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認錯,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小淘氣包凱凱所在的幼兒園舉辦親子運動會,於是全班同學和家長們在一起愉快玩耍了一個下午。活動結束後,孩子們仍未玩夠,於是凱凱媽媽和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們又去廣場玩了起來。
孩子們在一旁嬉鬧,家長們自然是聊娃了,內容顯然離不開孩子的教育問題。
談起教育熊孩子,凱凱媽媽那是相當無奈,她說:“我家凱凱就是一頭小強驢,不管犯了多麽大的錯誤,就是梗著脖子不認錯,任你道理講得口幹舌燥,他反正左耳朵聽右耳朵冒。”
凱凱媽媽一說完,好幾個媽媽立刻表示家有同款熊孩子。川川媽媽更是誇張地說:“我家那個熊孩子,都快把我氣出心髒病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錯小錯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可以說,孩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錯上加錯”中學會了什麽叫正確,然後才慢慢長大。可是問題來了,為什麽有些熊孩子就是不願意認錯呢?即便你已經很溫柔地告訴他,媽媽不會批評他,更不會懲罰他。
其實,孩子死不認錯,根本原因還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就“錯”了。我們以成人的視角來評判孩子的行為,我們裁定他的行為是錯誤的,可孩子往往並不這麽認為,他可能也很懵:我到底做錯了什麽?
一天,心血**的夢琪給媽媽精心栽培的月季花剃了個光頭,看著那一片片翠綠翠綠的花葉散落在地,夢琪媽媽的火“蹭”地一下就躥了上來,把小夢琪好一頓訓斥。可是,小夢琪也很委屈,她覺得自己的作品很好看啊,爸爸平時給花草修剪枝丫不也是這麽做的嗎?
聽到孩子稚氣未脫的反駁,夢琪媽媽冷靜了下來,開始進行自我反思。夢琪爸爸經常拿著小剪刀修剪他那幾盆盆栽,孩子看見了,覺得很有趣,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月季花“理發”。從孩子的邏輯來講,她的確沒有做錯,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不是每一種植物都需要修剪枝丫,就算是修剪,也不需要把所有枝葉都剪下來。
想到這裏,夢琪媽媽把孩子叫了過來,誠心誠意地向“熊孩子”承認了錯誤,並認認真真地告訴孩子,為什麽有些植物不需要修剪枝丫。小夢琪這下子終於明白為什麽自己做錯了,從這以後,她再也沒有拿著小剪刀亂剪東西。
孩子不肯認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沒有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覺得,既然我已經被罵了,那還認錯幹什麽呢?最後索性死不認錯。
孩子拒不認錯的第三個原因是他們的自尊心使然。很多孩子在犯錯以後,實際上內心已經知錯了,並試圖努力對錯誤進行彌補。然而,很多家長察覺不到孩子的微妙心理,他們更希望看到孩子在形式上低頭,在口頭上認錯,孩子沒有說“我錯了”,就不算數。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你讓我認錯,我偏偏不認。
其實,隻要孩子內心知錯,願意改錯,說不說出來又有什麽關係呢?教育孩子,我們難道也需要形式主義嗎?
在孩子犯錯以後,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問責,而是以孩子的視角去解讀、去思考,去和孩子溝通,問一問孩子為什麽要這樣做。有時候,大人眼中的不良行為,其實隻是孩子單純想法的結果,隻是他們閱曆太淺,思考問題不全麵,無法控製後果。
有一位媽媽,婚姻不幸,獨自帶著女兒辛苦度日。那天,她帶著滿身的疲倦回到家中,真想倒頭就睡。
就在她掀開被子的一刹那,她看到了一幕讓她七竅生煙的場景——一碗泡好的方便麵被扣在**,床鋪上一片狼藉。身體的疲憊、工作上的不如意,加上此時的氣憤一起發作,她不由分說地將女兒從**拎起,對著她就是一通臭罵。孩子默不作聲,低著頭默默收拾殘局。
看到這個場景,媽媽也逐漸冷靜下來,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些過分,於是俯下身和孩子一起收拾,並柔聲詢問孩子為什麽這樣做。誰知這一問,孩子“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原來,孩子自己在家吃泡麵的時候,突然想到媽媽還沒吃飯,就想著給媽媽也泡一份,這樣辛苦一天的媽媽回家後就能吃現成的了。但是,麵泡好以後,離媽媽下班還有一段時間,麵涼了該怎麽辦?孩子靈機一動——可以放被窩兒裏保暖啊!
結果,她在等媽媽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又把麵碗不小心碰倒了……
媽媽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瞬間淚目,抱著女兒連聲說著“對不起”……
如果不知反思,孩子的善意就將這樣被冤枉;如果不懂溝通,孩子的孝心媽媽永遠不知道。有時孩子犯錯,並不是故意使壞,也不是發瘋搞怪,他們隻是單純地想做些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
因此,媽媽們在麵對犯了錯的熊孩子時,一定要首先保持自己的理智,克製自己的怒火,別急著去教訓孩子,也別急著逼孩子認錯,先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問一問,你為什麽要這樣做?也許那個答案,會帶給你意外的驚喜。
當然,調皮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也不能過分縱容孩子。有時候孩子因為調皮做了“壞事”,遮遮掩掩不願主動承認,父母也沒有深究,則會使孩子的這種小毛病一直維持下去,結果隻能是使孩子的小毛病變成大缺陷,所以,教會孩子知錯認錯,是媽媽們需要好好學習的一門功課。
培養孩子做“壞事”不遮掩的習慣,媽媽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冷靜地反省自己的錯誤。媽媽麵對做了“壞事”的孩子,可以保持沉默,不理睬他。這時,孩子的心裏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間再與他交談,孩子就能坦然接受意見。
(2)對孩子的認錯要多鼓勵。媽媽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當孩子承認錯誤時,媽媽要給予獎勵,並告訴他絕對不能再幹“壞事”了,這樣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