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不對的,未必就是不對的

有個人想從井中打一桶水上來,但由於力氣有限,水又裝得太滿,水桶太重,他提上一點,又墜落一點,如此反複多次,這個人筋疲力盡,水仍然沒有打上來,但他又不甘心就此放手。

他狠狠地對桶說:“你這個頑固的家夥,你怎麽就不肯上來呢?你趕緊上來啊!”

桶也很委屈:“分明是你把我裝得太滿,自己提不動嘛!”

那個人氣惱:“我讓你發揮自己的最大作用,我有錯嗎?你再不上來,信不信我摔碎你!”

桶也生氣了:“那你也要現實一點啊,自己有多大力氣,心裏沒點數嗎?再說,我被你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我也很累啊!”

那個人想了想,覺得桶說得似乎也有道理,於是將木桶傾斜,倒出一部分水。這一次,他輕鬆地將桶提了上來,人不累,桶也不累,目的還達到了,大家都很高興。

其實,我們教育孩子有時就跟打水一樣,你讓孩子承載的太多,不僅我們筋疲力盡,孩子也因為負重太大,不上不下。再者,教育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他,你的高度限製與把控,很容易使孩子成為永遠提不上來的桶。

事實上,誰都不會喜歡專製的領導或同伴,子女對專製的父母同樣也是反感的,盡管他們有時表麵上表現得“百依百順”。

自然,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大多是有道理、有理由的。但是對孩子,無論是在什麽情況下,用粗暴、將帥式的語言、態度,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抗。

因此,希望家長們不要再對孩子簡單粗暴,我們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要知道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成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家長應該抱著平等的態度,丟掉成年人的認識框架,以孩子的眼光來理解他們的世界,並給予引導,那麽教育的效果一定會好很多。

躍躍從小學一年級起學習成績一直就很好,這令躍躍爸媽很是欣慰。幾年來,他們從沒為兒子的學習操心過。可是,最近一段時間,躍躍媽媽煩惱了,因為躍躍迷上了電腦。

在此之前,躍躍媽為了防患於未然,家裏就沒添置電腦、平板這些電子產品,如果下班後遇到緊急工作需要處理,也甘願再打車去單位一趟。可是近一段時間,躍躍爸爸的工作進行到關鍵階段,經常要在單位加班到淩晨,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身體越來越差。沒有辦法,躍躍媽一咬牙,一跺腳,買了一台新電腦,方便躍躍爸爸在家工作。

躍躍平時就羨慕同學家裏有電腦,家裏添了一台電腦後,他高興極了,寫完作業,一有時間就坐在電腦前。有時,他還會偷偷摸摸將書房門關上,不知道在電腦上做些什麽。躍躍媽媽對此很是擔心,所以她以給躍躍送水果為由,前去探察,探察的結果是,躍躍竟然學會了上網聊天!

躍躍媽媽的擔心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她既擔心躍躍沉迷於網絡,又害怕網上壞人多,孩子被那些壞人給帶壞了。於是,她狠了狠心,對躍躍爸爸說:“孩兒他爸,要不你還是辛苦一下,回公司加班吧!”

躍躍爸爸簡直有點哭笑不得,他安慰妻子說:“孩子不就是玩了會兒電腦嘛,這都什麽時代了,孩子不會用電腦也是不行,你不要太擔心。”

躍躍媽眉頭一皺,氣上心頭:“防患於未然懂不懂?天黑路滑,網絡複雜,你就不怕孩子掉進網絡的黑洞裏嗎?我可告訴你,我前兩天還看見躍躍上網跟人聊天了呢!”

躍躍爸被懟得無言以對,對妻子豎起了白旗,並自告奮勇也要去做一回偵探,去探明躍躍到底在電腦上幹些什麽。當晚,躍躍爸來到書房,坐在躍躍旁邊,饒有興趣地看兒子玩了會兒益智遊戲。一局打完,躍躍爸一臉“虔誠”地對兒子說:“躍躍,你會上網聊天嗎?可以教教爸爸嗎?”

躍躍狡黠一笑:“老爸,你得到老媽允許了嗎?”

躍躍爸大手一擺:“現在是網絡時代,大量社交都通過網絡進行,爸爸這也是工作需要,你媽媽她管不著!”

客廳裏,突然傳來躍躍媽的幾聲幹咳。

躍躍捧腹大笑。笑過,躍躍一本正經地對爸爸說:“爸,上網聊天交朋友可以,但網絡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我怕你好壞不分,被人蒙騙哦。”

躍躍爸見縫插針:“那你小子上網聊天,就能分辨出好人壞人?難不成是孫悟空,有火眼金睛?”

躍躍則表示:“我沒有這個本事,所以我沒加好友,我隻是進了一個寫作興趣群,大家在裏麵探討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這是我的弱項,我覺得我應該多向別人討教。”

這下子,躍躍爸媽心下了然了,而媽媽的憂慮也隨著考試的來臨而消失了,因為躍躍不但成績有所進步,而且以往最令躍躍撓頭的作文,竟然也得了高分。

不可否認,網絡確實太過複雜,其中隱藏著各種陷阱和**,令人防不勝防,但如今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將孩子與網絡徹底隔斷,隻會讓孩子被時代甩在後麵。再者說,不止是網絡,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安定因素,我們真的能將孩子封禁得密不透風?即使你做到了,那麽孩子也讓你養殘了。

父母不能因為自己覺得不合理,就粗暴地壓製孩子。教子應該是努力啟迪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自然地發展,粗暴地強迫孩子如何如何,效果一定不會好。

強製孩子是沒有意義的,家長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興趣理想,擔憂、保護孩子當然沒有錯,可是家長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壓製孩子。說到底,人生畢竟是孩子自己的。

我們應該把孩子看作家庭成員中平等的一員,讓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大膽參與家庭事務,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允許孩子在有關自己的問題上持有保留、修改、完善自己意見的權利。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輕易幹涉他們的正常行為,不要試圖去窺探他們的隱私。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和技能的灌輸;不要不考慮孩子的天賦及興趣,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塑造;不要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而進行超齡負載;不要不考慮孩子智力發展的規律性和階段性,誇大目標進行施教;不要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擅自為孩子做出種種選擇和安排。例如,在為孩子購買玩具、衣物和生活用品時,應該盡量征求他們的意見;又如,在參加課外興趣活動時,應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再如,高中階段選擇文理科時,亦應盡量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當然,對於孩子的選擇,家長如果發現有不妥之處,可以而且應該為孩子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但絕不可以濫用自己的權威,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做的事。哪怕是好事,父母的要求是正確的,也隻能耐心地開導,絕不能一意孤行,不能強迫、蠻幹。