開始考慮加息和收緊貨幣政策。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承受食品價格上漲過快所帶來的社會秩序失控的後果,美國也不例外。
然而在經濟過熱、資產價格高位的背景下,加息從來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不加息回收貨幣的結果就是物價飛漲,老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秩序失控。然而加息之後又會帶來債務崩塌,那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美股大瀑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